古训中的德育

来源 :中国德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liushu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德育为先
  
  前不久,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老干部处送我一本《中国德育》第八期。阅读之余,颇有感受。首先不在其内容丰富,而在其应时问世以利教育,特别是对我国青少年一代的培养与塑造意义重大。
  中国历代是比较重视德育的。《三字经》开头就说:“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这里说的性,就是指人性、道德、修养、意识,等等。认为对这方面的教育必须从小抓起,如果等到成年,定性成型,就很难再有所改变。古人的“断机教子”、“择邻而居”,正是出于必要的无奈。
  古代学校教育的主要任务,无非是:“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从正心、诚意、修身,到齐家、治国、平天下。孔子对于弟子的教育,则是明确把德育放在第一位。一部《论语》二十篇,大讲仁义道德。《学而第一》篇中明示:“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凡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意即孝、悌、信、爱、仁的修养第一,而学文其次。现在许多国家,重视儒教,纷纷与中国合作,大办“孔子学院”,不是没有道理的。
  在我国现代社会,在改革开放转型的新时代,在持续改革发展的新时期,市场经济催生了人们对物质的追求,人情世态,异常复杂,耳濡目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都在所难免,这些无疑对青少年一代有着影响,因此,对他们的道德教育尤为重要。如果一个人道德败坏,人格低下,即使“才高八斗,学富五车,腰缠万贯”,于社会何益?据说有一位经过“文革”熏陶的大款,酒后大言不惭:“我这人什么都不缺,有的是金钱、豪宅、名车、美女,就是缺一样:‘缺德’!在商场上,从无道德可言,你们懂吗?”不以缺德为耻,而引以为荣,实属可悲。
  
  二、凡例种种
  
  从远古至今,许许多多的先圣、先贤、先哲,都是德育的倡导者与实践者,已构成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关于这方面的论著与言行极为繁富。众所周知的“四维”、“八德”,就是对民族传统道德最好的概括。虽然在各个历史朝代所赋予的内涵不尽相同,但其精神则是一致的。汉朝贾谊在其《上疏陈政事》中写道:“《管子》曰:‘礼义廉耻,是谓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把“四维”提到与国家存亡攸关的高度,发人深思。所谓“八德”,就是“忠、孝、仁、爱、信、义、和、平”八个字,字字重千斤。儒家思想的核心就是讲道德,说仁义。相传宋初宰相赵普佐宋太祖以半部《论语》治天下,无非是以仁德治天下,说明儒家在治理国家方面的积极作用。因此,我们讲中国德育,也不妨从古训中吸取有益的德育内涵,古为今用,以拓宽我们的视野,丰富德育的内容。现就管见所及,略举数例以明之。
  比如,谦逊,以及谦恭、谦让、谦和、祥和,等等,这类美德已有数千年传统,是对傲慢、唯我、自负、自满、固执以及骄横的否定。早在《周易
其他文献
2011年是中国共产成立90周年和中共中央《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发表30周年,这一年国内毛泽东生平和事业研究,在已有的基础上,在学者们的努力下,又有了新的进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是思想文化建设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切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转化为人民的自觉追求。”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进一步提出了“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的要求,强调学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重要任务。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一方面要求我们要准确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涵和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