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味结石颗粒HPLC指纹图谱研究及其主成分含量测定

来源 :海峡药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nieldd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建立加味结石颗粒的HPLC指纹图谱,同时对其主要成分栀子苷进行含量测定,为其质量评价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YMC-Pack-ODS-A C18(250 mm×4.6 mm,5 μm)色谱柱,以0.1%磷酸水-乙腈为流动相,流速为0.8mL·min-1,检测波长为238 nm,柱温为30℃,测定10批加味结石颗粒样品,采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2004A)》建立加味结石颗粒指纹图谱共有模式图,并计算相似度,再通过对照品色谱图对共有峰进行指认.结果 加味结石颗粒HPLC指纹图谱共标定了13个共有峰,相似度均在0.95以上,指纹峰分别来自栀子(2、5、6号峰),川木通(8号峰),篇蓄(9号峰),连钱草(12号峰),甘草(13号峰),并通过对照品色谱图指认1号峰为绿原酸,6号峰为栀子苷,12号峰为木犀草素,13号峰为甘草酸,栀子苷的质量分数为1.04 mg· g-1.结论 该方法重复性好,简便可靠,可用于加味结石颗粒生产过程的稳定性和成品质量的可控性.
其他文献
目的 观察行气散瘀中药熏蒸联合针灸治疗气滞血瘀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及其对炎性指标的影响.方法 将96例气滞血瘀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8例,两组患者均给予硬膜外封闭治疗,观察组加用行气散瘀中药局部熏蒸及针灸治疗,两组疗程均为4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肿瘤坏死因子 α(TNF-α)、转化生长因子 β1(TGF-β1)、基质金属蛋白酶3(MMP-3)、β-内啡肽(β-EP)、前列腺素E2(PGE2)水平的变化及两组胫神经传导速度(TNCV)、腓总神经传导速度(CPNCV)、
目的 探讨11 C-甲基-L-蛋氨酸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计算机断层成像(11 C-MET PET/CT)代谢参数对胶质瘤术后残留或复发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34例胶质瘤术后行11 C-MET PET/CT检查的患者,根据病理检查或临床随访结果将患者分为残留复发组24例与非残留复发组10例.测量两组患者病变区域的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平均标准摄取值(SUVmean)、标准摄取峰值(SUVpeak)、肿瘤代谢体积(MTV)及镜像侧的本底SUVmax、SUVmean、SUVpeak,计算病灶-本
目的 探讨强化心力衰竭易损期随访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将45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25例,两组患者出院后均给予电话随访,对试验组患者强化心衰易损期随访,对照组按常规时间随访.比较两组患者出院3个月、12个月时的再入院和死亡率,采用心力衰竭自我护理指数(SCHFI)量表、明尼苏达心力衰竭生活质量问卷(MLHFQ)评价两组患者出院时、出院12个月时自我护理能力、生活质量的变化.结果 出院3个月时,两组患者的再入院和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12个月时
自50多年前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首次被描述以来,对其临床表现及生物学特征的研究已取得了重大进展.但ARDS的分型多种多样,不同分型方法产生的ARDS亚型具有不同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预后及对治疗的不同反应.因而认识ARDS的多种分型方法,有助于增进对ARDS的认识,指导临床实施精准治疗,提高临床救治率.本文将从ARDS的严重程度、原发疾病部位、病因、发病时间、影像学、遗传和生物学6个方面对ARDS的分型与意义进行综述.
目的 观察糖肾康膏方治疗禁用二甲双胍片的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的疗效.方法 将80例禁用二甲双胍片的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门冬胰岛素注射液和甘精胰岛素注射液皮下注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糖肾康膏方口服.两组疗程均为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尿蛋白与肌酐比值(ACR)、预估肾小球滤过率(eGFR)、空腹胰岛素(FINS)、稳态模型评估胰岛素抵抗(HOMA-IR)指数、稳态模型胰岛 β 细胞功能(HOMA-
目的 探讨双轨道互动护理干预模式在永久性起搏器植入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156例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和研究组,每组78例.常规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模式,研究组患者在常规护理模式的基础上实施双轨道互动护理干预模式,共干预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左室射血分数(LVEF)、6 min步行距离(6MWD)及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74(GQOL-74)、慢性病自我效能量表评分,以及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遵医依从率.结果 干预3个月后,两组患者LVEF、6 MWD均高于或长于干预前
脑卒中是全球第三常见的死亡原因之一,也是致残的主要原因.由于对缺血性脑卒中发生后的细胞和分子变化以及神经元死亡原因的理解尚不完全,目前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有效方法非常少.大量研究表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发生后快速增加的活性氧会迅速压倒抗氧化防御,进而引发一系列病理生理事件,包括炎症反应、血脑屏障破坏、细胞凋亡和自噬等,最终导致神经退行性变和神经细胞死亡.因此,深入了解缺血性脑卒中氧化应激的病理机制及相关的病理事件,对于抑制氧化应激靶向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是至关重要的,故本文就氧化应激在缺血性脑卒中中的作用进行综述
目的 建立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ICP-OES)测定抗海蛇毒血清中镁、硅元素的迁移量.方法 采用ICP-OES法,通过优化射频功率、雾化器流量、观测高度参数,选取分析谱线为镁279.553 nm,硅251.611 nm,测定两种元素的迁移量.结果 镁元素在0.02~1.0μg·mL-1,硅元素在0.1 ~5 μg·m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镁:r=0.9997,硅:r=0.9999),加标回收率分别为82.5% ~ 87.3%、95.0% ~ 96.6%,相对标准偏差均小于2.0%.两批样品0月和
目的 建立以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养阴清肺膏中芍药苷、哈巴俄苷、丹皮酚的含量方法.方法 采用Pntulips RSZG-C18色谱柱(4.6 mm × 250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0.01 mol·L-1磷酸二氢钠水溶液梯度洗脱,流速0.7 mL· min-1,柱温35℃,检测波长为232 nm(0 ~35 min),275 nm(35 ~65 min).结果 芍药苷、哈巴俄苷及丹皮酚分离度良好,分别在进样量为0.1200~0.7500 μg(r=0.9999),0.02384~0.1490 μ
目的 研究白杨素衍生物dFMAChR对裸鼠人乳腺癌MCF-7细胞原位移植瘤生长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 裸鼠原位皮下注射人乳腺癌MCF-7细胞构建动物模型,给予梯度浓度dFMAChR后测定移植瘤大小和最终重量;瘤组织切片后行HE染色和免疫组化,分别考察肿瘤组织病理变化、VEGF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20、40和80 mg·kg-1的dFMAChR可抑制肿瘤生长,抑瘤率分别为40.3%、55.4%和75.0%.HE和免疫组化结果表明dFMAChR可通过下调瘤组织中VEGF蛋白的表达,杀伤肿瘤细胞.结论 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