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习习惯是指学习活动中形成的固定态度和行为,对学生的学习有着直接的影响。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培养能力、提高自身素质的重要前提。在低年级数学教学时,我常发现有些孩子课堂上心不在焉,做作业东张西望。家长也反映 :孩子学习成绩不稳定,老师布置的作业总要家长陪在身边才能完成……如此种种,仔细研究发现与孩子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关。
一、良好习惯的养成终身受用
从心理学角度看,习惯是经过长期训练、培养而形成的一种条件反射行为,能使一系列的行为细节形成一套自动化的、有机的行为整体。而学习习惯是指学习活动中形成的固定态度和行为,对学生的学习有直接的影响。良好的学习习惯一旦养成,学生将终身受用,而不良习惯一旦形成再来纠正,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为了达成理想的教学效果,让孩子的健康成长,教师需高度重视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根据数学学科本身的特点和低年级孩子身心发展的规律,教师应着重督促和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二、认真倾听,勤于动脑
1.倾听是学习基础
倾听是接受知识信息的主要途径,便于师生间的有效沟通,教会学生倾听,让孩子上课认真听讲的同时积极动脑筋,边听边想,让眼、耳、脑、手积极地,动起来。认真听教师的讲解、点拨、指导,弄清知识的来龙去脉,还利于参与学习讨论,对他人的表达有正确的认识,给予恰当地评价和补充,让学生养成倾听的习惯是各科学习的基础。
2.动脑是学习根本
数学学习归根到底是思维活动。在真正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的基础上形成各种数学能力。要多用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的思考欲望,提出问题后,多留点时间让学生思考,培养学生有理有据有序的思考习惯,促使学生主动探索新知,逐步提高思维水平。特别在练习设计上,要有利于学生多动脑,以练促讲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用“这道题有多解吗?”等言语启发和诱导,如表达“9-5”的意义:学生先想到的是 “9减去5”,启发学生从减法的运算名称、意义等多角度思考,促使学生积极动脑,多种答案会应运而生,这样的教学活动,不仅可以使学生掌握知识,还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习惯。
三、仔细审题,独立作业
1.好习惯始于审题
时常出现这样的现象:学生做错了题,订正时只要让他再把题目读一遍,他们就能马上反应过来,很快有了正确解答。此时,我们往往给以“粗心”的评价。深入分析,在粗心的背后显露的却是学生审题能力的薄弱。学生的许多错误,并非缺少必要的知识,而是缺乏必要的审题习惯和审题技能。平时教学中教师要随时注意对学生的指导:示范读题方法,学生边指边读,强调多读,弄懂题目中具体的条件和问题,有疑问的地方及时作上记号,养成用符号标记习惯等。例如有的题目中提到的“多”“少”“高”“矮”等比较容易忽视或容易混淆的字词可加着重号,这些都可为正确解题打下良好的基础。
2.好习惯贯穿于作业中
作业是学习环节中重要组成部分,首先要求学生独立完成作业。有些学生的课堂作业完成得比较认真,而在家庭作业中常常出现许多不良的习惯,比如边做作业边看电视或吃东西,心神不定;为求速度,写起字来马虎潦草;依赖家长或照抄同学的作业等,这些都严重影响了作业的质量。为此,在布置家庭作业时,除对学生提出要求外,还应同家长取得联系,共同督促指导学生认真独立地完成家庭作业。做家庭作业前准备好学习用品,再复习与作业有关的内容,然后做作业,最后在作业写完后应认真检查,发现错误及时更正;做假期作业,应先制订做作业的计划,每天完成一定量,养成按时完成高质量作业而不能拖拉的习惯。
四、善于合作,乐于实践
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一种学习方式,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教学场面:讨论时,学生各说各的,各做各的,不善于互相配合,不善于尊重别人的意见,也不善于做必要的妥协。因此,为了提高教学的有效性,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合作习惯。
1.各司其职,善于合作
合作学习不是一种个人的学习行为,而是一种集体行为,所以首先要让学生有足够的团队意识、角色意识,让每个成员承担相应的角色,分工合作,各司其责,人人出力,协同行动,成为真正的合作者,千万不能出现“旁观者”“跟随者”。如在进行“认识物体”的教学时,我让学生拿出自己准备的物体,四人一组,将所有物体分类,然后以小组为单位汇报结果和原因,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发言,让积极的学生带动胆小的学生,让学有余力的学生带动学有困难的学生,增强了学生学习探究的氛围,调动了合作学习的积极性,形成良好的合作学习习惯。
2.积极思考,乐于实践
研究表明: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思维处在以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逻辑思维的过渡发展阶段,抽象思维需要感性材料的支持才能进行。让学生通过看一看、摸一摸、拼一拼、摆一摆、折一折、讲一讲来获取新知。例如提出“角的大小与两边的长短有没有关系”问题后,让学生动手操作自制活动角,边操作、边观察、边交流,得出正确的结论。这样的学习活动,能使学生养成手脑结合,乐于实践的学习习惯。
小学低年级学生数学学习习惯是基础性的、多方面的、多层次的。学生的习惯和能力是在学习中形成和发展的。教师应运用各种手段培养学生拥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优化学习过程,提高学习效率,为确保教学质量和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课题项目:本文系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第八期课题(2009年度)“利用海洋文化教育资源促进学校优质发展的实践研究” (编号2009080;主持人:杨珏)部分研究成果之一。
一、良好习惯的养成终身受用
从心理学角度看,习惯是经过长期训练、培养而形成的一种条件反射行为,能使一系列的行为细节形成一套自动化的、有机的行为整体。而学习习惯是指学习活动中形成的固定态度和行为,对学生的学习有直接的影响。良好的学习习惯一旦养成,学生将终身受用,而不良习惯一旦形成再来纠正,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为了达成理想的教学效果,让孩子的健康成长,教师需高度重视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根据数学学科本身的特点和低年级孩子身心发展的规律,教师应着重督促和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二、认真倾听,勤于动脑
1.倾听是学习基础
倾听是接受知识信息的主要途径,便于师生间的有效沟通,教会学生倾听,让孩子上课认真听讲的同时积极动脑筋,边听边想,让眼、耳、脑、手积极地,动起来。认真听教师的讲解、点拨、指导,弄清知识的来龙去脉,还利于参与学习讨论,对他人的表达有正确的认识,给予恰当地评价和补充,让学生养成倾听的习惯是各科学习的基础。
2.动脑是学习根本
数学学习归根到底是思维活动。在真正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的基础上形成各种数学能力。要多用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的思考欲望,提出问题后,多留点时间让学生思考,培养学生有理有据有序的思考习惯,促使学生主动探索新知,逐步提高思维水平。特别在练习设计上,要有利于学生多动脑,以练促讲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用“这道题有多解吗?”等言语启发和诱导,如表达“9-5”的意义:学生先想到的是 “9减去5”,启发学生从减法的运算名称、意义等多角度思考,促使学生积极动脑,多种答案会应运而生,这样的教学活动,不仅可以使学生掌握知识,还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习惯。
三、仔细审题,独立作业
1.好习惯始于审题
时常出现这样的现象:学生做错了题,订正时只要让他再把题目读一遍,他们就能马上反应过来,很快有了正确解答。此时,我们往往给以“粗心”的评价。深入分析,在粗心的背后显露的却是学生审题能力的薄弱。学生的许多错误,并非缺少必要的知识,而是缺乏必要的审题习惯和审题技能。平时教学中教师要随时注意对学生的指导:示范读题方法,学生边指边读,强调多读,弄懂题目中具体的条件和问题,有疑问的地方及时作上记号,养成用符号标记习惯等。例如有的题目中提到的“多”“少”“高”“矮”等比较容易忽视或容易混淆的字词可加着重号,这些都可为正确解题打下良好的基础。
2.好习惯贯穿于作业中
作业是学习环节中重要组成部分,首先要求学生独立完成作业。有些学生的课堂作业完成得比较认真,而在家庭作业中常常出现许多不良的习惯,比如边做作业边看电视或吃东西,心神不定;为求速度,写起字来马虎潦草;依赖家长或照抄同学的作业等,这些都严重影响了作业的质量。为此,在布置家庭作业时,除对学生提出要求外,还应同家长取得联系,共同督促指导学生认真独立地完成家庭作业。做家庭作业前准备好学习用品,再复习与作业有关的内容,然后做作业,最后在作业写完后应认真检查,发现错误及时更正;做假期作业,应先制订做作业的计划,每天完成一定量,养成按时完成高质量作业而不能拖拉的习惯。
四、善于合作,乐于实践
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一种学习方式,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教学场面:讨论时,学生各说各的,各做各的,不善于互相配合,不善于尊重别人的意见,也不善于做必要的妥协。因此,为了提高教学的有效性,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合作习惯。
1.各司其职,善于合作
合作学习不是一种个人的学习行为,而是一种集体行为,所以首先要让学生有足够的团队意识、角色意识,让每个成员承担相应的角色,分工合作,各司其责,人人出力,协同行动,成为真正的合作者,千万不能出现“旁观者”“跟随者”。如在进行“认识物体”的教学时,我让学生拿出自己准备的物体,四人一组,将所有物体分类,然后以小组为单位汇报结果和原因,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发言,让积极的学生带动胆小的学生,让学有余力的学生带动学有困难的学生,增强了学生学习探究的氛围,调动了合作学习的积极性,形成良好的合作学习习惯。
2.积极思考,乐于实践
研究表明: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思维处在以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逻辑思维的过渡发展阶段,抽象思维需要感性材料的支持才能进行。让学生通过看一看、摸一摸、拼一拼、摆一摆、折一折、讲一讲来获取新知。例如提出“角的大小与两边的长短有没有关系”问题后,让学生动手操作自制活动角,边操作、边观察、边交流,得出正确的结论。这样的学习活动,能使学生养成手脑结合,乐于实践的学习习惯。
小学低年级学生数学学习习惯是基础性的、多方面的、多层次的。学生的习惯和能力是在学习中形成和发展的。教师应运用各种手段培养学生拥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优化学习过程,提高学习效率,为确保教学质量和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课题项目:本文系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第八期课题(2009年度)“利用海洋文化教育资源促进学校优质发展的实践研究” (编号2009080;主持人:杨珏)部分研究成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