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认识凌仕江,是在2004年11月下旬。
一个凌仕江的战友现已转业的我的同乡托其哥哥给我来电话说,有一本散文集想在暨南大学出版社出版。于是,通过电子邮箱,我看到了凌仕江写的《飘过西藏上空的云朵》书稿初样。我反复读了几遍,凌仕江散文深邃的思想哲理,博大的遐想忧思,动人的文笔情趣使我深受感触。由此,我认识了凌仕江,并着手策划出版《飘过西藏上空的云朵》一书。
从知道凌仕江这个名字到《飘过西藏上空的云朵》正式出版不到两个月。虽然是短短的五十天,但凌仕江的散文感染了我,使我沉迷其中,陶醉其中。因此,我对凌仕江的了解不算少,我被他的人和他的文深深地感动,他的文品和人品赢得了我的喜爱和尊重。论年龄,我是他的长辈,我的儿子比他仅小几岁。但是我们之间的交流跨越了年龄的代沟。我们发过无数条信息,通过N次电话,我品味到他人品的正直善良,文品的博大精深。
凌仕江,十二年前高考名落孙山的一名青春少年,心中虽有几分难言的苦涩,但他完全没有沉湎于失利的自艾自怨之中,更没有悲观失望。他迅速选择了另一条路,走进西藏成了一名边防军人。面对西藏恶劣的环境和单调的军营生活,他没有自暴自弃,而是开始了在军营的创作历程。每当夜深人静,他便把自己捂在被子里,借着手电的弱光,孜孜不倦地读着大量的中外文学名著;利用值勤之余和出差的机会,了解西藏的人文历史,于是他的视野开阔起来,产生了文学创作的强烈冲动。经过艰苦的努力,他获得了成功。在西藏的十二年里,他发表了诗集《唱兵歌的鸟》、散文集《你知西藏的天有多蓝》、中篇小说《极地婚礼》、音乐剧《雪山上的红盖头》等100余万字的文艺作品,并戴上了中国散文学会会员、西藏作协会员、数家报刊的散文专栏作家等耀眼的桂冠。更令人欣喜的是,他的一篇名为《你知西藏的天有多蓝》的散文,竟入选全国春季高考语文科的试卷。
我接收小凌的书稿,是通过互联网,每一次打开电子邮箱就迫不及待地在电脑上浏览,接着打印出来带回家里经常是茶余饭后在品尝,睡前醒来也在阅读。我是责任编辑,责任驱使我在排好版的书稿上反复审读,然而我深深地被打动了。在咱们出版社,不光是我一个人受感动,参与凌仕江散文编辑出版运作的一群人也都受到了感染。我们的文稿编辑初审书稿后是这样评价的:《飘过西藏上空的云朵》是战士青年作家凌仕江对故乡、西藏生活的追忆感念。作者饱含了对于故乡、对于西藏、对于生活、对于美的真情感悟。书中的各篇文章充满了作者独特的生活及情感体验,真挚动人。而其中描写乡村景象人物的,显得尤其亲切。有赤子的情意,有灵动的比喻与奇妙的想象。若将此书奉献到读者面前,将是一场美好的心灵之宴。我们的社领导终审完书稿后,终审意见是这样写的:《飘过西藏上空的云朵》真是一部很不错的美文集,作者饱含情感的笔写出了对故乡、对西藏的感受,很让人感动。这部散文集的成功之处,在于把故乡、西藏的人、物、景上升到人文关怀。因此,立意高远,语境动人。散文家、作家郭小东教授的序也写得很好,评价很高,对本书给予了一个较高的定位。记得当书稿进入排版阶段,我们的排版姑娘小张曾对我说过,排着凌仕江的书稿,不知不觉地被美文吸引着而忘掉了自己的职责,深深地沉浸在凌仕江那写的像小说一样的散文的情景中了。小张以及排版室、校对室的一拨姑娘天天嚷着要我出面向领导请示把凌仕江请到社里来,目睹他的英姿并要得到一本凌仕江亲笔签名的《飘过西藏上空的云朵》。最后他们如愿了。因凌仕江在网上发布过即将出版新作的消息,所以,书还没有正式出版,已经有不少读者发信息打电话询问,甚至昆明和新疆等地有读者跑到新华书店去找。
记得有一个晚上,我看到书中这么一段文字:刚到西藏的时候,我在黄黄的沙漠里不停地奔跑,我登上高高的喜马拉雅山,我闻到雪莲的芳香就展开双臂,因为眼前这无与伦比的蓝,我感动得大声呼喊,泪流满面……西藏天天天蓝,蓝得像雪。西藏的天,蓝得像新娘的婚纱;西藏的云,白得如纯粹的感情……这时,我感到疑惑:西藏的天怎么会蓝得像雪?新娘通常都是穿白婚纱的呀?于是,我马上拿起电话连接到西藏拉萨,小凌的回答解开了疑团:“虽然新娘很少穿蓝婚纱,但是在西藏,白在蓝面前也会被感染的,边防军人的妻子来藏完婚都爱穿蓝婚纱。”这时,我抬头一看墙上的时钟,指针已指向凌晨一点 。而我仍然没有睡意,凌仕江的散文仍在撼动着我的心灵,给了我巨大的美感享受!
散文是直接地与读者对话的体裁,散文作者也要真诚地面对他的读者,面对社会现实。
凌仕江始终关注着中国的社会人生,真诚地直面现实,直面人生,以自己的亲身体验,用平民百姓的视觉来观察、描述,回眸乡村,反映社会生活,但不满足生活表象的描绘,不满足于对这些情景的简单评议,而是深入发掘它的内涵。从他的散文可体现出他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人生使命感。凌仕江从故乡来到了西藏,虽然远离故土,却一直凝视着尘埃飘飞的故乡。他在书中写道:“谁还能记得我呢?村子里的人越来越少。这些年,和我差不多大的人几乎都奔进城找钱算账去了,寂寞得有些发凉的村子,在一个起风的下午一下子将我的心田荒起来……”对凌仕江散文的默默咏读,细细体味,就可以感到他万语千言都体现着热爱故乡的情感的涌动以及对乡村现状的深沉忧思。
在《飘过西藏上空的云朵》中,有相当篇幅是描写一个对许多人充满诱惑的地方——西藏。你看文章的标题:《西是天,藏是堂》、《我看见珠峰在移动》、《当阳光和雪在雨中相遇》……在凌仕江的笔下,你看到的是一幅幅壮丽的画卷:洁白无暇的云朵,危耸壮观的皑皑雪峰,清澈迷人的湖泊溪流,丰富多彩的民族风情……字里行间表露出凌仕江对他的“第二故乡”西藏的山峰河流、古物风情、边防生活有着特殊的敏感。这些东西同他心灵中最深层的意识相接触,便爆发出无尽的火花,使他非常自如地抒写出飘逸的文字,唯美的思想,圣洁的青春。凌仕江谈古论今,谈天说地,无论是讲乡村西藏,还是话山水树木,写风俗人情,逸闻趣事,笔端无不流露出他对西藏的热爱,对高原的热爱,对军营的热爱,对故乡的热爱,对生活的热爱!对祖国山河的自豪,对祖国巨变的欣喜,对社会现实的沉思。凌仕江用他炽热的情感,奏出他抒情的最强音。这最强音,给他散文中那丰富的知识输入了灵魂,激励着广大读者,熏染着广大读者。凌仕江的散文是故乡的恋歌,西藏的恋歌,高原的恋歌,军营的恋歌。一篇篇美文就像飘过西藏上空的云朵,叫人思绪纷飞,给人心灵慰藉。这是一个青春飞扬的年轻的军旅作家带给广大读者的最厚重的礼物!
(苏彩桃,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
一个凌仕江的战友现已转业的我的同乡托其哥哥给我来电话说,有一本散文集想在暨南大学出版社出版。于是,通过电子邮箱,我看到了凌仕江写的《飘过西藏上空的云朵》书稿初样。我反复读了几遍,凌仕江散文深邃的思想哲理,博大的遐想忧思,动人的文笔情趣使我深受感触。由此,我认识了凌仕江,并着手策划出版《飘过西藏上空的云朵》一书。
从知道凌仕江这个名字到《飘过西藏上空的云朵》正式出版不到两个月。虽然是短短的五十天,但凌仕江的散文感染了我,使我沉迷其中,陶醉其中。因此,我对凌仕江的了解不算少,我被他的人和他的文深深地感动,他的文品和人品赢得了我的喜爱和尊重。论年龄,我是他的长辈,我的儿子比他仅小几岁。但是我们之间的交流跨越了年龄的代沟。我们发过无数条信息,通过N次电话,我品味到他人品的正直善良,文品的博大精深。
凌仕江,十二年前高考名落孙山的一名青春少年,心中虽有几分难言的苦涩,但他完全没有沉湎于失利的自艾自怨之中,更没有悲观失望。他迅速选择了另一条路,走进西藏成了一名边防军人。面对西藏恶劣的环境和单调的军营生活,他没有自暴自弃,而是开始了在军营的创作历程。每当夜深人静,他便把自己捂在被子里,借着手电的弱光,孜孜不倦地读着大量的中外文学名著;利用值勤之余和出差的机会,了解西藏的人文历史,于是他的视野开阔起来,产生了文学创作的强烈冲动。经过艰苦的努力,他获得了成功。在西藏的十二年里,他发表了诗集《唱兵歌的鸟》、散文集《你知西藏的天有多蓝》、中篇小说《极地婚礼》、音乐剧《雪山上的红盖头》等100余万字的文艺作品,并戴上了中国散文学会会员、西藏作协会员、数家报刊的散文专栏作家等耀眼的桂冠。更令人欣喜的是,他的一篇名为《你知西藏的天有多蓝》的散文,竟入选全国春季高考语文科的试卷。
我接收小凌的书稿,是通过互联网,每一次打开电子邮箱就迫不及待地在电脑上浏览,接着打印出来带回家里经常是茶余饭后在品尝,睡前醒来也在阅读。我是责任编辑,责任驱使我在排好版的书稿上反复审读,然而我深深地被打动了。在咱们出版社,不光是我一个人受感动,参与凌仕江散文编辑出版运作的一群人也都受到了感染。我们的文稿编辑初审书稿后是这样评价的:《飘过西藏上空的云朵》是战士青年作家凌仕江对故乡、西藏生活的追忆感念。作者饱含了对于故乡、对于西藏、对于生活、对于美的真情感悟。书中的各篇文章充满了作者独特的生活及情感体验,真挚动人。而其中描写乡村景象人物的,显得尤其亲切。有赤子的情意,有灵动的比喻与奇妙的想象。若将此书奉献到读者面前,将是一场美好的心灵之宴。我们的社领导终审完书稿后,终审意见是这样写的:《飘过西藏上空的云朵》真是一部很不错的美文集,作者饱含情感的笔写出了对故乡、对西藏的感受,很让人感动。这部散文集的成功之处,在于把故乡、西藏的人、物、景上升到人文关怀。因此,立意高远,语境动人。散文家、作家郭小东教授的序也写得很好,评价很高,对本书给予了一个较高的定位。记得当书稿进入排版阶段,我们的排版姑娘小张曾对我说过,排着凌仕江的书稿,不知不觉地被美文吸引着而忘掉了自己的职责,深深地沉浸在凌仕江那写的像小说一样的散文的情景中了。小张以及排版室、校对室的一拨姑娘天天嚷着要我出面向领导请示把凌仕江请到社里来,目睹他的英姿并要得到一本凌仕江亲笔签名的《飘过西藏上空的云朵》。最后他们如愿了。因凌仕江在网上发布过即将出版新作的消息,所以,书还没有正式出版,已经有不少读者发信息打电话询问,甚至昆明和新疆等地有读者跑到新华书店去找。
记得有一个晚上,我看到书中这么一段文字:刚到西藏的时候,我在黄黄的沙漠里不停地奔跑,我登上高高的喜马拉雅山,我闻到雪莲的芳香就展开双臂,因为眼前这无与伦比的蓝,我感动得大声呼喊,泪流满面……西藏天天天蓝,蓝得像雪。西藏的天,蓝得像新娘的婚纱;西藏的云,白得如纯粹的感情……这时,我感到疑惑:西藏的天怎么会蓝得像雪?新娘通常都是穿白婚纱的呀?于是,我马上拿起电话连接到西藏拉萨,小凌的回答解开了疑团:“虽然新娘很少穿蓝婚纱,但是在西藏,白在蓝面前也会被感染的,边防军人的妻子来藏完婚都爱穿蓝婚纱。”这时,我抬头一看墙上的时钟,指针已指向凌晨一点 。而我仍然没有睡意,凌仕江的散文仍在撼动着我的心灵,给了我巨大的美感享受!
散文是直接地与读者对话的体裁,散文作者也要真诚地面对他的读者,面对社会现实。
凌仕江始终关注着中国的社会人生,真诚地直面现实,直面人生,以自己的亲身体验,用平民百姓的视觉来观察、描述,回眸乡村,反映社会生活,但不满足生活表象的描绘,不满足于对这些情景的简单评议,而是深入发掘它的内涵。从他的散文可体现出他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人生使命感。凌仕江从故乡来到了西藏,虽然远离故土,却一直凝视着尘埃飘飞的故乡。他在书中写道:“谁还能记得我呢?村子里的人越来越少。这些年,和我差不多大的人几乎都奔进城找钱算账去了,寂寞得有些发凉的村子,在一个起风的下午一下子将我的心田荒起来……”对凌仕江散文的默默咏读,细细体味,就可以感到他万语千言都体现着热爱故乡的情感的涌动以及对乡村现状的深沉忧思。
在《飘过西藏上空的云朵》中,有相当篇幅是描写一个对许多人充满诱惑的地方——西藏。你看文章的标题:《西是天,藏是堂》、《我看见珠峰在移动》、《当阳光和雪在雨中相遇》……在凌仕江的笔下,你看到的是一幅幅壮丽的画卷:洁白无暇的云朵,危耸壮观的皑皑雪峰,清澈迷人的湖泊溪流,丰富多彩的民族风情……字里行间表露出凌仕江对他的“第二故乡”西藏的山峰河流、古物风情、边防生活有着特殊的敏感。这些东西同他心灵中最深层的意识相接触,便爆发出无尽的火花,使他非常自如地抒写出飘逸的文字,唯美的思想,圣洁的青春。凌仕江谈古论今,谈天说地,无论是讲乡村西藏,还是话山水树木,写风俗人情,逸闻趣事,笔端无不流露出他对西藏的热爱,对高原的热爱,对军营的热爱,对故乡的热爱,对生活的热爱!对祖国山河的自豪,对祖国巨变的欣喜,对社会现实的沉思。凌仕江用他炽热的情感,奏出他抒情的最强音。这最强音,给他散文中那丰富的知识输入了灵魂,激励着广大读者,熏染着广大读者。凌仕江的散文是故乡的恋歌,西藏的恋歌,高原的恋歌,军营的恋歌。一篇篇美文就像飘过西藏上空的云朵,叫人思绪纷飞,给人心灵慰藉。这是一个青春飞扬的年轻的军旅作家带给广大读者的最厚重的礼物!
(苏彩桃,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