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危型HPV感染与阴道菌群及子宫颈菌群关系的初步研究

来源 :中华妇产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eyuch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了解高危型HPV感染妇女阴道菌群及子宫颈菌群的情况,探讨高危型HPV感染与阴道菌群及子宫颈菌群的关系。

方法

选取2017年9月至10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妇产科就诊的患者(对照组5例,HPV16/18组5例,HPV其他高危型组5例,子宫颈癌组3例),填写调查问卷、行阴道及子宫颈分泌物微生态检测,同时使用新一代测序技术扩增细菌16S rRNA基因V3~V4高变区行菌群分析。

结果

阴道菌群分析结果:(1)阴道菌群主要有6个菌门:厚壁菌门、放线菌门、拟杆菌门、变形菌门、梭菌门及软壁菌门,正常阴道菌群以厚壁菌门为主,高危型HPV感染者拟杆菌门、梭菌门增多,子宫颈癌组梭菌门显著增多;(2)正常阴道菌群在属水平以乳杆菌属为主,高危型HPV感染者乳杆菌减少,加德纳菌属、普雷沃菌属、阿托波菌属、巨球菌属及纤毛菌属增多,子宫颈癌组纤毛菌属显著增多;(3)高危型HPV感染后阴道菌群多样性增加,但4组阴道菌群Alpha多样性无显著性差异(P=0.073)。子宫颈菌群分析结果:(1)子宫颈菌群多样性高于阴道菌群;(2)高危型HPV感染者子宫颈菌群多样性明显增加,4组子宫颈菌群Alpha多样性有显著性差异(P=0.046);(3)对照组子宫颈菌群较阴道菌群变形菌门增加,HPV感染后子宫颈变形菌门明显增加;(4)衣原体感染在子宫颈癌组明显增加。

结论

子宫颈菌群多样性高于阴道菌群;高危型HPV感染者子宫颈菌群变化较阴道菌群更明显;梭菌门-纤毛菌属及衣原体与子宫颈癌相关,子宫颈变形菌门可能与高危型HPV感染相关。

其他文献
期刊
目的了解我国儿童医院肺炎链球菌感染的临床特征及分离株的耐药特点,为临床防治提供依据。方法现况调查。分析2016年9家三级甲等儿童医院肺炎链球菌感染的患儿年龄、标本种类和月份分布以及分离菌株的药物敏感性;肺炎链球菌药物敏感性采用WHONET 5.6软件统计分析,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共收集到6 200株肺炎链球菌,分离自呼吸道标本占95.1%(5 876/6 177),血液标本2.2%(136/
期刊
目的分析甲状腺癌临床特点和预后情况。方法对2006年7月至2017年12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内分泌遗传代谢科、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及肿瘤外科住院接受治疗的164例中位年龄9岁3月龄(出生~16岁1月龄)甲状腺占位性疾病患儿(男孩60例,女孩104例)进行病历资料收集,对其中62例甲状腺癌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及预后随访。结果2006年7月至2017年12月甲状腺癌占住院登记的甲状腺占
目的分析儿童伯基特淋巴瘤的临床特点及预后相关因素,总结北京儿童医院成熟B细胞淋巴瘤方案的疗效。方法回顾性病例研究。收集北京儿童医院2007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186例年龄≤18岁的初治伯基特淋巴瘤病例,剔除3例因放弃治疗出组病例后,183例按照北京儿童医院高剂量短疗程的改良法国儿童肿瘤协会系列研究(LMB)89方案分层治疗(危险度A组1例,B组59例,C组123例),C组中97例联合应用
目的探讨ITGB2新发突变所致白细胞黏附分子缺陷1型的致病机制。方法患儿 女,11岁,因反复发热于2014年8月收入青岛大学附属医院。收集患儿临床资料,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患儿白细胞表面CD18的表达水平;以全外显子基因二代测序明确突变基因;软件预测突变致病性;构建含野生型及突变型ITGB2基因的载体,分别比较野生型蛋白与突变型蛋白的稳定性及其亚细胞定位。结果患儿临床表现(反复感染发热、牙槽嵴低平、牙
目的探讨核因子κB2(NFκB2)基因突变致普通变异型免疫缺陷病(CVID)的临床、免疫学及分子特征。方法分析2015年12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诊治的1例NFκB2基因失功能突变致CVID患儿的临床特点、生化检查、免疫功能、分子特征、治疗及随访,并以"NFκB2""免疫缺陷"为检索词,检索2013年1月至2017年11月中文数据库及PUBMED数据库进行文献复习。结果患儿男,1岁2月龄,自生
期刊
期刊
目的探讨年龄对孕妇妊娠合并症、并发症及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对2015年10月1日至2016年9月30日北京市围产保健管理登记卡的资料进行分析,共纳入有分娩年龄信息的孕妇263 157例,按照孕妇的年龄共分为5组,(1)2组适龄孕妇:分娩年龄为18~34岁的适龄孕妇共219 563例(83.43%,219 563/263 157),其中≤ 29岁组122 735例(46.64%,122 73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