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学法指导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来源 :山西教育·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zslcg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数学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基础学科,学生的学习方法对于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有着关键作用。教师在课堂上应转变教学模式,由以教授知识为主转变为教会学生学习方法和教授知识并重,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抓住知识的本质,提高数学综合素养。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对教法的研究比较多,但是很少有人研究学法,教师对学生学法的指导也落实不到位,这将影响小学阶段的学生素质。针对这种情况,教师要改变教学方式,不仅让学生掌握知识,更要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学会如何学习比学到知识更重要。因此,教师应在课堂中潜移默化地渗透学习方法,并对学生的学习方法进行科学的指导,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一、课前预习,感受数学知识
  在小学阶段课前预习非常重要,它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将要学习的知识内容,让学生对不懂的知识有重点地听讲并提出疑问。在预习时,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能力及教学内容,按照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顺序,循序渐进地带领学生预习,帮助学生规范预习模式,引导学生将教师的学习方法转化为自身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在预习中发现问题、寻找答案,这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感受数学知识的魅力。
  例如,在教学《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一课时,教师首先让学生复习因数和倍数知识,如果数A能被数B整除,那么A是B的倍数,B是A的因数;要想找到一个数的因数,首先要想哪两个数相乘可以得到这个数,这两个数就是这个数的因数;教师让学生分别说出2、3、4、5、6的因数并分别说出至少5个它们的倍数。在学生复习了因数和倍数的基础上,教师再让学生找两个数的公因数。所谓公因数就是公共的因数,在多个数中找共同的因数,最大公因数就是因数中最大的数,教师通过例题来说明:“6的因数是(1、2、3、6),8的因数是(1、2、4、8)这两个数的公因数是2,最大公因数也是2。”听了教师的讲解,学生感觉新知识学起来很轻松。最后,教师通过一组找出题目中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练习帮助学生巩固知识,完成了课程预习。
  案例中,教师从预习角度对学生学法进行指导,能让学生的预习有明确的目的,感受到学习的乐趣,能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有利于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二、敢于提问,培养探究意识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为学生创设和谐的学习环境,让学生敢于提出问题,哪怕问题不合理,甚至是天马行空,教师也要鼓励学生勤于思考,敢于提问,保护学生求知的欲望。同时,教师要教会学生寻找问题的方法,让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有问题可问,并引导学生探究问题,如果他们能积极思考进而能够解决自己提出的问题,会极大地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
  例如,在教学《长方形面积的计算》一课时,教师先让学生准备了12个边长为1厘米的小正方形,让学生分组操作,将小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并计算面积,学生经过小组讨论后,将12个正方形摆出了三种长方形:第一种长是12,宽是1;第二种长是2,宽是6;第三种长是3,宽是4。这时,教师让学生针对面积提出不同的问题,有的学生提出:“新的长方形面积和小正方形面积有什么关系?”有的学生提出:“三种不同长方形的面积相等吗?”有的提出:“长方形的面积和什么有关系?”学生开始了讨论,在讨论的过程中他们畅所欲言,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有的学生说和长有关,有的学生说和宽有关,还有的说和小正方形的个数有关,教师让学生自己动脑思考,动手计算,最后经小组讨论、归纳,总结出长方形的面积可以直接用长乘以宽来计算。
  案例中,教师留给学生思考问题的时间,让学生敢于提问,并留给学生探究的空间,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的问题及探究方式,让学生体会到探究学习的乐趣,逐渐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
  三、善于思考,提升学习能力
  要想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就要让学生勤于思考、善于总结,在课堂上将耳、目、脑、手、口都利用起来,做到会听、会看、会想、会动、会说,用科学的方法学习数学知识。教师在课堂上要让学生在“听”中抓住重点知识,在“看”中培养观察能力,在“想”中培养思考能力,在“动”中培养操作能力,在“说”中培养表达能力,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升学习能力,这样才能让学生喜爱数学,主动学习。
  例如,在教学《解决问题》一课时,有这样一道思维拓展题:“将一个大的正方体切成同样大小的4个小正方体需要切多少刀?切成27个小正方体,至少需要切几刀?”刚看见这道题目,学生可以想象出如何切成4个小正方体,但是如何切成27个小正方体就会让学生感到无从下手。这时,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分析完成这种题目的方法:(1)正方体是三维立体空间,可以借助学具来解决,利用现有的立方体,如,拿三本同样大小的书代表三层,切两刀可以完成,然后再想象将书切割的步骤就可以简化很多;(2)運用类比法,尝试让学生先从二维空间甚至一维空间角度下思考类似的题目,如,将一个正方形切成若干小面积,或者将一个线段切成相同长度的三部分等问题,学生解决起来就会简单不少。通过转化思维方式就会发现,想要切出27个小正方体至少需要6刀才可以完成。
  案例中,教师通过在课堂中引导学生转化思维方式,不断开发学生的思维潜力,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提升了学生的思维品质和数学综合素养。
  四、学以致用,培养实践能力
  学生学习数学的目的是运用于生活,用数学的思维有意识地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因此,如果学习数学单纯是为了学到知识,“学而不用”会导致知识与实际生活相脱节。因此,教师在课堂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运用意识,架起知识和生活之间的桥梁,让知识来源于生活又回到生活,运用数学知识认识周围事物,解决遇到的问题,这样既能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又能让学生的学习更加智慧,从而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数学的能力。
  例如,在教学《分米的认识》一课时,教师先让学生认识了分米和厘米的换算,知道1分米=10厘米,然后用尺子测量课本的长度、宽度并分别用分米来表示。接着,教师让学生观察粉笔盒、铅笔盒、课桌,并预估它们大概有多少分米,再找出生活中还有哪些东西可以用分米表示。最后,教师给学生出示了一份学生日记:“今天参加运动会,我的项目是100分米接力跑,我们团队获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绩,我们的奖状有20米长,回到班级,老师让我坐到了4厘米高的凳子上。”学生听完之后哈哈大笑,教师问原因,学生回答:“100分米接力跑也太短了吧?奖状长20米太搞笑了吧?怎么可能坐在4厘米高的凳子上?”教师让学生根据实际情况修改日记内容:接力跑应该是100米,奖状应该是20厘米,凳子高4分米,通过例题,教师将厘米、分米、米等概念灵活地展现在课堂上。
  案例中,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将数学和生活相结合,能够开拓学生的思想境界,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从而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提升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创造能力,让数学课堂更加丰富多彩。
  总之,教师要在学法指导上下功夫,将“学会”变为“会学”,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让学生更加主动地投入到数学学习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作者单位:江苏省如东县苴镇福亮小学)
  (责任编辑 岳舒)
其他文献
低年级学生心智正在发育,需要开启想象力,思维发展处在萌芽状态,语言表达能力需要规范引导。教学中关注听说读写等方面的语文要素,进行示范引领,将会让学生学会思考,规范表达,放飞想象,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一、创设情境教说话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第一学段说话的目标是学说普通话,并逐步养成说普通话的习惯,有表达的自信,能简要讲述自己感兴趣的见闻。说话训练需要在一定的情境中发生,学生才能想说,才能会说
期刊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师生互动已经成为小学语文教师改善师生关系、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根本方式。本文将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师生互动方法进行分析,希望能为小学语文教师提供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案。  一、多样化方式开展师生互动  教学互动问题主要表现为师生互动方式较为单一以及师生之间缺乏理解沟通两个方面。针对这两个问题,教师必须立足互动过程,强调师生互动过程的有效性,同时要积极与学生沟通,体
期刊
绘本作为一种图文并茂的读物,其形象有趣的画面、简短的文字、富有哲理的故事内容,能使学生产生浓厚的阅读兴趣,也有利于激发学生创作的欲望。如何更好地将绘本资源融入低段写话教学,是当前语文教学改革中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基于写话教学的实践经历,提出了三点应用策略。  一、小学低段写话教学的现状  小学一二年级是语文学习习惯和语文素养的奠基期,这一时期在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写作兴趣方面有着重要意义。当前,低段
期刊
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的进一步推进,使得我国教育领域迎来了全新的挑战。为了能够更好地满足时代的要求,教师必须不断创新和完善课堂教学的方法,在此形势下,参与式教学应运而生。它是一种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方法,对于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一、设置学习任务,激发自主参与  针对五年级的学生,教师在开展小学语文教学活动时,应当打破以往教学观念的束缚,摒弃传统的一味灌输的教学方法,在明确和尊重学生
期刊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快乐教学法,可以达成营造良好氛围与活跃学生情绪等效果。在实践中,教师应当结合不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准备多样化的快乐教学手段,如准备教学道具、创设情境、开展游戏、进行激励性评价等。通过合理应用这些教学手段或者方法,教师可以有效践行快乐教学法的理念,让学生在欢乐的课堂中得到全面的培养。  一、基于师生关系,构建欢乐氛围  在快乐教学法中,轻松、欢乐的课堂氛围是教学的基础。而在课堂
期刊
2016年5月17日,山西省稷山县化峪镇邢堡村,一位91岁的老太太眼噙泪水,从兜里摸索出用手绢紧紧包裹着的“红礼包”,对前来家中慰问的县教育局负责人说:“我是赵殿俊的老伴,受他生前嘱托,交上他平日积攒下的1000元党费,向党的95周年华诞献上一份心意。”在场的人们闻言莫不肃然起敬。老太太还说:“老伴生前常告诫家人和孩子们,共产党给了我们毕生奋斗的目标、力量与幸福,要永远铭记在心。1000元虽然不多
期刊
思辨,就是思考和辨识。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注重学生思辨意识的培养,有助于学生逻辑思维的发展。笔者根据教学实践,总结了培养学生思辨意识的几点方法:在数学问题中设置悬念,引导学生探究;在题目中设置陷阱,鼓励学生追本溯源;变式练习,强化学生的发散思维;布置开放性的作业,指导学生学会梳理。  一、设置悬念,引导主动探究  设置悬念是数学教学中经常使用的一种方法。教学中教师要有目的地设置悬念,从不同的侧面、不同
期刊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计算能力的培养是核心内容,对学生的逻辑思维、学习能力的要求较高。然而,小学数学学科涉及许多计算方法,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对学生计算能力的要求进一步提升。为了让学生有效解决不同类型的数学问题,学生需要拥有扎实的计算能力,才能为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提升奠定良好基础。  一、加强教学监督,促进学生养成良好计算习惯  小学数学教师作为学生学习路上的指导者和领路人,要对学生的学习担起积极监督的责
期刊
随着素质教育如火如荼地开展,互动教学逐渐引起教育工作者的重视。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师生间有效的互动是教学成功的保障,教师应营造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注重沟通的方式方法,并与学生之间建立起信任、理解、接纳、平等的关系,从而拉近学生和教师之间的情感距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语文教学的成效。本文深入论述了有效互动前提下的小学语文教学策略,旨在优化语文教学,赋予其新的魅力。  一、打破思维定式,增加沟通
期刊
据一段记者暗访视频揭露,江苏省常熟市一些服装企业通过中介从云南等地招收童工,十几岁的孩子被骗到工厂里没日没夜地干活,只要不听话就会挨打,不干到年底就拿不到工资,想逃跑就会被扣押身份证、银行卡和手机,甚至遭受暴力……让人感到意外的是,媒体曝光童工现象后,却受到了不少言论的质疑,理由是媒体的介入和之后的解救,只能让童工们重新回到更加贫困的状态,因此有论者直言“反对粗暴地解救童工”。  把童工产生的原因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