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案例背景
高中的时候,曾有一位教师和我们说过这样的话:对于一个教师而言,如果这一届学生没有教好,还有下一届,总会有一届学生能够带好。但是对于一个家庭而言,每个学生都只有一次机会,因此我们每个人需要对自己负责。这样的话让我很感动,后来也影响我就业的选择。如今参加工作已经几年了,我时刻告诉自己,要无愧于学生和家长。然而在每天的教学中,时刻保持这样的认识是不容易的。近期我遇到这样的事,某天在批改作业过程中发现同学A把数学学习评价的一本书都做完了,直觉告诉我,这个同学可能借鉴了答案。因为同学A数学学业成绩一般处于班级的末尾上,每天我也很耐心地把她喊过来面批订正作业。对于这位同学的表现我觉得很不可思议,首先作业量不大,其次个人对这个同学很上心,因此我在课间就去班级里面把她喊出来了解情况。当时我们的对话是这样的:
教师:A,这次作业做得很快呀?A:是的,老师。(此时她的眼神有点迷惑)教师:我指的作业是数学学习评价。A:噢。教师:后面的内容教师还没备课呢,你怎么会做的呢?A:……(沉默了)
教师:其实如果你觉得作业多,确实做不完,你可以和我讲少一点,但是以这样的方式写完是否有失妥当呢?(我停顿了5秒)要不这样吧,你以后的作业写数学补充习题,那个题目比较简单,量也少。
学生:我丢了。(似乎她很不耐烦)
教师:(看她这样不耐烦,我想可能要给她点时间)这样吧,你放学后来找我一趟。
事实上,放学后我在办公室等了1个小时,她也没有来找我,我猜测可能她忘了。隔天是我们学校的春游活动,我需要带队春游。碰巧那天我带的队都是班级的男生,孩子们一路叽叽喳喳。在大家都坐好后,坐旁边的一个男生迫不及待地对着我的耳朵说:“教师,告诉你个秘密, 你猜昨天A同学怎么说你的?”我猜测这个小家伙肯定想告诉我点什么八卦,于是我假装很淡定地把耳朵凑过去了:“A同学在QQ签名上骂你了,我们班同学都知道,不信我给你看”。我摇摇手,微笑地说:“不管真假,今天全班同学来玩,你这小家伙可别破坏教师心情呀!”其实听到那个话后,我还是很低落的,美好春游的心情上面多了几朵白云,幸好一路上孩子们的叽叽喳喳的声音掩盖了我内心的难过。
案例分析
很多时候,我们喜欢问别人“今天你快乐吗?”来表示对别人的关心。面对教学中遇到的一时无法解决问题时,确实会懊恼、会着急,甚至会气馁。每天的快乐与否好像取决于和学生接触,渐渐地我开始反问自己“今天你逆反吗?”逆反心理在百度的结果是“叛逆心理”,其解释如下:人们为了维护自尊,而对对方的要求采取相反的态度和言行的一种心理状态。叛逆心理是青少年成长过程中经常会出现的一种心理状态,是该年龄阶段青少年的一个突出的心理特点。从解释中我们可以发现此类词词性上有一定的感情色彩,也可以说是人们由于受某种原因的影响而产生对某事物(内容和形式)持对立、抵触、反对态度的心理状态。这也是初中青少年心理发展过程中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直观地表现为否定权威,对家长以及教师说法情绪抵触,甚至对抗或者反其道而其行。其实这个事件就是学生逆反心理的一个体现。
案例反思
針对这一事件,我采取三步走策略。第一步,和A的父母以电话家访的形式,了解小朋友的家庭结构近况以及小朋友表现。了解到A同学是单亲家庭,和母亲在一起生活。在沟通中,我表扬了A同学的在校表现,委婉告诉A的妈妈,需要给孩子多一点关心。我分析这一事件中的矛盾原因是:一方面,我经常性地面批作业,忽视了A同学的心理变化;另一方面,在一次次错题修正的过程中A同学的自信心可能有所挫伤。她将答案抄完其实是希望得到教师的肯定,而教师的对话可能刺激到她敏感的神经,所以她想通过网络的方式发泄心里的不满,教师平时的过于关注恰恰是加速了她的逆反。
第二步,从孩子们成长手册中了解每个同学的一些喜好,同时和班主任协商做一系列的有关同伴交往和师生交往的主题班会,为进一步深入了解A同学以及其他同学做准备。在学生青春期时期,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更要关注心理发展。当学生个体的独立行为能获得他人,尤其是同伴以及教师的认可时, 就可能会有强烈的满足感。主题班会的前期, 可设计“有缘相识”活动,让学生通过这样的方式了解同伴的喜好, 为后续活动顺利开展打基础;主题班会的中期, 可设计“我眼中的我”“ 教师眼中的我”和“父母眼中的我”三项活动,通过引导学生换位思考指导学生正确认识自我, 正确对待自己出现的逆反心理和逆反行为;主题班会的后期还可设计“益友” “损友”的区分活动, 让学生认识到,如果自己在校内或校外结交了一些行为不良的朋友,会对个人逆反心理的出现和逆反行为的强化起到刺激作用,指导学生澄清自己的价值观, 正确认识现代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一些负面现象, 正确看待人性的优点与弱点。还可设计“学习方法大揭秘”等活动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心, 加速回归良好的学习生活状态。
第三步,就是等机会和A同学有非正式的沟通。以快乐、平和的心态及时肯定鼓励, 使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学习的进步与快乐。 要努力走进学生的心灵,以积极、乐观的眼光看待学生的表现。
高中的时候,曾有一位教师和我们说过这样的话:对于一个教师而言,如果这一届学生没有教好,还有下一届,总会有一届学生能够带好。但是对于一个家庭而言,每个学生都只有一次机会,因此我们每个人需要对自己负责。这样的话让我很感动,后来也影响我就业的选择。如今参加工作已经几年了,我时刻告诉自己,要无愧于学生和家长。然而在每天的教学中,时刻保持这样的认识是不容易的。近期我遇到这样的事,某天在批改作业过程中发现同学A把数学学习评价的一本书都做完了,直觉告诉我,这个同学可能借鉴了答案。因为同学A数学学业成绩一般处于班级的末尾上,每天我也很耐心地把她喊过来面批订正作业。对于这位同学的表现我觉得很不可思议,首先作业量不大,其次个人对这个同学很上心,因此我在课间就去班级里面把她喊出来了解情况。当时我们的对话是这样的:
教师:A,这次作业做得很快呀?A:是的,老师。(此时她的眼神有点迷惑)教师:我指的作业是数学学习评价。A:噢。教师:后面的内容教师还没备课呢,你怎么会做的呢?A:……(沉默了)
教师:其实如果你觉得作业多,确实做不完,你可以和我讲少一点,但是以这样的方式写完是否有失妥当呢?(我停顿了5秒)要不这样吧,你以后的作业写数学补充习题,那个题目比较简单,量也少。
学生:我丢了。(似乎她很不耐烦)
教师:(看她这样不耐烦,我想可能要给她点时间)这样吧,你放学后来找我一趟。
事实上,放学后我在办公室等了1个小时,她也没有来找我,我猜测可能她忘了。隔天是我们学校的春游活动,我需要带队春游。碰巧那天我带的队都是班级的男生,孩子们一路叽叽喳喳。在大家都坐好后,坐旁边的一个男生迫不及待地对着我的耳朵说:“教师,告诉你个秘密, 你猜昨天A同学怎么说你的?”我猜测这个小家伙肯定想告诉我点什么八卦,于是我假装很淡定地把耳朵凑过去了:“A同学在QQ签名上骂你了,我们班同学都知道,不信我给你看”。我摇摇手,微笑地说:“不管真假,今天全班同学来玩,你这小家伙可别破坏教师心情呀!”其实听到那个话后,我还是很低落的,美好春游的心情上面多了几朵白云,幸好一路上孩子们的叽叽喳喳的声音掩盖了我内心的难过。
案例分析
很多时候,我们喜欢问别人“今天你快乐吗?”来表示对别人的关心。面对教学中遇到的一时无法解决问题时,确实会懊恼、会着急,甚至会气馁。每天的快乐与否好像取决于和学生接触,渐渐地我开始反问自己“今天你逆反吗?”逆反心理在百度的结果是“叛逆心理”,其解释如下:人们为了维护自尊,而对对方的要求采取相反的态度和言行的一种心理状态。叛逆心理是青少年成长过程中经常会出现的一种心理状态,是该年龄阶段青少年的一个突出的心理特点。从解释中我们可以发现此类词词性上有一定的感情色彩,也可以说是人们由于受某种原因的影响而产生对某事物(内容和形式)持对立、抵触、反对态度的心理状态。这也是初中青少年心理发展过程中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直观地表现为否定权威,对家长以及教师说法情绪抵触,甚至对抗或者反其道而其行。其实这个事件就是学生逆反心理的一个体现。
案例反思
針对这一事件,我采取三步走策略。第一步,和A的父母以电话家访的形式,了解小朋友的家庭结构近况以及小朋友表现。了解到A同学是单亲家庭,和母亲在一起生活。在沟通中,我表扬了A同学的在校表现,委婉告诉A的妈妈,需要给孩子多一点关心。我分析这一事件中的矛盾原因是:一方面,我经常性地面批作业,忽视了A同学的心理变化;另一方面,在一次次错题修正的过程中A同学的自信心可能有所挫伤。她将答案抄完其实是希望得到教师的肯定,而教师的对话可能刺激到她敏感的神经,所以她想通过网络的方式发泄心里的不满,教师平时的过于关注恰恰是加速了她的逆反。
第二步,从孩子们成长手册中了解每个同学的一些喜好,同时和班主任协商做一系列的有关同伴交往和师生交往的主题班会,为进一步深入了解A同学以及其他同学做准备。在学生青春期时期,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更要关注心理发展。当学生个体的独立行为能获得他人,尤其是同伴以及教师的认可时, 就可能会有强烈的满足感。主题班会的前期, 可设计“有缘相识”活动,让学生通过这样的方式了解同伴的喜好, 为后续活动顺利开展打基础;主题班会的中期, 可设计“我眼中的我”“ 教师眼中的我”和“父母眼中的我”三项活动,通过引导学生换位思考指导学生正确认识自我, 正确对待自己出现的逆反心理和逆反行为;主题班会的后期还可设计“益友” “损友”的区分活动, 让学生认识到,如果自己在校内或校外结交了一些行为不良的朋友,会对个人逆反心理的出现和逆反行为的强化起到刺激作用,指导学生澄清自己的价值观, 正确认识现代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一些负面现象, 正确看待人性的优点与弱点。还可设计“学习方法大揭秘”等活动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心, 加速回归良好的学习生活状态。
第三步,就是等机会和A同学有非正式的沟通。以快乐、平和的心态及时肯定鼓励, 使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学习的进步与快乐。 要努力走进学生的心灵,以积极、乐观的眼光看待学生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