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通过对轻轨设计现状和地域文化的分析,阐述了两者之间的关系。说明了文化元素对轻轨造型的重要性以及在轻轨设计中的应用方法,并以设计实例说明上述方法。表明了在国内轻轨造型设计欠缺文化内涵的环境下,应在以后的设计中引入文化元素以丰富设计的观点。
【关键词】轻轨车辆 造型设计 地域文化
引言
中国城镇化率以每年1%的速度长,在2012年城镇化率即达到52.57%[1],城镇化过半是一个社会的繁荣期,也是矛盾凸显期[2]。这使得我国公交体系亟待改善。但目前轻轨的研究报告多是涉及市场和技术方面,对造型设计研究较少。因此,本文希望从文化元素与轻轨造型的关系入手,探讨未来文化元素在轻轨造型设计中的应用。
1 轻轨设计现状
1.1 国外现状
国内外对轻轨的定义范围有所不同。参考文献3中指出,我国的轻轨多是指运能相对于地铁较低,具有完全封闭的独立路权,且多是以地面或高架方式为主进行敷设的城市轨道交通。而国外则还包括了有轨电车。外国的欧洲和日本设计较为成熟,其轻轨也多体现出其地域文化,见表1。
1.2 国内现状
国内轻轨使用方面,以重庆和长春最为典型。但,如重庆轻轨,在车身的造型设计上仍与大阪的轻轨基本相似。并没有突出重庆本地的文化内涵。车辆外形设计是功能要求与审美的综合体现[7]。国内轨道交通长期学习国外模式,重技术、轻设计的观念使得许多城市在外形设计上一味追求所谓的“国际化”,实际上却是单纯的“去中国化”。从而导致许多城市交通出现千篇一律的状态。可见,欲在国内城市的轻轨设计上表现出丰富的地域文化,尚且任重道远。
2 地域文化的应用分析
2.1 文化元素对外观设计的意义
人类在生理需求得到满足后,便开始了更高层次的精神追求。因而斯塔克的沙立夫榨汁机得以如此风靡。如他本人所言:“它存在的真正目的不是去榨千百万个柠檬, 而是想让一个新上门的女婿能与岳母有些饭后的谈资”[8]。可见当代,人们更倾向于选择具有良好外观的事物。
正因这种倾向,轻轨才需要以良好的外观来满足现代社会中人们的心理需要。现代科技提供了技术,因而现代交通工具的外形蕴含着技术美,这种美正是人类本身技术力量的展现[9]。而具体到用户心理需求,则需诉诸于丰富的外观造型。
“少即是烦”,轻轨作为城市建设的一部分,要达到外观上的丰富性,就要考虑到它和城市文化的协调性,以满足当代人们对这种非物质化的文化内涵的追求,这正是国内设计所缺乏的,因此也正是本文讨论的意义所在。
2.2 文化元素的选取
参考文献9指出地域文化是“特定人群在不同的空间范围内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的总和”,并且在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人文环境三个方面被反映出来。
总结起来,文化元素可从如下三个方面选取。
(1)自然地理。自然环境的不同是地域差异的根本所在。西藏的连绵雪山、西北的戈壁荒漠等都是当地文化元素。
(2)历史人文。历史是一个地区文化形成的过程,最典型的历史事物便是当地代表性的文化元素。如四川的蜀汉文化、吴越地区的铸剑文化等。
(3)风俗特产。风俗是一个地区长期形成的生活习惯,特产是某地具有特征性的事物,是文化在生活方式、工具上的反映。中国的端午、粽子,日本的男孩节、鲤鱼旗,都是具有典型特征的风俗文化。
2.3 文化符号的视觉化提炼
对已选取的地域文化元素需要进行图形提炼,以视觉化的方式表达出来,这样才能被具体地应用到轻轨车辆的造型设计中去。元素的提炼类似于一种“写意”式的表达,求其意,而不求其形。每一种元素提炼后的结果,都应是作为一种符号化的东西而存在。就像文字一样,具有象征意义(即其本身形态或许和现有事物并不一样,但是却能表达出它所指示的意义,让人联想到其背后的意思)。
另外,所提炼的符号有效与否,取决于设计者和大众两方面。设计者作为信息的发出者,大众作为信息的接受者,两者应有相同的信息背景。这样用户才能解读设计者的“符号”所传达出的意思。所以文化符号的“能指”与“所指”之间应该具有相当程度的联系,并以大众能感受到的方式呈现出来。
3 设计实例
3.1 地域文化元素选择
本文以成都为例,选择了熊猫作为成都的代表性元素。通过元素符号提取,见图1,将其用到轻轨设计中去。
最终设计见图2。整个车身剖面的“鼓型”造型,取材自熊猫脸部圆嘟嘟的轮廓。在颜色上只选用了黑白两色,车灯的形状模仿了熊猫的眼睛,整个车头前脸看上去就像一个熊猫憨态可掬的表情。
结语
轨道交通作为一种现代交通方式正被越来越多的城市和地区采纳。现代轻轨作为城市环境的一部分,除了输送客流以外,还和其他环境设施一起,向人们传递着城市的人文信息。我国许多城市都有着悠久的历史,现代轻轨的出现,并不是为了破坏这些城市文化在时间、空间上的连续性。它在现代社会中的任务之一就是像建筑一样,承上启下地表现出城市的文化性格。所以在轻轨设计前,应详细考察当地的文化环境,让这些文化视觉化地表现出来。在以后的设计中,技术不应再是唯一的最求,文化特征的表达同样应引起设计者的重视。
参考文献
[1]黄锟.中国城镇化的最新进展和目标模式[J].武汉大学学报,2014,67(2):1-2.
[2]李浩.城镇化率首次超过50%的国际现象观察-兼论中国城镇化发展现状及思考[J].城市规划学刊,2013,(1):45-49.
[3]向泽锐.现代有轨电车车身造型设计研究[D].成都:西南交通大学,2009.
[4]王玮,王喆.基于审美范畴论的法国现代有轨电车设计之美[J].创意与设计,2015,(01):91.
[5]王玮,王喆.国外现代有轨电车外观设计分析[J].都市快轨交通,2013,26(6):141.
[6]王海霞,董宁,徐伯初. 高速列车涂装设计的感性转向——车体涂装设计的文化与心理学视角[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3(4):62.
[7]王智勇,李洋.合理化设计观在产品创新设计中的应用[J].包装工程,2014,(24):28-29.
[8]曹昊,张妹.菲利浦·斯塔克设计理念探索[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2011,25(3):118.
[9]徐伯初,李洋,管聪颖.高速列车造型的美学特征分析[J].包装工程,2012,(2):24-25.
[10]鲁红雷.基于重庆地域文化的轨道交通工具设计研究[D].重庆:重庆大学,2014.
【关键词】轻轨车辆 造型设计 地域文化
引言
中国城镇化率以每年1%的速度长,在2012年城镇化率即达到52.57%[1],城镇化过半是一个社会的繁荣期,也是矛盾凸显期[2]。这使得我国公交体系亟待改善。但目前轻轨的研究报告多是涉及市场和技术方面,对造型设计研究较少。因此,本文希望从文化元素与轻轨造型的关系入手,探讨未来文化元素在轻轨造型设计中的应用。
1 轻轨设计现状
1.1 国外现状
国内外对轻轨的定义范围有所不同。参考文献3中指出,我国的轻轨多是指运能相对于地铁较低,具有完全封闭的独立路权,且多是以地面或高架方式为主进行敷设的城市轨道交通。而国外则还包括了有轨电车。外国的欧洲和日本设计较为成熟,其轻轨也多体现出其地域文化,见表1。
1.2 国内现状
国内轻轨使用方面,以重庆和长春最为典型。但,如重庆轻轨,在车身的造型设计上仍与大阪的轻轨基本相似。并没有突出重庆本地的文化内涵。车辆外形设计是功能要求与审美的综合体现[7]。国内轨道交通长期学习国外模式,重技术、轻设计的观念使得许多城市在外形设计上一味追求所谓的“国际化”,实际上却是单纯的“去中国化”。从而导致许多城市交通出现千篇一律的状态。可见,欲在国内城市的轻轨设计上表现出丰富的地域文化,尚且任重道远。
2 地域文化的应用分析
2.1 文化元素对外观设计的意义
人类在生理需求得到满足后,便开始了更高层次的精神追求。因而斯塔克的沙立夫榨汁机得以如此风靡。如他本人所言:“它存在的真正目的不是去榨千百万个柠檬, 而是想让一个新上门的女婿能与岳母有些饭后的谈资”[8]。可见当代,人们更倾向于选择具有良好外观的事物。
正因这种倾向,轻轨才需要以良好的外观来满足现代社会中人们的心理需要。现代科技提供了技术,因而现代交通工具的外形蕴含着技术美,这种美正是人类本身技术力量的展现[9]。而具体到用户心理需求,则需诉诸于丰富的外观造型。
“少即是烦”,轻轨作为城市建设的一部分,要达到外观上的丰富性,就要考虑到它和城市文化的协调性,以满足当代人们对这种非物质化的文化内涵的追求,这正是国内设计所缺乏的,因此也正是本文讨论的意义所在。
2.2 文化元素的选取
参考文献9指出地域文化是“特定人群在不同的空间范围内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的总和”,并且在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人文环境三个方面被反映出来。
总结起来,文化元素可从如下三个方面选取。
(1)自然地理。自然环境的不同是地域差异的根本所在。西藏的连绵雪山、西北的戈壁荒漠等都是当地文化元素。
(2)历史人文。历史是一个地区文化形成的过程,最典型的历史事物便是当地代表性的文化元素。如四川的蜀汉文化、吴越地区的铸剑文化等。
(3)风俗特产。风俗是一个地区长期形成的生活习惯,特产是某地具有特征性的事物,是文化在生活方式、工具上的反映。中国的端午、粽子,日本的男孩节、鲤鱼旗,都是具有典型特征的风俗文化。
2.3 文化符号的视觉化提炼
对已选取的地域文化元素需要进行图形提炼,以视觉化的方式表达出来,这样才能被具体地应用到轻轨车辆的造型设计中去。元素的提炼类似于一种“写意”式的表达,求其意,而不求其形。每一种元素提炼后的结果,都应是作为一种符号化的东西而存在。就像文字一样,具有象征意义(即其本身形态或许和现有事物并不一样,但是却能表达出它所指示的意义,让人联想到其背后的意思)。
另外,所提炼的符号有效与否,取决于设计者和大众两方面。设计者作为信息的发出者,大众作为信息的接受者,两者应有相同的信息背景。这样用户才能解读设计者的“符号”所传达出的意思。所以文化符号的“能指”与“所指”之间应该具有相当程度的联系,并以大众能感受到的方式呈现出来。
3 设计实例
3.1 地域文化元素选择
本文以成都为例,选择了熊猫作为成都的代表性元素。通过元素符号提取,见图1,将其用到轻轨设计中去。
最终设计见图2。整个车身剖面的“鼓型”造型,取材自熊猫脸部圆嘟嘟的轮廓。在颜色上只选用了黑白两色,车灯的形状模仿了熊猫的眼睛,整个车头前脸看上去就像一个熊猫憨态可掬的表情。
结语
轨道交通作为一种现代交通方式正被越来越多的城市和地区采纳。现代轻轨作为城市环境的一部分,除了输送客流以外,还和其他环境设施一起,向人们传递着城市的人文信息。我国许多城市都有着悠久的历史,现代轻轨的出现,并不是为了破坏这些城市文化在时间、空间上的连续性。它在现代社会中的任务之一就是像建筑一样,承上启下地表现出城市的文化性格。所以在轻轨设计前,应详细考察当地的文化环境,让这些文化视觉化地表现出来。在以后的设计中,技术不应再是唯一的最求,文化特征的表达同样应引起设计者的重视。
参考文献
[1]黄锟.中国城镇化的最新进展和目标模式[J].武汉大学学报,2014,67(2):1-2.
[2]李浩.城镇化率首次超过50%的国际现象观察-兼论中国城镇化发展现状及思考[J].城市规划学刊,2013,(1):45-49.
[3]向泽锐.现代有轨电车车身造型设计研究[D].成都:西南交通大学,2009.
[4]王玮,王喆.基于审美范畴论的法国现代有轨电车设计之美[J].创意与设计,2015,(01):91.
[5]王玮,王喆.国外现代有轨电车外观设计分析[J].都市快轨交通,2013,26(6):141.
[6]王海霞,董宁,徐伯初. 高速列车涂装设计的感性转向——车体涂装设计的文化与心理学视角[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3(4):62.
[7]王智勇,李洋.合理化设计观在产品创新设计中的应用[J].包装工程,2014,(24):28-29.
[8]曹昊,张妹.菲利浦·斯塔克设计理念探索[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2011,25(3):118.
[9]徐伯初,李洋,管聪颖.高速列车造型的美学特征分析[J].包装工程,2012,(2):24-25.
[10]鲁红雷.基于重庆地域文化的轨道交通工具设计研究[D].重庆:重庆大学,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