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法大学:毕业生就业特色鲜明

来源 :出国与就业·就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4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学校基本情况
  
  中国政法大学是一所以法学为特色,兼有哲学、经济学、文学、理学、管理学等学科的多科性研究型大学,直属于国家教育部。学校现有海淀区学院路和昌平区府学路两个校区。
  学校的前身是1952年由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燕京大学、辅仁大学四校的法学、政治学、社会学等学科组合而成的北京政法学院。1954年,学校迁址至学院路。文革中,学校被停办。文革结束后,学校复办。1983年,北京政法学院与中央政法干校合并,组建为中国政法大学。1985年,学校开辟昌平校区新校址。学校形成一校及本科生院、进修生院、研究生院三院办学格局。进修生院后更名为中央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单独办学。2000年,该院复又合并于中国政法大学。
  学校在半个多世纪的办学历程中,为国家培养了各类优秀人才20余万人,参与了自建校以来几乎国家的所有立法活动,引领着国家法学理论的变革和法律思想的更新,代表着国家对外进行法学等领域的学术交流。
  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4007人,其中本科生8414人,研究生4324人,留学生248人。专任教师898人,其中博士生导师109人,教授、副教授587人,教师中有博士或硕士学位的比例达83.07%。
  学校现有法学院、民商经济法学院、国际法学院、刑事司法学院、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商学院、社会学院、人文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外国语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中美法学院、中德法学院、国际教育学院、继续教育学院、法律硕士学院、司法考试学院、科学技术教学部、体育教学部、国际儒学院、中欧法学院等21个教学院部;设有诉讼法学研究院、法律史学研究院、证据科学研究院、法治政府研究院、比较法研究所、人权与人道主义法研究所、法律古籍整理研究所、法和经济学研究中心、全球化与全球问题研究所、法学教育研究与评估中心等10个校级科研机构。其中诉讼法学研究院、法律史学研究院为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证据科学研究院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法治政府研究院为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
  学校设有法学、侦查学、政治学与行政学、国际政治、行政管理、公共事业管理、工商管理、经济学、国际商务、英语、德语、新闻学、汉语言文学、哲学、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学、应用心理学等17个本科专业,拥有46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9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其中,法学系国家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及国家一级重点学科。
  学校现与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近百所知名大学建立了多层次的合作交流关系,每年通过多种合作交流项目派出数百名师生赴境外学习交流。随着中国政法大学中欧法学院等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实施,学校培养国际型法律人才的格局、规模已经初步形成。
  学校的校训是:厚德、明法、格物、致公。
  学校的办学目标是:用20年左右的时间,把学校建设成为多科性、研究型、开放性、特色鲜明的世界知名法科强校。
  
  二、就业概况
  
  严谨治学踏实肯干,社会声誉反映良好
  建校57年以来,中国政法大学的人才培养体系一直呼应国家法治建设对各类人才要求发展的步伐,通过适时调整教学计划,更新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在每个时期都向社会输送了符合国家要求的杰出人才。2001年,为适应国家法治建设对法律人才提出的更高要求,学校确定了由教学研究型大学向研究型大学转变的发展战略,制定了“稳定本科生人数,扩大研究生规模,增加留学生招生,提升继续教育层次”的发展规划,在几年内形成了包含18个博士点、45个硕士点(含法律硕士、公共管理两个专业硕士点)、17个本科专业,以法学学科为主体,以政治学、社会学等学科为关联,以培养“厚基础、高素质、宽视野、强能力”的杰出人才为目标的人才培养体系。
  在过去的55年中,中国政法大学为共和国的法治建设培养了10余万政法人才。他们活跃在各级公安、检察、法院、司法行政、安全、纪检监察等部门,以及其它党政机关、企业、事业单位的法律机构。今后她仍将是我国最大的法律精英人才的教育基地,仍将为我国的政治进步、法制昌明、社会繁荣做出不可替代的贡献。同时,该校用严谨治学的传统、探索创新的精神,培养了一批又一批学科带头人,成就斐然地活跃在中国法学殿堂,亦成为中国法学家重要的培养基地。
  据不完全统计,全国高层次法官、检察官和律师的三分之一,具有高等教育学历的司法工作者的十分之一均出自于中国政法大学。在法大校友中,有数百人已成为党和国家的高级领导干部。学校还培养出了一大批在法学各学科中具有领军地位的法学家,现正辛勤耕耘在全国各著名大学法学院的讲坛上。他们的成就和风范赢得了社会各界的高度评价。
  2006年以来该校对接纳该校历届毕业生的逾百家用人单位进行了调查,在调查的专业知识等9项指标中,满意度基本保持在“基本满意”以上,其中“专业知识”、“工作态度”和“实际工作能力”为“非常满意”。可以看出,社会用人单位对该校教学质量与毕业生质量是给予了充分肯定的。
  毕业生就业状况良好
  中国政法大学高度重视提高人才培养和教育质量,完善就业工作机制,全面提升学生的竞争能力,在提高学生就业率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就业质量。近四年以来,该校毕业生社会需求量较大,就业渠道宽,就业去向遍及全国各地,毕业生一次全员就业率均保持在90%以上,大大高于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的平均水平。
  从单位地域来看,毕业生绝大部分集中在东部尤其是沿海地区,但是到西部就业人数呈逐年上升趋势,越来越符合国家提倡到西部到基层就业的要求。就单位性质来看,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仍是该校毕业生就业的主渠道。该校毕业生司法考试通过率、国家公务员考试录取人数均大大高于同类院校平均水平。毕业生考研率近年来一直保持在25%以上,且大多被国内一些著名高校和研究机构录取,并以良好而扎实的基础深受好评。
  
  三、该校采取的主要就业措施
  
  1.不断完善的就业工作机制
  (1)实施“一把手”工程的工作体制。
  长期以来,该校领导高度重视毕业生就业工作,切实把毕业生就业工作摆在重要位置。该校的就业工作体制是:校党委书记,校长负总责;由学校分管领导牵头、有关职能部门、学院负责人参加的学生就业指导委员会,通过每年定期召开的全校就业工作专题会对学校就业工作进行宏观领导和统一协调;学生就业指导与服务中心作为学校就业职能部门,具体负责全校就业工作的组织开展;适应校院“二级”管理体制以及就业工作开展的需要,各学院也实行就业工作“一把手”工程,学院成立就业工作小组,负责本院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具体落实。
  目前,该校已经形成了适合“两地办学”格局、面向三个层次毕业生、“二级管理”的就业工作运行机制,切实有效地保证了就业工作的正常开展。
  (2)切实保证就业工作“机构、人员、经费”三到位。
  遵照教育部有关文件要求,该校切实保证就业工作“机构、人员、经费”三到位。
  为适应形势变化和工作要求,该校从99年就较早地在学生处分配科基础上成立就业指导中心,并于03年5月在原学生处就业指导中心、研究生工作办公室基础上成立学生就业指导与服务中心,面向全校本科生、研究生提供就业指导、管理与服务。目前,该校就业中心下设市场开发、就业管理和就业指导部,在学院路校区、昌平校区分设办公室开展工作。
  近年来该校毕业生总数基本维持在3400人左右,根据上级有关1:500的要求,该校就业中心定编7人。就业中心专职人员7人全部为本科以上学历,其中副高级职称一人,中级职称两人,研究生学历3人,硕士学位获得者4人,平均年龄34岁,队伍结构比较合理。学校有10名同志分别取得国家职业指导师一级或二级资格证书。人员相对稳定,5名同志在岗工作三年以上。
  学校根据上级文件要求,按每年全部学生所交学费1%的标准确定就业工作专项经费。学校对研究生就业工作的正常开展也予以专项经费保障。就业专项经费由就业中心根据全校就业工作情况统筹使用。
  目前,该校两校区就业中心办公场所面积520余平米,达到每名毕业生平均不低于0.15平方米的要求。有较为充分且固定的毕业生就业工作专用场地,设有专用的洽谈室、就业指导与咨询室、就业信息与资料查询室等,为毕业生及用人单位提供服务。
  (3)致力于建设“职业化、专家化”为目标的就业工作队伍。
  近年来该校重视就业工作队伍建设,努力提高就业指导队伍整体业务素质和专业化、职业化水平。学校除积极鼓励支持就业工作人员参加就业工作相应的学习和培训外,每年也自行组织学生工作系统进行就业工作业务培训和学习,以提高自身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
  目前该校已经基本形成校领导、职能部门、校、院两级就业工作人员、辅导员以及专家教师组成的“全员化”就业指导队伍体系。
  2.不断创新的就业指导与服务工作
  (1)有效开展就业指导工作。
  政法大学以法学为主,多科性发展,法学专业毕业生人数占到总数的75%左右,毕业生就业主要去向为党政司法机关。为满足同学切实需要,近年来,该校就业中心秉承“就业早绸缪、服务我先行”的理念,根据本校特点建立健全完善就业指导服务体系。
  开设常规性的就业指导课
  98年起,该校就将就业指导课列入本科生教学方案。从2003年起,又在此基础上细化开设了《就业与求职》、《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与规划》两门选修课,合计2学分,以满足同学们的需要。2006年3月,学校开通了“职前教育网络学堂”,毕业生可以通过网络视频学习就业课程。
  开展形式多样的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活动
  举办“职业辅导活动月”、“就业推荐活动月”、“公务员考试辅导”等系列活动。
  该校就业中心每年于10-11月举办了“职业辅导活动月”活动,结合该校毕业生特点,尤其重点邀请有关专家举办“公务员考试辅导”、“求职与商务礼仪”、“ 求职中的风险规避与权益保护”等方面的专题讲座近十场。就业中心老师也分别参加了法学院、民商经济法学院、国际法学院等学院的毕业生就业指导活动,解析就业政策。
  举办“职业素质拓展活动”帮助贫困生就业。
  为提升经济困难学生的潜能及面对就业压力的心理承受能力、应变能力、判断能力,该校就业指导中心与资助管理中心于2007年11月组织该校一百名贫困毕业生在北京绿野假日文化生态基地接受了就业能力的拓展训练。通过活动,同学们增进了相互之间的了解和信任,也体会到了失败的挫折感,培养了学生在逆境下的重树信心的能力。
  推出“职场面对面”-求职经验校友谈系列活动。
  通过访谈形式邀请该校优秀的毕业生,用活泼的互动形式,与学生面对面探讨从求职技巧到职场转变的点点滴滴,创造出一条积累就业知识的捷径,给广大学生提供一次提升自我的机会!
  开展“关注100——求职助你行”活动。
  通过各院进行排查,找出求职切实存在困难的近百名毕业生,与他们进行面对面的座谈和辅导,了解他们存在的困难,重点推荐和帮助该部分同学就业。
  举办“职场体验日”活动。
  目的在于向在校学生尤其是低年级学生提供零距离接触职场的机会,帮助同学了解职场,早做规划。
  依托学生社团,形式多样,促进就业工作开展。
  就业中心大力支持学生社团开展多种活动。2004年11月和2005年6月,该校就业指导中心成立了西部志愿者协会、就业促进会两个学生社团,并指导他们开展了一系列工作。西部志愿者协会利用假期走访兰州等地用人单位,了解西部地区毕业生需求情况,并承接了“华硕校园招聘活动”;就业促进会主要承办该校就业指导中心就业辅导讲座及其他促进就业的活动,其中“模拟招聘大赛”已经成为他们的品牌活动,在同学中间广受欢迎。
  以《法大就业导报》、就业信息网、就业辅导材料为补充,开展个性化就业指导
  仅面向08届毕业生,就业中心就业免费向毕业生发放《中国政法大学毕业生就业基本知识100问》2000余册本,帮助毕业生解读就业政策,了解和掌握就业程序和求职技巧;每月向毕业生免费赠阅《成功就业》和《大学生就业》杂志各100本,累计已达七期1500余册;编发《法大就业导报》6期,计18000份。
  (2)积极开辟就业市场,拓宽就业渠道。
  近年来,该校继续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积极收集、挖掘就业信息,拓宽就业渠道。在巩固传统党政、司法机关用人单位基础上,积极推荐毕业生到律师事务所、企事业单位法律事务部门、金融保险业等单位、尤其是京外地区和单位去就业求职。主要采取的方式有:
  积极收集就业信息,自2007年9月以来,该校就业指导中心仅面向08届毕业生就收集发布招聘信息800余条,提供就业需求岗位10000余个,发布就业短信4万余条。
  积极举办校园专场招聘会,方便毕业生“双选”就业。
  仅2007年下半年以来,该校为2008届毕业生组织各种数十场不同类型的专场招聘会,如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北京市人民检察院、东城区法院、朝阳区人民法院、海淀区检察院、天津市检察院、上海市检察院、金杜律师事务所、中伦律师事务所、富而德律师事务所、中国银行、农业银行、深圳发展银行、福建省政法系统、报喜鸟集团、中国南方航空公司、华为公司等。
  加强就业实习基地建设,满足毕业生就业与求职需要。
  近年来就业中心加强就业实习基地建设,先后同北京市各区县,浙江省温州、诸暨,山东省济南、青岛、临沂,四川省委组织部、广东省广州、深圳、佛山、南方人才大市场,河北唐山、廊坊、秦皇岛等地30余家用人单位建立并保持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并推荐部分毕业生到上述单位就业实习,为毕业生就业提供了比较充分的空间。
  (3)开展就业市场调查和毕业生跟踪调查。
  近年来,学校领导分别带队到上海、香港等地走访用人单位、看望校友。该校就业指导中心有关负责人近些年也利用暑假时间,分别前往广东、浙江、江西、上海、江苏、西藏、山东、辽宁、甘肃等地进行毕业生跟踪调查、用人单位回访以及西部就业市场需求考察,为该校及时了解各地用人信息,畅通供需渠道,为各地输送优秀毕业生,支持西部大开发,努力实现双赢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4)服务先行,为毕业生求职应聘排忧解难。
  为方便广大毕业生求职择业,针对毕业生在签约过程中的一些疑问,就业中心继续坚持开通就业咨询服务热线,及时帮助同学们解除就业求职过程中的疑问。同时,我们还在就业信息网上设立了就业咨询栏目,免费发放学生就业咨询服务卡,全方位、多层次地为毕业生提供就业指导服务。
  为方便该校毕业生应聘北京基层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助理排忧解难。鉴于该校昌平校区距离通州区路途较远,为给毕业生应聘提供方便,就业中心多次与通州区有关方面协商,先后两年专门在该校昌平校区设立笔试考场,800余名毕业生参加了笔试;后又专门组织车辆统一接送毕业生近500名毕业生到通州区参加面试、统一体检;08年又在该校昌平校区专门设置了面试考场。三年来,该校先后有30余名毕业生应聘到北京农村基层担任大学生“村官”,所占毕业生比例居北京地区高校前列。
  中心还借助学校心理咨询中心的专业技术优势,开展就业心理咨询与服务活动,并针对不同情况和需要,采用团体辅导和个别辅导相结合的方式,帮助同学们调适择业心理、形成良好的就业心理状态。
  (5)政策保障,引导鼓励毕业生到西部基层就业。
  该校历来重视引导和鼓励毕业生到西部、到基层就业,并把这项工作当作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来抓。
  从2004年开始,学校就出台了政策,通过荣誉表彰、物质奖励等形式积极引导鼓励毕业生到西部、到基层就业。就业中心与校团委积极配合,在该校认真组织落实“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北京地区大学生“村官”项目。通过政策宣讲、邀请到在西藏、内蒙长期工作和近年来参加“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北京农村基层“村官”校友代表返校报告,学校领导专程探望大学生“村官”、“红色1+1”活动等措施,建立引导鼓励毕业生到西部、到基层就业的长效机制。
  近年来每年该校毕业生自愿到西部地区、艰苦行业、基层单位工作、志愿参加“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人数连年增加;连续三年毕业生参加北京大学生“村官”项目最终落实人数近300人,居北京地区高校前列,得到对口区县好评。
  3.加强就业工作信息化建设,不断完善就业信息平台
  学校从2000年开始就建成学校就业信息网,每年均对网站功能及内容及时调整和更新,并及时发布用人单位需求信息及毕业生求职信息,2007年以来,中心借助网络途径发布就业信息1000余条。
  2007年11月起,共组织该校毕业生参加网上双选活动十余场,为用人单位和毕业生就业双选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务。
  自2006年起,就业中心通过北京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共享即短信发布平台”向毕业生提供就业短信服务,仅08届毕业生就累计发送就业信息短信4万条,人均10条左右信息。此种做法得到广大同学们的欢迎,也受到了中国教育电视台、法制日报等媒体的广泛关注。
  4.就业工作实效
  近年来,在该校领导高度重视下,院校两级不断创新,拓宽渠道,积极采取有效的措施促进毕业生充分就业,连续三年,该校毕业生初次全员就业率均在93%以上,稳中有升;尤其法学专业毕业生大大高于全国部委直属院校同类专业毕业生初次就业率平均水平。
  毕业生到西部、到基层就业人数不断增加,由2005年的154人上升至2008年的256人。
  该校从96年开始就启动毕业生文明离校专项活动,结合该校实际、国内外政策形势,年年确定教育主题,年年推出新举措。如08年我们确定“平安奥运 和谐校园”为主题,有关部门和学院做到“四个到位”,即责任到位、措施到位、服务到位和落实到位。在专题教育方面,针对08届毕业生的特点,主要开展“青春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闪光”为主题的理想信念教育,“毕业思源,立业思进”为主题的感恩教育,“诚信还贷,成就未来”的诚信教育,“心的启航”毕业生团体辅导,平安奥运、和谐校园教育,文明礼仪、爱我校园教育等。通过上述有效措施,毕业生文明离校蔚然成风,毕业离校有序进行,无事故发生。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指出了高职生中存在的缺乏人际交往能力的问题,以及人际交往的重要性,如何培养和提高高职生人际交往的能力。  【关键词】高职生;人际交往;能力培养    有这样一个故事,说的是20世纪30年代,一位犹太传教士每天早晨,总是按时到一条仙剑土路上散步。不论见到任何人,总是热情地打一声招呼:“早安”。  其中,有一个叫米勒的年轻人,起初反应冷漠。然而,这并未改变传教士的热情。每天早晨,传教士仍然
期刊
【摘要】随着酒店业的迅猛发展,基于分工理论建立起来的金字塔形的职能组织已经不能适应现代酒店业生存和发展的需要。本文在此情况下以世界知名酒店管理集团——香格里拉酒店为例提出了酒店业业务流程再造,旨在酒店业中打破职能部门之间的界限,建立基于流程的、顾客导向的扁平式组织形式。清除流程中的无效和重叠环节,保证流程中的每一部分都能获得最大程度的增值,为酒店业带来利润,为顾客创造价值。  【关键词】业务流程再
期刊
【摘要】高职高专大学英语教学是高职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满足不同类型的高职人才对英语不同需求的关键。“以应用为目的的高职大学英语课程体系改革研究”课题组成员为了探寻一种好的适用高职学生学习英语的方法,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对比与调查,笔者将本课题组成员两年来对该课题的实践研究与调查结果进行综述与总结。  【关键词】创新;1+N模式;ESP;人机对话    引言  高等职业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
期刊
3月3日,由共青团中央建立的第二批2131个共青团“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向社会公布,这批基地将提供61844个见习岗位。岗位广泛分布在建筑、交通、通讯、传媒、农业、电子信息和制造等行业,涵盖了大型国有企业、规模以上非公企业、外资企业等不同类别经济组织。较第一批见习基地而言,这批见习基地增加了街道、社区、经济技术开发区以及汽车4S店等新的见习岗位。至此,团中央已建立共青团“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4
期刊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部长尹蔚民在3月10日上午举办的十一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第三场记者会上表示,今年高校毕业生将达到611万,又加上今年的就业形势比较严峻,所以今年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形势同样也是严峻的。为此,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国务院专门下发了加强大学生就业工作的有关通知,提出了八个方面的措施,其中最主要的有几点:  第一,鼓励和引导大学生到城乡基层、到中西部地区去。这里面又分成两类:一类是服务项目,一
期刊
【摘要】家长参与子女学校教育日益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家长参与教育是教育多元化发展的一种趋势。文章试图以比较中美“家长参与教育”方式为起点,探讨促进“家长参与教育”的发展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对我国推进素质教育也有很大的推动作用,并提出一些可供实施的建议。  【关键词】家长参与教育;学生;家长;学校    振兴民族的希望在于教育,而教育也越来越受到国民的重视,上至国家政府,下到家庭家长,几
期刊
学校概况    北京联合大学是1985年经教育部批准建立的北京市属综合性普通高等院校,其前身是1978年北京市依托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30多所高校创建的大学分校,是伴随着改革开放,紧紧围绕首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而发展起来的。建校以来,学校坚持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始终坚持为北京市的社会经济发展培养应用性人才,在长期办学过程中,积淀形成了“办学为民,应用为本”的办学理念,确立了“发展应用性教育,
期刊
【摘要】在对高校文科实验室建设的类型层次分析的基础上,重点探讨了专业工作室的创新机制。专业工作室的建立很好地带动文科专业的实践教学,将为文科专业的学生提供一个实践锻炼的有利平台。专业工作室建设运行突破了传统实验观念、传统的实验教学环境、传统师生关系、传统实验效果的检测,而建立起以实验为主导,以理论为基础的实验观念,以真题项目为驱动,汇集各种教学资源形成互动的教学环境;探索了一种着重素质能力培养的教
期刊
【摘要】本文从女大学生就业现状出发,探讨了女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以及女大学生就业的优劣势,给出了女大学生提升就业竞争力的对策。  【关键词】女大学生;就业;就业竞争能力;对策分析    目前正是2009届大学毕业生求职的高峰期,但由于今年受到美国次贷危机所造成的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2009届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前景就变得扑朔迷离。  12月12日至14日,国家主席胡锦涛在辽宁考察时,称受金融危机的影响,
期刊
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把高校毕业生就业摆在当前就业工作的首位,采取切实有效措施,拓宽就业门路,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城乡基层、中西部地区和中小企业就业,鼓励自主创业,鼓励骨干企业和科研项目单位吸纳和稳定高校毕业生就业。  通知指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是我国宝贵的人力资源。当前,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我国就业形势十分严峻,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加大。  通知要求,鼓励和引导高校毕业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