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水土资源高效利用是农业绿色发展的重要内容,也是保障我国东北黑土区肥沃耕地资源健康可持续开发利用的关键。土壤水分入渗性能会对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造成双重影响,因此研究土壤水分运动及其影响机理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和实践意义。通过设置5个电解质溶液浓度梯度(1,0.1,0.01,0.001,0.000 1 mol/L)来定量调控土壤颗粒表面电场,研究不同电场强度下黑土团聚体的稳定性及水分入渗特性。结果表明:
【机 构】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源环境学院,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黄土高原土壤侵蚀与旱地农业国家重点实验室
【基金项目】
: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战略性国际科技创新合作重点专项“黑土侵蚀防治机理与调控技术”(2016YFE0202900),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土壤内外力耦合驱动的团聚体破碎及降雨侵蚀响应”(41977024)。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水土资源高效利用是农业绿色发展的重要内容,也是保障我国东北黑土区肥沃耕地资源健康可持续开发利用的关键。土壤水分入渗性能会对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造成双重影响,因此研究土壤水分运动及其影响机理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和实践意义。通过设置5个电解质溶液浓度梯度(1,0.1,0.01,0.001,0.000 1 mol/L)来定量调控土壤颗粒表面电场,研究不同电场强度下黑土团聚体的稳定性及水分入渗特性。结果表明:(1)随溶液电解质浓度的减小,土壤颗粒表面电位(绝对值)和电场强度均增大,从而导致土壤团聚体稳定性表现出
其他文献
基于1959—2019年海流兔河流域周边的鄂托克旗站、横山站和榆林站的降水量资料,采用小波分析、DEM分析,holt-winters模型讨论了该区域的降水量周期变化特征及未来趋势预测,并通过泰森多边形法加权,对海流兔河流域的降水量进行了模拟预测分析,明晰了以流域为单位的降水量变化规律及未来降水量演变趋势。结果表明:夏秋季降水集中的海流兔河流域在1959—2019年的61年期间内,干湿周期变化以6年和12年为主,其中未来2~3 a的短期降水量展望呈下降趋势,未来6~12 a以上的长期降水量趋势呈显著增加态势
以黔中地区为研究区,利用地形位指数和分布指数,探究其纯喀斯特、亚喀斯特及非喀斯特地貌类型区土地利用的地形梯度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研究区土地利用类型整体上有相似的地形梯度特征,农村居民点、水田、园地、道路、基础设施用地、城镇建设用地、水浇地和水域等在1~3地形梯度优势分布显著,有林地、灌木和草地及未利用地在7~10地形位有分布优势,而旱地的优势分布主要集中于低和一般地形位。(2)不同地貌类型区相同景观类型地形梯度特征差异显著,非喀区有林地地形分布范围最广(地形位5~9范围)、纯喀区次之(4~8),
探究河南省地表实际蒸散发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为该区域的生态水源保护研究与生态需水量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基于2001—2019年河南省的MOD16 ET时序数据、MOD13 DNVI时序
流域自然水文物理过程的研究对于保障流域水安全具有重要意义,以西江为研究区结合陆面水文模型VIC(Variable Infiltration Capacity, VIC)对流域自然水循环的水文模拟过程在不同时间尺度上的适用性情况进行了分析,无论是日尺度还是月尺度上,VIC模型在西江流域径流模拟过程中均表现出了良好的适用性,都达到或者超过NS>0.6同时BIAS的绝对值小于0.15的标准要求;其次对VIC模型进行更深层次应用,从模型输出的众多基于栅格的水文要素中,提取地表径流(R)、地下基流(B)、降水
土地利用效益评价对于推进土地资源的集约利用,并最终实现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以长三角城市群的26个地级市为研究对象,利用变异系数法测算地均国民生产总值等15
基于城镇扩张强度系数、景观生态风险指数、地统计分析和GWR模型,分析了袁州区2000—2018年城镇扩张时空动态变化特征,景观生态风险时空分布特征,揭示了袁州区城镇扩张与生态
探究植被覆盖变化及其与气候因子、人类活动之间的关系有助于区域生态环境的有效管理。因此,以MOD13Q1数据和气象数据作为数据基础,研究了2001—2018年重庆植被NDVI的时空变化特征以及与气候因子之间的相关性,并结合基于偏导数的方法定量评价每个气候因子和人类活动对植被NDVI年际变化的贡献。结果表明:(1) 2001—2018年重庆植被NDVI变化整体呈现上升趋势;(2)近18年来重庆植被覆盖和恢复状况较好,呈极显著增加、显著增加区域占总面积的85.15%,其植被大面积恢复显著与生态工程建设有关;(3
为探寻陕西黄土高原地区洪涝发生规律,进而对该区的历史时期气候恢复及灾害预测防治提供帮助,搜集整理洪涝灾害历史文献记录,运用数理统计、小波分析等方法对陕西黄土高原中南部明代洪涝灾害等级、频次、周期和形成原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陕西黄土高原中南部在明代277年内共发生洪涝灾害73次,平均3.78年1次。轻度洪涝、中度洪涝、大洪涝、特大洪涝分别占发生总次数的19.18%,61.64%,16.44%和2.74%,以轻度洪涝和中度洪涝为主。(2)可将明代陕西黄土高原中南部洪涝灾害划分成6个阶段,第1阶段到第6
为探明岔巴沟流域不同时间尺度下水沙关系变化及影响因素,根据岔巴沟流域1970—2016年的年降雨量、径流量和输沙量数据,以及106场次洪水事件的降雨、径流和输沙数据,采用Mann-Kendall检验法对年尺度水沙数据的变化趋势和突变点进行了分析,并通过函数模型回归方法研究年时间尺度以及次洪水时间尺度下的水沙关系。结果表明:流域降雨量显著增加,径流量和输沙量显著下降,分别于1986年、1991年、2001年以及1982年发生突变;将研究时期划分为3个阶段,发现次洪水尺度下降雨量和输沙量的变化趋势与年尺度下一
安康市地处秦巴腹地,是环境变化的敏感区和生态脆弱区,研究其极端气候特征变化可为当地防灾减灾提供参考。基于安康市1955—2017年逐日气象实测数据,利用RClimDex软件计算了11个极端气温指数和8个极端降水指数,运用线性拟合、Mann-Kendall法分析了安康市极端气温和极端降水事件变化趋势和突变特征。结果表明:(1) 1955—2017年安康市极端暖事件呈显著增加趋势,冷事件呈显著减少趋势。其中极端最低气温、夏日日数、热夜日数、暖日日数、暖夜日数、作物生长期均分别以0.295℃/10 a,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