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教学有效性是指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采用各种方式和手段,用最少的时间、最小的精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好的教学效果。课堂教学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主阵地,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渠道,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教师永恒的追求。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 有效性 精心预设、活动化学习过程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4-0246-01
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首先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让数学焕发强大的生命力。
一、精心设计每一节课,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基础
精彩的课堂源于精心的设计。我们的备课不仅要备“教师怎样教”,更要备“学生怎样学”,不仅要组织好学生的学习活动,更要考虑到怎样去指导、点拨学生;不仅要有调控课堂的能力,更要不断地进行教学反思。只有这样,才能精心设计好每一节课,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打下良好的基础。
例如:我们在教学《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几》一课时,通过一遍又一遍地修改整理后,我们是这样设计的:课一开始,老师就提出两个问题:“你们今年几岁了?”学生抢着回答:(“我今年8岁了”。“我今年10岁了”。“我今年9岁了”)。再问:“你们知道家里其他人的岁数吗?”学生又争先恐后的抢答。(有的说:我爷爷今年72岁了;有的说:我奶奶今年68岁了,有的说:我妈妈今年35岁了;还有的说:我爸爸今年36岁了。)这时,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出其中一个学生的年龄及家人的年龄:小明今年9岁了,她的妈妈今年35岁了,接着又问:你们能根据这些信息提出问题吗?学生马上提出了许多问题:(妈妈比小明大几岁?小明比妈妈小几岁?小明和妈妈相差几岁?妈妈和小明一共几岁?)然后,老师引导学生比较有关“相差”的问题,并列式解答。最后,引导学生列举生活中还有哪些可以比较多少的问题,同时把它们板书出来加以解答。
这节课,力求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出发,提出学生身边的、感兴趣的数学问题,一下子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了探究新知的欲望,不但解决了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几的问题,也让学生感受到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现了“数学源于生活”的新理念;同时,这节课的最大亮点——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本节课,教师并没有按教材提供的信息进行教学,而是换了一种形式,大胆地对教材进行“加工”、“整理”,通过精心设计,不仅可以解决这节课所要解决的问题,还能使学生学得主动、扎实,达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二、创设良好情境,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数学教师的主要任务就是为学生设计学习的情境,提供全面,清晰的有关信息,引导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教学情境中,自己开动脑筋进行学习,掌握数学知识。教学中,只有创设条件,给学生提供主动参与的空间,学习效果才能得到增强。
在情境中创设悬念,提高学习的有效性。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探求知识的思维活动总是由问题开始的,又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得到发展。创设问题情境能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打开思维的闸门,使学生进入:“心求通而未通,口欲言而未能”的境界。如教学“0表示没有的意义”时,我有意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启发学生参与,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以极高的热情投入新知的探求过程。上课开始,用课件播放五颜六色的气球正在徐徐上升的情景;然后拿来气球和学生一起玩放飞气球的游戏:每次放飞一个,每放一次问学生手里还有几个气球,把手中的最后一个也放飞了,手中没有气球了,还能用前面所学的5以内数来表示吗?怎么办?该用什么数字来表示呢?这样,通过安排儿童非常熟悉,非常喜爱的放飞气球的游戏,并在游戏过程中提出问题,从有与无的对比中,突出“一个也没有,用什么表示呢?”自然地将0表示没有的意义展现在学生面前,不仅增加了数学知识间的联系,而且使学生进一步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同时激发学生探究新知识的欲望。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是开启知识大门的金钥匙。有了兴趣,学习就不会成为负担,而会成为一种执着的追求;有了兴趣,学生才会去积极探索,才能创造性地运用知识,变苦为乐。实践证明,引人入胜的教学情境,能使枯燥乏味的数学课堂变得生动形象,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使数学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
三、动手实践、合作交流,撞击思想火花
交流沟通、求知进取、和谐愉快的学习氛围为学生提供了充分展示个性的机会。教师充分发挥学生之间的小组合作精神,有利于学生之间思想火的撞击。现代教学论认为:要让学生动手做科学,而不是用耳朵听科学。思维往往是从人的动作开始的,切断了活动与思维的联系,思维就不能得到发展,而动手实践、合作交流则易于激发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同时又能分享彼此成功的快乐。这样,学生的积极性就可以调动起来,学生的聪明才智也就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和锻炼。在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一课时我是这样探索平行四边行的计算方法的:
1、大胆猜想,操作验证
师:我们知道长方形的面积与它和宽有关,那么我们猜想一下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可能与它的什么有关?(教师出示一个平行四边形的纸板)生1:相邻的两条边。
生2:底和高。……师:下面就以四人小组为单位,利用手中的学具来验证你们的猜想。看看能不能在活动过程中发现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教师参与到小组活动中,并给第一种猜想的同学提供能活动的平行四边形的框架)。
2、汇报交流验证过程
师:你们是怎样验证的?又有那些发现呢?实物投影出示:(学生的剪拼过程)。引导学生重点描述:
(1)怎么剪的?没什么剪开?
(2)拼成的图形和原来的平行四边形之间有什么关系?
(3)怎样得出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追求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广大教师的共同追求。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在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前提下,改革课堂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是教师的一项重要工作。只要我们坚持设计有效的情境创设,安排有效的学习过程,选择有效的学习方式,培养有效的学习情感,不懈地追求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育教学的质量就一定有明显的提高。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 有效性 精心预设、活动化学习过程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4-0246-01
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首先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让数学焕发强大的生命力。
一、精心设计每一节课,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基础
精彩的课堂源于精心的设计。我们的备课不仅要备“教师怎样教”,更要备“学生怎样学”,不仅要组织好学生的学习活动,更要考虑到怎样去指导、点拨学生;不仅要有调控课堂的能力,更要不断地进行教学反思。只有这样,才能精心设计好每一节课,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打下良好的基础。
例如:我们在教学《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几》一课时,通过一遍又一遍地修改整理后,我们是这样设计的:课一开始,老师就提出两个问题:“你们今年几岁了?”学生抢着回答:(“我今年8岁了”。“我今年10岁了”。“我今年9岁了”)。再问:“你们知道家里其他人的岁数吗?”学生又争先恐后的抢答。(有的说:我爷爷今年72岁了;有的说:我奶奶今年68岁了,有的说:我妈妈今年35岁了;还有的说:我爸爸今年36岁了。)这时,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出其中一个学生的年龄及家人的年龄:小明今年9岁了,她的妈妈今年35岁了,接着又问:你们能根据这些信息提出问题吗?学生马上提出了许多问题:(妈妈比小明大几岁?小明比妈妈小几岁?小明和妈妈相差几岁?妈妈和小明一共几岁?)然后,老师引导学生比较有关“相差”的问题,并列式解答。最后,引导学生列举生活中还有哪些可以比较多少的问题,同时把它们板书出来加以解答。
这节课,力求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出发,提出学生身边的、感兴趣的数学问题,一下子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了探究新知的欲望,不但解决了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几的问题,也让学生感受到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现了“数学源于生活”的新理念;同时,这节课的最大亮点——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本节课,教师并没有按教材提供的信息进行教学,而是换了一种形式,大胆地对教材进行“加工”、“整理”,通过精心设计,不仅可以解决这节课所要解决的问题,还能使学生学得主动、扎实,达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二、创设良好情境,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数学教师的主要任务就是为学生设计学习的情境,提供全面,清晰的有关信息,引导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教学情境中,自己开动脑筋进行学习,掌握数学知识。教学中,只有创设条件,给学生提供主动参与的空间,学习效果才能得到增强。
在情境中创设悬念,提高学习的有效性。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探求知识的思维活动总是由问题开始的,又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得到发展。创设问题情境能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打开思维的闸门,使学生进入:“心求通而未通,口欲言而未能”的境界。如教学“0表示没有的意义”时,我有意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启发学生参与,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以极高的热情投入新知的探求过程。上课开始,用课件播放五颜六色的气球正在徐徐上升的情景;然后拿来气球和学生一起玩放飞气球的游戏:每次放飞一个,每放一次问学生手里还有几个气球,把手中的最后一个也放飞了,手中没有气球了,还能用前面所学的5以内数来表示吗?怎么办?该用什么数字来表示呢?这样,通过安排儿童非常熟悉,非常喜爱的放飞气球的游戏,并在游戏过程中提出问题,从有与无的对比中,突出“一个也没有,用什么表示呢?”自然地将0表示没有的意义展现在学生面前,不仅增加了数学知识间的联系,而且使学生进一步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同时激发学生探究新知识的欲望。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是开启知识大门的金钥匙。有了兴趣,学习就不会成为负担,而会成为一种执着的追求;有了兴趣,学生才会去积极探索,才能创造性地运用知识,变苦为乐。实践证明,引人入胜的教学情境,能使枯燥乏味的数学课堂变得生动形象,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使数学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
三、动手实践、合作交流,撞击思想火花
交流沟通、求知进取、和谐愉快的学习氛围为学生提供了充分展示个性的机会。教师充分发挥学生之间的小组合作精神,有利于学生之间思想火的撞击。现代教学论认为:要让学生动手做科学,而不是用耳朵听科学。思维往往是从人的动作开始的,切断了活动与思维的联系,思维就不能得到发展,而动手实践、合作交流则易于激发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同时又能分享彼此成功的快乐。这样,学生的积极性就可以调动起来,学生的聪明才智也就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和锻炼。在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一课时我是这样探索平行四边行的计算方法的:
1、大胆猜想,操作验证
师:我们知道长方形的面积与它和宽有关,那么我们猜想一下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可能与它的什么有关?(教师出示一个平行四边形的纸板)生1:相邻的两条边。
生2:底和高。……师:下面就以四人小组为单位,利用手中的学具来验证你们的猜想。看看能不能在活动过程中发现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教师参与到小组活动中,并给第一种猜想的同学提供能活动的平行四边形的框架)。
2、汇报交流验证过程
师:你们是怎样验证的?又有那些发现呢?实物投影出示:(学生的剪拼过程)。引导学生重点描述:
(1)怎么剪的?没什么剪开?
(2)拼成的图形和原来的平行四边形之间有什么关系?
(3)怎样得出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追求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广大教师的共同追求。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在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前提下,改革课堂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是教师的一项重要工作。只要我们坚持设计有效的情境创设,安排有效的学习过程,选择有效的学习方式,培养有效的学习情感,不懈地追求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育教学的质量就一定有明显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