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来源 :文理导航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ujiangbo1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现代教学要求教师要把教学的重点放在研究学生的学习上,任何知识的产生均有其需求背景,学生的学习也离不开这种背景,即学习动机、学习目的。如果没有问题,也就没有探究的兴趣和必要,因此,教学中如何通过创设问题情境,通过一问一答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是现阶段教师要急待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现代教学;创新意识;师问;互问
  现代教学要求教师要把教学的重点放在研究学生的学习上,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学法的探索和研究指导,不仅要教会学生化学知识,而且要教会学生怎样学习,使学生既能学会教师教的知识,又能用老师教给的方法学习新的知识,使接受式教学与发现式教学达到最佳整合。因此,教学中如何创设问题情境,通过一问一答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是现阶段教师要急待解决的问题。
  笔者经过问卷调查,大多学生对化学课有这样的感受:
  1.课堂气氛太紧张,学习气氛不好,课堂容量大,给学生的思维空间少。
  2.较少与生活实际相联系,抽象、沉闷、枯燥。
  3.化学难学,需要记和背的知识太多,尤其是化学方程式。
  4.亲手做实验较少,大多实验很没趣,缺少创造性。
  5.对化学这门学科兴趣不大,高中学起来比初中要难的多。
  可见,大多学生学习负担重,学习效率低,对化学学习的信心和兴趣都不足。
  在多年教学实践中,我认为创设问题情境是一个非常有效的方法。创设问题情境是指提供学习材料和学习条件,进行实践,让学习能从这些情境中引出好奇点,引起他们的疑惑、惊讶,这样最能产生求知欲和学习兴趣,产生学习的愿望。
  一、作为教师要更新教育观念,具有创新型的教师才是实施创新教育的关键
  在实施新课程的今天,“师问”应在提高质量上下功夫。问题必须是有层次有梯度的,要有挑战性,能够引起学生的思考,又不能使学生无从下手,导致课堂陷入死寂。教师要充分发掘教材内涵,寻求机遇,特别是化学教材中独立性较大的内容。如元素化合物知识、实验习题、实验的设计、習题计算、鉴定离子或化合物教学中,运用创新思维的策略,激发学生创新的动机,积极引导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师要善于发现教学中的闪光点,如碳与浓硫酸反应产物的验证,铜与稀硝酸反应装置的改进等,就可以给学生充分的思维空间去挖掘知识的内涵,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以问题教学增强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是培养和激发学生创新意识的奠基石
  兴趣是一个人倾向于注意认识某种事物和研究某种事物的一种心理活动,是学生学习积极性中最现实、最活跃的心理因素。中学生意志力较差,情绪不稳定,注意力易分散、松懈懒散,教师要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有的放矢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授课时要严谨而不严肃、风趣而不低俗、幽默而不滑稽,寓教于乐,营造深厚的学习气氛,把学生求知欲和好奇心培养和激发出来,那么他们就会主动学习和发现问题,这就是教师要求的最好的教学环境。以下是笔者教学点滴的一些经验。
  1.关注日常生活,充分利用课堂引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教师要善于根据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在教师提供的知识背景中认真观察,积极思维,从中发现问题。
  如在讲“甲烷”这一节时,可以有以下几种课堂引入的方法。
  (1)大家知道农村中沼气可用于循环经济吗?
  (2)你了解我们每天做饭使用的天然气的主要成分吗?
  (3)你听说过今年新闻报道中煤矿爆炸事故的主要原因吗?什么是瓦斯气?
  这一系列与“气”有关的问题的提出,必定能激起学生进一步探索及创新的热情,这样设疑激趣,求知欲倍增。上完这堂课以后,我还给学生提出课后上网查询的内容:生产沼气的原料有哪些?天然气是怎样提炼出来的?世界上这种能源的利用率有多高?科学家们正着力研究哪些能源?学生积极性很高,第二天就找了很多相关资料和我一起探讨,他们对可燃冰尤其感兴趣,就使我的教学一直延续到课外。同时也因为这节课,提出课外研究性学习的题目,并提高了我的教学积极性。
  2.教学过程中事先提出问题,给学生观察和思考的目标
  如在学习“钠”这一节内容时,笔者在做钠与反应的演示实验前,以问题的形式引导学生如何观察实验现象,再逐一探究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以个人思考,小组讨论,课堂争议的形式将问题解决掉,此实验问题可设计如下:钠与水反应吗?是静止的,还是运动的?在烧杯中什么位置?为什么?钠的形状如何?为什么会是这种形状?你听到什么声音?为什么会有声音?若在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入几滴酚酞,溶液颜色有无变化?说明反应后产生了何物质?写出化学方程式。若改用钠与盐酸反应,与钠与水反应相比,谁更剧烈?为什么?
  学生在观察实验的同时,对照着实验观察目标,兴奋过后,一系列问题将学生引入微观世界,使化学这门学科更有趣,促进了学生积极思维、探索新知,使学生的潜能得到发挥,学生的探究精神也会油然而生。
  3.抓住时机,在实验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要充分利用实验提供学生进行创新活动的机会,可以组织课外实验小组,对教材中的演示实验加以改进与创新;组织学生实验,进行实验探究式教学,通过实验—分析、讨论—归纳结论的教学方法,使学生亲自动手参与化学教学的全过程,遵循科学的认识论和方法论进行学习。在学生中有意识编写开放型的实验习题,如对无机物、有机物的制备方法的分析比较,限用一种试剂或不用其它试剂鉴别多种物质的习题等,均为训练创造性思维的实验习题。对于学生实验中的异常现象不回避,而是因势利导进行分析并做出科学的解释。
  在学习“浓硫酸的性质”一课时,教师可通过“黑面包”演示实验以后,紧接着提出以下问题:蔗糖中加入水、浓硫酸,用玻棒搅拌以后,蔗糖的颜色有何变化?你闻到什么气味?手触摸烧杯外壁,有什么感觉?这说明了什么?这个过程中体现了浓硫酸的哪些性质?
  假如教师一上来就让学生自己去猜测并验证浓硫酸具有哪些化学性质,学生的探究将是盲目的。可以将学生分成八组,根据产物水蒸气、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的性质,分别拿出自己的方案草图。接着教师要求学生根据桌面上所给仪器验证自己设计的方案的可行性,在教师引导下,最后顺利得出最佳方案。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又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策略,并在课堂中开展了研究性学习。
  三、课堂教学中,激励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催化剂
  美国心理学家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研究表明“激励因素”能令心情舒畅,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作为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做好学生的“知音”,“蹲”下来看学生,才能因材施教,真正做到“知其心,救其失也。”
  四、提问既有“师问”但要重视“互问”,要锻炼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习惯于向学生发问,而不是激发学生提出问题的动机;学生的提问动机一直得不到有效的激发,学生最终就会被塑造成一个不提任何问题的人。在实施新课程的今天,课堂提问不应该仅仅具有传统意义的功能,还应该追求最理想的提问境界,那就是从教师独问走向师生互问,甚至是学生多问。
  此外,在搞好课堂教学的同时,对于课堂教学不能完成的探究课题,还可积极开展课外研究性学习活动。如晶体的制备、生活中的化学(牙膏、胃药成分的测定等)、市区大气质量调查、自制电池等。
  新课改的今天,只有创新型的教师才能培养出创新型的学生,这也是当前教育教学改革的核心。一堂完整的化学课应该既有教师的问,也有学生的答,但一堂优秀的化学课,如果有学生提出质疑,即“师问”与“互问”结合,我想会更精彩,更能体现现代教育的要求。
  【参考文献】
  [1]王道俊,王汉澜主编.教育学(新编本)[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
  [2]章志光主编.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
其他文献
在日本,从城市到农村,寿险公司醒目的招牌到处可见。包括外国资本的寿险公司在内,共有40余家。仅日本民营的寿险公司就有23家,分支机构达18,000多个,此外还有数万个代理店。
笔者自2003年5月-2006年12月,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慢性腹泻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共42例,男性23例,女性19例,年龄最大4岁,最小为6个月。纳入标准:(1)腹泻
期刊
今年商业工作任务十分艰巨,十分繁重,童副区长在商业工作会议上就全区商业工作提出几大重点:II作,又提出具体要求。结合直属商业的实际,今年我们要突出四方面重点,采取扎实的措施,力
【摘 要】学科核心素养是开展学科教学工作的指导方向。化学作为高中课程中一门重要的科学,对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具有重要作用。化学的核心素养充分体现了化学的核心本质,是把化学基础知识、化学方法、化学学习能力的有机融合。通过发展学科核心素养开展高中化学教学工作可以提高学生的化学素养和综合实力。  【关键词】学科核心素养;高中化学教学;实践与思考  进入21世界以来,许多国家和地区致力于学生核心素养的构建工
保险与抗灾救灾可以结合,具体建议是:1、保险公司与民政部门要统一思想,把保险与抗灾救灾相结合,作为支持农业稳定发展的共同任务来承担,共同开拓农村经济补偿制度的新局面。这里,
【摘 要】高中学生的体质健康越来越受到国家的重视,高中学生体质健康的改善以及体育课堂教学的多样化是一名体育教育工作者应该思考的问题,只有提高了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体质才能更好地改善,才能更健康地成长。  【关键词】高中学生;体育课堂教学;体质健康  我国的教育标准为以人为本,那么作为潜力无限的初中生自然就是我国的未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初中生的自身综合素质同时也决定着我国发展的方向。现在的社会对人才
【摘 要】人类的思想迸发期可以追溯到15世纪前后,第一次文艺复兴后,从哲学、神学角度展开思想的理论家即可被称为思想家。16世纪初期,著名物理学家、天文学家伽利略提出了重力实验,此次实验首次证明了在不考虑阻力的情况下,无论物体的质量如何,所有物体的自由加速度速率都是一样的。2018年3月14日,21世纪最伟大的物理学家斯蒂芬霍金离世,这位伟大的科学家告诉我们——黑洞并不仅仅是一个“洞”那么简单。同时
今秋9月,第十届全国人造板工业发展研讨会将在江苏常州隆重召开,站在我国“十二五”规划开局之年的关键起点上,在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低碳经济的全新时代命题下,第十届人造板工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