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新课标的不断发展,教育教学也随之取得了一定的变革,同时也给教师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由于小学生具有其自身的认知发展特点,作为教师而言,应根据数学内容与学生的认知现状来优化教学活动,以此使教学实现有效性。本文笔者便以小学数学为出发点,从以下三个方面对创新教学的有效性策略展开研究。
关键词:小学数学;创新教学;问题情境;生活场景
受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教师在实际课堂教学中,仍然以“一言堂”的教学方法为主,而忽视学生能动性的发挥以及数学思维的发展。长此以往,便使得学生逐渐产生学习的依赖心理,同时对学生今后的发展也产生不利影响。而教师作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面对这一现状,应积极思考教育教学的过程,并主张学生为主的教育观,同时,给学生一定的思维发展空间,使他们产生积极的学习行为。这样一来,既能够促进学生认知结构的不断完善,还能够使学生产生更加自主的学习习惯,以此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一、构建问题情境,唤醒思维意识
在小学阶段,学生的数学思维正在逐步构建,并且自主学习的行为与意识也正在塑造。因此,教师应转变一言堂的教学方式,并将课堂还给学生,同时,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与学生当前的数学认知水平来构建问题情境,这样既能够为学生的现有认知与新知识建立沟通的桥梁,还能够以问题为导向,不断唤醒学生的思维意识,从而加深他们对数学知识的理解。
例如:在“万以内数的认识”教学中,为了使学生理解数的组成、数位的意义等概念,笔者首先出示一小堆方块,并提出:“你能估计一下这里有多少个方块吗?”进而使学生产生初步地数数体验。随后,笔者再次提出:“是如何数的?”大多数学生都猜想是“一个一个数”。这时,笔者继续提问,即:还可以怎样数?笔者并对学生的多种数的方法给予肯定。紧接着,笔者出示一堆方块,逐渐引导学生按照一百一百地数。此外,为了使他们初步感知1000这个数,笔者请学生回忆并提出:“刚才我们在900以后数的数是多少?我们刚才怎么数出1000的呢?”这便给学生多种认知体验,并使他们根据数的过程回答“10个一百是1000”这一结论。因此,在循序渐进的问题探究中,既唤醒了每个学生的思维意识,同时也给学生更多能动性发挥的空间,并使他们的学变得更加主动、更加积极。
二、设置生活场景,激发探究兴趣
小学生具有其自身的认知特点,并且相比较抽象的数学知识,他们更加乐于参与到生活问题的探索中。鉴于此,教师应将生活场景迁移到实际数学课堂中,这样既能够使数学学科与生活之间建立紧密的联结,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学习的必要价值,还能够引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以及求知欲,使他们产生更加积极的学习行为,从而推动学习活动的进一步开展。
例如:在“克和千克”教学中,由于学生已经对质量的概念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但是对质量单位缺乏认识,为了使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并使他们建立1克与1千克的观念,笔者首先以“逛超市”为主题展开谈话,以此引入教学主题。随后,为了引导学生感知1千克,笔者便利用课前准备的1千克洗衣粉,让学生在小组内轮流掂一掂,让学生切实感受到1千克的重量。随后,让学生对比掂一掂“绿豆、大米、鸡精、水果”等物品,并让学生思考“哪些物品约重1千克”这样的问题,这便使学生产生参与的积极性。同时,为了验证物品的实际重量,笔者便通过盘秤来帮助学生对千克的认识变得更加清晰。因此,将课堂置于生活化的背景下,能够使学生的探究兴趣不断被激发,还能够加深他们对知识的理解。
三、组织操作活动,完善认知结构
小学生的心智还未完全成熟,同时,认知也正在不断完善。因此,教师便需要重视学生动手、动脑的学习过程。而操作活动的积极展开便是学生多种认知得到锻炼的过程。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便需要以具体的教学内容为依据,以学生为主体,给他们一定的空间,使他们展开动手操作活动,进而使他们的数学认知结构得到不断完善。
例如:在“图形的运动(一)”教学中,为了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直观地认识轴对称图形,笔者首先给学生一定的空间,使他们通过折一折、画一画、剪一剪等数学活动,经历轴对称图形的形成过程,进而使他们直观地认识到轴对称图形对折后“完全重合”的特征。在学生自主操作过程中,笔者还提出几个启发式问题,如:观察展开的剪纸上的折痕,你能發现什么?这便使得学生的操作活动更加具有导向性,同时,使学生的多种感知觉、思维、想象得到同时参与,以此帮助他们加深了对于对称轴含义的理解。
综上所述,小学是学生建立数学认知结构的起始阶段,因此,做好这一阶段的数学教学创新对于每个小学数学教师而言都是至关重要的。教师作为教育教学的研究者,应充分研究教学的全过程,并采用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展开教学活动,以此帮助学生完成数学知识的自主构建。
参考文献:
[1]荆延花.浅谈新课改小学数学创新教学[J].亚太教育,2015(10):31-31.
[2]詹臣杰.浅谈小学数学的创新教学[J].南北桥,2017(10):124-124.
作者单位:内蒙古通辽市奈曼旗明仁苏木明仁学区中心校
关键词:小学数学;创新教学;问题情境;生活场景
受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教师在实际课堂教学中,仍然以“一言堂”的教学方法为主,而忽视学生能动性的发挥以及数学思维的发展。长此以往,便使得学生逐渐产生学习的依赖心理,同时对学生今后的发展也产生不利影响。而教师作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面对这一现状,应积极思考教育教学的过程,并主张学生为主的教育观,同时,给学生一定的思维发展空间,使他们产生积极的学习行为。这样一来,既能够促进学生认知结构的不断完善,还能够使学生产生更加自主的学习习惯,以此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一、构建问题情境,唤醒思维意识
在小学阶段,学生的数学思维正在逐步构建,并且自主学习的行为与意识也正在塑造。因此,教师应转变一言堂的教学方式,并将课堂还给学生,同时,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与学生当前的数学认知水平来构建问题情境,这样既能够为学生的现有认知与新知识建立沟通的桥梁,还能够以问题为导向,不断唤醒学生的思维意识,从而加深他们对数学知识的理解。
例如:在“万以内数的认识”教学中,为了使学生理解数的组成、数位的意义等概念,笔者首先出示一小堆方块,并提出:“你能估计一下这里有多少个方块吗?”进而使学生产生初步地数数体验。随后,笔者再次提出:“是如何数的?”大多数学生都猜想是“一个一个数”。这时,笔者继续提问,即:还可以怎样数?笔者并对学生的多种数的方法给予肯定。紧接着,笔者出示一堆方块,逐渐引导学生按照一百一百地数。此外,为了使他们初步感知1000这个数,笔者请学生回忆并提出:“刚才我们在900以后数的数是多少?我们刚才怎么数出1000的呢?”这便给学生多种认知体验,并使他们根据数的过程回答“10个一百是1000”这一结论。因此,在循序渐进的问题探究中,既唤醒了每个学生的思维意识,同时也给学生更多能动性发挥的空间,并使他们的学变得更加主动、更加积极。
二、设置生活场景,激发探究兴趣
小学生具有其自身的认知特点,并且相比较抽象的数学知识,他们更加乐于参与到生活问题的探索中。鉴于此,教师应将生活场景迁移到实际数学课堂中,这样既能够使数学学科与生活之间建立紧密的联结,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学习的必要价值,还能够引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以及求知欲,使他们产生更加积极的学习行为,从而推动学习活动的进一步开展。
例如:在“克和千克”教学中,由于学生已经对质量的概念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但是对质量单位缺乏认识,为了使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并使他们建立1克与1千克的观念,笔者首先以“逛超市”为主题展开谈话,以此引入教学主题。随后,为了引导学生感知1千克,笔者便利用课前准备的1千克洗衣粉,让学生在小组内轮流掂一掂,让学生切实感受到1千克的重量。随后,让学生对比掂一掂“绿豆、大米、鸡精、水果”等物品,并让学生思考“哪些物品约重1千克”这样的问题,这便使学生产生参与的积极性。同时,为了验证物品的实际重量,笔者便通过盘秤来帮助学生对千克的认识变得更加清晰。因此,将课堂置于生活化的背景下,能够使学生的探究兴趣不断被激发,还能够加深他们对知识的理解。
三、组织操作活动,完善认知结构
小学生的心智还未完全成熟,同时,认知也正在不断完善。因此,教师便需要重视学生动手、动脑的学习过程。而操作活动的积极展开便是学生多种认知得到锻炼的过程。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便需要以具体的教学内容为依据,以学生为主体,给他们一定的空间,使他们展开动手操作活动,进而使他们的数学认知结构得到不断完善。
例如:在“图形的运动(一)”教学中,为了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直观地认识轴对称图形,笔者首先给学生一定的空间,使他们通过折一折、画一画、剪一剪等数学活动,经历轴对称图形的形成过程,进而使他们直观地认识到轴对称图形对折后“完全重合”的特征。在学生自主操作过程中,笔者还提出几个启发式问题,如:观察展开的剪纸上的折痕,你能發现什么?这便使得学生的操作活动更加具有导向性,同时,使学生的多种感知觉、思维、想象得到同时参与,以此帮助他们加深了对于对称轴含义的理解。
综上所述,小学是学生建立数学认知结构的起始阶段,因此,做好这一阶段的数学教学创新对于每个小学数学教师而言都是至关重要的。教师作为教育教学的研究者,应充分研究教学的全过程,并采用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展开教学活动,以此帮助学生完成数学知识的自主构建。
参考文献:
[1]荆延花.浅谈新课改小学数学创新教学[J].亚太教育,2015(10):31-31.
[2]詹臣杰.浅谈小学数学的创新教学[J].南北桥,2017(10):124-124.
作者单位:内蒙古通辽市奈曼旗明仁苏木明仁学区中心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