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复习课比新授课难上”。这是许多数学教师经常发出的感叹。从我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对小学数学复习课,有些粗浅认识:首先,我认为复习课要有“复习味”。“复习味”包含两层意思:一是“理”,即整理;二是“通”,即触类旁通。“整理与复习”课承載着回顾与整理、沟通与生长的独特功能,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处于承前启后的重要一环。那么要上好复习课,我感到“串点成线”很有效。
关键词:整理;沟通;复习;关注教材;考虑学生
“复习课比新授课难上”。这是许多数学教师经常发出的感叹。现在很多的复习课中存在“三多三少”的现象,即:追求知识目标多,着眼能力训练少;关注教材内容多,考虑学生基础少;练习题目做得多,梳理知识结构少。那么如何才能上好复习课呢?
我认为复习课要有“复习味”。这里所说的“复习味”包含两层意思:一是“理”,即整理,对所学的内容进行系统整理,使之“横成行,竖成线”;二是“通”即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究竟怎样做才能让整理与复习真正成为一个“串点成线”,帮助学生在头脑建立起良好的知识体系呢?在实践中我是这样做的:
一、自主梳理,形成知识网络,在精细加工中建构
我认为“梳理知识网络,把分散的知识点连成线、织成网、组成块,揭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新的知识结构。而这一分析、归纳、整理的过程,如果仅用课堂十几分钟的时间来完成,就可能会因内容多、关系杂而导致过多的由教师包办代替。所以,我积极大胆改革课堂,尝试着用小组合作把分散的知识点连成线、通过师生互动织成网、组成块,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喜好来复习和整理已学知识,这样学生就有足够的时间构思和串联。由于是小组合作的“结晶”,就可能因组而已,文字式、表格式、框架式、图画式等,彰显各自的创造力。
二、小组汇报,展示探究成果,在彼此交流中分享
肖伯纳有段至理名言:“倘若你有一种思想,我也有一种思想,而我们彼此交流这些思想,那么我们每个人将有两种思想”。组织学生展示作品,互相欣赏、评析、补充、借签,可以达到“1+1大于2”的效果。
三、教师引领,进行疑难解析,在纠错点拨中明晰
学生之道在于“悟”,教之道在于“度”。“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于相机诱导。”
为了上好复习课我还引导学生查找在本单元学习犯过的“错误”:无论是认知方面,还是非认知方面的;不管是具有典型性的问题,还是个性问题,都要一一搜集,形成学习“病历”,当然老师也要进行收集整理。课堂上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交流,随机提供病例,大家共同找“病源”,说“病理”,开“药方”,从而做到有的放矢、对症下药,引领学生在纠错点拨中明晰知识、形成技能、掌握方法。
四、综合训练,活化认知结构,在练习应用中提升
“串点成线”只是复习的初步,知识的巩固离不开练习。习题千千万万,有难有易,就像散落的珍珠,这就要求教师,能根据教学目标和课的类型,以及学生情况,围绕一个主题,去精心筛选,然后再串成一条线,为主题服务。
对于练习的设计,我认为也可以采取两条腿走路的方式来完成。一些基础知识的基本练习题,如果完全由教师供给,学生有可能产生“炒冷饭”厌倦感。所以,让学生在课前根据复习内容自编练习题或试题,课中可以选择“得意之作”,让其它学生来解答,然后由这位学生评改;也可以与其它学生相互交换自编题,相互“考试”,相互批改,相互评析;教师也可以从中择优加工成汇编单元测试题试卷组织测试。这种“礼尚往来”的练习形式深受学生欢迎,时间可以延伸至课后。
通过这样的设计,将操作、观察、思维与语言表达结合在一起,不仅使学生参与教学的整个过程,而且还启迪了思维发展,达到了数学教学使学生既长知识又长技能的目的。
五、跟踪辅导,及时查漏补缺,在个别辅导中进步
任何一个班级,学生的差异都是客观存在的。因此,我在教学中正视差异,对接受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不是将他们“晾”在一边,而是想方设法让他们进步。
为了帮助学习困难的学生弥补知识漏洞,我采取了“七个点”:教学起点低一点;学习进度慢一点;方法讲解细一点;课堂板书多一点;习题难度小一点;课外辅导勤一点;作业批改详一点。“五个优先”,即座位优先;提问优先;板演优先;面批作业优先;表扬激励优先。对其进行心理解放和学习指导。如此坚持,他们的学习成绩一定会慢慢提高。
《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对绝大多数人而言,归属感是一种强大的动因。当一个成年人认为自己在所处的生活圈里是有意义的一员时,就会对自己感到满意。小同学也有这类归属感的要求,要求自己有存在的价值,与他人有联系和被尊重。学生在学校的生活和学习,主要的需要是自尊和归属。学习是认知的过程,也是满足学生需要的过程。
小组合作学习为学生提供了这种场所和机会,打破了沉闷的课堂气氛,使课堂教学充满了生命与活力,充满了质疑。充满了快乐,充满了争执,但是这都是大同学设计好的,让小同学感到满足的步骤。为小同学创造了与大同学与小同学合作交流的机会,营造了一种平等、民主、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充满温情与友爱,互助与竞争。
以上我所提到的数学复习课中的“串点成线”法是自己一些粗浅的认识,“一理、一通”能做到以生为本,把学习的时间,思考的空间,展示的机会留给学生,就能让数学复习课充满生命的活力,绽放出探究的精彩!
“串点成线”和“小组合作”,对我的教学产生了积极的效果。新课改的形势下,为把学生培养成富有创造精神的,能适应未来社会的一代新人我特意把这一方法总结一下与大家共勉。
参考文献:
[1]尹秀红.谈如何提升小学数学复习课教学的有效性[J].新课程(上),2017(08).
[2]林芳.如何上好小学数学复习课[J].科普童话,2017(21).
[3]高秀珍.优化复习方法 提高复习效率[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7(06).
作者简介:王兆红,女,汉族,山东张货营人,大专,小教二级教师,主要研究方向:小学数学。
关键词:整理;沟通;复习;关注教材;考虑学生
“复习课比新授课难上”。这是许多数学教师经常发出的感叹。现在很多的复习课中存在“三多三少”的现象,即:追求知识目标多,着眼能力训练少;关注教材内容多,考虑学生基础少;练习题目做得多,梳理知识结构少。那么如何才能上好复习课呢?
我认为复习课要有“复习味”。这里所说的“复习味”包含两层意思:一是“理”,即整理,对所学的内容进行系统整理,使之“横成行,竖成线”;二是“通”即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究竟怎样做才能让整理与复习真正成为一个“串点成线”,帮助学生在头脑建立起良好的知识体系呢?在实践中我是这样做的:
一、自主梳理,形成知识网络,在精细加工中建构
我认为“梳理知识网络,把分散的知识点连成线、织成网、组成块,揭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新的知识结构。而这一分析、归纳、整理的过程,如果仅用课堂十几分钟的时间来完成,就可能会因内容多、关系杂而导致过多的由教师包办代替。所以,我积极大胆改革课堂,尝试着用小组合作把分散的知识点连成线、通过师生互动织成网、组成块,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喜好来复习和整理已学知识,这样学生就有足够的时间构思和串联。由于是小组合作的“结晶”,就可能因组而已,文字式、表格式、框架式、图画式等,彰显各自的创造力。
二、小组汇报,展示探究成果,在彼此交流中分享
肖伯纳有段至理名言:“倘若你有一种思想,我也有一种思想,而我们彼此交流这些思想,那么我们每个人将有两种思想”。组织学生展示作品,互相欣赏、评析、补充、借签,可以达到“1+1大于2”的效果。
三、教师引领,进行疑难解析,在纠错点拨中明晰
学生之道在于“悟”,教之道在于“度”。“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于相机诱导。”
为了上好复习课我还引导学生查找在本单元学习犯过的“错误”:无论是认知方面,还是非认知方面的;不管是具有典型性的问题,还是个性问题,都要一一搜集,形成学习“病历”,当然老师也要进行收集整理。课堂上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交流,随机提供病例,大家共同找“病源”,说“病理”,开“药方”,从而做到有的放矢、对症下药,引领学生在纠错点拨中明晰知识、形成技能、掌握方法。
四、综合训练,活化认知结构,在练习应用中提升
“串点成线”只是复习的初步,知识的巩固离不开练习。习题千千万万,有难有易,就像散落的珍珠,这就要求教师,能根据教学目标和课的类型,以及学生情况,围绕一个主题,去精心筛选,然后再串成一条线,为主题服务。
对于练习的设计,我认为也可以采取两条腿走路的方式来完成。一些基础知识的基本练习题,如果完全由教师供给,学生有可能产生“炒冷饭”厌倦感。所以,让学生在课前根据复习内容自编练习题或试题,课中可以选择“得意之作”,让其它学生来解答,然后由这位学生评改;也可以与其它学生相互交换自编题,相互“考试”,相互批改,相互评析;教师也可以从中择优加工成汇编单元测试题试卷组织测试。这种“礼尚往来”的练习形式深受学生欢迎,时间可以延伸至课后。
通过这样的设计,将操作、观察、思维与语言表达结合在一起,不仅使学生参与教学的整个过程,而且还启迪了思维发展,达到了数学教学使学生既长知识又长技能的目的。
五、跟踪辅导,及时查漏补缺,在个别辅导中进步
任何一个班级,学生的差异都是客观存在的。因此,我在教学中正视差异,对接受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不是将他们“晾”在一边,而是想方设法让他们进步。
为了帮助学习困难的学生弥补知识漏洞,我采取了“七个点”:教学起点低一点;学习进度慢一点;方法讲解细一点;课堂板书多一点;习题难度小一点;课外辅导勤一点;作业批改详一点。“五个优先”,即座位优先;提问优先;板演优先;面批作业优先;表扬激励优先。对其进行心理解放和学习指导。如此坚持,他们的学习成绩一定会慢慢提高。
《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对绝大多数人而言,归属感是一种强大的动因。当一个成年人认为自己在所处的生活圈里是有意义的一员时,就会对自己感到满意。小同学也有这类归属感的要求,要求自己有存在的价值,与他人有联系和被尊重。学生在学校的生活和学习,主要的需要是自尊和归属。学习是认知的过程,也是满足学生需要的过程。
小组合作学习为学生提供了这种场所和机会,打破了沉闷的课堂气氛,使课堂教学充满了生命与活力,充满了质疑。充满了快乐,充满了争执,但是这都是大同学设计好的,让小同学感到满足的步骤。为小同学创造了与大同学与小同学合作交流的机会,营造了一种平等、民主、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充满温情与友爱,互助与竞争。
以上我所提到的数学复习课中的“串点成线”法是自己一些粗浅的认识,“一理、一通”能做到以生为本,把学习的时间,思考的空间,展示的机会留给学生,就能让数学复习课充满生命的活力,绽放出探究的精彩!
“串点成线”和“小组合作”,对我的教学产生了积极的效果。新课改的形势下,为把学生培养成富有创造精神的,能适应未来社会的一代新人我特意把这一方法总结一下与大家共勉。
参考文献:
[1]尹秀红.谈如何提升小学数学复习课教学的有效性[J].新课程(上),2017(08).
[2]林芳.如何上好小学数学复习课[J].科普童话,2017(21).
[3]高秀珍.优化复习方法 提高复习效率[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7(06).
作者简介:王兆红,女,汉族,山东张货营人,大专,小教二级教师,主要研究方向:小学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