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邮储银行自成立以来,从传统的负债业务向资产业务转变,经过了几年的发展,信贷业务也得到了较好的发展,已经从当初只经营小额贷款业务发展到多品种的信贷业务,信贷业务已经成为邮储银行的重要利润来源。调研发现,该项工作存在的问题亟待解决。
一、邮储银行贷款五级分类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对贷款五级分类工作认识不到住。邮储银行信贷风险工作人员对五级分类工作存在“两大误区”。一是认为资产五级分类的结果准确性无关紧要,平时只注重不良贷款比例指标的控制,而对资产五级分类情况重视不够;二是认为资产五级分类是临时性、阶段性的工作,只是认为每季度末进行分类,没有落实常态化管理。
(二)在贷款五级分类工作操作执行不到位。邮储银行在五级分类的操作上存在三方面的问题,一是小额贷款业务的五级分类完全依靠系统进行分类,系统只简单根据预期天数采用拖期法进行分类,没有根据贷款的使用情况、借款人还款能力等因素进行分类;二是在小企业贷款方面,贷后检查流于形式,没有对贷款的使用情况进行全面跟踪检查,导致部分贷款改变贷款使用用途,银行却不掌握情况。三是基层行(市行以下)没有贷款五级分类调整权限。通过调研发现,小额贷款五级分类结果若市行发现分类结果不真实,需要进行分类结果调整时,市行恰恰没有修改权限,系统的自动分类不允许进行手工修改,修改权限经询问在邮储银行的总行,省行也没有修改权限。
(三)贷款五级分类管理不到位。一是信贷档案不齐全。五级分类要求风险管理部门和信贷员建立完整的信贷、财务档案,收集、整理并更新最基本的信贷、财务资料,全面、动态、准确地了解与资产有关的全部定性和定量信息,并建立信息管理系统。而调研中发现,有的行信贷档案资料不完整,不连续,缺少贷后检查报告或者检查情况不真实;在资料收集方面,小企业财务管理不规范,不愿意主动向银行报送财务报表,或者因利益关系提供虚假报表资料。信息收集难度大;二是信贷资料真实性值得推敲。由于农户贷款存在户数多、金额小、人员分布散等特点,银行很难掌握每个借款农户的收入状况和第一手动态信息资料,即使是在本岗工作多年的老信贷员,也对借款人所有信息的掌握不全面,信贷档案资料难以做到随时变化,可能会影响分类的准确性;三是贷后检查不到位。由于县支行近年来贷款业务量猛增,信贷人员人手不足,基层行对贷款的贷后检查不到位,特别是农户小额贷款。
(四)贷款五级分类业务人员工作能力水平不到位。信贷人员和复审人员必须具有必要的信贷分析知识,熟悉资产分类的基本原理,才能做好五级分类工作。但邮储银行信贷人员一是对五级分类知识掌握不是很全面,综合分析能力和判断风险能力较弱,又缺乏严格、规范的培训,在理解上也有偏差,依靠定性因素决定形态的成份较大。二是分类人员没有工作经验。邮储银行的信贷人员基本是邮储银行自己培养起来的,没有工作经验,五级分类工作更是陌生:三是信贷人员管户数量较大,调查发现,每名信贷员管户数量达到近180户,信贷员要发展新客户,还要对老客户进行贷后检查,很难有时间研究五级分类工作,造成五级分类工作在基层没有得到落实。
二、对策与建议
(一)进一步提高对贷款五级分类工作的认识。五级分类工作不仅是邮储银行加强资产管理的需要,也是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的需要。邮储银行要进一步提高对五级分类工作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从根本上消除对五级分类工作消极应付的态度,将五级分类工作纳入常态化的管理。要经常性开展检查督导,全面落实五级分类的各项工作要求,真正把五级分类工作作为信贷管理的一个重要手段。
(二)进一步完善五级分类操作制度和管理机制。要严格按照银监部门对银行资产五级分类管理的监管要求,结合银行内部实际,进一步修订和完善五级分类相关制度,规范操作流程。要建立一套完整的与资产五级分类工作相适应的职责分工、授权认定、统计分析、监测评估、检查监督、风险预警、风险防控、动态调整、考评考核、奖励问责等一整套操作流程和制度,并认真执行。
(三)进一步强化信贷风险管理与控制。一是要建立贷款五级分类台账;二是要加强五级分类报表的管理,对不良贷款要真实反映,逐步消化,提足拨备,做实利润;三是加大对违规行为处罚力度。严禁违规借新还旧,违规展期,掩盖风险,人为调控五级分类结果。
(四)进一步加大信贷风险管理人员的业务培训力度。各级行要设置专职信贷风险分类工作人员,相对保持信贷风险管理人员的稳定性。要建立定期培训机制,搭建业务交流平台,培养业务骨干,提高员工实务操作水平,促进五级分类工作质量提高。
一、邮储银行贷款五级分类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对贷款五级分类工作认识不到住。邮储银行信贷风险工作人员对五级分类工作存在“两大误区”。一是认为资产五级分类的结果准确性无关紧要,平时只注重不良贷款比例指标的控制,而对资产五级分类情况重视不够;二是认为资产五级分类是临时性、阶段性的工作,只是认为每季度末进行分类,没有落实常态化管理。
(二)在贷款五级分类工作操作执行不到位。邮储银行在五级分类的操作上存在三方面的问题,一是小额贷款业务的五级分类完全依靠系统进行分类,系统只简单根据预期天数采用拖期法进行分类,没有根据贷款的使用情况、借款人还款能力等因素进行分类;二是在小企业贷款方面,贷后检查流于形式,没有对贷款的使用情况进行全面跟踪检查,导致部分贷款改变贷款使用用途,银行却不掌握情况。三是基层行(市行以下)没有贷款五级分类调整权限。通过调研发现,小额贷款五级分类结果若市行发现分类结果不真实,需要进行分类结果调整时,市行恰恰没有修改权限,系统的自动分类不允许进行手工修改,修改权限经询问在邮储银行的总行,省行也没有修改权限。
(三)贷款五级分类管理不到位。一是信贷档案不齐全。五级分类要求风险管理部门和信贷员建立完整的信贷、财务档案,收集、整理并更新最基本的信贷、财务资料,全面、动态、准确地了解与资产有关的全部定性和定量信息,并建立信息管理系统。而调研中发现,有的行信贷档案资料不完整,不连续,缺少贷后检查报告或者检查情况不真实;在资料收集方面,小企业财务管理不规范,不愿意主动向银行报送财务报表,或者因利益关系提供虚假报表资料。信息收集难度大;二是信贷资料真实性值得推敲。由于农户贷款存在户数多、金额小、人员分布散等特点,银行很难掌握每个借款农户的收入状况和第一手动态信息资料,即使是在本岗工作多年的老信贷员,也对借款人所有信息的掌握不全面,信贷档案资料难以做到随时变化,可能会影响分类的准确性;三是贷后检查不到位。由于县支行近年来贷款业务量猛增,信贷人员人手不足,基层行对贷款的贷后检查不到位,特别是农户小额贷款。
(四)贷款五级分类业务人员工作能力水平不到位。信贷人员和复审人员必须具有必要的信贷分析知识,熟悉资产分类的基本原理,才能做好五级分类工作。但邮储银行信贷人员一是对五级分类知识掌握不是很全面,综合分析能力和判断风险能力较弱,又缺乏严格、规范的培训,在理解上也有偏差,依靠定性因素决定形态的成份较大。二是分类人员没有工作经验。邮储银行的信贷人员基本是邮储银行自己培养起来的,没有工作经验,五级分类工作更是陌生:三是信贷人员管户数量较大,调查发现,每名信贷员管户数量达到近180户,信贷员要发展新客户,还要对老客户进行贷后检查,很难有时间研究五级分类工作,造成五级分类工作在基层没有得到落实。
二、对策与建议
(一)进一步提高对贷款五级分类工作的认识。五级分类工作不仅是邮储银行加强资产管理的需要,也是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的需要。邮储银行要进一步提高对五级分类工作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从根本上消除对五级分类工作消极应付的态度,将五级分类工作纳入常态化的管理。要经常性开展检查督导,全面落实五级分类的各项工作要求,真正把五级分类工作作为信贷管理的一个重要手段。
(二)进一步完善五级分类操作制度和管理机制。要严格按照银监部门对银行资产五级分类管理的监管要求,结合银行内部实际,进一步修订和完善五级分类相关制度,规范操作流程。要建立一套完整的与资产五级分类工作相适应的职责分工、授权认定、统计分析、监测评估、检查监督、风险预警、风险防控、动态调整、考评考核、奖励问责等一整套操作流程和制度,并认真执行。
(三)进一步强化信贷风险管理与控制。一是要建立贷款五级分类台账;二是要加强五级分类报表的管理,对不良贷款要真实反映,逐步消化,提足拨备,做实利润;三是加大对违规行为处罚力度。严禁违规借新还旧,违规展期,掩盖风险,人为调控五级分类结果。
(四)进一步加大信贷风险管理人员的业务培训力度。各级行要设置专职信贷风险分类工作人员,相对保持信贷风险管理人员的稳定性。要建立定期培训机制,搭建业务交流平台,培养业务骨干,提高员工实务操作水平,促进五级分类工作质量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