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的孩子不是尖子生,也不是那种令老师头痛的问题生。他是那种相貌既不出众,个性也不特别活泼讨喜,也没有惊人才艺表现和领袖能力的孩子。
这样的孩子,就像黄河里的一粒沙子,很容易就会被忽视。因为我很清楚,家长带一个孩子都觉得忙不过来,老师要带几十个孩子更是忙得晕头转向,所以我如果希望老师能注意到我的孩子,惟一的方法,就是让老师能够认识我这个家长,清楚我是一个“愿意主动地跟老师沟通、了解孩子的变化、让老师的教导更有针对性、愿意全力配合老师、一起来教育好孩子”的母亲。
我用的方法就是找老师去“哈拉”(聊天之意)。
透过“哈拉”的方式,先让老师得知我是“顶他”的;再让老师了解我孩子的个性,以便于因材施教。
一个学期内,我大约会去找老师(包括教授不同课程的)“哈拉”上个三四次。
时间的分布点多半选择在开家长会前,约在学期刚开始的第三个星期。
再就是学期中,第一次和第二次月考的中间。第三次大约是在学期要结束前。
偶尔会多的那一次,多半是老师过生日(选在生日前一两天),或有其他个人喜庆(都选在喜庆前后)。
有一次,我跟儿子的班主任“哈拉”到一半,老师突然问我:
“家石妈妈,你这样勤快地跟老师保持联系,是不是因为你对家石有很大的期待啊?”
“我不懂老师所说的‘期待’是什么意思?”
“就是希望孩子考上重点学校啊。”
“不,我只希望孩子考上离家近的学校就好。”
“你难道不盼望孩子能考上一线中学吗?”老师惊讶地问。
“当然也曾想过,不过我很清楚,以我孩子不是特别聪明的天资,要考上那一线中学,一定得非常非常用功读书和加强补习。我不希望我的孩子将来在回想到自己的学校生活时,除了读书、补习,没有其他快乐回忆。”
老师对我所说的话,没做任何的言语响应,但眼神中却流露出感动。
没隔多久,儿子从学校带回一个消息,老师选他参加演讲比赛。
我大吃一惊,连忙打电话给老师,先谢谢他给儿子这个机会,再表达自己的担忧:
“家石胆子很小,让他去参加演讲比赛不合适吧?”
老师问:“你看过家石演戏吗?”
我回答:“没有!”
老师说:“我明天让家石带个磁带回来给你听。”
次日儿子带了卷据说是他们班级参加全校戏剧比赛时老师替他们录制的磁带。
跟儿子同校的女儿指出,磁带里那个说得一口字正腔圆戏词的演员,就是儿子!
我半信半疑地向老师求证,得到肯定的答复后,老师问我:“你还担心家石没能力参加演讲比赛吗?”
我回答:“还是担心。”
因为参加过演讲比赛的我,深深了解那种参加比赛时,唯恐忘记讲词的压力,于是跟老师商量:“感谢老师对家石的信心,不过我担心从没有单独上台经验的他,万一发生讲了一半忘了词的事,会让他从此怕上台讲话。能不能让他先从参加有份稿子拿在手上的朗诵比赛开始?”
老师接受了我的建议,改由让儿子参加朗诵比赛。
那次的比赛儿子得了第二名,教过他的老师们都说:“嘿,没想到家石是匹黑马耶!”
我想,如果没有那次跟老师“哈拉”,让老师了解了我教育孩子的观念,老师大概也不会想到给看起来“不是最好”的儿子一次做“黑马”的机会吧!
还有一次跟女儿班主任“哈拉”的经验也很难忘——
女儿班主任也是在跟我“哈拉”到一半时,说了一句让我满脸问号的话。
“虽然这样做,有点违背做老师的原则,但是我还是忍不住想要拿给你看。”
老师神秘地从他的抽屉里拿出一叠纸交给我。
“这是从你女儿交上来的日记本上影印下来的。”
那叠日记图文并茂地以四格漫画的方式,记录着一些发生在我们家和她班级里的事。
我不相信眼睛所看见的,可与陈列于书店里的漫画功力不相上下的漫画是女儿画的,于是充满疑问地问:“你确定这是我女儿的日记吗?不会是老师弄错了吧?”
“没错,是沈妮画的。你不知道吗?沈妮每天来学校的第一件事,就是在黑板上,针对今天的学校日志内容,画上四格漫画。”
班主任说,看女儿的漫画,成了全班同学甚至老师们每天最期待的事,他们还霸道地对女儿立下规定:班上谁都可以请假,只有你不能!
班主任还把看女儿的漫画日记,视作“消痰解气”的秘方,并且还把他认为经典的创作影印下来,以方便随时“服用”。
如果没有跟女儿老师保持随时“哈拉”的习惯,我大概很难发现女儿绘画方面的天分吧?
一些婆婆妈妈女友们,知道我常没事去找老师“哈拉”,还跟孩子的老师们都交上了朋友,都深感佩服,豆豆妈说:
“我从小就有惧师情结,看到老师舌头就会打结,脑子一片空白,只会呆站在那里傻笑,一句话都说不出。”
彦彦妈说她也是对老师采取敬而远之的态度,平日能言善道的她在面对孩子老师时,常保持“沉默是金”的美德,因为惟恐一句话说得不得体,造成老师的坏印象,孩子也会受到牵累。
我曾向我一些在学校任教的朋友,请教老师最怕跟哪种家长“哈拉”,他们众口合一地说:
“最怕那种一开口就只管问孩子的成绩,不说也不听其他话的家长。”
不能一开口就问孩子在校表现和成绩,那到底要如何跟老师“拉”起,才能不让老师厌烦并拉出个交情来呢?
通常我要跟孩子老师(尤其是新老师)去“哈拉”前,我一定要先“做功课”,就是和孩子先谈谈他的老师,从中打探到他的一些喜好、优点,比如说老师喜欢花,就从当季的花开始谈起,反正一开始绝对要“拉家常”,让老师感觉跟你说话是轻松的。不要一开口就说什么拜托老师管教孩子,让老师觉得有压力。
个性文静害羞的秀秀妈听到这儿,满面忧愁地说:“如果实在没勇气也没时间去跟老师哈拉怎么办?”
“写感谢的小卡片托孩子带给老师,或是在家庭联络簿上跟老师‘拉’上一两句。”
莉莉妈妈问:“只是单纯地聊天吗?不需用点别的‘辅助设施’吗?”
“我偶尔会带上一些小点心或花朵什么的,不贵重,但有情意。”
儿子成绩一向老挂车尾的岩岩妈妈,叹了一口气说:“中不溜的学生家长有必要去学校和老师哈拉哈拉,引起老师注意,像我们这种差生家长想不去都不行!不过你也太八卦了,连老师生日都打听得到,佩服!”
“如果以成绩来论英雄,我儿子在中学和高中时,应该都算差生,但我的儿子从没因此阻止过我去学校跟老师“哈拉”;老师原来以为我是来拜托他多照顾儿子的,结果发现我是以看朋友的心态来做拜访。既然是把老师当朋友,生日怎能不知道?而且如果家长不知道老师生日,可见你的孩子没把你当朋友。”
许多家长都很怕去“麻烦”老师,惟恐打搅到老师的工作或休息。
的确,老师的工作并不轻松,不过,如果家长秉持的是“让老师知道对他的支持”、“帮助老师缩短摸索了解教导孩子时间”的态度,和向老师表达你对他的感谢与敬爱;而不是“拜托老师多照顾”、“孩子就全权委托你啦”、“请老师让他能乖乖上课、用功读书”……的这种“托重任”或“告孩子状”,都不会被老师认为被“麻烦到”。
想要让老师多“关照”你的孩子吗?赶紧找时间去跟孩子的老师“哈拉”上两句吧。
郜妈老实招
找老师时间点选择很重要,如要去学校拜访,一定要先电话探询老师方便的时间。
打电话的时间,最好避开用餐时间,以晚上8点到9点最合适。
拜访和通电话时间都不要过长,以10-20分钟最适宜。
跟老师说话时态度也很重要,多用“请问”,避免以质问的口吻问“为什么”。
如果是拜访新老师,可以携带上跟儿女一起制作的“自我介绍卡”。上面贴着孩子与父母的合照或自画像,和以幽默的方式所写的有关孩子的优缺点,以及家长想对老师表达的话。
如果实在太忙或惧师,就多利用每天在家庭联络簿上签名时,加上句“谢谢老师”、“辛苦啦”、“听孩子(写下自己孩子名字)说,老师今天脸色不太好耶,请多保重”等等温暖的问候、热情的鼓励、真诚的感谢;或称赞老师某一项新规定,支持他的想法,让老师感觉到他的努力你这个家长看得见。
Niushujuan@sina.com
(编辑:牛淑娟)
这样的孩子,就像黄河里的一粒沙子,很容易就会被忽视。因为我很清楚,家长带一个孩子都觉得忙不过来,老师要带几十个孩子更是忙得晕头转向,所以我如果希望老师能注意到我的孩子,惟一的方法,就是让老师能够认识我这个家长,清楚我是一个“愿意主动地跟老师沟通、了解孩子的变化、让老师的教导更有针对性、愿意全力配合老师、一起来教育好孩子”的母亲。
我用的方法就是找老师去“哈拉”(聊天之意)。
透过“哈拉”的方式,先让老师得知我是“顶他”的;再让老师了解我孩子的个性,以便于因材施教。
一个学期内,我大约会去找老师(包括教授不同课程的)“哈拉”上个三四次。
时间的分布点多半选择在开家长会前,约在学期刚开始的第三个星期。
再就是学期中,第一次和第二次月考的中间。第三次大约是在学期要结束前。
偶尔会多的那一次,多半是老师过生日(选在生日前一两天),或有其他个人喜庆(都选在喜庆前后)。
有一次,我跟儿子的班主任“哈拉”到一半,老师突然问我:
“家石妈妈,你这样勤快地跟老师保持联系,是不是因为你对家石有很大的期待啊?”
“我不懂老师所说的‘期待’是什么意思?”
“就是希望孩子考上重点学校啊。”
“不,我只希望孩子考上离家近的学校就好。”
“你难道不盼望孩子能考上一线中学吗?”老师惊讶地问。
“当然也曾想过,不过我很清楚,以我孩子不是特别聪明的天资,要考上那一线中学,一定得非常非常用功读书和加强补习。我不希望我的孩子将来在回想到自己的学校生活时,除了读书、补习,没有其他快乐回忆。”
老师对我所说的话,没做任何的言语响应,但眼神中却流露出感动。
没隔多久,儿子从学校带回一个消息,老师选他参加演讲比赛。
我大吃一惊,连忙打电话给老师,先谢谢他给儿子这个机会,再表达自己的担忧:
“家石胆子很小,让他去参加演讲比赛不合适吧?”
老师问:“你看过家石演戏吗?”
我回答:“没有!”
老师说:“我明天让家石带个磁带回来给你听。”
次日儿子带了卷据说是他们班级参加全校戏剧比赛时老师替他们录制的磁带。
跟儿子同校的女儿指出,磁带里那个说得一口字正腔圆戏词的演员,就是儿子!
我半信半疑地向老师求证,得到肯定的答复后,老师问我:“你还担心家石没能力参加演讲比赛吗?”
我回答:“还是担心。”
因为参加过演讲比赛的我,深深了解那种参加比赛时,唯恐忘记讲词的压力,于是跟老师商量:“感谢老师对家石的信心,不过我担心从没有单独上台经验的他,万一发生讲了一半忘了词的事,会让他从此怕上台讲话。能不能让他先从参加有份稿子拿在手上的朗诵比赛开始?”
老师接受了我的建议,改由让儿子参加朗诵比赛。
那次的比赛儿子得了第二名,教过他的老师们都说:“嘿,没想到家石是匹黑马耶!”
我想,如果没有那次跟老师“哈拉”,让老师了解了我教育孩子的观念,老师大概也不会想到给看起来“不是最好”的儿子一次做“黑马”的机会吧!
还有一次跟女儿班主任“哈拉”的经验也很难忘——
女儿班主任也是在跟我“哈拉”到一半时,说了一句让我满脸问号的话。
“虽然这样做,有点违背做老师的原则,但是我还是忍不住想要拿给你看。”
老师神秘地从他的抽屉里拿出一叠纸交给我。
“这是从你女儿交上来的日记本上影印下来的。”
那叠日记图文并茂地以四格漫画的方式,记录着一些发生在我们家和她班级里的事。
我不相信眼睛所看见的,可与陈列于书店里的漫画功力不相上下的漫画是女儿画的,于是充满疑问地问:“你确定这是我女儿的日记吗?不会是老师弄错了吧?”
“没错,是沈妮画的。你不知道吗?沈妮每天来学校的第一件事,就是在黑板上,针对今天的学校日志内容,画上四格漫画。”
班主任说,看女儿的漫画,成了全班同学甚至老师们每天最期待的事,他们还霸道地对女儿立下规定:班上谁都可以请假,只有你不能!
班主任还把看女儿的漫画日记,视作“消痰解气”的秘方,并且还把他认为经典的创作影印下来,以方便随时“服用”。
如果没有跟女儿老师保持随时“哈拉”的习惯,我大概很难发现女儿绘画方面的天分吧?
一些婆婆妈妈女友们,知道我常没事去找老师“哈拉”,还跟孩子的老师们都交上了朋友,都深感佩服,豆豆妈说:
“我从小就有惧师情结,看到老师舌头就会打结,脑子一片空白,只会呆站在那里傻笑,一句话都说不出。”
彦彦妈说她也是对老师采取敬而远之的态度,平日能言善道的她在面对孩子老师时,常保持“沉默是金”的美德,因为惟恐一句话说得不得体,造成老师的坏印象,孩子也会受到牵累。
我曾向我一些在学校任教的朋友,请教老师最怕跟哪种家长“哈拉”,他们众口合一地说:
“最怕那种一开口就只管问孩子的成绩,不说也不听其他话的家长。”
不能一开口就问孩子在校表现和成绩,那到底要如何跟老师“拉”起,才能不让老师厌烦并拉出个交情来呢?
通常我要跟孩子老师(尤其是新老师)去“哈拉”前,我一定要先“做功课”,就是和孩子先谈谈他的老师,从中打探到他的一些喜好、优点,比如说老师喜欢花,就从当季的花开始谈起,反正一开始绝对要“拉家常”,让老师感觉跟你说话是轻松的。不要一开口就说什么拜托老师管教孩子,让老师觉得有压力。
个性文静害羞的秀秀妈听到这儿,满面忧愁地说:“如果实在没勇气也没时间去跟老师哈拉怎么办?”
“写感谢的小卡片托孩子带给老师,或是在家庭联络簿上跟老师‘拉’上一两句。”
莉莉妈妈问:“只是单纯地聊天吗?不需用点别的‘辅助设施’吗?”
“我偶尔会带上一些小点心或花朵什么的,不贵重,但有情意。”
儿子成绩一向老挂车尾的岩岩妈妈,叹了一口气说:“中不溜的学生家长有必要去学校和老师哈拉哈拉,引起老师注意,像我们这种差生家长想不去都不行!不过你也太八卦了,连老师生日都打听得到,佩服!”
“如果以成绩来论英雄,我儿子在中学和高中时,应该都算差生,但我的儿子从没因此阻止过我去学校跟老师“哈拉”;老师原来以为我是来拜托他多照顾儿子的,结果发现我是以看朋友的心态来做拜访。既然是把老师当朋友,生日怎能不知道?而且如果家长不知道老师生日,可见你的孩子没把你当朋友。”
许多家长都很怕去“麻烦”老师,惟恐打搅到老师的工作或休息。
的确,老师的工作并不轻松,不过,如果家长秉持的是“让老师知道对他的支持”、“帮助老师缩短摸索了解教导孩子时间”的态度,和向老师表达你对他的感谢与敬爱;而不是“拜托老师多照顾”、“孩子就全权委托你啦”、“请老师让他能乖乖上课、用功读书”……的这种“托重任”或“告孩子状”,都不会被老师认为被“麻烦到”。
想要让老师多“关照”你的孩子吗?赶紧找时间去跟孩子的老师“哈拉”上两句吧。
郜妈老实招
找老师时间点选择很重要,如要去学校拜访,一定要先电话探询老师方便的时间。
打电话的时间,最好避开用餐时间,以晚上8点到9点最合适。
拜访和通电话时间都不要过长,以10-20分钟最适宜。
跟老师说话时态度也很重要,多用“请问”,避免以质问的口吻问“为什么”。
如果是拜访新老师,可以携带上跟儿女一起制作的“自我介绍卡”。上面贴着孩子与父母的合照或自画像,和以幽默的方式所写的有关孩子的优缺点,以及家长想对老师表达的话。
如果实在太忙或惧师,就多利用每天在家庭联络簿上签名时,加上句“谢谢老师”、“辛苦啦”、“听孩子(写下自己孩子名字)说,老师今天脸色不太好耶,请多保重”等等温暖的问候、热情的鼓励、真诚的感谢;或称赞老师某一项新规定,支持他的想法,让老师感觉到他的努力你这个家长看得见。
Niushujuan@sina.com
(编辑:牛淑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