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专门用途英语(ESP)在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为核心的高职英语课程中的地位正在不断提升,不同于大学本科的ESP和高职的一般用途英语(EGP),高职ESP课程为满足学习者未来的岗位技能要求而设计,目前的课程模式明显落后,难以满足企业对人才的需求。笔者以多年从事ESP课程教学和研究的经验出发,试从需求分析、教材、教学法、考核和师资队伍建设等角度,探索建构ESP课程模式。
关键词:高职 ESP 课程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5)04(a)-0133-02
专门用途英语(ESP)是相对于一般用途英语(EGP)而言,为满足特定需求而设计的英语课程。ESP的课程内容与具体的某一领域的专业相关,课程设计满足学习者特点需求,主题内容与特定学科或职业活动相关,这些活动所需要的语言技能是授课的中心。具有专业特点的ESP活动才是最终的学习目标,但实现这些目标必须掌握相关语域、体裁所使用的语言。ESP课程中与专业或职业相关的语言内容会更为集中频繁,这部分内容也是ESP课堂的重点。多年来,高职高专和成人教育中的英语教学模式几乎完全照搬大学本科英语的教学模式,只是知识难度有所降低。随着ESP在大学英语中的地位提升,ESP在高职高专和成人教育中的应用研究业已开展起来。
1 高职ESP教学现状分析
1.1 需求分析(Need Analysis)存在一定的偏差
需求分析是决定一个或一群学习者对语言的需求,并将这些需求按重要性排序的过程。需求分析通过调查问卷、测试、访谈和观察等方式手机了主管和客观的信息(Richards et al, 1985:189)。高职ESP课程需求分析的信息源,除了学习者来提供学习需求、语言学能、认知方式、学习动机等方面的信息外,还需要专业教师和行业专家(包括职业人士、雇主等)提供专业知识需求与职业能力与素质需求方面的信息。只有在学生与行业需求分析二者相统一前提下构建的ESP课程才能够真正反映职业领域成年学生的学习要求。而现在各院校的ESP需求分析多较为片面。
1.2 教学方法(Teaching Method)滞后
ESP教学应结合行之有效的语言教学方法,并在一定程度上借鉴相关专业的教学方法,来培养学生实用的职业英语能力。但很多学校现在主要使用的仍然是传统的翻译法(Translation Method),这种起源于中世纪欧洲的拉丁语教学方法,用母语对外语进行翻译,开展教学。课堂上教师的做法主要有以下几种:阅读行业方面的英文文章+课文逐字逐句译中文;翻译+写作。翻译法固然在教学中重视了学生的阅读、翻译能力培养和语法知识的系统传授,但其缺点在于忽视了语言技能的培养,尤其是职业领域所需语言技能的培养。这种现象也与教材内容有关:当教材内容多为专业类读物时,教师只有带领学生进行逐句翻译,才能将教学进行下去。
1.3 师资(ESP Practitioner)队伍不稳定,ESP教学水平亟待提高
ESP教师的知识架构主要由英语语言文化知识、专业学科知识、教育学知识三部分组成,可以说成为合格的ESP教师对具有英语语言文化知识的英语教师和具有专业知识的专业课教师的一个巨大挑战。目前各院系的现状是ESP课程由英语教师或专业教师承担,英语教师一般不懂专业,且双重教学任务繁重;专业教师以教专业课为主,英语课打“擦边球”,英语水平参差不齐,有的英语语言能力较弱。ESP课程的任课教师队伍不稳定,没有专业团队,使教育教学质量难以提高。
2 高职ESP课程改革探索与研究
2.1 深入行业调研,系统进行需求分析,明晰教学目标。
ESP教师在进行相关课程设计之前,通过对行业专家的咨询、访谈和对学习者的问卷、询问等方式,按照职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的脉络进行教学内容的系统化梳理,确定客观需求、客观缺乏和主观需求三个重要的目标需求。客观需求是指学习者必须学会这些需求,才能在目标情境中有效地完成任务。客观缺乏是指客观需求与学生现有水平的差距,也是学生需要学习和弥补的内容。主观需求时学生意识层面的内容,即他们自身的兴趣和愿望。主观需求往往与客观缺乏有差异,因此教师在设计ESP课程时要将客观需求、客观缺乏和主观需求进行整合,在将客观缺乏作为教学重点的同时,考虑到与学习者切身利益相关的主观需求。只有这样,才能设计出既满足职业领域需要,又能调动学生积极性的课程和教材。
2.2 建设ESP精品教材
高职ESP教材要以高职学生职业能力发展为中心,将英语语言的习得与岗位工作结合,将英语语用能力的培养与英语工作技能或服务技能养成结合来构建ESP教材内容。
学生的整体修养和跨文化交际能力是ESP课程的人才培养目标之一,因此在ESP教材中需要有专门的章节或栏目涉及跨文化交流和企业文化介绍的内容。有研究表明,在实际的对外交流中,外国同行对语言错误的容忍度较高,而对文化错误,特别是职场文化错误的容忍度很低,他们普遍看重对企业文化的尊重和了解(Vandermeeren,2005:170-173),因此,在ESP教材中加入相关领域的支撑文化内容十分必要。
现以《现代商业营销和服务英语》的编写模式为例。
职业:以营销和服务岗位的职业英语主线。
岗位:以商业营销和服务等服务岗位的工作任务组成教学模块。
工作过程:以典型的工作任务或服务流程构成教学内容。
要点:以工作语言要求和服务语言要求为技能要点。
演练:通过模拟服务演练和岗位实训提高学生实际的英语应用能力。
跨文化交际趣谈:通过对不同国家或各大企业的文化营销特色及商业服务传统的介绍扩展学生的视野,实现跨文化能力的培养目标。 2.3 运用内容依托式教学法(content-based instruction,CBI)和任务型教学(task-based teaching,TBT)进行ESP教学
内容依托式教学法(CBI)是将专业学科内容与语言教学结合在一起的第二语言教学(ESL)方法。其核心原则为学习者将语言作为获取知识的途径而不是知识本身时,第二语言学习效果更好。任务型教学是一种“做中学”的教学模式, Skehan(1998:95)提出任务具有的五个特征:(1)具有意义;(2)有某个交际问题要解决;(3)与相似的真实世界的活动有某种联系;(4)完成任务是首要任务;(5)按完成任务的结果对任务的执行进行评估。
在我院工商管理系市场营销专业二年级第二学期开设的ESP课程中,我们采用了CBI和TBT教学法。教学重点是现代商业服务业营销及服务英语。在需求分析中,我们调研了北京第三产业的发展规模,第三产业比重预期将达到75%左右,已接近国际公认世界城市标准的底线。北京以及国内重点中心城市和著名旅游景区的许多商业集团公司,正在大力发展高档都市百货店,以国内外高端旅游者、商务客人和本地高端客户为主要服务对象。在这样的新形势下,这些企业对懂双语的商业经营管理与高端服务人才的需求十分旺盛。这种社会需求因素不但提供了学生学习的动机,而且提供了内容依托式教学的核心—— 学习者感兴趣的“内容”,即营销及服务专业知识和职业岗位技能。
在教学活动安排上,为学生建立模拟岗位,使课堂任务与将来要从事的真实工作紧密联系,提升职业能力。商业服务业英语一直以来采用的任务教学法“做中学”的模式得到了学生的认可,他们觉得自己了解了岗位一线的专业知识,提升了商业服务英语的口语技能,更能够适应未来服务工作的挑战。
2.4 多元考核学生职业英语实际应用能力
对学生的考核不能只是一张笔试卷了。考试方式与考试内容改革侧重职业技能的掌握和发展:笔试+听力测试+口试侧重考查学生的英语知识;实训考核侧重学生在岗位的实际操作,工作态度和职业能力。学生平时自主参加的教学活动全部记入考核成绩。全面多样考核学生,并以奖励为主,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成绩。有效地促进学生内在潜力的发挥和实际应用能力的提高。
2.5 大力加强ESP教师队伍建设
众所周知,合格的高职ESP教师奇缺,一种办法是部分专业课教师向ESP教师转化,另一种办法是公共英语教师向ESP教师转化。ESP教师不能随意指定,要固定岗位,固定人选,增加课时。这些举措将利于教师积累教学经验,提高ESP教学水平。鼓励教师开展行业调研和学习,深入企业,了解行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加强英语教师和专业课教师间的合作,开展听课等教学研究活动,引导教师相互学习对方的专业知识以弥补各自知识方面的不足。
参考文献
[1] Hutchinson T. Waters, A. 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M].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2.
[2] Dudley-Evans.Developments in ESP[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8.
[3] Richards,J.C., Platt,J., Weber, H. Longman dictionary of applied linguistics[M].London, Longman,1985.
[4]Brown,J.D. The Elements of Language Curriculum: A systematic approach to program development[M].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1.
[5] Dudley-Evans,T.,John, M.J.S. Developments in ESP [M].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8.
关键词:高职 ESP 课程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5)04(a)-0133-02
专门用途英语(ESP)是相对于一般用途英语(EGP)而言,为满足特定需求而设计的英语课程。ESP的课程内容与具体的某一领域的专业相关,课程设计满足学习者特点需求,主题内容与特定学科或职业活动相关,这些活动所需要的语言技能是授课的中心。具有专业特点的ESP活动才是最终的学习目标,但实现这些目标必须掌握相关语域、体裁所使用的语言。ESP课程中与专业或职业相关的语言内容会更为集中频繁,这部分内容也是ESP课堂的重点。多年来,高职高专和成人教育中的英语教学模式几乎完全照搬大学本科英语的教学模式,只是知识难度有所降低。随着ESP在大学英语中的地位提升,ESP在高职高专和成人教育中的应用研究业已开展起来。
1 高职ESP教学现状分析
1.1 需求分析(Need Analysis)存在一定的偏差
需求分析是决定一个或一群学习者对语言的需求,并将这些需求按重要性排序的过程。需求分析通过调查问卷、测试、访谈和观察等方式手机了主管和客观的信息(Richards et al, 1985:189)。高职ESP课程需求分析的信息源,除了学习者来提供学习需求、语言学能、认知方式、学习动机等方面的信息外,还需要专业教师和行业专家(包括职业人士、雇主等)提供专业知识需求与职业能力与素质需求方面的信息。只有在学生与行业需求分析二者相统一前提下构建的ESP课程才能够真正反映职业领域成年学生的学习要求。而现在各院校的ESP需求分析多较为片面。
1.2 教学方法(Teaching Method)滞后
ESP教学应结合行之有效的语言教学方法,并在一定程度上借鉴相关专业的教学方法,来培养学生实用的职业英语能力。但很多学校现在主要使用的仍然是传统的翻译法(Translation Method),这种起源于中世纪欧洲的拉丁语教学方法,用母语对外语进行翻译,开展教学。课堂上教师的做法主要有以下几种:阅读行业方面的英文文章+课文逐字逐句译中文;翻译+写作。翻译法固然在教学中重视了学生的阅读、翻译能力培养和语法知识的系统传授,但其缺点在于忽视了语言技能的培养,尤其是职业领域所需语言技能的培养。这种现象也与教材内容有关:当教材内容多为专业类读物时,教师只有带领学生进行逐句翻译,才能将教学进行下去。
1.3 师资(ESP Practitioner)队伍不稳定,ESP教学水平亟待提高
ESP教师的知识架构主要由英语语言文化知识、专业学科知识、教育学知识三部分组成,可以说成为合格的ESP教师对具有英语语言文化知识的英语教师和具有专业知识的专业课教师的一个巨大挑战。目前各院系的现状是ESP课程由英语教师或专业教师承担,英语教师一般不懂专业,且双重教学任务繁重;专业教师以教专业课为主,英语课打“擦边球”,英语水平参差不齐,有的英语语言能力较弱。ESP课程的任课教师队伍不稳定,没有专业团队,使教育教学质量难以提高。
2 高职ESP课程改革探索与研究
2.1 深入行业调研,系统进行需求分析,明晰教学目标。
ESP教师在进行相关课程设计之前,通过对行业专家的咨询、访谈和对学习者的问卷、询问等方式,按照职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的脉络进行教学内容的系统化梳理,确定客观需求、客观缺乏和主观需求三个重要的目标需求。客观需求是指学习者必须学会这些需求,才能在目标情境中有效地完成任务。客观缺乏是指客观需求与学生现有水平的差距,也是学生需要学习和弥补的内容。主观需求时学生意识层面的内容,即他们自身的兴趣和愿望。主观需求往往与客观缺乏有差异,因此教师在设计ESP课程时要将客观需求、客观缺乏和主观需求进行整合,在将客观缺乏作为教学重点的同时,考虑到与学习者切身利益相关的主观需求。只有这样,才能设计出既满足职业领域需要,又能调动学生积极性的课程和教材。
2.2 建设ESP精品教材
高职ESP教材要以高职学生职业能力发展为中心,将英语语言的习得与岗位工作结合,将英语语用能力的培养与英语工作技能或服务技能养成结合来构建ESP教材内容。
学生的整体修养和跨文化交际能力是ESP课程的人才培养目标之一,因此在ESP教材中需要有专门的章节或栏目涉及跨文化交流和企业文化介绍的内容。有研究表明,在实际的对外交流中,外国同行对语言错误的容忍度较高,而对文化错误,特别是职场文化错误的容忍度很低,他们普遍看重对企业文化的尊重和了解(Vandermeeren,2005:170-173),因此,在ESP教材中加入相关领域的支撑文化内容十分必要。
现以《现代商业营销和服务英语》的编写模式为例。
职业:以营销和服务岗位的职业英语主线。
岗位:以商业营销和服务等服务岗位的工作任务组成教学模块。
工作过程:以典型的工作任务或服务流程构成教学内容。
要点:以工作语言要求和服务语言要求为技能要点。
演练:通过模拟服务演练和岗位实训提高学生实际的英语应用能力。
跨文化交际趣谈:通过对不同国家或各大企业的文化营销特色及商业服务传统的介绍扩展学生的视野,实现跨文化能力的培养目标。 2.3 运用内容依托式教学法(content-based instruction,CBI)和任务型教学(task-based teaching,TBT)进行ESP教学
内容依托式教学法(CBI)是将专业学科内容与语言教学结合在一起的第二语言教学(ESL)方法。其核心原则为学习者将语言作为获取知识的途径而不是知识本身时,第二语言学习效果更好。任务型教学是一种“做中学”的教学模式, Skehan(1998:95)提出任务具有的五个特征:(1)具有意义;(2)有某个交际问题要解决;(3)与相似的真实世界的活动有某种联系;(4)完成任务是首要任务;(5)按完成任务的结果对任务的执行进行评估。
在我院工商管理系市场营销专业二年级第二学期开设的ESP课程中,我们采用了CBI和TBT教学法。教学重点是现代商业服务业营销及服务英语。在需求分析中,我们调研了北京第三产业的发展规模,第三产业比重预期将达到75%左右,已接近国际公认世界城市标准的底线。北京以及国内重点中心城市和著名旅游景区的许多商业集团公司,正在大力发展高档都市百货店,以国内外高端旅游者、商务客人和本地高端客户为主要服务对象。在这样的新形势下,这些企业对懂双语的商业经营管理与高端服务人才的需求十分旺盛。这种社会需求因素不但提供了学生学习的动机,而且提供了内容依托式教学的核心—— 学习者感兴趣的“内容”,即营销及服务专业知识和职业岗位技能。
在教学活动安排上,为学生建立模拟岗位,使课堂任务与将来要从事的真实工作紧密联系,提升职业能力。商业服务业英语一直以来采用的任务教学法“做中学”的模式得到了学生的认可,他们觉得自己了解了岗位一线的专业知识,提升了商业服务英语的口语技能,更能够适应未来服务工作的挑战。
2.4 多元考核学生职业英语实际应用能力
对学生的考核不能只是一张笔试卷了。考试方式与考试内容改革侧重职业技能的掌握和发展:笔试+听力测试+口试侧重考查学生的英语知识;实训考核侧重学生在岗位的实际操作,工作态度和职业能力。学生平时自主参加的教学活动全部记入考核成绩。全面多样考核学生,并以奖励为主,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成绩。有效地促进学生内在潜力的发挥和实际应用能力的提高。
2.5 大力加强ESP教师队伍建设
众所周知,合格的高职ESP教师奇缺,一种办法是部分专业课教师向ESP教师转化,另一种办法是公共英语教师向ESP教师转化。ESP教师不能随意指定,要固定岗位,固定人选,增加课时。这些举措将利于教师积累教学经验,提高ESP教学水平。鼓励教师开展行业调研和学习,深入企业,了解行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加强英语教师和专业课教师间的合作,开展听课等教学研究活动,引导教师相互学习对方的专业知识以弥补各自知识方面的不足。
参考文献
[1] Hutchinson T. Waters, A. 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M].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2.
[2] Dudley-Evans.Developments in ESP[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8.
[3] Richards,J.C., Platt,J., Weber, H. Longman dictionary of applied linguistics[M].London, Longman,1985.
[4]Brown,J.D. The Elements of Language Curriculum: A systematic approach to program development[M].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1.
[5] Dudley-Evans,T.,John, M.J.S. Developments in ESP [M].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