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廊桥烟雨
当飞机飞越秦岭,降落于汉中机场时,西乡正飘着蒙蒙细雨。蒸腾的暑气已遁形,湿润的空气中,似乎有氤氲的茶香。环顾四野,远山含翠,云雾飘带,仿若每一个山头,都住着一群仙人,随时下凡前来迎接我们。
从机场出来,坐上大巴,一路飞奔。沿途树木葱茏,麦田碧波万顷,时有鹭鸟在麦田边搔首弄姿,令人不觉怀疑,是否走进了鱼米之乡的江南。这一波疑问还没解除,耳边又响起阵阵淙淙的流水声,急忙看向窗外,一条宽阔的河流,逶迤向前延伸着,湍急的水流裹挟着泥沙,泛着并不透明的黄色,大有黄河之水天上来的豪迈与奔放。西乡友人告诉我们,这条河流叫牧马河,是西乡的母亲河。三国时期,张飞曾在这条水草丰茂的河里放牧军马,故得此名。而西乡得名也跟张飞有关,刘备曾封张飞为西乡侯。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张飞以其勇猛、鲁莽、嫉恶如仇而著称,虽然此形象主要来源于小说和戏剧等民间艺术,但已深入人心。随后的几天里,我们几乎一直在沿着牧马河行走,似乎我们走多远,它就流多远。
烟雨中的廊桥,就在牧马河上。廊桥,一个富有诗情画意的字眼,很容易让人联想起那部经典老电影《廊桥遗梦》。影片中的廊桥,原是一座不知名的桥,即便出现在电影镜头中,也没有那么宏伟壮观。直到1992年,《廊桥遗梦》一书在全美发行,才吸引了数以千计的游客慕名造访。随后,《廊桥遗梦》被搬上大屏幕,该桥更是声名远扬。如今,对影迷们来说,这座桥是一种特别的存在。想来也是,每个人心中,都会有一座属于自己记忆的廊桥模样。就如今夜的廊桥,它的每一个台阶,每一道栏杆,以及桥上的每一缕微风、每一束灯光,河中的每一圈涟漪……都刻上了我的记忆。
华灯初上,烟雨朦胧,白日流水高歌的牧马河,此刻安静如谜,河两岸,灯火璀璨,灿若星辰。鳞次栉比的夜排档,人流不断,欢声笑语在夜空飘荡。走上廊桥,我们立马被它震撼住了,气势宏伟、古朴典雅、宛如长虹。西乡友人自豪地介绍,这座汉唐风格的廊桥,是迄今为止亚洲最大的车行商业景观廊桥,也是西乡县最具特色的城市名片和标志性建筑。因为廊桥,西乡山水更添了几分温柔和雅韵。听罢介绍,我们哪里还顾得上去丈量它的长度和宽度,那一刻恨不得自己能再生出两双眼睛来。
廊桥东面,遥遥相对的是高大的铁索桥“情侣桥”。在灯光的映衬下,“情侣桥”更显浪漫梦幻的色彩。桥上,红绸飘舞,索道闪悠,犹如天上牛郎织女“七夕”相会的鹊桥,众多青年男女在桥上相拥留影。古老的牧马河,披上了现代的霓裳,竟也是那么和谐生动、美轮美奂。或许几十年、几百年甚至几千年以后,这里又将是一幅具有西乡风情的清明上河图。
真心羡慕西乡百姓,茶余饭后,可以随心所欲地来到牧马河畔,走一走廊桥,荡一荡“情侣桥”,抑或驻足看看静默的河水,数数天上的星子,再在心中构筑一个两汉三国的故事。倘若张飞生活在现在,或许他那鲁莽的性格,也会随着温婉的牧马河水,渐渐变得从容、柔软、细腻……
告别西乡的前一个夜晚,我和朋友们再次来到牧马河畔。晴天的牧马河又是一番别样的景致。两岸的灯光更亮更炫,夜空中星罗棋布,桥上游人如织,树上蝉声不绝于耳。仔细听,不免偷笑,这西乡的蝉声啊,抒情又奔放,缠绵又热烈,或许它们也被游客们的热情似火感染了。
夜色越来越浓,歌喉高亢的蝉儿也入了梦乡。世界顿时安静下来,静得也只能用“纯粹”来形容了。
静美茶园
西乡,果真是茶的故乡。茶,是西乡的灵魂。自战国时代起,西乡就有了茶的倩影。后历经秦汉唐宋明清,西乡一路走来,茶歌清亮,茶业兴盛。尤其在秦岭、巴山、汉水的润泽之下,西乡的茶成了众多茶叶中的翘楚。
西乡的茶园不胜枚举。江螃茗园就是西乡最大的茶园,位于西乡县峡口镇江塝村,一眼看上去,群山连绵起伏,云雾缭绕,绿波暗中涌动,疑为仙境。因刚下过一阵小雨,空气中流淌的都是浓郁清新的茶的气息。眼望四周,茶树排列整齐,高矮一致,郁郁葱葱,翠绿的嫩芽傲立枝头,吐露出茶叶的芳香。整个茶园就像一片绿色的海洋,而我们一行五颜六色的衣服点缀其间,鲜明夺目。茶园中还间植着松树、桂花,峡口有风,來年茶的香味就是预料中的事了。
在江螃茗园驻足观赏的间隙,我和朋友们研究起此园的名字来。原来,“螃”为本地方言,即田地、沟渠、土埂的边坡。“茗”,茶。在“螃”这样的缓坡地带,泥土干湿适宜,阳光不温不火,最适合植物生长。看来,好茶离不开好山好水好茶人。西乡的百姓个个都是好茶人。
虽说此次前来茶园没逢采摘期,但漫山遍野的茶树,仍轻而易举地勾起我的思绪。我能想象出,一到春季,西乡千座茶山蜂飞蝶舞,热闹非凡。采茶人两手翻飞,你追我赶;游客们往来如织,听泉赏茶,流连忘返。
毛毛细雨又漫不经心地飘起来,将一片片茶叶洗得油光发亮。山头的云雾越发浓密,一团团,一层层,缓缓飘移,像有人在腾云驾雾一般。我们走出江螃茗园没多远,迎面碰到一对山里的老夫妇。我们问老人家子女在哪里、种了多少茶树,一年大约有多少收成。大爷不好意思地笑着说,子女都出去打工了,有两亩茶树,每年一亩的收入有三千多元。说完,老夫妇一前一后往山上走了,背有些佝偻,步履有些蹒跚。
在西乡,有多少棵茶树,就有多少个像这对老夫妇一样依恋故土的人,在这里化为泥、落为尘,赋予了茶园旺盛的生命力。这何尝不是一种源于自然,源于生命本质,重在体悟,重在修身养性的茶道?
看,一畦畦朝气蓬勃的新茶与一垄垄稳重沉着的老茶,以宁静祥和的气度,相互依托,承前启后,构筑成了江螃茗园的图腾。
骆家坝水墨
从踏上西乡的第一寸土地起,我就颠覆了原有的认知,这里不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山沟沟,这里不住窑洞,不扎白头巾,不穿皮袄袄……这是一个山清水秀、茶香稻也香的美丽小城。蒙蒙细雨中遇见骆家坝古镇,让我有一种身在烟雨江南的错觉。
骆家坝古镇坐落于牧马河上游的巴山山中,始建于明末清初,也是自陕入川古道上的重要集镇。骆家坝又称惊军坝,据说在汉代,这里就有驻军,因夜遇突发事件惊扰军队而得名。后因商贾在此倒换骡马而更名为骆家坝。 一直以为,一个地方若有山有水,也便有了灵气。眼前的骆家坝古镇沿牧马河而建,开门即见绿水,抬头又见青山,当然极具灵秀之气。山,是米仓山,是大山里的粮仓,仅从地名便可猜测一二。远眺着山谷间点点移动的牛羊,我甚至疑心它们是天上掉下的云朵。
走进古镇,有一条蜿蜒的青石板路,原汁原味的青石,泛着绿油油的光,仿佛已走了几个世纪。路两旁古建筑保存完好,户与户之间均以风火墙相隔,门头和窗棂雕刻精美,既有楚风遗韵,又有巴蜀印记。每家门户前都摆放着养眼的绿植,有开花的,也有不开花的,养得最多的是凤仙花。
今天的牧马河真是美得不像话。拿导游的话来说,有仙气。宽阔的河面上,烟雾缭绕,仿若盖上了一条轻盈绵软的蚕丝被,丰沛的河水,也像被牛奶浸润过一般,旱稠粘的乳白色。若掬—捧尝尝,也—定有米仓山泉水的味道。河两旁,绿树参差,树冠如盖,好多树都上了年纪,它们见证着古镇的前世今生,见证着牧马河每一次的潮起潮落。
有河就有桥。一座横跨牧马河的铁索桥,历经百年沧桑,阅尽人间胜景无数。站在吊桥上,我看见的不仅仅是老街的背影,也不仅仅是桥东的青山与桥西的绿水。同行的朋友们童心复燃,个个似顽童般摇晃着索桥,笑鬧声不绝。此刻,桥上的我们又成了谁眼里的风景呢?
天色渐晚,牧马河的流水声渐渐变得婉约起来。漫步河边,看到有老伯在河滩放牛,村妇在河边淘米洗菜,小孩子则在河边嬉闹,无拘无束。他们看到我,都很友好地朝我微笑。
路过一户人家,一对老夫妇正在堂屋吃饭。两人各捧一个大碗,碗里饭菜兼有。一只温顺的猫咪在他们脚边啃着鱼骨头。多么熟稔、多么温馨祥和的画面啊!我想起远在千里之外的母亲,想起父亲健在时,全家热闹欢聚的场景,想起那只养了三年名叫乐乐的小狗狗。原来对于家乡的热爱,只有离家之后才会明白。
浪漫樱桃沟
跟向往新疆吐鲁番的葡萄沟一样,来到西乡,樱桃沟是不容错过的。
听西乡友人介绍,樱桃沟最美的时节,当属三月至五月期间。三月份,千树万树樱花开;四五月份,大果小果压枝低。今时值七月,只能见其树,而不见其花果。即便如此,我们依旧兴致盎然地走进了樱桃沟。
这个季节,樱桃沟很清静。哪怕正值暑假,游人也并不多。这恰好合了我的心意。避开俗世喧嚣,只与山水相亲,拥有一份宁静与自得,多好。
往前走,第一眼看到的是水面宽阔的樱花湖。沿湖而行,无风。这与我的家乡很不同。我们那里是平原,又是沿海城市,大凡有河流湖泊之地,或多或少会有风穿过。不说樱桃沟四面环山,就是整个西乡,也是一个盆中之地,风少是自然的,何况炎热的夏日。倚栏小憩,一泓碧水平平静静,无风无涟漪,有鱼儿游过才波纹微漾,湖水真是敏感得很,也多情得很。从不同的角度看湖面,色彩层次非常丰富,天的蓝,云的白,树的绿……整个湖面,仿若一幅巨大的以蓝色为底子的油画,画面上由远及近地点缀着白、淡绿、翠绿、墨绿……
樱花湖畔,亭榭楼阁,雕梁画栋,勾檐走壁。一架石拱桥连接南北,洞孔倒映在水中,像深情的眼眸。木质甬道环形相连,彼此相通,走上去脚下发出“咯吱咯吱”的声响。走上桥头,环顾四周,山坡上、低洼处全是樱桃树,根本数不过来有多少棵。此时的樱桃树看上去再普通不过了,要是淹没在其他绿树间,也不一定能一眼认出它们,可它们就是这般从容淡定、耐心守候着花开的那一天。
这里的樱桃特别甜,西乡友人自豪地跟我们说。这无疑是个极好的诱饵,确切地说给我们留了个美丽的念想。西乡友人接着介绍,人们都喜欢来这儿摘樱桃。这地方的土质好,樱桃个大,通体发红,口味纯正,酸得恰如其分,甜得又正是火候。这一番话,把我们惹得个个口舌生津,却只能眼巴巴地望着身旁的樱桃树解渴。后来,还是西乡友人心思细腻,热情周到——他在一家经营樱桃酒樱桃干的店铺里,购买了一些樱桃酒和樱桃干给我们品尝。一尝,味道果然忘不了。
当飞机飞越秦岭,降落于汉中机场时,西乡正飘着蒙蒙细雨。蒸腾的暑气已遁形,湿润的空气中,似乎有氤氲的茶香。环顾四野,远山含翠,云雾飘带,仿若每一个山头,都住着一群仙人,随时下凡前来迎接我们。
从机场出来,坐上大巴,一路飞奔。沿途树木葱茏,麦田碧波万顷,时有鹭鸟在麦田边搔首弄姿,令人不觉怀疑,是否走进了鱼米之乡的江南。这一波疑问还没解除,耳边又响起阵阵淙淙的流水声,急忙看向窗外,一条宽阔的河流,逶迤向前延伸着,湍急的水流裹挟着泥沙,泛着并不透明的黄色,大有黄河之水天上来的豪迈与奔放。西乡友人告诉我们,这条河流叫牧马河,是西乡的母亲河。三国时期,张飞曾在这条水草丰茂的河里放牧军马,故得此名。而西乡得名也跟张飞有关,刘备曾封张飞为西乡侯。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张飞以其勇猛、鲁莽、嫉恶如仇而著称,虽然此形象主要来源于小说和戏剧等民间艺术,但已深入人心。随后的几天里,我们几乎一直在沿着牧马河行走,似乎我们走多远,它就流多远。
烟雨中的廊桥,就在牧马河上。廊桥,一个富有诗情画意的字眼,很容易让人联想起那部经典老电影《廊桥遗梦》。影片中的廊桥,原是一座不知名的桥,即便出现在电影镜头中,也没有那么宏伟壮观。直到1992年,《廊桥遗梦》一书在全美发行,才吸引了数以千计的游客慕名造访。随后,《廊桥遗梦》被搬上大屏幕,该桥更是声名远扬。如今,对影迷们来说,这座桥是一种特别的存在。想来也是,每个人心中,都会有一座属于自己记忆的廊桥模样。就如今夜的廊桥,它的每一个台阶,每一道栏杆,以及桥上的每一缕微风、每一束灯光,河中的每一圈涟漪……都刻上了我的记忆。
华灯初上,烟雨朦胧,白日流水高歌的牧马河,此刻安静如谜,河两岸,灯火璀璨,灿若星辰。鳞次栉比的夜排档,人流不断,欢声笑语在夜空飘荡。走上廊桥,我们立马被它震撼住了,气势宏伟、古朴典雅、宛如长虹。西乡友人自豪地介绍,这座汉唐风格的廊桥,是迄今为止亚洲最大的车行商业景观廊桥,也是西乡县最具特色的城市名片和标志性建筑。因为廊桥,西乡山水更添了几分温柔和雅韵。听罢介绍,我们哪里还顾得上去丈量它的长度和宽度,那一刻恨不得自己能再生出两双眼睛来。
廊桥东面,遥遥相对的是高大的铁索桥“情侣桥”。在灯光的映衬下,“情侣桥”更显浪漫梦幻的色彩。桥上,红绸飘舞,索道闪悠,犹如天上牛郎织女“七夕”相会的鹊桥,众多青年男女在桥上相拥留影。古老的牧马河,披上了现代的霓裳,竟也是那么和谐生动、美轮美奂。或许几十年、几百年甚至几千年以后,这里又将是一幅具有西乡风情的清明上河图。
真心羡慕西乡百姓,茶余饭后,可以随心所欲地来到牧马河畔,走一走廊桥,荡一荡“情侣桥”,抑或驻足看看静默的河水,数数天上的星子,再在心中构筑一个两汉三国的故事。倘若张飞生活在现在,或许他那鲁莽的性格,也会随着温婉的牧马河水,渐渐变得从容、柔软、细腻……
告别西乡的前一个夜晚,我和朋友们再次来到牧马河畔。晴天的牧马河又是一番别样的景致。两岸的灯光更亮更炫,夜空中星罗棋布,桥上游人如织,树上蝉声不绝于耳。仔细听,不免偷笑,这西乡的蝉声啊,抒情又奔放,缠绵又热烈,或许它们也被游客们的热情似火感染了。
夜色越来越浓,歌喉高亢的蝉儿也入了梦乡。世界顿时安静下来,静得也只能用“纯粹”来形容了。
静美茶园
西乡,果真是茶的故乡。茶,是西乡的灵魂。自战国时代起,西乡就有了茶的倩影。后历经秦汉唐宋明清,西乡一路走来,茶歌清亮,茶业兴盛。尤其在秦岭、巴山、汉水的润泽之下,西乡的茶成了众多茶叶中的翘楚。
西乡的茶园不胜枚举。江螃茗园就是西乡最大的茶园,位于西乡县峡口镇江塝村,一眼看上去,群山连绵起伏,云雾缭绕,绿波暗中涌动,疑为仙境。因刚下过一阵小雨,空气中流淌的都是浓郁清新的茶的气息。眼望四周,茶树排列整齐,高矮一致,郁郁葱葱,翠绿的嫩芽傲立枝头,吐露出茶叶的芳香。整个茶园就像一片绿色的海洋,而我们一行五颜六色的衣服点缀其间,鲜明夺目。茶园中还间植着松树、桂花,峡口有风,來年茶的香味就是预料中的事了。
在江螃茗园驻足观赏的间隙,我和朋友们研究起此园的名字来。原来,“螃”为本地方言,即田地、沟渠、土埂的边坡。“茗”,茶。在“螃”这样的缓坡地带,泥土干湿适宜,阳光不温不火,最适合植物生长。看来,好茶离不开好山好水好茶人。西乡的百姓个个都是好茶人。
虽说此次前来茶园没逢采摘期,但漫山遍野的茶树,仍轻而易举地勾起我的思绪。我能想象出,一到春季,西乡千座茶山蜂飞蝶舞,热闹非凡。采茶人两手翻飞,你追我赶;游客们往来如织,听泉赏茶,流连忘返。
毛毛细雨又漫不经心地飘起来,将一片片茶叶洗得油光发亮。山头的云雾越发浓密,一团团,一层层,缓缓飘移,像有人在腾云驾雾一般。我们走出江螃茗园没多远,迎面碰到一对山里的老夫妇。我们问老人家子女在哪里、种了多少茶树,一年大约有多少收成。大爷不好意思地笑着说,子女都出去打工了,有两亩茶树,每年一亩的收入有三千多元。说完,老夫妇一前一后往山上走了,背有些佝偻,步履有些蹒跚。
在西乡,有多少棵茶树,就有多少个像这对老夫妇一样依恋故土的人,在这里化为泥、落为尘,赋予了茶园旺盛的生命力。这何尝不是一种源于自然,源于生命本质,重在体悟,重在修身养性的茶道?
看,一畦畦朝气蓬勃的新茶与一垄垄稳重沉着的老茶,以宁静祥和的气度,相互依托,承前启后,构筑成了江螃茗园的图腾。
骆家坝水墨
从踏上西乡的第一寸土地起,我就颠覆了原有的认知,这里不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山沟沟,这里不住窑洞,不扎白头巾,不穿皮袄袄……这是一个山清水秀、茶香稻也香的美丽小城。蒙蒙细雨中遇见骆家坝古镇,让我有一种身在烟雨江南的错觉。
骆家坝古镇坐落于牧马河上游的巴山山中,始建于明末清初,也是自陕入川古道上的重要集镇。骆家坝又称惊军坝,据说在汉代,这里就有驻军,因夜遇突发事件惊扰军队而得名。后因商贾在此倒换骡马而更名为骆家坝。 一直以为,一个地方若有山有水,也便有了灵气。眼前的骆家坝古镇沿牧马河而建,开门即见绿水,抬头又见青山,当然极具灵秀之气。山,是米仓山,是大山里的粮仓,仅从地名便可猜测一二。远眺着山谷间点点移动的牛羊,我甚至疑心它们是天上掉下的云朵。
走进古镇,有一条蜿蜒的青石板路,原汁原味的青石,泛着绿油油的光,仿佛已走了几个世纪。路两旁古建筑保存完好,户与户之间均以风火墙相隔,门头和窗棂雕刻精美,既有楚风遗韵,又有巴蜀印记。每家门户前都摆放着养眼的绿植,有开花的,也有不开花的,养得最多的是凤仙花。
今天的牧马河真是美得不像话。拿导游的话来说,有仙气。宽阔的河面上,烟雾缭绕,仿若盖上了一条轻盈绵软的蚕丝被,丰沛的河水,也像被牛奶浸润过一般,旱稠粘的乳白色。若掬—捧尝尝,也—定有米仓山泉水的味道。河两旁,绿树参差,树冠如盖,好多树都上了年纪,它们见证着古镇的前世今生,见证着牧马河每一次的潮起潮落。
有河就有桥。一座横跨牧马河的铁索桥,历经百年沧桑,阅尽人间胜景无数。站在吊桥上,我看见的不仅仅是老街的背影,也不仅仅是桥东的青山与桥西的绿水。同行的朋友们童心复燃,个个似顽童般摇晃着索桥,笑鬧声不绝。此刻,桥上的我们又成了谁眼里的风景呢?
天色渐晚,牧马河的流水声渐渐变得婉约起来。漫步河边,看到有老伯在河滩放牛,村妇在河边淘米洗菜,小孩子则在河边嬉闹,无拘无束。他们看到我,都很友好地朝我微笑。
路过一户人家,一对老夫妇正在堂屋吃饭。两人各捧一个大碗,碗里饭菜兼有。一只温顺的猫咪在他们脚边啃着鱼骨头。多么熟稔、多么温馨祥和的画面啊!我想起远在千里之外的母亲,想起父亲健在时,全家热闹欢聚的场景,想起那只养了三年名叫乐乐的小狗狗。原来对于家乡的热爱,只有离家之后才会明白。
浪漫樱桃沟
跟向往新疆吐鲁番的葡萄沟一样,来到西乡,樱桃沟是不容错过的。
听西乡友人介绍,樱桃沟最美的时节,当属三月至五月期间。三月份,千树万树樱花开;四五月份,大果小果压枝低。今时值七月,只能见其树,而不见其花果。即便如此,我们依旧兴致盎然地走进了樱桃沟。
这个季节,樱桃沟很清静。哪怕正值暑假,游人也并不多。这恰好合了我的心意。避开俗世喧嚣,只与山水相亲,拥有一份宁静与自得,多好。
往前走,第一眼看到的是水面宽阔的樱花湖。沿湖而行,无风。这与我的家乡很不同。我们那里是平原,又是沿海城市,大凡有河流湖泊之地,或多或少会有风穿过。不说樱桃沟四面环山,就是整个西乡,也是一个盆中之地,风少是自然的,何况炎热的夏日。倚栏小憩,一泓碧水平平静静,无风无涟漪,有鱼儿游过才波纹微漾,湖水真是敏感得很,也多情得很。从不同的角度看湖面,色彩层次非常丰富,天的蓝,云的白,树的绿……整个湖面,仿若一幅巨大的以蓝色为底子的油画,画面上由远及近地点缀着白、淡绿、翠绿、墨绿……
樱花湖畔,亭榭楼阁,雕梁画栋,勾檐走壁。一架石拱桥连接南北,洞孔倒映在水中,像深情的眼眸。木质甬道环形相连,彼此相通,走上去脚下发出“咯吱咯吱”的声响。走上桥头,环顾四周,山坡上、低洼处全是樱桃树,根本数不过来有多少棵。此时的樱桃树看上去再普通不过了,要是淹没在其他绿树间,也不一定能一眼认出它们,可它们就是这般从容淡定、耐心守候着花开的那一天。
这里的樱桃特别甜,西乡友人自豪地跟我们说。这无疑是个极好的诱饵,确切地说给我们留了个美丽的念想。西乡友人接着介绍,人们都喜欢来这儿摘樱桃。这地方的土质好,樱桃个大,通体发红,口味纯正,酸得恰如其分,甜得又正是火候。这一番话,把我们惹得个个口舌生津,却只能眼巴巴地望着身旁的樱桃树解渴。后来,还是西乡友人心思细腻,热情周到——他在一家经营樱桃酒樱桃干的店铺里,购买了一些樱桃酒和樱桃干给我们品尝。一尝,味道果然忘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