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英俄“大博弈”

来源 :领导文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ifei1988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冷战结束后20年来,西方(主要指美欧)与俄罗斯的关系并未如预先设想的那样持续改善,反而频生龃龉。
  其实,西方这种反俄情绪有着深远的历史政治脉络和战略文化基因,并形成了——“恐俄症”。它的特点是总担心俄国会无止境地对外扩张、并威胁西方世界的安全。而对此唯一的解决办法就是尽可能围堵、遏制和削弱俄国的力量。它最先发源于19世纪的英国,并催生了近百年的大规模地缘战略竞争——英俄“大博弈”。
  争夺中亚的“大博弈”
  从19世纪20年代起至20世纪第一个十年的时间里,英俄 两国围绕中亚政治、经济、军事主导权的战略争夺。由于此间两国从未在中亚爆发大规模流血战争,因此大博弈也被一些学者视为国际关系史上西方世界领袖与俄国的“第一场冷战”。它的地理范围西至高加索的黑海沿岸、中经波斯和里海、东抵阿富汗——英属印度西北边境与中国新疆的喀什噶尔和叶尔羌。
  应该说,当时,除了马可·波罗式的想象与成吉思汗时代的传说,欧洲人对此地知之甚少。所以,英俄这两大欧洲帝国为何要为统治如此闭塞、偏远、陌生和凶险的地方而争先恐后呢?
  答案是地缘政治:在无力通过海上较量获胜的情况下,俄国只有通过陆路向中亚渗透才能威胁大英帝国的“阿喀琉斯之踵”——印度,从而获得与之讨价还价的筹码。反过来,由于疑惧俄国的计划,英国也只有提前把中亚纳入势力范围才能阻止俄国进军,确保帝国安全、独立和行动自由。
  与俄国这样的大陆国家不同,发家于海上贸易和殖民的英帝国领土往往位于欧、亚、非大陆边缘地带或某些关键岛屿。所以,不难想象,利益和安危系于欧亚大陆外缘地带和海域的英国,一定会竭力避免任何欧洲大陆强国的势力从内陆“溢出”。
  这就是英俄两国的根本战略矛盾:“熊”想下海,但“鲸”不让。最终,正是在土耳其,英俄在1853-1856年克里米亚战争中兵戎相见,俄国战败。后经过多次尝试,俄国吞噬土耳其首都、越过黑海海峡进入地中海的势头都被英国遏制住了。
  为了避免“战略灾难”,从19世纪后半叶起,越来越多的英国政治家、学者、军人加入到保卫印度、进军中亚、阻止俄国人前进的游说和行动隊伍中来,并推动政府采取相应外交和军事行动。由此,在地缘政治逻辑作用下,“大博弈”的序幕逐渐拉开。双方明争暗斗的战场曾发生数次转移。起先,波斯和阿富汗西部是焦点。后来,重心移到了中亚三汗国(希瓦、布哈拉、浩罕)和阿富汗。
  俄国人在中亚每前进一步,英国人也要前进一步。直到1905年俄国被日本击败并引发国内动乱,其在亚洲的进军才转入低潮,被迫与日本的盟友英国签订终结“大博弈”的《英俄协约》。
  背后的历史复杂性
  以上只是勾勒了“大博弈”最粗泛的概貌和最线性的逻辑。具体的史实要比这复杂、曲折得多。
  首先,地缘政治逻辑和角逐印度并非从一开始就主导着英俄对中亚的兴趣。俄国起初更多是为了建立安全国界。圣彼得堡只是想惩罚一下那些来去无踪、随意掳掠边境财富和人口的土库曼游牧民族以及劫杀俄国商队、贩卖俄国奴隶的中亚汗国暴君。后发现上述势力屡教不改,俄国倾向于相信征服中亚是更有效、更长久的办法。英国后来把印度边界向北扩张也有类似压力。
  其次,“大博弈”的温度是缓慢上升且有起有伏的。英国在19世纪30年代前虽有一些“反俄派”和“前进派”凭借亲身游历和著书立说大肆宣扬俄国的中亚阴谋,但政府并不为所动。即便后来英国加入了“大博弈”,内阁内部“前进派”和“无为派”之间、伦敦与印度总督之间、前方指挥官与后方首长之间也时有分歧,导致英国在中亚时而冒进、时而保守,向俄国和周边释放了诸多混乱信号。这一情况在俄国也有。
  再次,“大博弈”是由无数个有血有肉、有信念有情感的人执行的。他们的动机则不是一个地缘政治动机能够解释得清的。比如,他们有的是为了崇高的国家利益,但更多则是抱有宗教使命感、探险渴望、戴罪立功、逃避不如意的生活等多重意志和想法。
  (摘自《学习时报》)
其他文献
中国发展起来了,其他国家和地区的人不适应、不理解,有的甚至觉得中国人偷跑、抢跑、耍赖,占了西方人的便宜。为什么中国在世界上总是被误读、误解?根源在于“有理说不出、有理说不明”。成功的经济发展实践,必须要有与之相匹配的一套理论来阐释和指导,不然,在前进的道路上,就会被带偏。  经济学理论讲得成功的是英国人  1775年英国开始搞工业革命,同一年亚当·斯密出版了《国富论》,被认为是经济学的《圣经》。《
期刊
欲望是人类生存的本能,健康合理适度的欲望是人们不断进取、社会不断进步的基本动力。培根说:“人的欲望是社会进步的原动力。”鲁迅先生也有言:“不满是向上的车轮。”  然而,凡事都有“度”,欲望也是如此,如果不加控制,任其积聚、膨胀、释放,变得过多、过盛、过滥,欲望就会变成炙热烈焰,把人烧得五迷三道,丧失理智、模糊道德、无视法纪,导致严重后果。有作家说得好:“欲望有时是鞭策人前进不辍的动力,有时又像是甜
期刊
对于怎么认识“新时代的中国”,我总结了四个关键词,分别是历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间跨度和全球化。  第一个关键词是“历史”。如果要读懂中国,绝对不能无视中国的历史文化。我们看到,文化对于中国而言不是锦上添花,而是属于中国最本质的东西。对比中国和西方在前三轮的全球化以及即将进入的第四轮全球化的历史,对于我们非常具有教育意义。历史会影响一个国家民众的个人心理和整个社会心理,历史也会影响国与国之间的关
期刊
2017年以来,湖里街道按照创建全国健康促进工作的标准,坚持把健康促进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通过加强组织领导,深入开展宣传,普及健康知识,组织全民运动,狠抓环境整治,推动了健康促进工作深入开展,取得了良好社会效果。  一、提高思想认识,强化组织领导  一是成立创建小组。街道高度重视全国健康促进单位创建工作,专门成立了以街道办主任为组长的健康促进创建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创建办公室,指定专人负责。二是召
期刊
厦门市城管执法局按照省、市“两违”整治工作的部署,全面开展督查督办,坚持市区联动,下沉一线破解难题,协同推进联手攻坚克难,以对新增“两违”“零容忍”的态度和决心,持续保持治违高压态势,取得了一个又一个新的突破。  在厦门,攻坚克难,拔掉“两违”建筑、清理违法广告牌的事例层出不穷。细致全面的执法巡查,使隐蔽的违建无所遁形;不断完善的工作机制,为长效治理提供了有力保障;而科技手段的升级,更是助力了厦门
期刊
五四运动前后,随着马克思、恩格斯著作译文的不断刊登,人们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也逐渐深化。此时,这些译文中的《共产党宣言》的片断文字和部分章节,已无法满足人们的阅读需求与理论渴望。因此,陈独秀认为应尽快把《共产党宣言》全文翻译出版,以适应时代的召唤。  当时,担任上海《星期评论》主编的戴季陶也曾计划翻译《共产党宣言》,并在《星期评论》上连载。《民国日报》主笔邵力子得知此事后,极力支持,向戴季陶举荐了陈
期刊
《普京:权力的逻辑》  [德]胡贝特·塞佩尔 著 王蕾 译   译林出版社 2019年9月出版  2018年,普京在大选中获胜,第四次就任俄罗斯总统。这是他创造的诸多奇迹之一。在当代政坛,普京无疑是叱咤风云的神秘人物。本书作者多年来同普京密切接触,得以近距离观察普京的执政风格与生活的方方面面。作者还深入采訪了普京的政坛敌友,收纳各方声音。凭借权威宝贵的第一手资料,作者力争还原一个真实而丰满的
期刊
3月18日,作家李敖在台北荣民总医院逝世,终年83岁。这位风流人物就此结束了他鏖战四方的一生。  李敖嬉笑怒骂,口无遮拦,一生骂过三千余人,其中有政治人物,有娱乐明星,有文化学者:他对蒋介石父子口诛笔伐四十多年,两度入狱,写了100多本著作,被禁了96本;他与明星胡茵梦离婚后,恶语相向,在电视节目里把这个与他只有115天婚姻的前妻骂了70多集;他指责金庸伪善,讽刺三毛贩卖异国情调,鄙视龙应台删减历
期刊
从首届总统李承晚到首位女总统朴槿惠,再到原本被认为已经“幸免”的前总统李明博,韩国历任前总统都显得结局凄凉,难逃“青瓦台魔咒”。  涉嫌受贿等指控被捕的李明博3月26日通过辩护律师记者会表示,拒绝接受检方的一切调查,不会接受狱中审讯。身处“魔咒”中的李明博,期待着能有“公正的调查”。  “政治报复”or“实现正义”  李明博是第四位涉腐被捕的韩国前总统,这之前三位是全斗焕、卢泰愚、朴槿惠。韩国检方
期刊
明太祖起于草泽,而能铲除胡元,戡定群雄,其才不可谓不雄。他虽然起于草泽,亦颇能了解政治,所定的学校、科举、赋役之法,皆为清代所沿袭,行之凡600年。卫所之制,后来虽不能无弊,然推原其立法之始,亦确是一种很完整的制度,能不烦民力而造成多而且强的军队。所以明朝开国的规模,并不能算不弘远。只可惜他私心太重。废宰相,使朝无重臣,至后世,权遂入于阉宦之手。重任公侯伯的子孙,开军政腐败之端。他用刑本来严酷,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