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沸石吸附南湖水COD的试验研究

来源 :安徽农业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hh7606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目的]研究片沸石对武汉南湖水中COD的吸附。[方法]以片沸石为吸附剂,研究沸石的吸附时间、投入量、粒径、环境pH对吸附效果的作用。[结果]片沸石对南湖水中COD有较好的吸附效果,在吸附时间为40 min、投加量为20 g/L、沸石粒度为-74 μm、pH=7时,吸附率为63%左右。吸附过程符合准二级反应动力方程和Freundlich吸附等温方程。[结论]该研究为天然沸石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提供了依据。
  关键词 片沸石;COD;吸附;湖泊水;试验
  中图分类号TD98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517-6611(2014)28-09879-02
  Experimental Study of the Adsorption of COD by Heulandite in South Lake Water
  ZHENG Ruwei,GUAN Junfang,ZHANG Jinhu et al
  (School of Resource and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Wuh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Wuhan,Hubei,430070)
  Abstract[Objective] The research aimed to study the adsorption of COD by using heulandite in Wuhan South Lake. [Method] Taking heulandite as adsorbent,the effects of the adsorption time of adsorption,the dosage of adsorbent,article size and the pH of solution were studied..[Result]The heulandite had a good adsorption effect on COD in South Lake water.When the time of 40 minutes, the dosage of 20 g/L, the grain size less than 74 μm, the pH of 7, its adsorption rate was about 63%.The adsorption process conformed to pseudosecond order equation, the adsorption isotherms followed the Langmuir isothermal equation more exactly.[Conclusion] The study provides the basis for the application of natural zeolite in wastewater.
  Key words Heulandite;COD;Adsorption;Lake water; Experiment
  随着我国城市人口不断增加,城市内湖泊的水质环境愈加恶化。现在国内研究吸附法处理污水的有很多,但研究方向侧重于吸附水中的氨氮[1]。天然沸石具有离子交换性、吸附性、催化性、耐酸性、耐热性、耐辐射性等优異性能[1]。笔者以片沸石为吸附剂,研究了辽宁葫芦岛片沸石对湖水COD吸附,以期为片沸石在湖水净化中的应用提供信息。
  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材料和试剂
  片沸石,采自辽宁葫芦岛,样品经破碎、筛分备用。湖泊水,取自武汉市南湖。试剂,重铬酸钾消解液、重铬酸钾标定液、硫酸亚铁铵标准溶液,菲啰啉、硫酸亚铁、硫酸银。
  1.2试验仪器
  MS3型微波消解COD测定仪、852型恒温磁力搅拌器、LXJIIB低速大容量多管离心机、试验室pH计(Starter3C)。
  1.3 试验方法
  取1 g粒度为-74 μm的片沸石,在50 ml南湖水样、pH=7、室温条件,磁力搅拌器以200 r/min速率进行搅拌,在吸附时间分别为10、20、30、40、50、60 min下,研究吸附时间对COD去除率的影响。确定最佳吸附时间后,分别改变沸石投加量(0.6、0.8、1.0、1.2、1.4、1.6 g)、粒度(-350、-149、-74、-58、-44 μm)、水样pH(1、4、7、11、13),进行单因素试验研究其对COD去除率的影响。采用微波消解法测定水样中的COD含量,相关公式如下:
  2结果与分析
  2.1吸附时间对COD去除率的影响
  在40 min以前,随着搅拌时间的增加,吸附率逐渐升高;40 min后,吸附曲线趋于平稳。吸附初期,沸石颗粒内的微孔较多,吸附驱动力大[2],吸附水中有机物的速度较快;在吸附一定时间后,粘附到沸石颗粒上的有机分子占据大部分的微孔隙,吸附达到平衡。经多次试验验证,40 min为最佳吸附时间,吸附后效果可达60.5%。
  2.2投加量对COD去除率的影响
  随着沸石的增加,COD含量显著降低。因为沸石颗粒的总表面积增加,吸附微孔数量增加使水样中的有机物迅速减少[3]。之后逐渐达到吸附平衡,单位沸石的吸附率在大于1 g时呈下降趋势。试验证明在投加量为20 g/L的时候吸附效果最好。
  2.3粒度对COD去除率的影响
  粒度在-74 μm左右效果最好,吸附率可达61%。粒度过小反而吸附效果不好,因为湖泊水中的天然有机物通常包含大量的腐殖质,而腐殖质的分子量很大[4]。当沸石粒度减小到一定程度之后,这些腐殖质以及人工合成的有机大分子不能被吸附到沸石颗粒上或极容易脱附,于是便悬浮在水中被重铬酸钾还原,吸附效果降低,故选取-74 μm为宜。   2.4pH对COD去除率的影响
  在强酸和强碱的环境下,沸石的吸附效果均不理想。水中的人工合成的有机物部分可被水中的微生物降解[4]。pH过高或过低,会导致微生物的活性降低,使水中的COD浓度变高。在pH为7~8时,吸附效果最好,吸附效率约为62%。
  2.5吸附动力学分析
  根据公式(2)得吸附容量Q=3.125 mg/g。对试验数据分别以准一级和准二级吸附动力学方程进行拟合,即
  式中,k1为拟一级速率常数,min-1;k2为拟二级速率常数,g/(mg·min);t为吸附时间,min;qt为t时刻沸石对COD的吸附量,mg/g;qe为平衡时沸石对COD的吸附量,mg/g。
  准一级吸附动力学方程中各参数的值分别为qe=3.401 mg/g、k1=-0.031 min-1,准二级吸附动力学方程中各参数的值分别为qe=4.255、k2=0.009 69 min-1,且准一级和准二级吸附动力学方程拟合的线性相关系数R2分别为0.919和0.951,可见准二级动力学方程能较好地描述该吸附过程。片沸石对COD的吸附分为快速吸附和缓慢吸附以及吸附平衡3个阶段[5]。第1阶段为吸附初期,水样中COD主要被吸附在天然沸石的外表面,吸附速度较快;第2阶段为粒内扩散过程,有机分子沿沸石微孔向内部扩散,扩散阻力逐渐增加,导致吸附速率变慢,吸附作用主要表现在天然沸石内表面;第3阶段有机分子脱附与被吸附的效果相抵消,助推力越来越小,吸附过程逐渐达到平衡。
  2.6吸附等温线
  对吸附过程分别用Langmuir方程和Freundlich方程进行拟合,其方程分别为
  式中,Qm为吸附剂最大吸附量,mg/g;KL为与吸附能量相关的Langmuir常数,L/mg;qe为吸附量,mg/g;Ce为平衡浓度,mg/L。Kf为与吸附剂吸附能力相关的Freundlich常数;n为与吸附强度相关的Freundlich常数。拟合模型参数分别为Qm=5.988 mg/g、KL=0.021 L/mg、Kf=0.221 L/mg、n=1.47。 相比于Langmuir方程,Freundlich方程能更好地描述天然沸石吸附COD的特征,相关系数为0.995。据Freundlich理论[5],n>1时,表明吸附过程是优惠吸附[6],此研究中n为1.47,说明片沸石對于COD有较好的吸附性能;Kf表示吸附能力的大小,试验中Kf 较大,说明COD易于被沸石吸附。
  3结论
  (1)片沸石对南湖水中COD有较好的吸附效果,在298 K下,沸石投加量为20 g/L,粒径-74 μm,pH=7,吸附时间40 min,水样中COD的去除率达63.83%。
  (2)湖水中COD被片沸石吸附过程可用准二级动力学方程来描述,沸石粉末的内部扩散是COD吸附的主要限制因素。
  (3)Freundlich方程比Langmuir方程更好地描述COD在片沸石上的吸附行为,主要为多分子层吸附, n=1.47,说明片沸石对COD的吸附性能很好,是一种比较高效的吸附剂。
  参考文献
  [1] 游少鸿,佟小薇,朱义年.天然沸石对氨氮的吸附作用及其影响因素[J].水资源保护,2010,26(1):70-74.
  [2] 刘爱丽,刘松,吴芳.活性炭对垃圾渗滤液COD吸附规律的研究[J].中国资源综合利用,2013,31(2):26-28.
  [3] 朱玉艳.对改性沸石提高污水COD净化效率的研究[J].环保论坛,2010(1):1037-1039.
  [4] 邢赜,陈玉成,熊佰炼,等.不同沸石材料对沼液中COD静态吸附去除的研究[J].农机化研究,2013(11):227-300.
  [5] 孙同喜,郑萌璐,蒋轶锋,等.NaCl改性沸石对氨氮吸附性能的研究[J].环境污染与防治,2010,32(10):46-50.
  [6] 姜浩,廖立兵,郑红,等.赤泥吸附垃圾渗滤液中COD和氨氮的试验研究[J].安全与环境工程,2007,14(3):70-73.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寻找秋冬季在上海地区适合香桃木繁殖的扦插技术。[方法]以当年生香桃木枝条为试验材料,研究其顶端嫩枝、半木质化枝段和木质化枝段3种不同规格的插穗扦插在蛭石、河沙、营养土(泥炭土∶珍珠岩=3∶1)3种不同基质内的生根情况。[结果]3种不同基质对香桃木生根率的影响存在显著性差异。其中,采用营养土(泥炭土∶珍珠岩=3∶1)作为基质进行香桃木的扦插,生根率最高,蛭石次之,河沙最低。3种不同插穗规
期刊
摘要  淡水轮虫是淡水水产动物育苗的优质饵料之一。在总结传统的土池水花鱼苗培育技术的基础上,确立了土池培育淡水轮虫的技术,旨在建立一种高效低耗的淡水轮虫培育技术。结果表明,在水温22~25 ℃下利用豆浆对浮游植物和輪虫进行同步培育,投入豆浆后第6天轮虫密度可达高峰期,所培育的轮虫高峰期时密度可达40~50个/ml。将培育的轮虫运用于花鱼骨和黄尾密鲴的苗种培育,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因此,在土池中进行淡
期刊
摘要以昆明市安宁县和玉溪市易门县为研究区,选用MODIS数据作为数据源,ARCGIS和ENVI软件作为数据处理平台,采用绝对亮温、相对亮温和植被指数3个因子作为林火判断条件,提高林火判别的精度,为森林火灾的早期探测与发现、火灾扑救和损失评估业务在云南省的运用奠定基础。  关键词MODIS;森林火灾 ;亮温;NDVI  中图分类号S76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517-6611(2014)28-0
期刊
摘要阐述了休闲农业与休闲农业资源的概念,分析目前海南省旅游景区的分布情况和休闲农业发展现状,指出休闲农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为海南省休闲农业资源的利用与休闲农业的发展提出了建设性的思路。  关键词休闲农业;休闲农业资源;旅游景区(点);国际旅游岛  中图分类号S181.4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0517-6611(2014)28-09813-03  Analysis of Development
期刊
摘要  烟草次生代谢产物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烟草的内在质量。该类物质的分析研究已成为国内外烟草研究重点领域之一。该研究综述了影响烟草次生代谢产物主要因素及其当前的研究现状,并且指出利用植物次生代谢基因工程来改善烟叶品质将是未来发展方向之一。  关键词烟草;次生代谢产物;因素  中图分类号S5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517-6611(2014)28-09678-04  Research Advance
期刊
摘要随着养殖业的快速发展,畜禽粪便大量堆积对环境的污染问题也日益严重。为了缓解环境和资源问题,将这些丰富的有机质资源化进行重新利用显得越发重要。阐述和总结了微生物资源对畜禽业发展的意义,特别是在畜禽粪便等废弃物处理上与微生物关系紧密。微生物在粪便除臭、有机质降解转化,甚至是通过调整饲料营养比例或改善饲料消化水平来降低禽畜粪便的生产量都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利用微生物来改善养殖业废弃物带来的污染问题
期刊
摘要通过分析甘肃肃南地区的现状特点、问题挑战及主要成因,发现甘肃肃南地区在人口、资源、环境三方面都存在着一系列问题,并且相互作用。必须协调三者关系,才能达到改善生态环境、合理利用资源,推动民族经济繁荣发展,实现该地区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  关键词甘肃肃南;人口;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S181.3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0517-6611(2014)28-09897-03  Stud
期刊
摘要  对影响竹柳扦插的插穗直径、插穗长度和扦插基质3个因素分别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直径为0.5 cm≤<1.5 cm的穗条、长度5 cm的穗条、穗条在河沙基质中扦插使得各试验中插穗的生根数量、成活率和苗高等指标均较高,且竹柳的繁殖系数较高,生产成本较低,适合苗圃生产。  关键词竹柳;扦插;直径;长度;基质  中图分类号S792.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517-6611(2014)28-098
期刊
摘要  利用2013年1~12月长沙市负氧离子观测资料,分析了长沙市空气负氧离子的季、月和日变化特征,以及空气负氧离子与气象因子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长沙市年平均负氧离子浓度为806个/cm3,其中秋季平均负氧离子浓度最大,为1 072 个/cm3,春季平均负氧离子浓度最小,为551个/cm3。四季中负氧离子的日变化特征存在明显差异,冬季1月和秋季9月,负氧离子浓度日变化均基本呈现双峰分布,只是冬
期刊
摘要  根据山东省齐河县1959~2012年的气象资料,利用最小二乘法对气温、降水进行线性拟合,并对暴雨、冰雹、大风等要素进行统计,分析了该县近54年来的气候变化特征和规律。结果表明,气温和降水的变化均具有明显的波动性和阶段性,二者均呈整体上升趋势,气温的上升幅度比降水明显偏大,降水季节性变化明显,暴雨日数呈增加趋势,冰雹和大风日数呈下降趋势,暴雨等极端气候事件的发生几率有所增加。分析了气候变化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