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

来源 :课外语文·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ysbo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小学生良好的品行习惯是在有意识的教育影响中培养起来的,教师和学校在这一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人的品质是道德心理面貌的综合反映,它通过行为表现出来,以道德认识为基础、以道德情感为动力、受道德意志的调控。知、情、意这三个基本要素在学生的品质发展中是相互联系,协调一体的。教师要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品行习惯,就应该促使小学生在认识、情感、意志上获得和谐、统一的发展。
  【关键词】小学生;习惯;培养
  【中图分类号】 G621 【文献标识码】A
  好习惯的养成一般是从提高认识开始,沿着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的顺序发展。但在实际教育中,情况也不尽然。根据不同的环境条件和学生的年龄特点,好习惯的养成教育有时从提高认识开始,有时也从培养情感开始,也有从磨炼意志、训练行为开始的。无论从哪一方面入手,都应该以养成良好品行习惯为目标,并遵循学生品行发展的规律。
  一、晓之以理
  (一)澄清道德概念
  道德知识和科学文化知识一样,是以理解和掌握概念的形式表现出来的。教师帮助学生澄清对道德概念的认识,可以通过四个渠道进行:一是讲解,教师向学生讲解道德知识,可以是系统地讲,也可以分专题讲,形式不拘一格,如课堂讲授、班会讲话、处理偶发事件中的即兴讲话等;二是谈话,师生面对面交谈,多用于个别教育场合;三是讨论,当学生对某些问题认识不明确,或存在争论时,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在教师的主导下,通过学生的自我教育形成正确的认识和良好的行为;四是阅读,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有教育意义的书籍、报刊,使学生在更广的范围内取得滋养良好品行的营养。
  (二)培养道德评价能力
  要培养学生的道德判断能力,教师应经常、及时地对集体中的是非、美丑、善恶作正确、简明、坚定的评价,向学生作道德评价的示范;利用教学、教育活动机会,组织学生对有关品德的问题开展广泛的讨论,如主题讨论会、命题作文、评选干部与先进、影视评论、新闻评论等。教师要尽可能扩大学生的生活实践范围,增加学生参与道德评价的机会,指导学生进行自觉的自我评价。
  二、动之以情
  (一)情感的唤起
  教师在向学生进行道德认识教育,或组织学生进行道德评价时,要激发和唤起他们的情感。如在讲述勇敢、诚实、维护集体利益的人物和行为时,用充满赞赏的语言和表情,引发尊敬、羡慕的情感;在讲述欺骗、损害学生集体利益的人物和行为时,伴随不满、指责、否定的语言和表情,激发学生产生厌恶的情感。总之,教师要让学生在行动中得到强烈的情绪体验,教师情感示范与感化、爱憎分明的道德榜样、教师的诱导都是唤起学生道德情感的好办法。
  (二)环境熏陶
  创造富有情感色彩的教育情境,使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地受到熏陶,是良好品行习惯培养的有效办法。例如,建立良好的班风和校风,可以使学校形成一种强烈而感人的气氛,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从而对学生产生巨大而无形的渗透性影响。另外,欣赏优秀的文学艺术作品、观看有艺术价值和教育价值的影视作品、参观艺术展览、参加文艺活动等,都是进行情感熏陶的有效方式。
  三、导之以行
  (一)严格管理
  对学生的教育,必须要严格的管理与之相配合。教师对学生的学习、劳动、生活及文明行为等方面都应该提出严格而明确的要求,并且长期坚持不能放松,学校中原本就有许多规则,如《小学德育纲要》《小学生守则》等,教师应根据这些规则的要求,结合学生的实际,通过与学生的民主协商,制定为学生认同的具体规则,使学生知道什么是应做的,什么是不应该做的,为什么要这样,遇到不同的事分别应该怎么应对等等。规则一旦确立,必须得到严格的执行。教师要定期检查学生的执行情况,执行得好的要及时表扬,违反规则的要在帮助学生改正提高的前提下公正处罚,从而树立规则的权威,提高学生的规则意识和品行习惯。
  (二)榜样示范
  模仿是儿童行为学习的重要方式,给学生树立道德榜样是最有效的品行养成教育方法之一。学生的榜样可以来自很多方面,教师和父母是最天然的榜样,社会模范人物是最正式的榜样,同龄伙伴则往往是最亲切的榜样。教师要选择既有教育意义又切合学生实际的典型人物和事例,作为学生的行为榜样,特别要注意教师自己的行为示范和树立儿童身边的榜样。用学生身边的同学的良好行为进行教育,易于被学生所接受,有说服力,特别是孩子们中那些平凡小事,与学生生活比较接近,更容易产生感染力,也更具有实际价值。因此,教师要注意发现和表扬学生中的好人好事,随时为他们树立学习的榜样。
  (三)实践锻炼
  学生正确的行为应该及时得到奖励,错误的行为应该及时受到惩罚;教师应该爱憎分明,学生的行为是对是错、该奖还是该罚,教师都应该鲜明而恰当地表达出来。年龄小的孩子在依照要求行动、完成某个道德任务后,非常需要有外来的回报或奖励,这是儿童品行发展的一个必然阶段,一些有经验的小学教师常会在自己的班上编制一套“表征性奖励系统”,如水果、星、红旗等,规定积极回答一次课堂提问可得到一个水果,10个水果可换一颗星,10颗星可换一面红旗,而星、红旗都可以兑换成某件学习用品或得到其他奖励机会。当然,随着年龄的增长,教师应逐步引导学生从良好行为本身中获得回报,如体验受助人的快乐、自我形象的提高,自尊心增强等,指导儿童摆脱对外来回报的依赖。
  四、小结
  习惯对于每一个人而言都是非常重要的,良好的习惯是开启成功的钥匙。小学阶段是孩子养成良好习惯的关键时期,教师在教育实践中应该采取多种科学有效的方法培养小学生的良好习惯,以成就他们的辉煌人生。
  参考文献
  [1] 陈彩霞.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良好习惯——班主任工作有感[J]. 中国教师, 2009(S2).
  (编辑:陈岑)
其他文献
【摘要】越来越多的学生感觉到作文写作是学习语文的一个难点,教师教学生写作同样也是教师教学的重点与难点。写作教学没有固定的教材,固定的模式。叶圣陶老先生语文教育方面,从理论到实践有着杰出的贡献,被誉为“一代宗师”。 尤其是他写作生活化、写作内容要真诚,阅读是写作的基础等理论都极具现实意义。叶圣陶老先生作文的最基本的观点是要写诚实的话、自己的话,这与目前初中生的写作要求是吻合的。  【关键词】叶圣陶;
【摘要】针对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与年级特征,教师应从“情感、文本、插图、生活、乐趣”等方面启蒙、引导学生,培养良好的习作启蒙——写话的志趣与能力。  【关键词】启蒙;点燃;挖掘;开发;拓展;呵护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在2011版《语文新课标》中,针对小学语文第一学段(“启蒙年级”)的写话(“习作启蒙”)要求:“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
【摘要】随着信息社会的发展,教学工具及教学手段也越来越多样化。其中,多媒体教学已经广泛应用于语文教学中。如何有效地应用现代化的教学工具,是值得我们广大教师认真思考的问题。对此,笔者结合近年来自己在教学实践中的经验及感受,简单说一下自己粗浅的认识,以期达到抛砖引玉的效果。  【关键词】信息技术;高中语文教学;应用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现在,多媒体教学已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语文
古典名著《红楼梦》集中反映了中国封建贵族阶层的生活,书中所写的老爷太太、少爷奶奶、公子小姐们,无一不是过着锦衣纨祷、“饫甘餍肥”的寄生生活。《红楼梦》中人物醉态的精
日本儿童教育学家的一项结果研究表明,经常受到家长夸奖的孩子与很少受到或者根本不受到家长夸奖的孩子,成才率前者比后者高五倍。其实,中国伟大的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早在半个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