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春夏秋冬》统编语文小学一年级下册的第一课,也是第一个识字单元的开篇。整篇教材图文结合,展现了四季风光和大自然的美景:文字以二字词和三字句为特征,节奏感强,易于学生朗读、记忆;图画先以独具“春、夏、秋、冬”四季特征的四幅扇形插图为基本单位,一景一物,逐一推进,然后以一幅优美的山水画进行整体呈现,全面描绘了大自然美好景观。
教材由两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先按四季顺序,一图一词对应,分别展现了“春、夏、秋、冬”的不同风采,接着在四个二字词语的基础上,加上一个字的动词,形成一则由四个三字短句组成的韵文,既分别概括出每幅图画的内含,又将四季美景进行综合,进而让学生整体感受四季之美。
第二部分先以一幅图画为凭借,配以四个词语,将图中主要事物与词语实现一一对应,然后再将词语两种不同的方式进行变式,形成一则由四个三字短句组成的韵文。图画、词语、短语三位一体,向学生展现了一幅优美的风景画,为学生观察、识字、学词、读文提供了良好的凭借。
针对这种图文结合、内蕴丰富的教材,教学时不仅要引导学生识字学词,更要在识字、学词的过程中,通过观察、想象丰富学生的认知,通过品味、朗读发展学生的语言,使识字教学的内涵更丰厚,效果更优化。
一、从图入手,图文结合,感受“四季”美景
教学第一部分时,采用“一图一词”的方式,逐一引导学生将图画与词语进行对应,让学生在看图、读词的过程中,找到事物与语言的联系,实现事物与语言的有机结合,并从中感受怎样用具体的词语去表达生活、自然中的事物。如让学生仔细观察图一,说说图上画了什么?它是什么样子的?什么时候才会出现这样的情景?学生通过观察、想象,就会知道:图上画的有柳枝、桃花和小草;柳枝摆动,桃花开放,小草绿绿;这是春季才会有的情景。此时,再让学生认读“春风”一词,学生就会将多彩的春天画面与“春风”一词建立起内在联系,就会明白春天的美景都与“春风”密切相关。接着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在“春风”的吹拂下,大自然还有哪些事物会发生变化呢?学生由此打开思路,放飞想象,学生自然就会说出许许多多具有春天特色的景或物,教师再相机进行总结提升,提出许多描写春天的词语,让学生在想象与思考中丰富对春天的认知,在说话与表达中发展描述春景的语言。
教学第二部分时,引导先学生整体观察图画,说一说图上画了些什么?它们各是什么样子的,然后再根据学生的发言,逐一将“青草、红花、游鱼、飞鸟”四个词语分别与图画中的事物对应起来,让学生在图、词对应的过程中,去体会图中的小草、小花为什么要用“青草、红花”去表达,图中的小鱼、小鸟为什么要用“游鱼、飞鸟”去表达?在学生有所体会、有所感悟的同时,再让学生试着将图中的其他景物分别用一个合适的词语表达出来,如用“远山”去表达图中的山,用“白桦”去表达图中的树等。
从图入手,图文对应,既能让学生感受出四季的美景,又能在学生认读词语的过程中,丰富自己对四季及大自然的认知,发展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这正是语文教学所应追求的应有目标。
二、从字入手,识字学词,体会字词内涵
教学第一部分时,在学生认读“春风、夏雨、秋霜、冬雪”四个词语、读准每个汉字字音的基础上,先分别从“春、风、霜、冬、雪”五个字入手,通过组词、说话,去理解字义,在反复的认读中识记字形。如教学“春”,可引导学生组词:春天、春节、春游、寻春、春雷、春雨(这里的“春”都是表示季节的),青春、春梦(这里的“春”是表示青年时代美好年华的),大地回春、妙手回春(这几个“春”是表示生机的)。显然,学生在如此多向组词的过程中,既加深了对“春”的认知与理解,也强化了对“春”字字形的掌握,同时更丰富了学生的认知,发展了学生的语言。
接着引导学生朗读“春风吹、夏雨落、秋霜降、冬雪飘”,在读准“吹、落、降、飘”字音的基础上,分别对比朗读“春风——春风吹、夏雨——夏雨落、秋霜——秋霜降、冬雪——冬雪飘”,看看二者有什么不同?然后再通过不同情境的读,加上动态的想象,深刻体会“春风吹、夏雨落、秋霜降、冬雪飘”四种景象。最后进行适当拓展,让学生结合图画说一说“春风吹、夏雨落、秋霜降、冬雪飘”会分别带来怎样的景观?如结合图一说:“春风吹来,柳枝轻轻摆,桃花朵朵红”等。
第二部分内容,也可以采用上述方式教学,只是要特别注意:第二部分教材在将二字词语转化成三字短语时,其方法与第一部分教材是完全不同的。对此,可让学生在对应朗读的基础上,与第一部分教材进行对比,分别找出异同,然后再细读、细悟、细体会。
三、从句入手,朗读品味,领悟语言意蕴
课文前后两部分都安排了由三字短语组成的小韵文,这些三字短语,既是短文,也是短句,由此组成的韵文,向学生描述了两幅生动的画面:一是四幅四季美景图,一是优美山水画。这种句式简短、内涵丰富、意境深远的韵文,是培养学生朗读能力、提升学生语言感悟能力、丰富学生语言积累的最佳凭借。因此,在学生识字写字、学习词语的基础上,应让学生从短句入手,通过朗读,去品味句子的内蕴,去感爱韵文的丰富意蕴。
如教学第二部分的韵文时,先分句读,边读边想象画面;然后两句结合起来读,综合进行想象;最后再四句一起读,整体展开想象。学生分句读、想,可以得到四个具体的画面:青青池?,一片茫茫;朵朵山花,遍地开放;群鱼流动,嬉戏出水;小鸟翻飞,回归晚唱。学生两句合读、想象,得到的是一静一动两幅不同的画面:青草红花、鱼游鸟飞。学生四句整体读、综合想象,得到的自然是一幅丰满、灵动的动态画面。如此读、想,学生不仅读懂了词句,品味了语言,更丰富了想象,领悟了意蕴。
值得一提的是,《春夏秋冬》一篇识字教材,教学理应以识字教学为主,但本文之所以提出如此教学思路,旨在拓展教学思维,引导识字教学从只关注单个汉字的认、写,向注重从教材特点出发,在识字教学的过程中,豐富学生的认知,发展学生的语言的综合效应转变。对于本课的识字教学的具体方法和教学过程,本文涉及很少。在笔者看来,识字教学的方法和经验很多,有些很实用、很有效,教者完全可以自己选择使用。不管什么方法、程序,只要能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体现汉字本身的特点,都可选取运用。教无定法,得法便好。
《春夏秋冬》统编语文小学一年级下册的第一课,也是第一个识字单元的开篇。整篇教材图文结合,展现了四季风光和大自然的美景:文字以二字词和三字句为特征,节奏感强,易于学生朗读、记忆;图画先以独具“春、夏、秋、冬”四季特征的四幅扇形插图为基本单位,一景一物,逐一推进,然后以一幅优美的山水画进行整体呈现,全面描绘了大自然美好景观。
教材由两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先按四季顺序,一图一词对应,分别展现了“春、夏、秋、冬”的不同风采,接着在四个二字词语的基础上,加上一个字的动词,形成一则由四个三字短句组成的韵文,既分别概括出每幅图画的内含,又将四季美景进行综合,进而让学生整体感受四季之美。
第二部分先以一幅图画为凭借,配以四个词语,将图中主要事物与词语实现一一对应,然后再将词语两种不同的方式进行变式,形成一则由四个三字短句组成的韵文。图画、词语、短语三位一体,向学生展现了一幅优美的风景画,为学生观察、识字、学词、读文提供了良好的凭借。
针对这种图文结合、内蕴丰富的教材,教学时不仅要引导学生识字学词,更要在识字、学词的过程中,通过观察、想象丰富学生的认知,通过品味、朗读发展学生的语言,使识字教学的内涵更丰厚,效果更优化。
一、从图入手,图文结合,感受“四季”美景
教学第一部分时,采用“一图一词”的方式,逐一引导学生将图画与词语进行对应,让学生在看图、读词的过程中,找到事物与语言的联系,实现事物与语言的有机结合,并从中感受怎样用具体的词语去表达生活、自然中的事物。如让学生仔细观察图一,说说图上画了什么?它是什么样子的?什么时候才会出现这样的情景?学生通过观察、想象,就会知道:图上画的有柳枝、桃花和小草;柳枝摆动,桃花开放,小草绿绿;这是春季才会有的情景。此时,再让学生认读“春风”一词,学生就会将多彩的春天画面与“春风”一词建立起内在联系,就会明白春天的美景都与“春风”密切相关。接着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在“春风”的吹拂下,大自然还有哪些事物会发生变化呢?学生由此打开思路,放飞想象,学生自然就会说出许许多多具有春天特色的景或物,教师再相机进行总结提升,提出许多描写春天的词语,让学生在想象与思考中丰富对春天的认知,在说话与表达中发展描述春景的语言。
教学第二部分时,引导先学生整体观察图画,说一说图上画了些什么?它们各是什么样子的,然后再根据学生的发言,逐一将“青草、红花、游鱼、飞鸟”四个词语分别与图画中的事物对应起来,让学生在图、词对应的过程中,去体会图中的小草、小花为什么要用“青草、红花”去表达,图中的小鱼、小鸟为什么要用“游鱼、飞鸟”去表达?在学生有所体会、有所感悟的同时,再让学生试着将图中的其他景物分别用一个合适的词语表达出来,如用“远山”去表达图中的山,用“白桦”去表达图中的树等。
从图入手,图文对应,既能让学生感受出四季的美景,又能在学生认读词语的过程中,丰富自己对四季及大自然的认知,发展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这正是语文教学所应追求的应有目标。
二、从字入手,识字学词,体会字词内涵
教学第一部分时,在学生认读“春风、夏雨、秋霜、冬雪”四个词语、读准每个汉字字音的基础上,先分别从“春、风、霜、冬、雪”五个字入手,通过组词、说话,去理解字义,在反复的认读中识记字形。如教学“春”,可引导学生组词:春天、春节、春游、寻春、春雷、春雨(这里的“春”都是表示季节的),青春、春梦(这里的“春”是表示青年时代美好年华的),大地回春、妙手回春(这几个“春”是表示生机的)。显然,学生在如此多向组词的过程中,既加深了对“春”的认知与理解,也强化了对“春”字字形的掌握,同时更丰富了学生的认知,发展了学生的语言。
接着引导学生朗读“春风吹、夏雨落、秋霜降、冬雪飘”,在读准“吹、落、降、飘”字音的基础上,分别对比朗读“春风——春风吹、夏雨——夏雨落、秋霜——秋霜降、冬雪——冬雪飘”,看看二者有什么不同?然后再通过不同情境的读,加上动态的想象,深刻体会“春风吹、夏雨落、秋霜降、冬雪飘”四种景象。最后进行适当拓展,让学生结合图画说一说“春风吹、夏雨落、秋霜降、冬雪飘”会分别带来怎样的景观?如结合图一说:“春风吹来,柳枝轻轻摆,桃花朵朵红”等。
第二部分内容,也可以采用上述方式教学,只是要特别注意:第二部分教材在将二字词语转化成三字短语时,其方法与第一部分教材是完全不同的。对此,可让学生在对应朗读的基础上,与第一部分教材进行对比,分别找出异同,然后再细读、细悟、细体会。
三、从句入手,朗读品味,领悟语言意蕴
课文前后两部分都安排了由三字短语组成的小韵文,这些三字短语,既是短文,也是短句,由此组成的韵文,向学生描述了两幅生动的画面:一是四幅四季美景图,一是优美山水画。这种句式简短、内涵丰富、意境深远的韵文,是培养学生朗读能力、提升学生语言感悟能力、丰富学生语言积累的最佳凭借。因此,在学生识字写字、学习词语的基础上,应让学生从短句入手,通过朗读,去品味句子的内蕴,去感爱韵文的丰富意蕴。
如教学第二部分的韵文时,先分句读,边读边想象画面;然后两句结合起来读,综合进行想象;最后再四句一起读,整体展开想象。学生分句读、想,可以得到四个具体的画面:青青池?,一片茫茫;朵朵山花,遍地开放;群鱼流动,嬉戏出水;小鸟翻飞,回归晚唱。学生两句合读、想象,得到的是一静一动两幅不同的画面:青草红花、鱼游鸟飞。学生四句整体读、综合想象,得到的自然是一幅丰满、灵动的动态画面。如此读、想,学生不仅读懂了词句,品味了语言,更丰富了想象,领悟了意蕴。
值得一提的是,《春夏秋冬》一篇识字教材,教学理应以识字教学为主,但本文之所以提出如此教学思路,旨在拓展教学思维,引导识字教学从只关注单个汉字的认、写,向注重从教材特点出发,在识字教学的过程中,豐富学生的认知,发展学生的语言的综合效应转变。对于本课的识字教学的具体方法和教学过程,本文涉及很少。在笔者看来,识字教学的方法和经验很多,有些很实用、很有效,教者完全可以自己选择使用。不管什么方法、程序,只要能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体现汉字本身的特点,都可选取运用。教无定法,得法便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