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战士南下记

来源 :党史文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iyouxizhiwoji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1年7月1日,是中国共产党诞生90周年。在党的领导下,我们亲爱的祖国发生了翻天覆地、沧海桑田的巨大变化,中国已进入世界强国的行列,我万分激动,不由得回忆起1949年我在晋绥新华总分社新闻干部训练班学习及随军南下的情景。
  新训班生活
  新训班共办了两期,是晋绥分局为满足解放大西南、建设新政权对新闻干部的需要而办的。成刀戈担任新训班指导员,李蔚然任新训班主任,黄照任新训班的专职老师,王宝臣任干事,事务长是贾宏斌。第二期学员56名,其中女同学7名。学员有来自临汾、运城专区的,还有来自北京的7位大学生,也有来自兴县老区的干部。我是1949年6月1日考入第二期的学员,当时16岁。班里共分6个学习小组。我是第六组成员,组长是从兴县下来的王锦。成员有北京的温磊,还有从兴县下来的张杰,蒲县籍的张毅,临汾籍的杜小均、杜晓鹏共7人。
  新训班的住址在临汾市东大街扁担巷内的一座大门朝东的院子里。这个大院共有三进院子,前院最大,北房是一厅两房,靠西的一间住着李蔚然和王宝臣,靠东的一间住着成刀戈和他的爱人崔淑霭。南房最大,是我们的教室。东房住着四、五、六组的男同学。西房是厨房和事务长贾宏斌、炊事员的住房。后院要小一些,东房住着黄照老师。北房、西房住着一、二、三组的男同学。在前面大院北房角角里,有一个约10多平方米的小院子,北房是里外套间,住着我们6位女同学。南房是最小的房子,住着从北京来的、已经结婚的王瑶和谢德全同学。
  新训班的行动完全军事化。早晨到离我们住得不远的一个操场出早操,晚上点名。上午听老师讲课,如《晋绥日报》常芝青社长、高丽生主任、邵挺军都给我们上过新闻专业课。更重要的是我们学习了1948年4月2日毛主席接见《晋绥日报》编辑人员时,在听取报社工作汇报后作的重要谈话,即著名的《对晋绥日报编辑人员的谈话》。毛主席指出:“报纸的作用和力量,就在它能使党的纲领路线,方针政策,工作任务和工作方法,最迅速最广泛地同群众见面。”“办好报纸,把报纸办得引人入胜,在报纸上正确地宣传党的方针政策,通过报纸加强党和群众的联系,这是党的工作中的一项不可小看的、有重大原则意义的问题。”又指出:“我们的报纸也要靠大家来办,靠全体人民群众来办,靠全党来办,而不是只靠少数人关起门来办。”关于无产阶级报纸的风格,毛主席指出:“我们党所办的报纸,我们党所进行的一切宣传工作,都应当是生动的,鲜明的,尖锐的,毫不吞吞吐吐,这是我们革命无产阶级应有的战斗风格。”关于党报工作者的学习与修养问题,毛主席认为:“报纸工作人员为了教育群众,首先要向群众学习。”“报社的同志应当轮流出去参加一个时期的群众工作,参加一个时期的土地改革工作,这是很必要的。”这些思想对我们树立正确的新闻观作用非常大。
  下午一般是小组讨论或者自习。每个人结合自己的思想,理论联系实际,认真地进行思想改造,树立革命的人生观。晚上康振平同学指挥同学们唱歌。高唱《东方红》《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义勇军进行曲》《国际歌》《团结就是力量》《咱们工人有力量》《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等。又教唱《我们是民主青年》、《走,跟着毛泽东走》,以及向西南向西北的大进军歌曲:挺进!挺进!向西北、向西南,向一切蒋管区大进军。那里的穷苦老百姓,多年来受着灾难与痛苦,早就盼望着人民解放军解救他们,减租减息、合理负担,帮助穷人把身翻……从北京来的张愚夫同学还教同学们扭秧歌。
  学习班里充满了团结、紧张、严肃、活泼的气氛。同学们都争分夺秒地认真学习毛主席著作,用毛泽东思想武装自己的头脑,又奋发图强地学习新闻业务知识、军事知识,互相帮助,共同进步。
  我们实行的是供给制。一日三餐,大院就是我们的餐厅,既无桌子,又无板凳, 七八个人蹲在地上围成一圈,中间放一瓷盔烩菜,热腾腾的白馍管饱吃。这对我这样一个从蒲县山沟沟出来的、天天吃玉米面窝窝、一年也难吃上一顿肉的人来说,简直是天堂。
  我们还办了黑板报,每天的好人好事都登在上面。黑板报也有批评一栏,从老区来的同学爱看晋剧名角“二梅兰”的戏。有时,他们看戏回来晚了,校门关了,就翻墙进来。于是,第二天黑板报的批评专栏上就出现了他们的名字。
  难忘10月1日那一天
  1949年10月1日上午,成指导员通知我们下午要去参加大会,并要扭秧歌。我记得张愚夫同学让我扮老太婆,曹潮扮老头,张杰扮我的闺女。上午我和张杰到我家住的鼓楼西杜家院里,向房东杜家婶借她的绸子衣服给张杰穿,又给他梳了两个小辫子,还真像个小姑娘。同学们都化妆成工、农、兵、学、商,张强、徐茂森等同学扮工人,举着镰刀斧头,形象逼真。
  10月1日下午,临汾地区的党政各机关干部、军队的全体指战员、西北艺术学校的师生们,财干校、卫校、新训班、临汾师范、临汾中学的师生们,各群众团体、工商界、市民代表,都欢天喜地地迈着整齐的步伐,涌向西北艺校北门外的广场,也就是小飞机场(现在的临汾市宾馆旁边)。
  下午3 点钟,我们从广播里听到了伟大领袖毛主席洪亮的声音:“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中国人民站起来了!”顿时,人们沸腾了,个个激动万分,喜泪顺颊而流。会场里响起雷鸣般的、经久不息的掌声、欢呼声,锣鼓声响彻云霄。与会者振臂高呼;“中国共产党万岁!” “毛主席万岁!”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时任晋绥分局书记的李井泉同志讲了话。会后举行了声势浩大的游行。
  游行时,走在最前面的是西北艺术学校的师生,他们高举着毛主席、朱德总司令的彩色标准画像,又制作了很大的横幅标语,又有由百人组成的执旗队。我们新训班同学也兴高采烈地扭起了大秧歌,欢庆我们新中国的诞生。我们从北扭到鼓楼西,又扭到鼓楼南,最后扭到东大街、东关,直扭到灯火通明。临汾城的几条主要街道都留下了我们的足迹。
  准备南下
  1949 年7月16日,时任晋绥军分区司令员的贺龙,接到毛主席要求他率10万人入四川的电报。在新中国诞生喜庆的日子里,我们听了贺老总动员南下的报告。他要求同志们克服困难去解放受苦的老百姓。我记得最清楚的是,贺老总在会上表扬王瑞在红军长征途中受过重伤,但这次他坚决要求南下。时任晋绥分局政治部主任的胡耀邦也作了报告。
  1949年10月8日,《晋绥日报》的摄影记者刘正挺来到新训班给全体工作人员、学员照了像。
  从9号起,我们不上课了,全天进行军事训练。还记得在练习射击打靶时,当轮到我的时候,我才打了一枪,时任晋绥分局书记的李井泉来考察我们来了。李书记说:“起来吧!这些女娃娃们在行军路上能跑,不掉队就行了。”
  又过了几天,组织上给我们发了黄色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棉军装。我们高兴地跳起来了,脱下灰色的衣服,换上了军装。头戴闪闪发光的红五角星军帽,身穿军装,左胸上佩戴着“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徽,腰里系着军用皮带,小腿上打着绑腿,神气十足,多么威武雄壮啊!我和关桂荣同学还去剪了个平头。
  我们新训班50多名同学,一部分到重庆,一部分到成都。到重庆的有9位。他们是:彭雨、段惠、张怀珍、张杰、温磊、荆子蔚、侯克强、贾杨管、刘振。由常芝青社长、李蔚然主任、黄照老师带领。他们从临汾出发坐火车到榆次,出了娘子关到石家庄,又到郑州,后到了武汉,坐轮船到达重庆。后来,他们办了西南局的机关报《新华日报》,常芝青任社长。到成都的有30名同学,跟随贺龙司令员,被编入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下工作团第三梯队一大队一中队二分队。大队长是杨效农,副队长是水江。由杨效农、毛大风、成刀戈指导员带领。这30名同学分别是:王锦、张尔杰、张强、徐茂森、张鹏翥、王克、王广矩、林捷、高文、解庆寿、康振平、白云昭、李文科、谢德全、王瑶、杨庚虎、曹潮、杜晓鹏、任百科、陈东汉、王长庚、曹国玺、陈志青、范继贞、李英、张毅、关桂荣、贺万山、贺模、席新梅。 我们这30人是路经西安到达成都的。
  张愚夫、李培常、杜小均、秦洪彦等同学留在山西工作,有的上了大学进行深造。
  叔父西戎严厉批评了我
  1949年10月30日(农历九月初九),我们在临汾人民欢送南下干部的口号声中,向大西南进军了。
  我们女同学组织上照顾坐汽车,这是我第一次见到汽车。当汽车路过我家门口时,我听见妈妈问李英婶子:“春芳(她原来的名字),咱新梅呢?”我是年龄最小的一个,同学们照顾我坐到中间,我赶快站起来,叫了声:“妈,我在这儿!”母亲笑嘻嘻地欢送着我们。一路上看到的是村子的墙上都写着“欢送南下干部”的标语。我们兴奋,我们自豪,我们为能参加到解放大西南的行列而骄傲,而感到无尚荣光。当天晚上大约7点左右,我们到达了宿营地——运城。
  10月31日,在永虞宿营,后到永韩镇,又到赵村。
  11月3日,是我永生难忘的日子,我们渡过了黄河。在学校里上地理课时,听老师指着地图讲过的黄河,今天终于看到了它,我真高兴啊!
  次日,我们到了美丽的古城西安,住在西小街222号。在西安我们参加了庆祝苏联十月革命节的活动,晚上看了苏联影片《万世师表》,这是我第一次看电影。
  11月10日,我们坐汽车下乡到了距西安城的十里铺,轮流做饭,住了四天。
  11月15日,我们来到距西安八里的刚家寨。在刚家寨,我们学习了《四川概况》《成都市概况》,并整顿了队伍。杨效农还宣布每个新训班学员到成都的工作岗位,我分在总编室做抄写文章的工作。我们住在老乡家里,每天给老乡挑水、打扫院子,严格的军纪,受到人民的赞扬。
  记得有一天,轮我值日帮厨时失手打翻了油瓶,我吓坏了,悄悄地一个人步行到西安城买油赔偿。我走了不久,我叔父西戎便向同志们打听我到哪里去了。大家都说不知道,等我回到军营,叔父严厉地批评了我一顿。他说:“你这种行为是无组织、无纪律的行为,不向领导请假,就一个人去西安,要是出了事咋办?这可是革命阵营,不比在家里,你想咋就咋。”我当时很想不通,心想我遵照三大纪律八项注意行事,损坏东西要赔偿,这有啥错?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和叔父的耐心说服,我终于想通了。一个革命战士,必须要有严格的组织纪律性,我没有请假擅自外出,这就是不遵守纪律的大错。我心悦诚服地接受了批评。
  行军途中
  12月12日,我们在鹅毛大雪中踏上了进军的途程。这次行军女同志共10位,组织上决定由魏枫(三八式老革命,老党员,山西河曲人)担任班长,我任副班长。每个战士发一支步枪和几颗手榴弹、干粮袋、军用水壶,我们全副武装起来了,背上背着背包。
  在西安火车站,我很幸运地见到了临汾师范的丁琦老师,还见到了李效春处长和他的爱人梁杰,又见到了我父亲的同窗好友段云叔叔,他是1936年参加革命的老共产党员,很关心地问我的近况。
  我们从西安乘坐的是到宝鸡的三等客车,这是我第一次坐火车。车上共72个座位,我们人多,都挤着坐。下车后,我们的宿营地在一个庙宇里,铺着草,打开背包和衣而宿 。
  在10位女同志中,最值得敬佩的是卫群。她祖籍四川南充,曾冒着生命危险参加了红军,是二万五千里长征的幸存者。我们听她讲长征的艰苦岁月,使我受到很大的教育。
  12月14日,我们翻越了海拔2000多米的秦岭。我们努力地爬着,前面有一支鼓动队,不停地向同志们发出号令:“同志们!加油,再有几分钟就到顶峰了。”啊!终于爬到顶峰太白山了。太白山海拔3767米,是秦岭的最高峰。我们无比兴奋,欢呼着:“我们胜利了!”
  12月18日,我们要翻一座叫柴关岭的大山。同志们排成一行,前面有引路的,一个踏着一个的脚印走,不敢偏了,走偏了会遇到地雷。沿路上都写着“小心地雷”,我们只有躲着走。印象最深的是走到半山腰时,突然听到“嗡”的一声巨响,大家都在听哪来的炸声。原来是一位同志不听指挥,骑了一匹白马抄小路踩到地雷上了,当时马和人腾空而飞,被炸得很惨。我们是遵守纪律的,小心翼翼地一个跟着一个地走,终于平安地离开了险地。
  12月19日,大队长杨效农命令,女同志今天仍坐汽车到褒城。出发地离褒城180里,我们由魏枫率领,先装好粮食,后扛上行李坐车。我们10个人,加上梯队的5位同志,共15人坐一辆车。西北风刮得特大,但我们有颗火热的心。每个人都笑着迎风歌唱。到了褒城,走出了狭窄的深沟 ,前面是一马平川,似乎天也大了。我们高喊着:“出大山了,出大山了!”褒城这个地方很热闹。在褒城吃了饭,我们又坐车到了张寨,我们和四梯队的同志住在一起。更巧的是,在这里,我见到了我的老同学史荣珍、芦鲜叶。她们伸出热情的手,帮我们收拾房子和行李,我们太激动、太兴奋了,能在行军途中相逢是多么的不容易呀!
  又经过十多天的跋涉,于1950年1月5日,我们到了绵阳城。我们的宿营地在距城18里的普明寺。在这里我们休息、整顿、学习了几天后,13日到了广汉,14日到了距新都县城有7里的福羊镇。
  1950年1月16日(农历11月28 日),是我们行军的最后一天。下午2点钟,到了天府之国的成都。成都是一个盆地,连山也看不到了,天好像更大了。我们到北大街狮马路《川西日报》二厂。下车后,受到第一批来成都的同志们的接待。他们都在胳膊上戴着“成都市军管会”的臂章,多么荣幸,多么骄傲哟。
  新的起点
  成都是1949年12月27日和平解放的。先到成都的同志们,军事接管了国民党反动派的伪《中央日报》《新新新闻》《战斗报》《扫荡报》等反动报刊,创办了人民的报纸——川西区党委的机关报《川西日报》。
  《川西日报》社长是川西区党委的宣传部长杜心源,副社长兼总编辑是杨效农,副总编辑是李超。毛大风任编辑部主任。编委兼城市组组长是成刀戈,编委兼农村组组长是梅端,我叔父西戎任编委,负责编副刊。
  当我们看到了《川西日报》于1950年1月1日的创刊报时,心情万分激动。我们是无产阶级新闻战士,肩负着神圣的使命啊!
  组织上分配我和徐茂森、关桂荣到《川西日报》二厂搞校对工作。徐茂森任组长。担任校对的还有原在伪中央日报搞校对的林世沛。他教我们校对符号,如何搞好校对。我们校对了丁玲写的《太阳照在桑干河上》,赵树理写的《李家庄的变迁》《李有才板话》《小二黑结婚》,马烽、西戎合著的《吕梁英雄传》等。还校对川西区党委的文件。
  1950年1月28日,是最值得纪念的日子。在成都北较场里,举行了隆重、热烈的庆祝大会,庆祝大西南解放、庆祝成都市人民政府成立。当然,这一天,也是我革命人生的又一个新起点。
  60多年来,我们新训班的同学,分赴祖国各地,在不同的工作岗位上,为党为人民尽职尽责。有的同学已60年没见过面了,但当年风雨兼程、生死与共的南下使我们这些新闻战士建立了深厚的战友情谊,深化了我们追求光明的理想与精神。在迎接中国共产党90华诞的日子里,回顾往昔,永不言悔。
   (责编 肖黎)
其他文献
体型高大的冶金厂房受风荷载和吊车水平荷载影响,作用在基础上的弯矩较大,当基础位于岩石地基上时,如按普通基础设计,基岩的高承载力无法充分利用。而通过在基础底面设置锚杆
通过对?6000mm地铁盾构管片拼装机工作过程的分析,按照其实际结构尺寸建立了托梁受力的简化模型,以最大装备能力为边界条件,计算了7种主要工况下托梁的受力及变形。根据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