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工学结合实践教学体系的探讨

来源 :电脑知识与技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n41678415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培养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的有较强实际动手能力和职业能力的技能型人才,是高等职业教育的根本任务。工学结合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为目标,在职业岗位中学习、在学习环境中工作,把学习与工作的结合贯穿于整个教育教学活动之中的一种人才培养模式。按照工学结合理念构建了与理论教学相对独立的实践教学体系, 使学生在实践教学环节中,受到良好的技能训练,掌握当前一线所需要具备的关键技术和职业技能,增强就业和创业能力。
  关键词:工学结合; 实践教学; 职业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1)17-4136-02
  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一个类型,肩负着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使命。高职教育的使命决定了高职教育必须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1]。
  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就明确指出:职业教育要“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与企业紧密联系,加强学生的生产实习和社会实践,改革以学校和课堂为中心的传统人才培养模式”。
  所以高职院校推行工学结合教学模式,既是国家宏观教育政策的要求,也是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目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正加大课程建设与改革力度,以增强学生的职业能力,同时大力推行工学结合,突出实践能力培养。
  1 高职教育实践教学的发展
  近年来,高职教育正快速的发展,在这一过程中,各项改革成果最终落实在教学改革的环节上。因此,能够体现高职教学特色的“实践教学”自然地成为了高等职业教育谈论的焦点。
  在生产力不发达的古代社会,主要通过手口相传、模拟示范来传承技艺,这种形式可以说是最早的“实践教学”。在手工业时期,主要通过师傅带徒弟完成动手能力的培养,注重让学徒在生产实际中掌握职业技能,因此,学徒制是实践教学的典型代表。但随着生产的发展及机械化程度地不断提高,传统学徒制已经不能适应社会对大量生产一线工人的需要,设立专门的学校来培养产业工人就成为必然。这类学校一开始在培养目标上便具有明确的职业指向性,从而决定了实践教学作为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主要方式开始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实践教学不仅伴随着社会生产力的提高而产生、发展,而且教学思想也在不断演变,20世纪初曾主张“兴趣”和“活动”作为引导教学的重要标志[2],并强调教育应与实际生活相结合。我国的近代职业教育创始人黄炎培就认为“职业教育的目的乃在养成实际的、有效的生产能力,欲达此种境地,需要手脑并用。如果只用脑不用手,只注重书本知识,而不去
  实地参加工作,是知而不能行,不是真知。”他这就是在指出职业教育要重视实践教育。
  2 高职教育工学结合的内涵
  既然职业教育教学要以就业为导向,需要重视实践教育,那么就要确保学生的学习环境贴近未来工作情境。从国外职业学习和培训模式看,将学习与工作整合的“工学结合”学习模式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工学结合”,是能够按照生产流程或工作过程来设计课程教学,达到教师是在“做中教”、而学生是在“做中学”的效果。传统的学习以知识为本位,即以理论学习和知识获取为主要任务,主要表现为学生围绕教师、课堂、书本进行理论知识的学习,以理论知识获取的多少作为评价标准。而工学结合表现为以“知识加能力”为本位,采取了体现职业教育特色的新的价值取向[3]。即从单纯学校教育走向开放的社会教育,从单一的课堂教学走向实际的职业岗位,从学科学历本位转向职业知识、技能本位。总之,工学结合体现了工学并重的教学观和与之相应的知识、能力并重的人才培养观。
  3 工学结合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构建与理论教学体系既相互联系又相对独立的实践教学体系,是保证实训教学质量的关键,进一步明确高职教育的特点和人才培养目标,搭建培养专业技能型人才的框架体系及实现平台,建立与人才培养目标相适应完善的相对独立的实践教学体系。整个体系力求体现“以学生为中心,在做中学”的教育思想,将实践教学贯穿每一个学期,使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及素质教育有机结合。本着有利于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培养的原则构建“一条主线、两个证书、三个层次、四个保障”相对独立的实践教学体系。该体系以职业技术能力培训为主线,使学生毕业后获取两个证书(毕业证书和职业技术资格证书),实践教学的安排分为三个模块(基本技能、分项技能、专业技能),实施实践教学要有四个保障(师资力量保障、实践设施保障、规范管理保障、教学时间保障)。
  3.1 以职业技术能力培训为主线
  较强的职业技术能力是毕业生胜任本职工作的前提,是学生在就业单位“上岗快”的资本,也是各用人单位能否与职业院校长期合作的依据。以职业技术能力培训为主线,并将其贯穿于全部教学实践,是实践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4]。
  3.2 两个证书
  双证书制度是专业能力的一种体现,根据国家劳动部门的规定,必须对学生进行专业知识与专业能力两个方面的单独考核,成绩合格才能获得相关的职业技术证书。毕业证书是学生修业合格的凭证,是学生在校期间阶段性成绩积累的结果。职业技术证书是学生职业能力掌握程度的证明,也是高职教育规定的必须获得的技术能力证明。比较而言,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获得更为困难。主要原因有时间跨度长,考试内容多(涉及各门专业及基础课)、知识面宽、题量大、考试时间相对较短,而且又是国家劳动部门统一命题考试。为使学生顺利通过考试,应该把证书教育贯穿于三年的理论与实践教学之中,制定了考试前辅导、训练、测试制度,以确保较高的合格率。
  3.3 三个培养层次
  学生熟练的职业技术能力决非一日练就,它是实践能力与实践经验的积累,把这种积累经过提炼,按层次、分阶段、有计划、循序渐进,贯穿在全部实践教学环节中,形成三个层次的递进与衔接。
  1)专业基本能力培养层次。该层次是专业能力培养层次的基础,是为专项能力培养服务的。该层次的培养目标是使学生初步掌握所学专业的基本技能,并且为专业技能的培养创造条件。
  2)专项能力培养层次。该层次是为专业能力培养层次服务的。其目的在于使学生掌握学专业的必需专项技能,为专业能力和综合能力培养奠定基础。
  3)专业能力培养层次。该层次是前面两个层次的综合与提高,具体表现在职业技术能力的掌握、应用程度和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其教学效果如何,直接关系到学生上岗后的自我表现能力和自信能力,这是培养学生专业能力的根本保证。
  基础知识为专业知识服务,专业知识为基本能力培养服务,基本能力培养为专项能力培养服务,专项能力培养为专业能力培养服务这应该是贯穿在实践教学中的一条主线。
  3.4 四个保障
  要实现以职业技术能力(专业能力)培训为主线的实践教学目的,使学生均能获得双证书(毕业证书和一个职业资格证书)以及三个层次的培养过程,必须有师资力量保障、实践设施保障、规范管理保障、教学时间保障。
  1)师资力量保障。实习实训指导教师的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是保证实践教学效果的保证,是培养学生职业技术能力的保障。专业教师应具有较强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又具有较强的实践教学经验和动手能力,为保证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都能够担当其实践教学工作。实训师资还是提高高职学生素质的重要力量,高职学生素质不仅体现在文化素质、思想素质以及专业素质上,而且还体现在职业素质上。实训师资承担着培养学生职业素质的重任,是提高高职学生素质的重要力量,在学生职业素质培养中,有助于高职学生形成正确的职业观念、正确的工作态度、严谨的工作作风、积极的工作风貌、团结协作精神以及安全意识。
  2)实践设施保障。先进的、现代化的实践教学条件,是实践教学的可靠保障,为确保实践教学效果,特别是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在原有的比较完好实验实习场所以及性能先进的实验、实习专用设备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校内实习实训基地的建设,为保证专业实践教学提供可靠保证。实训基地的建设,应突出“人才培养的目标性”这一本质特性,从基地的整体设计、应用技术、开设内容、设备配置、技能训练等方面凸现实训基地的特性。学生在基地通过各种项目的实训和训练,可逐步实现知识向能力的转化,同时也拓展学生的专业知识面。还应通过规范学生的实习实训服装及鞋帽,使其贴近生产一线的要求,在实训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提高了学生的职业素质。建立具有真实或仿真生产环境的校内实训基地,使学生在这些仿真或真实的实训环境中得到了系统、规范的训练,大大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完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3)规范管理保障。规范教学管理,建立完整的教学计划,课程和实践教学环节教学大纲,是培养学生专业能力的保障。制定实践教学管理和考核办法等教学文件,通过对教学文件的切实执行,为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提供可靠的保障。
  职业能力课程要采取“任务驱动、模块教学法”:学习以工作任务的完成为前提,课程内容设计以工作过程的顺序展开教学有针对性和实用性,并充分反映本专业特色和科技社会发展的新成果,综合职业能力培养贯穿教学全过程,从而使学生掌握从事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
  4)教学时间保障。为保证实践教学体系落到实处,各实践教学环节都规定有具体的教学时间,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按一定比例穿插,将实践教学环节的安排设置到每一学期,为实践教学设置比较充足的时间,从而为实践教学环节提供时间保障。
  4 结束语
  当前,一方面社会对高技能型人才存在着大量的需求,而另一方面,我国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难。这种迹象表明我国高职人才培养规格和质量与社会对高技能型人才需求之间还存在一定偏差。而实践教学是高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
  就高职教育而言,实践教学应根据不同专业的培养目标,按照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以完成一定的工作任务,借助特定的项目训练为主要形式,以鼓励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索、主动思考为基本特征,以掌握相应岗位技能,养成一定的职业态度并以提高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为目的的教学。
  本着有利于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培养的原则构建“一条主线、两个证书、三个层次、四个保障”相对独立的实践教学体系。使学生在实践教学环节中,受到良好的技能训练,掌握当前一线所需要具备的关键技术和职业技能,增强就业和创业能力。
  参考文献:
  [1] 张振元.论职业教育的体系建构与体制创新[J].职业技术教育,2005(19).
  [2] 张晋.高等职业教育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8.
  [3] 童乃诚.全面解析工学结合的内涵[J].广东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1).
  [4] 薛志红.工学结合实践教学体系的研究[J].民营科技,2009(12).
其他文献
通过对牦牛肉发酵香肠工艺流程中微生物消长情况的研究,在危害分析关键控制点(HACCP)的基础上,应用栅栏技术(HT)控制产品微生物,延长产品的保质期;筛选出了适宜发酵牦牛肉制品使用的
数据库是各类学校计算机课程中的一门必修课,但在数据库课程的教学中,存在着理论与实际脱离、学生兴趣不高等种种现象。基于数年的数据库教学经验,将教学内容加以调整和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