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作文导写及范文点评

来源 :语数外学习·高中版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nghaiweir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材料作文在高考语文试卷中出现的频率比较高,其要求考生依据材料来立意、构思,选择合适的文体进行写作。不少学生拿到材料后不知如何是好。对此,教师可以开展作文导写活动,指导他们写作,并对他们的文章进行点评。下面,笔者就以一则材料为例详细谈谈。
  一、作文导写
  1.原题再现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人们对幸福的理解不尽相同。幸福,可以是一种生活,也可以是一种心境……
  2.写作指导
  (1)指导学生审题
  这是一则陈述性材料,是学生选取角度、拟定标题、展开叙议、构思行文的出发点。教师要耐心地指导学生审题,关注材料中的关键信息。
  这则材料由三个要素组成,包括两个句子和一个省略号。材料的第一个句子是“人们对幸福的理解不尽相同”,第二个句子是“幸福,可以是一种生活,也可以是一种心境”。由此,学生可以找出材料的关键词——“幸福”。第一个句子说人们对“幸福”的理解不尽相同,这其实是在暗示学生写出自己的独特见解。第二个句子由两部分内容组成,一是“幸福,是一种生活”,二是“幸福,是一种心境”。由“幸福是一种生活”,教师可以让学生联想到个人生活、家庭生活、群体生活、社会生活等;由“幸福是一种心境”,教师可以让他们联想到个体对幸福的独特体验。当然,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关注材料中的省略号,这个省略号意味着还可以从其他的角度来思考幸福的含义。
  经过教师的指导,学生就能明确材料的核心要素是“幸福不尽相同”。
  这则材料不是物象类的,也不是寓意类的,所提的关键词“幸福”是抽象的,但也是可感的。教师要提醒学生注意在写作时虚实结合,结合具体的事例或生活实际来谈。
  (2)指导学生立意
  在立意时,需结合整则材料来思考,可以选择从某一个角度或者某一个领域明确提出自己的观点,进行理性的阐述或形象化的表达,阐明“幸福是什么”。
  为了更好地指导学生立意,教师可以引导他们思考以下问题:
  什么是幸福?
  什么样的人是幸福的人?
  哪些是小的幸福?哪些是大的幸福?
  哪些是低层次的幸福?哪些是高层次的幸福?
  幸福可以和哪些东西划等号?不能和哪些东西划等号?
  对“幸福的人”是不是有不同的判断标准?
  以上问题都能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找到写作的方向和灵感。
  二、范文点评
  完整的作文导写活动是不能缺少评价环节的。学生完成了习作,教师要逐一阅读,并从中选出一篇优质文章,带领他们一起欣赏。欣赏完后,教师需作点评,说说这篇文章好在哪里,让其他学生从中吸取经验。
  1.作文示例
  天路之上,拥抱幸福
  当最后一抹夕阳的余晖消失在遥远的天边,几只斑头雁越过珠峰藏青色的穹顶,飞往南方。
  夜幕渐渐降临,此刻的他,头顶一片浩渺的星辰,开着一辆半旧的小货车,颠簸在崎岖的山路上。
  这条路,他已经走了六年,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可他并不觉得单调。每到出门的时候,半落的夕阳映得珠峰顶上一片赤红,仿若关人额头上的一粒朱砂,而归程中,熠熠发光的星空璀璨至极,仿佛伸手便可采摘一枚星星藏进心中。他开着车,望着美丽的夜色,孤单而又快乐地行驶在路上。
  终于,经过几个小时的颠簸,他到达了目的地,从车上卸下一个个包裹,将它们放到面前这个不到十平方米的小店里。
  其实,说这是便利店吧,也算不上,因为里面还整齐地摆放着各种包裹——乡亲们的快递。大概只有门口那块深蓝的牌板才能诠释这里——扎西宗乡菜鸟驿站。
  卸好包裹,已是深夜,他拍拍手上的灰,满意地看着一排排整齐的快递,一想到明天过来取快递的乡亲们那欣喜面容,心中便荡漾起一股幸福,身上的疲惫也一扫而空。
  劳累了一天,终于可以入睡了,梦中,他又回到了六年前的那一天。
  那是一个黄昏,菜鸟驿站总部派人来这里,准备建一个快递支取点,而他,便是那群人中的一个。他双手撑在栏杆上,望见不远处的珠穆拉玛峰,望着一群斑头雁越过穹顶,留下黑色的影子,所有的景致都是如此的震撼人心,震撼到他决定留下,留在这个寒冷的地方,留在这个与外界几乎没有联系的地方,留在这个生活清贫却令人心富足的世界第三极!
  他吃着粗茶淡饭,重复着最单调的日子,却拥有了自己的幸福,因为自从有这个驿站,乡亲们的生活也多了新的元素,那一张张笑容满面的脸,成了他平淡生活中最大的幸福。
  因为他,“驿站”这个古老的名词也在这新的时空里得到了“重生”。他用坚守打破了高度的藩篱,让这个被遗落在世界屋脊的边陲小镇又重回世界的怀抱,让此地的乡亲可以购买世界各地的商品,也让这里的一切被外界知晓。
  远方,又是一群斑头雁飞过,这是世界上飞得最高的鸟,此刻的他,如同这雁一般,艰难地飞行在天路之上,心中却是满满的幸福。
  纵使山高路远,心中幸福即可。
  他在珠峰腳下,守护,静候。
  2.教师点评
  本文以珠峰脚下菜鸟驿站的快递小哥为主人公,叙写了他为乡亲收取快递的简单生活。主人公的工作虽很平凡,却非常有意义,他生活清贫,内心却充满了幸福。文章选材贴近生活,又富有时代气息,传播了社会正能量。开篇和结尾的环境描写非常典型,为人物的活动设置了广阔的背景,还以斑头雁隐喻主人公虽身处恶劣环境,却依然能保持积极昂扬的生活态度。后半部分插叙驿站的由来,对情节作出了合理的补充,丰富了人物形象。小作者能灵活使用记叙、描写、议论、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使文章首尾呼应、结构完整、语言流畅,非常难得。
  有了教师的点评,学生再次阅读文章,就能发现更多的闪光点,并从中学习写作的技巧,将其运用到以后的写作中去。
  以上是笔者开展作文导写活动的一些经验,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定帮助。
  (作者单位:江苏省如皋市第二中学)
其他文献
美国的阿瑞桑那、尼哇达和新墨西哥三州是以风景出名的。许多的画报和杂志,如《阿瑞桑那公路》《阿瑞桑那画报》之类,专门从事风景宣传,招引有钱有闲的人前去游览。  出名的“大峡谷”“卡尔斯伯石钟乳洞”“玫化木林”等都在这一带。  这都是些穷荒不毛的沙漠地区,除了风景,什么出产也没有。因此,这几州主要就靠风景卖钱。  那些风景究竟怎样一个瑰奇法呢?我不妨从日记中摘几句文绉绉的话,作为介绍:  好土不见,满
期刊
一、语篇分析的意义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指出,语篇是英语教学的基础资源。语篇赋予语言学习以主题、情境和内容,并以其特有的内在逻辑结构、文体特征和语言形式,组织和呈现信息,服务于主题意义的表达。因此,深入语篇理解、把握主题意义、挖掘文化价值、分析文体特征,对教师做好教学设计具有重要意义,是落实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目标、创设合理学习活动的重要前提。  英语完形填空题是以语篇为载体
期刊
《前方》是曹文轩创作的一篇含义隽永的哲理散文,相比于其他散文作品,这篇散文的主题更深刻,内涵也更为丰富。作者从独特的视角深层次地剖析了人类离家的原因,表达了对人类困苦命运的同情以及对人类未来的一丝隐忧。下面,笔者就深入解读该作品。  一、对人类生存方式的理性思考  “当人类还未有家的意识与家的形式之前,祖先们是在几乎无休止的迁徙中生活的”。早在数十万年前,地球上已经有人类了,那时的人类没有家,只能
期刊
国学经典是中华民族在歷史的长河中淘洗出来的文化精品,对传承华夏文明、增强民族自豪感和凝聚力、推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基于此,本文就谈谈国学经典校本课程在少数民族地区的教学实践。  一、在少数民族地区开设国学经典校本课程的意义  一般来说,“国学”又称“汉学”或“中国学”,泛指传统的中华文化与学术。国学经典即中华文化中最有价值的典范性著作。在少数民族地区开设国学经典校本课程,引导学
期刊
英语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在高中阶段,由于教学任务较重,所以英语课堂教学都是以知识性教学为主,课堂中的教与学都缺少乐趣。兴趣是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动力的积极的心理倾向,也是促使学生达到最佳学习状态的工具。所以,在英语教学中,为了改善课堂教学状态,许多教师都主张开展趣味教学,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那么,如何通过趣味教学,让高中英语课堂妙趣横生呢?  一、发掘趣味元素,丰富课堂教学内容  当代高中生都是
期刊
《阿Q正传》是鲁迅先生创作的一部小说。该小说以辛亥革命前后的中国农村为背景,反映了底层人民的日常生活状况和精神状况。虽然辛亥革命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传播了民主、共和的先进思想,但是广大人民依然受到封建地主和帝国主义殖民势力的双重压迫,身体和精神都饱受摧残。在《阿Q正传》中,主人公阿Q是众多受压迫民众的一个缩影,深受封建礼教的束缚和迷信思想的毒害。在强者面前,他卑躬屈膝,一脸的奴才相;在弱者面
期刊
回目,即章回小說每一回的标题。仔细阅读《红,楼梦》的回目,我们会发现一种特别现象,即部分回目的首字是对小说中某个人物的评价。教师引导学生关注回目的首字,能让他们了解人物的某些特征,明晰作者的情感倾向。因此,在指导学生阅读《红楼梦》整本书时,我们不妨运用这种方法,使整本书阅读教学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指导学生浏览《红楼梦》的目录  在《红楼梦》整本书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迅速浏览小说的回目
期刊
“支架”,又叫“脚手架”,是为了保证施工人员顺利工作而搭设的一种架子。在写作的过程中,学生同样需要“支架”。诚如王荣生教授所说,“开展写作教学不采用‘一榔头法’,而要根据具体的写作任务和学情,聚焦相应的写作元素,分步地帮助学生解决的写作难题”。在写作教学中,教师为学生搭建“支架”,能给他们提供各种帮助。  在学校组织的一次月考中,笔者发现自己所教的两个班级的学生在作文的审题立意方面存在着比较明显的
期刊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是一篇获得过美国普利策新闻奖的优秀新闻作品,是一则能打动人心的新闻。那么,《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为何能打动人心呢?下面,笔者就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直接描写,交代事实  这里的“一切都可怕地颠倒了”,这里“曾经是人间地狱”,这里进行了“集体屠杀”和“人体试验”,死在这里的“共有400万人”。这里有“堆积如山的遇难者的鞋子”,这里有“玻璃窗内成堆的头发和婴儿的鞋子”,这里
期刊
普鲁士的首府柯尼斯堡镇,因“柯尼斯堡七桥问题”(欧拉在1735年解决了这个难题)在18世纪闻名于数学界。到了19世纪后期,这个小镇再一次名声大震,因为这里诞生了一位数学大师,他就是大卫·希尔伯特。  1862年,希尔伯特出生于东普鲁士的柯尼斯堡镇,他的祖父和父亲都是法官,母亲是一位富商的女儿,对哲学、数学、天文学等略有研究。母亲负责希尔伯特的启蒙教育。有段时间母亲对质数着了迷,就会拉着小希尔伯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