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应用型自学考试以培养从事生产、经营、管理一线的实际应用型人才为根本宗旨,文章针对目前应用型自学考试存在的问题及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在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人才培养课程建设、人才培养考试改革、人才培养助学管理四个方面提出改革途径。
[关键词]应用型自学考试 人才培养模式 教材建设 自考助学
[作者简介]王红(1966- ),女,四川成都人,攀枝花学院继续教育学院院长,副研究员,研究方向为成人继续教育。(四川 攀枝花 617000)
[基金项目]本文系攀枝花学院2012年度高等教育研究项目“应用型自学考试办学模式创新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GJ2012—07)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5)02-0051-02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制度创立三十多年来,其人才培养模式大致分为以下几种类型:学科本位的学历教育、应用本位的学历教育、应用本位的学历与非学历培训相结合的教育、应用本位的非学历教育。从总体上看,目前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的人才培养仍然以学科本位的模式为主,没有充分体现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的特点与规律。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需求类型的变化,应用型自学考试应遵循应用型人才的特点,改变学科本位的人才培养模式,为社会培养大量的应用型人才,发挥应用型自学考试的独特优势和办学效益。
一、人才培养目标定位:职业应用型人才
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提出了“改革和完善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制度”的新任务,要求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以培养应用型、技能型和职业型人才为主,应用型自学考试作为以培养实际应用型人才为核心任务的学历教育形式,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新要求,其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应定位为职业应用型人才。
1.全面培养考生的职业素养。现阶段,应用型自学考试仍然以学历教育为主,主考学校没有充分按照“应用型”模式办学,忽略了人才培养的特殊性;考生也只满足于课程考试合格,目的在于获得学历证书。因此,应用型自学考试没有形成自身鲜明的办学特色,其办学优势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对考生的能力培养、综合素质教育存在缺陷,更谈不上对考生职业综合素质的培养。深化应用型自学考试改革,应以培养考生的职业素养为核心,以提高考生的职业适应与发展能力为重点,改进学业评价手段,改革考试方式,采取多样化的业绩考核办法,科学规划课程体系,加强教与学的过程管理,探索教学管理新思路,围绕考生职业素养的培养,深化人才培养的综合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全面培养考生的职业素养与职业技能。
2.注重提高考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就业能力。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强调学习者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它不仅仅是一种学历教育形式,更重要的是一种培养考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手段。应用型自学考试除了要注重培养考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以外,还要注重通过培养考生的职业素养来提高考生的就业能力。应用型自学考试作为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模式,其人才培养目标集中体现为提高考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就业能力,在办学过程管理、课程教材建设、考试评价环节、助学帮扶体系等环节都应充分体现这一人才培养目标。
二、人才培养课程建设:需求应用型体系
科学的课程设置是自学考试的根本依据和保障。目前高等教育应用型自学考试的课程建设滞后于社会发展的需要,主要表现在:一是过分强调各门课程的独立性与完整性,沿袭学术型人才培养的课程模式;二是部分课程内容陈旧,脱离考生工作与生活实际,课程对考生应用性能力的培养不够;三是课程设置不够合理,各门课程之间在内容的连贯性上和难度的渐进性上不够协调,难以满足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要。针对这些问题,高等教育应用型自学考试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应突出课程建设,根据学科专业性质,结合考生岗位需求情况,合理设置专业课程,构建考生需求导向的课程体系。一是在课程设置上,要注重课程设置与社会就业市场的需求对接,做好职业岗位、职业能力的分析,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建立专业核心应用型课程、专业基础应用型课程和专业选修应用型课程。其中,专业基础应用型课程是主体,专业核心应用型课程是关键,专业选修应用型课程是补充,三类课程紧密配合,形成有机整体,目的是培养考生应用能力。二是在课程内容上,要适当考虑实践环节所占课程的比例。根据学科专业性质,结合考生工作实际,按照“应用、精练、迁移”的原则选择教材和调整课程内容。三是在课程教学上,要充分体现实践教学的作用,采取考生个人自学、主考单位适当指导、社会实践、实习实训等方法,充分调动教学双方的积极性,努力提高实践教学效果。
课程建设以教材建设为基础。长期以来,应用型自学考试套用普通高等教育或一般自学考试选用教材的简单做法,推行“一门课程一本教材”的教材建设模式,教材建设十分落后,部分教材不能适应应用型自学考试的特点,不能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而变化,不能满足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际需要。因此,在加强课程体系改革、构建以考生需求为导向的应用型课程体系的同时,应用型自学考试应注重加强教材体系的建设。首先,教材建设要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当下情境与职业发展的现实要求,特别是在当今知识更新速度渐快的信息社会,应用型自学考试的教材更应及时更新,充分反映时代发展的最新要求与科学技术发展的最新成果,体现科学性、时代性、应用性。其次,教材应充分体现实践应用性,要更加注重课程内容的实践性、应用性、简洁性和可操作性,因此在教材建设中要善于将学术化的教材转换为应用化的教材。如果一本教材不能完全满足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要,可以选择几本教材加以取长补短、互相参照,或者根据实际需要自编教材,对相关教材予以适当取舍和补充,避免简单套用普通高等教育的教材模式,造成普通高等教育与应用型自学考试的简单重复,难以体现应用型自学考试的办学特色。 三、人才培养考试制度:实践应用型环节
考试是应用型自学考试的中心环节,也是反映应用型自学考试办学特色的关键环节。长期以来,应用型自学考试的考试环节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考试内容偏理论、轻实践,在考查考生实践应用能力方面没有探索出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导致考试目的与应用型自学考试的办学宗旨相违背;二是学业评价一般采用一次性评价,且以书面考试为主,书面考试往往侧重于对理论知识记忆程度的考查,忽略形成(过程)性评价。针对这些问题,应用型自学考试在考试制度上应做如下改革:一是要建立实践应用本位的课程考试评价导向,充分考虑应用型自学考试的办学宗旨,将普通高等教育、一般性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应用型自学考试三者的考试定位区别开来,在考试制度上充分体现三者的区别,构建以实践应用为核心的应用型自学考试体系;二是要改变终结性、一次性的考试办法,根据课程的功能与性质,探索适合应用型自学考试人才培养特点的多元化课程考试方式,切实提高考生的学习能力、动手能力、实践能力、思维能力等,实现应用型自学考试培养职业型、技能型、应用型人才的目的。
此外,应用型自学考试在考试办法上需要做到以下四个方面的结合:一是将终结性的一次性考试与过程性考核相结合。自学考试学业的完成主要是由考生自学完成,如果只进行终结性的一次性考试,难免疏忽了考生的学习过程,考试对考生真实水平考查的真实性和客观性不够,考试也难免有偶然性成分的存在,影响了考试的客观公正性。因此,应用型自学考试应更加注重对考生学习过程的考核,通过阶段测试、综合测试等多个考核阶段,将过程性考核的成绩与终结性考核的成绩按相应比重测算出考生的综合成绩,作为考生的课程学业成绩。二是将理论考试与实践性考核相结合。理论考试是必需的,但实践性考核更能体现应用型自学考试的办学宗旨和课程特点,应将国家统一命题理论考试与主考学校组织的实践性考试相结合,让理论考试成绩与实践性考试成绩各占一定比重,计算出考生的课程考核成绩。需要注意的是,理论考试也应与普通高等教育和一般性自学考试区别开来,应用型自学考试的理论考试,也应充分体现对考试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考核。三是将纸笔形式的考试与计算机形式的考试相结合。现阶段,纸笔形式的考试仍然是自学考试的主要手段,但根据某些课程的特点与性质,可适当采取计算机形式的考试,或者将纸笔形式的考试与计算机形式的考试结合起来,按照一定的权重算出成绩,作为该课程的学业成绩。计算机形式考试的优点是可以随机生成试卷,使试卷“因人而异”,避免考试作弊发生。四是将闭卷考试与开卷考试相结合。一般情况下,应用型自学考试采取闭卷考试的方式进行,闭卷笔试对于检测考生对知识的记忆比较有效,在考查考生的思维能力上也具有一定优势,但对于考生动手能力与创新能力的检测就有一定局限。开卷考试有利于激发考生的创造性思维,在考查考生的综合能力及素质方面具有一定优势。因此,针对某些课程的不同性质与特点,可采取开卷的方式进行,或者将闭卷考试与开卷考试相结合,按照一定权重计算出考生的成绩,作为该课程的学业成绩。
四、人才培养助学管理:开放应用型模式
自考助学是连接考生自学和考生考试的纽带,自考助学作用的充分发挥关系到自学考试的办学效益。在办学实践中,应用型自学的助学环节比较薄弱,与普通高等教育的在校生相比,应用型自学考试的考试通过率较低,学生平时不注意对课程内容的学习与把握,又缺乏必要的助学渠道和平台,或者说有些助学渠道和平台缺乏对考生学习与咨询的有效帮助,导致相当一部分考生知识掌握得不够全面,对知识的应用没有过多的思考,对待考试存在碰运气、试试看的想法。在这种应试教育观念和评价标准的指引下,应用型自学考试实际上难以实现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
鉴于以上问题,应用型自学考试在管理上应进一步强化与完善助学服务支持系统,帮助考生改进学习方式,促进考生形成完善的知识结构和能力基础。依托主考学校的教育资源建立新型的、开放的应用型自学考试的助学服务中心,注重对学习者学习过程的管理,优化学习环境,为学习者提供优质的个性化、多样化的学习支持服务,提高学习者的学习效率。这种新型的、开放的应用型自学考试助学服务中心应发挥如下功能:一是突出对学习者学习方式与学习方法指导的功能。助学的最重要的目的不在于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教授学生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突出自学考试的特点。二是突出自学考试的实践能力培养的功能。借助主考学校的办学资源,建立实践培养基地,助学服务中心要加强对考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与考核,助学服务中心对考生实践能力的考核成绩可作为考生课程学业的实践能力考核成绩,占课程考核的一定比例,作为计算考生课程成绩的依据。三是突出自学考试的教育服务功能。应用型自学考试管理涉及很多环节,如报考、课程计划、学习过程、咨询、答疑、考试、成绩查询等,如何充分整合这些环节,不仅需要自学考试管理部门的统一管理,更加需要助学服务中心的开放式管理,使考生得到全方位的服务。
[参考文献]
[1]王火生,洪年芳,胡剑锋,黄卫军.关于深入推进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改革和发展的若干思考[J].中国考试,2013(3).
[2]夏云.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改革的变迁[J].广州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2(1).
[关键词]应用型自学考试 人才培养模式 教材建设 自考助学
[作者简介]王红(1966- ),女,四川成都人,攀枝花学院继续教育学院院长,副研究员,研究方向为成人继续教育。(四川 攀枝花 617000)
[基金项目]本文系攀枝花学院2012年度高等教育研究项目“应用型自学考试办学模式创新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GJ2012—07)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5)02-0051-02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制度创立三十多年来,其人才培养模式大致分为以下几种类型:学科本位的学历教育、应用本位的学历教育、应用本位的学历与非学历培训相结合的教育、应用本位的非学历教育。从总体上看,目前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的人才培养仍然以学科本位的模式为主,没有充分体现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的特点与规律。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需求类型的变化,应用型自学考试应遵循应用型人才的特点,改变学科本位的人才培养模式,为社会培养大量的应用型人才,发挥应用型自学考试的独特优势和办学效益。
一、人才培养目标定位:职业应用型人才
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提出了“改革和完善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制度”的新任务,要求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以培养应用型、技能型和职业型人才为主,应用型自学考试作为以培养实际应用型人才为核心任务的学历教育形式,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新要求,其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应定位为职业应用型人才。
1.全面培养考生的职业素养。现阶段,应用型自学考试仍然以学历教育为主,主考学校没有充分按照“应用型”模式办学,忽略了人才培养的特殊性;考生也只满足于课程考试合格,目的在于获得学历证书。因此,应用型自学考试没有形成自身鲜明的办学特色,其办学优势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对考生的能力培养、综合素质教育存在缺陷,更谈不上对考生职业综合素质的培养。深化应用型自学考试改革,应以培养考生的职业素养为核心,以提高考生的职业适应与发展能力为重点,改进学业评价手段,改革考试方式,采取多样化的业绩考核办法,科学规划课程体系,加强教与学的过程管理,探索教学管理新思路,围绕考生职业素养的培养,深化人才培养的综合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全面培养考生的职业素养与职业技能。
2.注重提高考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就业能力。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强调学习者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它不仅仅是一种学历教育形式,更重要的是一种培养考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手段。应用型自学考试除了要注重培养考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以外,还要注重通过培养考生的职业素养来提高考生的就业能力。应用型自学考试作为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模式,其人才培养目标集中体现为提高考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就业能力,在办学过程管理、课程教材建设、考试评价环节、助学帮扶体系等环节都应充分体现这一人才培养目标。
二、人才培养课程建设:需求应用型体系
科学的课程设置是自学考试的根本依据和保障。目前高等教育应用型自学考试的课程建设滞后于社会发展的需要,主要表现在:一是过分强调各门课程的独立性与完整性,沿袭学术型人才培养的课程模式;二是部分课程内容陈旧,脱离考生工作与生活实际,课程对考生应用性能力的培养不够;三是课程设置不够合理,各门课程之间在内容的连贯性上和难度的渐进性上不够协调,难以满足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要。针对这些问题,高等教育应用型自学考试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应突出课程建设,根据学科专业性质,结合考生岗位需求情况,合理设置专业课程,构建考生需求导向的课程体系。一是在课程设置上,要注重课程设置与社会就业市场的需求对接,做好职业岗位、职业能力的分析,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建立专业核心应用型课程、专业基础应用型课程和专业选修应用型课程。其中,专业基础应用型课程是主体,专业核心应用型课程是关键,专业选修应用型课程是补充,三类课程紧密配合,形成有机整体,目的是培养考生应用能力。二是在课程内容上,要适当考虑实践环节所占课程的比例。根据学科专业性质,结合考生工作实际,按照“应用、精练、迁移”的原则选择教材和调整课程内容。三是在课程教学上,要充分体现实践教学的作用,采取考生个人自学、主考单位适当指导、社会实践、实习实训等方法,充分调动教学双方的积极性,努力提高实践教学效果。
课程建设以教材建设为基础。长期以来,应用型自学考试套用普通高等教育或一般自学考试选用教材的简单做法,推行“一门课程一本教材”的教材建设模式,教材建设十分落后,部分教材不能适应应用型自学考试的特点,不能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而变化,不能满足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际需要。因此,在加强课程体系改革、构建以考生需求为导向的应用型课程体系的同时,应用型自学考试应注重加强教材体系的建设。首先,教材建设要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当下情境与职业发展的现实要求,特别是在当今知识更新速度渐快的信息社会,应用型自学考试的教材更应及时更新,充分反映时代发展的最新要求与科学技术发展的最新成果,体现科学性、时代性、应用性。其次,教材应充分体现实践应用性,要更加注重课程内容的实践性、应用性、简洁性和可操作性,因此在教材建设中要善于将学术化的教材转换为应用化的教材。如果一本教材不能完全满足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要,可以选择几本教材加以取长补短、互相参照,或者根据实际需要自编教材,对相关教材予以适当取舍和补充,避免简单套用普通高等教育的教材模式,造成普通高等教育与应用型自学考试的简单重复,难以体现应用型自学考试的办学特色。 三、人才培养考试制度:实践应用型环节
考试是应用型自学考试的中心环节,也是反映应用型自学考试办学特色的关键环节。长期以来,应用型自学考试的考试环节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考试内容偏理论、轻实践,在考查考生实践应用能力方面没有探索出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导致考试目的与应用型自学考试的办学宗旨相违背;二是学业评价一般采用一次性评价,且以书面考试为主,书面考试往往侧重于对理论知识记忆程度的考查,忽略形成(过程)性评价。针对这些问题,应用型自学考试在考试制度上应做如下改革:一是要建立实践应用本位的课程考试评价导向,充分考虑应用型自学考试的办学宗旨,将普通高等教育、一般性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应用型自学考试三者的考试定位区别开来,在考试制度上充分体现三者的区别,构建以实践应用为核心的应用型自学考试体系;二是要改变终结性、一次性的考试办法,根据课程的功能与性质,探索适合应用型自学考试人才培养特点的多元化课程考试方式,切实提高考生的学习能力、动手能力、实践能力、思维能力等,实现应用型自学考试培养职业型、技能型、应用型人才的目的。
此外,应用型自学考试在考试办法上需要做到以下四个方面的结合:一是将终结性的一次性考试与过程性考核相结合。自学考试学业的完成主要是由考生自学完成,如果只进行终结性的一次性考试,难免疏忽了考生的学习过程,考试对考生真实水平考查的真实性和客观性不够,考试也难免有偶然性成分的存在,影响了考试的客观公正性。因此,应用型自学考试应更加注重对考生学习过程的考核,通过阶段测试、综合测试等多个考核阶段,将过程性考核的成绩与终结性考核的成绩按相应比重测算出考生的综合成绩,作为考生的课程学业成绩。二是将理论考试与实践性考核相结合。理论考试是必需的,但实践性考核更能体现应用型自学考试的办学宗旨和课程特点,应将国家统一命题理论考试与主考学校组织的实践性考试相结合,让理论考试成绩与实践性考试成绩各占一定比重,计算出考生的课程考核成绩。需要注意的是,理论考试也应与普通高等教育和一般性自学考试区别开来,应用型自学考试的理论考试,也应充分体现对考试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考核。三是将纸笔形式的考试与计算机形式的考试相结合。现阶段,纸笔形式的考试仍然是自学考试的主要手段,但根据某些课程的特点与性质,可适当采取计算机形式的考试,或者将纸笔形式的考试与计算机形式的考试结合起来,按照一定的权重算出成绩,作为该课程的学业成绩。计算机形式考试的优点是可以随机生成试卷,使试卷“因人而异”,避免考试作弊发生。四是将闭卷考试与开卷考试相结合。一般情况下,应用型自学考试采取闭卷考试的方式进行,闭卷笔试对于检测考生对知识的记忆比较有效,在考查考生的思维能力上也具有一定优势,但对于考生动手能力与创新能力的检测就有一定局限。开卷考试有利于激发考生的创造性思维,在考查考生的综合能力及素质方面具有一定优势。因此,针对某些课程的不同性质与特点,可采取开卷的方式进行,或者将闭卷考试与开卷考试相结合,按照一定权重计算出考生的成绩,作为该课程的学业成绩。
四、人才培养助学管理:开放应用型模式
自考助学是连接考生自学和考生考试的纽带,自考助学作用的充分发挥关系到自学考试的办学效益。在办学实践中,应用型自学的助学环节比较薄弱,与普通高等教育的在校生相比,应用型自学考试的考试通过率较低,学生平时不注意对课程内容的学习与把握,又缺乏必要的助学渠道和平台,或者说有些助学渠道和平台缺乏对考生学习与咨询的有效帮助,导致相当一部分考生知识掌握得不够全面,对知识的应用没有过多的思考,对待考试存在碰运气、试试看的想法。在这种应试教育观念和评价标准的指引下,应用型自学考试实际上难以实现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
鉴于以上问题,应用型自学考试在管理上应进一步强化与完善助学服务支持系统,帮助考生改进学习方式,促进考生形成完善的知识结构和能力基础。依托主考学校的教育资源建立新型的、开放的应用型自学考试的助学服务中心,注重对学习者学习过程的管理,优化学习环境,为学习者提供优质的个性化、多样化的学习支持服务,提高学习者的学习效率。这种新型的、开放的应用型自学考试助学服务中心应发挥如下功能:一是突出对学习者学习方式与学习方法指导的功能。助学的最重要的目的不在于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教授学生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突出自学考试的特点。二是突出自学考试的实践能力培养的功能。借助主考学校的办学资源,建立实践培养基地,助学服务中心要加强对考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与考核,助学服务中心对考生实践能力的考核成绩可作为考生课程学业的实践能力考核成绩,占课程考核的一定比例,作为计算考生课程成绩的依据。三是突出自学考试的教育服务功能。应用型自学考试管理涉及很多环节,如报考、课程计划、学习过程、咨询、答疑、考试、成绩查询等,如何充分整合这些环节,不仅需要自学考试管理部门的统一管理,更加需要助学服务中心的开放式管理,使考生得到全方位的服务。
[参考文献]
[1]王火生,洪年芳,胡剑锋,黄卫军.关于深入推进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改革和发展的若干思考[J].中国考试,2013(3).
[2]夏云.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改革的变迁[J].广州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