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介绍了临安市20世纪70—80年代茶树灾害防治状况,总结了50—60年代该市传统农艺防护茶树灾害的措施,以供参考。
关键词茶树灾害;传统农艺防护措施;浙江临安
中图分类号S57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7-5739(2011)09-0183-01
临安市茶园覆盖面广,地形复杂,小气候差别较大。为了收集临安茶叶病虫发生与防治历史资料,从临安档案馆、志书办公室、农技中心档案馆、临安图书室等查临安茶叶历史资料,其中缺1959—1971年茶树植保活动资料。在临安图书室查阅资料时,发现20世纪50年代后期至60年代初期的《临安日报》有几篇关于茶叶方面的文章,可以从中窥探出当时茶园管理工作的全貌,特别是针对茶树病虫害、冻灾害所采取的一系列有力措施。现总结如下。
120世纪70—80年代防治状况
茶树病虫害防治从解放初的纯农业防治,到20世纪70年代的农药防治为主要手段,到80年代仍以化学防治为主。由于茶园均承包到户,茶农缺乏科学用药知识,造成喷药次数过多,农药用量过大,大量杀伤了田间天敌,施药技术较为落后,农业成本上升,还不同程度地破坏农业生态环境,有些害虫如黑刺粉虱、茶长白蚧、茶黑毒蛾、茶假眼小绿叶蝉等还出现小面积的猖獗为害等。后来在杭州市茶叶科学研究所的技术指导下,全面实行优化茶园防治技术,农药防治、生物防治、农业防治、机械防治等有机地相结合,并取得了茶叶产量增加、农药用量减少、防治效果提高等成效。
2传统农艺防护措施
2.1建立一支茶叶专业队伍
1958年,於潜县普遍建立茶叶专业排,专业排以连为单位建立,着重培养茶叶技术人员,保证新开辟茶园能达到一定质量要求,还能得到经常性修剪、施肥、培土等良好地培育管理,使茶叶生产管理水平不断提高,这是促进临安茶叶生产发展一项有力措施[1-2]。由此说明,茶叶专业化组织专业管理,1958年在临安县已初具雏形。
2.2施肥覆盖,确保茶树安全越冬
1959年,临安公社石桥头生产队开展茶园大面积防冻及培育管理工作,8 hm2茶园盖上稻草23.5 t,其中0.2 hm2高产(卫星茶园)施底肥5 t左右,突击3 d开展茶园防冻工作,主要是盖草和培土,2 d内所有茶蓬都完成。1959年临安公社(原临天公社)突击抗寒,施下各种灰肥和垃圾200 t,超过6.67 hm2茶山覆盖上稻草和各种杂草250 t。
2.3对茶园施肥补植铺草,以获得高产
为了培育高产茶园,派专业人员长年进行经常性管理,使茶树长采不败。1年施肥3次改为1年施肥6~7次,肥料品种一般是焦泥灰作底肥和养猪生产的垃圾等。采摘次数也从原来1年采9次增加到16次,后又增加到1年采20 多次,做到分批采,采大养小,每隔7~10 d采摘1次,不采老叶、老片等。当时茶园大多属于稀丛栽,要提高产量,就必须提高种植密度。一般在秋季,一边施肥,一边移植老茶树补植,进行台刈后茶树进行移栽,增加单位面积丛数,加之精心管理,防冻、防旱,冬季铺稻草和夏季铺嫩草[3-4]。做到“看茶施肥,挖孔施肥,肥施根部,肥上培土”,以保持肥效持久。同时为了节约劳力,便于运肥施肥方便,村边平地施土杂肥、垃圾等,高山茶园用焦泥灰、嫩草等。
2.4分批多次勤采,开展劳动竞赛
改进采茶技术,提高采茶效率。提倡双手快速采茶法,采1芽3叶,不采鱼叶老片,不采小茶丛,新茶丛打头采。爱护茶树茶叶,做到脚不踏茶丛,以确保茶叶质量。 通过开展劳动竞赛,大大提高了劳动进度,在劳动力不足的情况下,依然在茶叶采摘高峰缩短了采摘时间,提高了茶叶品质。
2.5高产茶园的主要经验
一是提高密植程度。台刈更新,经补植后使密度由原来6 000~7 500丛/hm2达到15 750丛/hm2,增加幅度达110%以上。二是深翻土地,勤除杂草。1958年在夏茶采摘后,茶丛移植前进行1次深挖土地,将底土翻上,表土翻下,初春时再进行深锄。三是施足基肥,多施追肥。共施猪羊垃圾67.5 t/hm2、肥田粉1 800 kg/hm2,先后分7次施入,施人粪42.75 t/hm2、绿肥18.75 t/hm2,先后分5~6次施入。在每次茶叶采后,施上1次根外肥。四是培土雍根,防冻保暖。移植后杂草抽出时进行1次深耕培土雍根,并用稻草26.25 t/hm2窝根保暖。五是整株修剪,抗旱保丛。夏茶采摘后进行1次修剪,主要剪去徒长枝条、老梗、枯枝、病枝。六是分批采摘,结合治虫。全年从原采摘15次增加至30次,采摘过程中做到不采老梗、茶籽、枯枝和嫩梗。
3 结语
临安市20世纪50—60年代茶园,基本上以传统农艺管理方法防治茶树各种灾害(冻害、旱害、虫害)。采用分批多次勤采防治蚜虫;冬季盖稻草防治冻害,夏季割嫩草铺园防治旱害,以保持土壤水分;以修剪、整枝减少茶树病枝、虫枝、枯枝;施用有机肥,并种绿肥作补充。这些传统农艺管理方式,目前虽不适宜于农业机械化作业的茶园,但非常适宜于纯山区高海拔以及目前高山区有机茶园的生产管理。
4参考文献
[1] 石春华.茶树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的做法和效果[J].中国植保导刊,2010(10):39-40.
[2] 宋文忠,吴彤.茶树冻害成因及预防补救措施[J].蚕桑茶叶通讯,2010(6):31-32.
[3] 张元力.绿色无公害生态茶园施肥技术[J].福建茶叶,2010(11):32-33.
[4] 冯明祥,姜瑞德,王继青,等.茶园种草对茶树主要害虫及其捕食性天敌的影响[J].山东农业科学,2010(10):89-91.
关键词茶树灾害;传统农艺防护措施;浙江临安
中图分类号S57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7-5739(2011)09-0183-01
临安市茶园覆盖面广,地形复杂,小气候差别较大。为了收集临安茶叶病虫发生与防治历史资料,从临安档案馆、志书办公室、农技中心档案馆、临安图书室等查临安茶叶历史资料,其中缺1959—1971年茶树植保活动资料。在临安图书室查阅资料时,发现20世纪50年代后期至60年代初期的《临安日报》有几篇关于茶叶方面的文章,可以从中窥探出当时茶园管理工作的全貌,特别是针对茶树病虫害、冻灾害所采取的一系列有力措施。现总结如下。
120世纪70—80年代防治状况
茶树病虫害防治从解放初的纯农业防治,到20世纪70年代的农药防治为主要手段,到80年代仍以化学防治为主。由于茶园均承包到户,茶农缺乏科学用药知识,造成喷药次数过多,农药用量过大,大量杀伤了田间天敌,施药技术较为落后,农业成本上升,还不同程度地破坏农业生态环境,有些害虫如黑刺粉虱、茶长白蚧、茶黑毒蛾、茶假眼小绿叶蝉等还出现小面积的猖獗为害等。后来在杭州市茶叶科学研究所的技术指导下,全面实行优化茶园防治技术,农药防治、生物防治、农业防治、机械防治等有机地相结合,并取得了茶叶产量增加、农药用量减少、防治效果提高等成效。
2传统农艺防护措施
2.1建立一支茶叶专业队伍
1958年,於潜县普遍建立茶叶专业排,专业排以连为单位建立,着重培养茶叶技术人员,保证新开辟茶园能达到一定质量要求,还能得到经常性修剪、施肥、培土等良好地培育管理,使茶叶生产管理水平不断提高,这是促进临安茶叶生产发展一项有力措施[1-2]。由此说明,茶叶专业化组织专业管理,1958年在临安县已初具雏形。
2.2施肥覆盖,确保茶树安全越冬
1959年,临安公社石桥头生产队开展茶园大面积防冻及培育管理工作,8 hm2茶园盖上稻草23.5 t,其中0.2 hm2高产(卫星茶园)施底肥5 t左右,突击3 d开展茶园防冻工作,主要是盖草和培土,2 d内所有茶蓬都完成。1959年临安公社(原临天公社)突击抗寒,施下各种灰肥和垃圾200 t,超过6.67 hm2茶山覆盖上稻草和各种杂草250 t。
2.3对茶园施肥补植铺草,以获得高产
为了培育高产茶园,派专业人员长年进行经常性管理,使茶树长采不败。1年施肥3次改为1年施肥6~7次,肥料品种一般是焦泥灰作底肥和养猪生产的垃圾等。采摘次数也从原来1年采9次增加到16次,后又增加到1年采20 多次,做到分批采,采大养小,每隔7~10 d采摘1次,不采老叶、老片等。当时茶园大多属于稀丛栽,要提高产量,就必须提高种植密度。一般在秋季,一边施肥,一边移植老茶树补植,进行台刈后茶树进行移栽,增加单位面积丛数,加之精心管理,防冻、防旱,冬季铺稻草和夏季铺嫩草[3-4]。做到“看茶施肥,挖孔施肥,肥施根部,肥上培土”,以保持肥效持久。同时为了节约劳力,便于运肥施肥方便,村边平地施土杂肥、垃圾等,高山茶园用焦泥灰、嫩草等。
2.4分批多次勤采,开展劳动竞赛
改进采茶技术,提高采茶效率。提倡双手快速采茶法,采1芽3叶,不采鱼叶老片,不采小茶丛,新茶丛打头采。爱护茶树茶叶,做到脚不踏茶丛,以确保茶叶质量。 通过开展劳动竞赛,大大提高了劳动进度,在劳动力不足的情况下,依然在茶叶采摘高峰缩短了采摘时间,提高了茶叶品质。
2.5高产茶园的主要经验
一是提高密植程度。台刈更新,经补植后使密度由原来6 000~7 500丛/hm2达到15 750丛/hm2,增加幅度达110%以上。二是深翻土地,勤除杂草。1958年在夏茶采摘后,茶丛移植前进行1次深挖土地,将底土翻上,表土翻下,初春时再进行深锄。三是施足基肥,多施追肥。共施猪羊垃圾67.5 t/hm2、肥田粉1 800 kg/hm2,先后分7次施入,施人粪42.75 t/hm2、绿肥18.75 t/hm2,先后分5~6次施入。在每次茶叶采后,施上1次根外肥。四是培土雍根,防冻保暖。移植后杂草抽出时进行1次深耕培土雍根,并用稻草26.25 t/hm2窝根保暖。五是整株修剪,抗旱保丛。夏茶采摘后进行1次修剪,主要剪去徒长枝条、老梗、枯枝、病枝。六是分批采摘,结合治虫。全年从原采摘15次增加至30次,采摘过程中做到不采老梗、茶籽、枯枝和嫩梗。
3 结语
临安市20世纪50—60年代茶园,基本上以传统农艺管理方法防治茶树各种灾害(冻害、旱害、虫害)。采用分批多次勤采防治蚜虫;冬季盖稻草防治冻害,夏季割嫩草铺园防治旱害,以保持土壤水分;以修剪、整枝减少茶树病枝、虫枝、枯枝;施用有机肥,并种绿肥作补充。这些传统农艺管理方式,目前虽不适宜于农业机械化作业的茶园,但非常适宜于纯山区高海拔以及目前高山区有机茶园的生产管理。
4参考文献
[1] 石春华.茶树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的做法和效果[J].中国植保导刊,2010(10):39-40.
[2] 宋文忠,吴彤.茶树冻害成因及预防补救措施[J].蚕桑茶叶通讯,2010(6):31-32.
[3] 张元力.绿色无公害生态茶园施肥技术[J].福建茶叶,2010(11):32-33.
[4] 冯明祥,姜瑞德,王继青,等.茶园种草对茶树主要害虫及其捕食性天敌的影响[J].山东农业科学,2010(10):8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