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安市传统农艺防护茶树灾害的措施

来源 :现代农业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ryuel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介绍了临安市20世纪70—80年代茶树灾害防治状况,总结了50—60年代该市传统农艺防护茶树灾害的措施,以供参考。
  关键词茶树灾害;传统农艺防护措施;浙江临安
  中图分类号S57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7-5739(2011)09-0183-01
  
  临安市茶园覆盖面广,地形复杂,小气候差别较大。为了收集临安茶叶病虫发生与防治历史资料,从临安档案馆、志书办公室、农技中心档案馆、临安图书室等查临安茶叶历史资料,其中缺1959—1971年茶树植保活动资料。在临安图书室查阅资料时,发现20世纪50年代后期至60年代初期的《临安日报》有几篇关于茶叶方面的文章,可以从中窥探出当时茶园管理工作的全貌,特别是针对茶树病虫害、冻灾害所采取的一系列有力措施。现总结如下。
  120世纪70—80年代防治状况
  茶树病虫害防治从解放初的纯农业防治,到20世纪70年代的农药防治为主要手段,到80年代仍以化学防治为主。由于茶园均承包到户,茶农缺乏科学用药知识,造成喷药次数过多,农药用量过大,大量杀伤了田间天敌,施药技术较为落后,农业成本上升,还不同程度地破坏农业生态环境,有些害虫如黑刺粉虱、茶长白蚧、茶黑毒蛾、茶假眼小绿叶蝉等还出现小面积的猖獗为害等。后来在杭州市茶叶科学研究所的技术指导下,全面实行优化茶园防治技术,农药防治、生物防治、农业防治、机械防治等有机地相结合,并取得了茶叶产量增加、农药用量减少、防治效果提高等成效。
  2传统农艺防护措施
  2.1建立一支茶叶专业队伍
  1958年,於潜县普遍建立茶叶专业排,专业排以连为单位建立,着重培养茶叶技术人员,保证新开辟茶园能达到一定质量要求,还能得到经常性修剪、施肥、培土等良好地培育管理,使茶叶生产管理水平不断提高,这是促进临安茶叶生产发展一项有力措施[1-2]。由此说明,茶叶专业化组织专业管理,1958年在临安县已初具雏形。
  2.2施肥覆盖,确保茶树安全越冬
  1959年,临安公社石桥头生产队开展茶园大面积防冻及培育管理工作,8 hm2茶园盖上稻草23.5 t,其中0.2 hm2高产(卫星茶园)施底肥5 t左右,突击3 d开展茶园防冻工作,主要是盖草和培土,2 d内所有茶蓬都完成。1959年临安公社(原临天公社)突击抗寒,施下各种灰肥和垃圾200 t,超过6.67 hm2茶山覆盖上稻草和各种杂草250 t。
  2.3对茶园施肥补植铺草,以获得高产
  为了培育高产茶园,派专业人员长年进行经常性管理,使茶树长采不败。1年施肥3次改为1年施肥6~7次,肥料品种一般是焦泥灰作底肥和养猪生产的垃圾等。采摘次数也从原来1年采9次增加到16次,后又增加到1年采20 多次,做到分批采,采大养小,每隔7~10 d采摘1次,不采老叶、老片等。当时茶园大多属于稀丛栽,要提高产量,就必须提高种植密度。一般在秋季,一边施肥,一边移植老茶树补植,进行台刈后茶树进行移栽,增加单位面积丛数,加之精心管理,防冻、防旱,冬季铺稻草和夏季铺嫩草[3-4]。做到“看茶施肥,挖孔施肥,肥施根部,肥上培土”,以保持肥效持久。同时为了节约劳力,便于运肥施肥方便,村边平地施土杂肥、垃圾等,高山茶园用焦泥灰、嫩草等。
  2.4分批多次勤采,开展劳动竞赛
  改进采茶技术,提高采茶效率。提倡双手快速采茶法,采1芽3叶,不采鱼叶老片,不采小茶丛,新茶丛打头采。爱护茶树茶叶,做到脚不踏茶丛,以确保茶叶质量。 通过开展劳动竞赛,大大提高了劳动进度,在劳动力不足的情况下,依然在茶叶采摘高峰缩短了采摘时间,提高了茶叶品质。
  2.5高产茶园的主要经验
  一是提高密植程度。台刈更新,经补植后使密度由原来6 000~7 500丛/hm2达到15 750丛/hm2,增加幅度达110%以上。二是深翻土地,勤除杂草。1958年在夏茶采摘后,茶丛移植前进行1次深挖土地,将底土翻上,表土翻下,初春时再进行深锄。三是施足基肥,多施追肥。共施猪羊垃圾67.5 t/hm2、肥田粉1 800 kg/hm2,先后分7次施入,施人粪42.75 t/hm2、绿肥18.75 t/hm2,先后分5~6次施入。在每次茶叶采后,施上1次根外肥。四是培土雍根,防冻保暖。移植后杂草抽出时进行1次深耕培土雍根,并用稻草26.25 t/hm2窝根保暖。五是整株修剪,抗旱保丛。夏茶采摘后进行1次修剪,主要剪去徒长枝条、老梗、枯枝、病枝。六是分批采摘,结合治虫。全年从原采摘15次增加至30次,采摘过程中做到不采老梗、茶籽、枯枝和嫩梗。
  3 结语
  临安市20世纪50—60年代茶园,基本上以传统农艺管理方法防治茶树各种灾害(冻害、旱害、虫害)。采用分批多次勤采防治蚜虫;冬季盖稻草防治冻害,夏季割嫩草铺园防治旱害,以保持土壤水分;以修剪、整枝减少茶树病枝、虫枝、枯枝;施用有机肥,并种绿肥作补充。这些传统农艺管理方式,目前虽不适宜于农业机械化作业的茶园,但非常适宜于纯山区高海拔以及目前高山区有机茶园的生产管理。
  4参考文献
  [1] 石春华.茶树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的做法和效果[J].中国植保导刊,2010(10):39-40.
  [2] 宋文忠,吴彤.茶树冻害成因及预防补救措施[J].蚕桑茶叶通讯,2010(6):31-32.
  [3] 张元力.绿色无公害生态茶园施肥技术[J].福建茶叶,2010(11):32-33.
  [4] 冯明祥,姜瑞德,王继青,等.茶园种草对茶树主要害虫及其捕食性天敌的影响[J].山东农业科学,2010(10):89-91.
其他文献
介绍了水稻恶苗病的危害症状、病原物、侵染循环特点,分析其发生因素,并总结其防治措施,以期为水稻恶苗病的防治提供参考。
介绍了用饱和蒸汽加热油工艺中的螺旋板式换热器的设计思想、热交换机理以及在使用、操作中必须强调指出的事项说明和建议.
介绍恶性杂草水花生在无为县的发生与危害现状,提出水花生防控工作必须从水花生与环境关系的整体出发,运用生态学的观点,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控"策略,才能取得较好的防控效果
从选地建园、选种定植、花果调控、整形修剪、肥水管理、病虫害防治、适时分批采收等方面介绍了杨梅园林化种植栽培技术,以供参考。
针对目前国内管网管道流量及阀门开关控制的实际情况,介绍了一种以单片机为核心的流量及阀门联动开关自动化控制系统.该系统能够实现阀门的变频调速,精确定位,分时联动,过载
在化工生产过程中,有些物料采用三足式离心机脱水后存在取料难的情况。本文分析了问题的原因,设计研制了一种快速出料的机械装置,阐述了出料原理并给出了机构运动设计简图和
Mn掺杂及其价态变化可引起钛酸锶钡陶瓷有趣的结构相变,对低损耗陶瓷材料的开发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采用冷压陶瓷技术在1 380℃/5 h烧结条件下制备了Mn掺杂(Ba0.75Sr0.25)TiO3
通过外观检查、厚度、硬度测试和金相分析等试验方法,证实水冷壁管环向裂纹产生的原因是由于锅炉的水循环偏差和受热面受热偏差引起的高温区水冷壁管内部工质汽化,金属表面周期
患者女,12岁。颈部疼痛2年余,CT显示:颈椎生理曲度变直.颈5、6椎体高度变扁.且椎体终板局部凹陷、且示致密.颈5/0、5/7椎间盘髓核可见类圆形致密钙化灶。CT值1300HU(图1~3)。CT诊断:颈5/6
目的:分析鞍区生殖细胞瘤的MRI表现及临床特征。方法:选择经病理或临床实验室检测及试验性治疗证实的11例鞍区生殖细胞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结合文献回顾性分析鞍区生殖细胞瘤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