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陇山林区土壤种子库物种组成与多样性

来源 :林业科技通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svs1234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土壤种子库是是森林生态系统构建的关键环节,对土壤种子库物种组成与多样性进行研究,是确保生态环境自然恢复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举措。本文结合甘肃省小陇山林业保护中心江洛林场辖区森林资源状况,选用直接萌发法并结合自然建植幼苗调查法对土壤种子库物种组成进行鉴定,采取大数量小样方法,通过土壤种子库萌发实验对实验区内4个监测样地开展林分土壤种子库调查。研究表明:人为活动对土壤种子库的组成影响最大,直接或间接地对土壤种子库的物种丰富度、持久性、动态变化和分布格局都有影响,长期高强度的人类经营活动会降低土壤种子库的密度,造成林分树种组成单一、林相简单,且多为单层林。
其他文献
淠河六安市城南节制闸闸址地基表层新近堆积物有素填土层、淤泥层、中砂层、级配不良砂砾石层、强风化砂岩层和弱风化砂岩层,其中淤泥、中砂承载力远低于建筑物基底要求应力,不满足建筑物地基承载力大于300 kPa的要求,为典型的软基水闸,须进行开挖清除或加固处理。在地基工程条件较差、工期十分紧迫的情况下,通过多方案比选,确定采用开挖回填置换结合强夯的地基处理方案;通过开挖回填和强夯生产性试验,确定了开挖回填
从期货交易的角度来看,由于计算机技术和其他信息科技的进步,大量科技工具应用于金融市场交易。在美国等发达的市场中使用计算进行买卖是非常普遍的。在此基础上,不同的市场参与者运用统计学和金融学理论建立了自己的交易战略,并运用数据进行回测性的研究。利用定量方法对期货交易进行分析,可以定量地对其进行投资回报和风险的定量分析,降低人为的主观因素。以往在定量的投资策略中,通常使用各种计量经济模式,例如ARMA等
学位
根据2018年5—7月以及2019年5月和8月在长江口水域采集的凤鲚(Coilia mystus)样本,对其生物学指标进行相关研究,结果表明:雌性凤鲚的肥满度(K)均值为0.32,雄性为0.37;雌性凤鲚性腺指数(gonadosomatic index, GSI)均值为18.58%,雄性为7.47%。2018和2019年长江口凤鲚的卵径分别为0.68和0.70 mm,与以往研究相比凤鲚的卵径有变小
随着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人工智能在各个领域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其与各个学科技术相结合,已成为各领域人士关注的焦点。将人工智能应用于量化交易,通过搭建不同的神经网络模型,对股票历史数据进行挖掘,找到股票历史价格与未来价格的非线性关系,实现对未来价格的预测,早已成为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通过对机器学习展开研究,基于LSTM神经网络实现股票预测模型,为投资者提供参考从而带来更高的收益。
作为草地生态系统向湿地生态系统过渡的生态系统类型,草甸湿地的植被种类和覆盖度明显低于湿地生态系统,对于全球气候变化极为敏感,是我国高海拔寒冷地区最为典型、最为脆弱的生态系统。因此,草甸湿地生态功能的保持和提升已成为横断山区、青藏高原等高寒地区生态保护工作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大量研究表明,鼠害是草甸湿地逆向演替的主导因子之一。迄今为止,国内外关于高原鼠兔的研究多集中于通过降低高原鼠兔的种群密度来调
研究喀斯特地区异质性生境下的土壤种子库特征,对于喀斯特地区植被的恢复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本研究采取野外取样和室内萌发的方法对不同土壤厚度小生境下喀斯特灌草群落土壤种子库特征进行了探究.结果表明:(1)从浅土到深土生境,土壤种子库总密度呈逐渐递增的趋势;同一小生境下,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种子库密度呈现出递减的趋势.(2)研究区土壤种子库物种组成重要值排序从多到少依次为:菊科、禾本科、其他科,按生活型
风沙黄土区排土场作为一种人造生态系统,自然条件恶劣,土壤贫瘠,植被恢复困难。为了探明有效的人工促进植被恢复措施,采用植被调查与种子库萌发试验相结合的方法,通过研究不同植被类型地上植物群落与土壤种子库特征及二者的关系,探讨了其植被恢复效益及潜力。结果表明:研究区人工植被恢复下地上植物群落中共47种植物,分属16科40属,土壤种子库共14种植物,分属5科13属,其中均以禾本科、菊科、藜科、豆科占主导地
利用宁夏15套农田小气候站资料,对比分析了2020年贺兰山东麓产区酿酒葡萄生育期主要气象条件差异,并进行气候品质评价。结果表明,1)2020年贺兰山东麓产区全生育期≥10℃的有效积温为1 560.0~1 984.0℃·d,平均气温为17.3~19.2℃,降水量为47.4~186.4 mm,日照时数为1 281.0~1 706.0 h; 2)2019—2020年冬季未发生越冬冻害,各产区酿酒葡萄均能
“第一届安徽戏曲观摩演出大会”是新中国成立后安徽戏曲发展史上一次影响深远的艺术会议,由于史料相对稀见,故而鲜少有学者对此次会议的历史经过作出细致完整的考述。通过对安徽省图书馆珍藏的会议史料进行爬梳,旨在还原此次大会的筹办和会演经过,填补当代戏剧史研究对地方性重要戏剧会议史料考证工作的不足,并试图采取历史发展的眼光评价此次会议对当代安徽地方小戏、现代戏与戏剧制度构建产生的积极影响。正是此次大会的举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