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进入初中以后,数学课本知识比较多,与小学数学相比,需要学生掌握的知识也越来越多,难度系数越来越大,很多学生很难适应突然增多的知识,对数学学习感觉压力很大,容易导致学生偏科、厌学甚至弃学等现象。但是初中数学有很强的系统性,所以为认为对数学知识进行分类,就便于学生的理解,也便于教学目的的实现。
【关键字】初中数学 分类法 教学方法 简谈
一、教师要认识到分类教学法的重要性,以便在教学中予以运用
数学分类教学法,顾名思义,就是将数学对象分成几类,分别进行讨论来解决问题的一种数学方法。初中数学不比小学数学,知识点相对较为简单,或者知识之间的关系比较清晰、明了,初中数学有了进一步的发展:知识点较多,同级命题、定理较多,在教学的过程中容易出现混淆,甚至是记忆错误,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使用分类教学法,就能很好的解决这些问题,因为对初中数学问题进行分类讨论就会使题目具有明显的逻辑性、综合性、探索性,能训练人的思维条理性和概括性。当然分类思想并不是一开始就要给学生进行灌输或者教学的,而应该是在学生对知识有了一定程度上的掌握以后,比如单元总结或者学期总结的时候,对已学的知识进行分类归纳,进而让学生对知识进行系统的复习、整理与吸收。同时,不能年级的教师也可以根据不同年级、班级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掌握程度,以及学生在学习的各阶段的认识水平和知识结构特点,逐步的渗透相关的知识方法,螺旋式的上升分类归纳的难度系数,不断的丰富分类知识的内涵,以便学生能“啃得动”,不至于让分类思想流于理论,而是切实的能为学生的学习创造一些方法、提供一些帮助。
二、教师教学要不断渗透分类思想,让学生养成数学分类意识
分类思想是需要教师的主动引导的,比如对数的分类,可以分为整数、分数、小数;或是正有理数、零、负有理数,比如教师可以在教授完负数、有理数的概念后,马上引导学生对有理数进行分类,让学生了解到对不同的标准,有理数有不同的分类方法。比如我们教会学生认识数a可表示任意数后,引导学生对数a 进行分类:那么a就有可能是正数、零或者负数三类。又比如,两个有理数的比较大小,可分为:正数和正数、正数和零、正数和负数、负数和零、负数和负数几类情况来比较,而负数和负数的大小比较是新的知识点,这就突出了学习的重点。
或者在学习几何知识的时候,有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等知识,要利用分类法让学生理解这些角之间的关系,是互补还是相等,比如两直线平行,同位角/内错角相等,同样的可以倒过来讲:同位角/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以及后面学习的全等三角形的验证,就需要学生掌握边角边公理、角边角公理,还有边边边公理、以及边角的推论,这其实是一个系统的知识,学生只要掌握,就掌握了这个知识点。
三、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学习分类方法,增强学生思维的缜密性
在教学中渗透分类思想时,应让学生了解,所谓分类就是选取适当的标准,根据对象的属性,不重复、不遗漏地划分为若干类,而后对每一子类的问题加以解答。掌握合理的分类方法,就成为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
分类的方法常有以下几种:
1.根据数学的概念进行分类
有些数学概念是分类给出的,解答此类题,一般按概念的分类形式进行分类。这是按绝对值的意义进行分类。一般导致学生错误的原因在于没有注意到数表示不同类的数。比如没有想到会有会有大于0,等于0和小于0等几种情况。
2.根据数学的法则、性质或特殊规定进行分类
学习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时,对于变形后的方程时,用两边开平方求解,需要分类研究大于0,等于0,小于0这三种情况对应方程解的情况。而此题的符号决定能否开平方,是分类的依据。从而得到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三种情况。
3.根据图形的特征或相互间的关系进行分类
如三角形按角分类,有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直线和圆根据直线与圆的交点个数可分为:直线与圆相离、直线与圆相切、直线与圆相交。
在证明圆周角定理时:由于圆心的位置有在角的边上、角的内部,角的外部三种不同的情况,因此分三种不同情况分别讨论证明。先证明圆心在圆周角的一条边上,这种最容易解决的情况,然后通过作过圆周角顶点的直径,利用先证明(圆心在圆周角的一条边上)的这种情况来分别解决圆心在圆周角的内部、圆心在圆周角的外部这两种情况。这是一种从定理的证明过程中反映出来的分类讨论的思想和方法。它是根据几何图形点和线出现不同位置的情况逐一解决的方法。教材中在证明弦切角定理:弦切角等于它所夹的弧所对的圆周角。也是如此分圆心在弦切角的一条边上,弦切角的内部、弦切角的外部三种不同情况解决的。
四、引导学生进行分类讨论,提高学生合理解题的综合能力
初中课本中有不少定理、法则、公式、习题,都需要分类讨论,在教授这些内容时,应不断强化学生分类讨论的意识,让学生认识到这些问题,只有通过分类讨论后,得到的结论才是完整的、正确的,如不分类讨论,就很容易出现错误。在解题教学中,通过分类讨论还有利于帮助学生概括,总结出规律性的东西,从而加强学生思维的条理性,缜密性。
一般来讲,利用分类讨论思想和方法解决的问题有两大类:一是涉及代数式或函数或方程中,根据字母不同的取值情况,分别在不同的取值范围内讨论解决问题;二是根据几何图形的点和线出现不同位置的情况,逐一讨论解决问题。还有就是要合理利用现有教材,教学中要帮助学生初步掌握分类的思想方法,结合其它数学思想方法的学习,注意几种思想方法的综合使用,给学生提供足够的材料和时间,启发学生积极思维。
初中数学教学的过程不仅仅是一个知识传递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学生各种思维意识、学习能力综合发展的过程,这个过程关系到学生的全面发展。所以作为教师,我们要为学生负责,在日常的教学过中多进行学习、总结,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途径或学习氛围,以便为学生的健康发展,为素质教育教学目的的早日实现贡献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姜璀邦.初中数学分类教学法的尝试《青海教育》2007第12期
[2]赵敏.新课标下初中数学分类讨论思想教学的几个着力点《数学教学通讯:教师阅读》 2010第6期
[3]李长青.新课程下初中数学实施分层教学 分类指导的实践研究《教学月刊(中学版)》 2007第11期
【关键字】初中数学 分类法 教学方法 简谈
一、教师要认识到分类教学法的重要性,以便在教学中予以运用
数学分类教学法,顾名思义,就是将数学对象分成几类,分别进行讨论来解决问题的一种数学方法。初中数学不比小学数学,知识点相对较为简单,或者知识之间的关系比较清晰、明了,初中数学有了进一步的发展:知识点较多,同级命题、定理较多,在教学的过程中容易出现混淆,甚至是记忆错误,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使用分类教学法,就能很好的解决这些问题,因为对初中数学问题进行分类讨论就会使题目具有明显的逻辑性、综合性、探索性,能训练人的思维条理性和概括性。当然分类思想并不是一开始就要给学生进行灌输或者教学的,而应该是在学生对知识有了一定程度上的掌握以后,比如单元总结或者学期总结的时候,对已学的知识进行分类归纳,进而让学生对知识进行系统的复习、整理与吸收。同时,不能年级的教师也可以根据不同年级、班级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掌握程度,以及学生在学习的各阶段的认识水平和知识结构特点,逐步的渗透相关的知识方法,螺旋式的上升分类归纳的难度系数,不断的丰富分类知识的内涵,以便学生能“啃得动”,不至于让分类思想流于理论,而是切实的能为学生的学习创造一些方法、提供一些帮助。
二、教师教学要不断渗透分类思想,让学生养成数学分类意识
分类思想是需要教师的主动引导的,比如对数的分类,可以分为整数、分数、小数;或是正有理数、零、负有理数,比如教师可以在教授完负数、有理数的概念后,马上引导学生对有理数进行分类,让学生了解到对不同的标准,有理数有不同的分类方法。比如我们教会学生认识数a可表示任意数后,引导学生对数a 进行分类:那么a就有可能是正数、零或者负数三类。又比如,两个有理数的比较大小,可分为:正数和正数、正数和零、正数和负数、负数和零、负数和负数几类情况来比较,而负数和负数的大小比较是新的知识点,这就突出了学习的重点。
或者在学习几何知识的时候,有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等知识,要利用分类法让学生理解这些角之间的关系,是互补还是相等,比如两直线平行,同位角/内错角相等,同样的可以倒过来讲:同位角/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以及后面学习的全等三角形的验证,就需要学生掌握边角边公理、角边角公理,还有边边边公理、以及边角的推论,这其实是一个系统的知识,学生只要掌握,就掌握了这个知识点。
三、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学习分类方法,增强学生思维的缜密性
在教学中渗透分类思想时,应让学生了解,所谓分类就是选取适当的标准,根据对象的属性,不重复、不遗漏地划分为若干类,而后对每一子类的问题加以解答。掌握合理的分类方法,就成为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
分类的方法常有以下几种:
1.根据数学的概念进行分类
有些数学概念是分类给出的,解答此类题,一般按概念的分类形式进行分类。这是按绝对值的意义进行分类。一般导致学生错误的原因在于没有注意到数表示不同类的数。比如没有想到会有会有大于0,等于0和小于0等几种情况。
2.根据数学的法则、性质或特殊规定进行分类
学习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时,对于变形后的方程时,用两边开平方求解,需要分类研究大于0,等于0,小于0这三种情况对应方程解的情况。而此题的符号决定能否开平方,是分类的依据。从而得到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三种情况。
3.根据图形的特征或相互间的关系进行分类
如三角形按角分类,有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直线和圆根据直线与圆的交点个数可分为:直线与圆相离、直线与圆相切、直线与圆相交。
在证明圆周角定理时:由于圆心的位置有在角的边上、角的内部,角的外部三种不同的情况,因此分三种不同情况分别讨论证明。先证明圆心在圆周角的一条边上,这种最容易解决的情况,然后通过作过圆周角顶点的直径,利用先证明(圆心在圆周角的一条边上)的这种情况来分别解决圆心在圆周角的内部、圆心在圆周角的外部这两种情况。这是一种从定理的证明过程中反映出来的分类讨论的思想和方法。它是根据几何图形点和线出现不同位置的情况逐一解决的方法。教材中在证明弦切角定理:弦切角等于它所夹的弧所对的圆周角。也是如此分圆心在弦切角的一条边上,弦切角的内部、弦切角的外部三种不同情况解决的。
四、引导学生进行分类讨论,提高学生合理解题的综合能力
初中课本中有不少定理、法则、公式、习题,都需要分类讨论,在教授这些内容时,应不断强化学生分类讨论的意识,让学生认识到这些问题,只有通过分类讨论后,得到的结论才是完整的、正确的,如不分类讨论,就很容易出现错误。在解题教学中,通过分类讨论还有利于帮助学生概括,总结出规律性的东西,从而加强学生思维的条理性,缜密性。
一般来讲,利用分类讨论思想和方法解决的问题有两大类:一是涉及代数式或函数或方程中,根据字母不同的取值情况,分别在不同的取值范围内讨论解决问题;二是根据几何图形的点和线出现不同位置的情况,逐一讨论解决问题。还有就是要合理利用现有教材,教学中要帮助学生初步掌握分类的思想方法,结合其它数学思想方法的学习,注意几种思想方法的综合使用,给学生提供足够的材料和时间,启发学生积极思维。
初中数学教学的过程不仅仅是一个知识传递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学生各种思维意识、学习能力综合发展的过程,这个过程关系到学生的全面发展。所以作为教师,我们要为学生负责,在日常的教学过中多进行学习、总结,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途径或学习氛围,以便为学生的健康发展,为素质教育教学目的的早日实现贡献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姜璀邦.初中数学分类教学法的尝试《青海教育》2007第12期
[2]赵敏.新课标下初中数学分类讨论思想教学的几个着力点《数学教学通讯:教师阅读》 2010第6期
[3]李长青.新课程下初中数学实施分层教学 分类指导的实践研究《教学月刊(中学版)》 2007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