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歌案”,有所思

来源 :南腔北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ingshanh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供女儿读书,江母批发布料,再做些衣服,到集市上卖。后来她开了超市,早上7点经营至夜里10点才关门。“她不想孩子过得比别人差,一直很拼” 。
  去年8月,想念女儿的江母第一次来到日本,江歌用打工的钱给她买了昂贵的手表和项链。往年,她过生日,女儿也总会给她买些装饰品。
  她对生活满怀期待。去年4月江歌入学读硕士时,她听从了女儿劝慰,转让经营三年的小超市。想着换份轻松的工作,她去考了月嫂证书。没想到,工作还没找到,便听到女儿的噩耗。
  看到这里,相信大家的心情都无法平静。母女俩相依为命20余年。在江母眼中,“小歌子”是她生命的全部。如今,阴阳两隔,这让江母情何以堪?愿逝者安息,坏人得到惩罚,正义得到伸张。
  —题记
  1. 只有在对生命敬畏的时候,世界才会在你面前呈现出无限的勃勃生机。
  央视著名评论员王志安在自媒体“局面”里,深度报道了“江歌案”的前前后后、来龙去脉。因为新京报《局面》拍了一个视频节目,因为江歌妈妈和涉事人刘鑫的“出镜”,一时间,舆论哗然。
  当地时间2016年11月3日,就读于日本东京法政大学的中国留学生江歌,被闺蜜刘鑫的前男友陈世峰用匕首杀害。据媒体报道,陈世峰杀害江歌的地点,正是江歌在东京居所公寓楼道。当时刘鑫饱受陈世峰骚扰,向好友江歌求助,江歌挺身而出,允許刘鑫借宿。深夜,在宿舍门口,江歌让刘鑫进屋,她和陈理论。然而,丧心病狂的陈世锋持刀捅向了江歌……
  当晚10点半左右,江母和往常一样与江歌微信通话,直到0点8分。
  “谈了好多,我心疼孩子,嘱咐她打工不要太累。她说,别人家孩子出国留学都是家里有钱,她是拿妈妈后半生的养老钱,有什么理由不努力?还说等工作了每月给我发退休金。”
  一件发生在日本的刑事案件,就这样引来国内媒体的关注。
  先引用一段媒体的报道细节:江歌出生于山东青岛某村落,家境并不富裕。
  江歌表哥告诉重案组37号,2015年4月,考虑到每年十来万的留学费,以及人身安全问题,亲戚们都反对她出国留学。但一心想过平淡日子的江母,在关键时刻卖掉一套房,存了20万银行保证金,支持女儿。
  机场送别那天,看到女儿转身进了安检,她便哭开了。“不放心她一人在国外,好在江歌争气,不仅顺利考取法政大学管理学硕士,还一直坚持打工。”江歌表哥回忆,妹妹总是报喜不报忧,只是偶尔才会私下说,学业很忙,要做市场调研,还在勤工俭学,觉得辛苦。
  《日本留学打工限制》规定,在日留学的本科生和研究生,一周工作时间为28小时。同时做两份工的江歌,每周都打工28小时。
  江歌曾告诉表哥,一月能赚五六千,交完约6万日元(约合4000元人民币)房租后,还略有盈余。她心疼母亲不容易,希望毕业后能在日本找个好工作,多积累些工作经验,就回国好好陪母亲。
  为了供女儿读书,江母批发布料,再做些衣服,到集市上卖。后来她开了超市,早上7点经营至夜里10点才关门。“她不想孩子过得比别人差,一直很拼”。
  2016年8月,想念女儿的江母第一次来到日本,江歌用打工的钱给她买了昂贵的手表和项链。往年,她过生日,女儿也总会给她买些装饰品。
  她对生活满怀期待。去年4月江歌入学读硕士时,她听从了女儿劝慰,转让经营三年的小超市。想着换份轻松的工作,她去考了月嫂证书。没想到,工作还没找到,便听到女儿的噩耗。
  看到这里,相信大家的心情都无法平静。母女俩相依为命20余年。在江母眼中,“小歌子”是她生命的全部。如今,阴阳两隔,这让江母情何以堪?愿逝者江歌安息,坏人得到惩罚,正义得到伸张。
  这些天,朋友圈里讨论最多的话题就是江歌案。有人担心送孩子出国留学的安全问题,有人挥舞道德大棒居高临下地“审判”刘鑫,有人从法律的角度说江妈不该“人肉”刘鑫及其家人,有人担忧好人难做,也有人呼吁防止简单粗暴的情绪……
  归纳起来,媒体的观点集中分成两派:一派偏重于道德和道义层面,将矛头直指刘鑫,呼吁严惩;另一派则反驳,这实为网络暴力,反问该不该用网络暴力“惩罚”一个人?
  作为一电视台的特约评论员,我也被邀请到电视节目中评论这个案件。我在节目中,首先提到一个观点,就是说,对生命一定要有敬畏。
  李叔同也就是弘一法师,在圆寂之前,一再给弟子们说,圆寂之后,我的遗体啊,在装棺的时候,务必在棺的四个角下垫上碗,碗中装水,避免蚂蚁虫子爬上我的遗体后,在火化的时候被无辜地烧死。弘一法师有个习惯,每次坐下来,都要用手拍拍凳子,为什么呢?怕他的屁股压到蚂蚁或者虫子。
  法国思想家史怀泽曾经在他的《敬畏生命艺术》当中,写到这么一个感悟,就是说,他在非洲志愿行医的时候,有一天黄昏看到几只河马在河中与他们乘的船并排游泳,那一刻,他突然感悟到了生命的可爱和生命的神圣。于是,“敬畏生命”这四个字,就在他的心中扎下了很深的根。他此后努力倡导、不懈追求的就是“敬畏生命”。因为你只有在对生命敬畏的时候,世界才会在你面前呈现出无限的勃勃生机。
  记得前些年,天文学上发生彗星和木星相撞事件,当时的电视台做了大量的报道。有的电视台上说,彗星的一个碎片儿比地球还大。哎呀,这样的事实让人听了之后,不得不感慨:这宇宙大到什么样子呀。我们几十亿人,住这个地球,八万里这么大,在宇宙当中呢,这个地球还比不上一块彗星的碎片儿大。你说,一个人,在宇宙当中,那还不就是一粒尘埃啊。
  地球上的生命也是这样。
  岁月不饶人。我们每天都在变老,也会有变成尘埃的一天。从尘埃的终点,回到尘埃的起点,从起点又回到终点。总之,都是尘埃,世间的一粒尘埃呀。想到这里,如果你还为那么一点蝇头小利勾心斗角,是不是特别傻啊。   我在节目中提到的另一个观点,就是说,无论你走多远,都别丢了咱们中国传统文化的根。根深才能叶茂,没有了根,人就成了浮萍,会迷失的。
  “敬畏生命”,也有一个从心到语言的敬畏。在唐代,有祝由科,当时是十三科之一。我小时候,邻居家有个小孩儿夜哭,不睡觉,闹腾。他的家人,还会念这个祝由,“天朗朗地朗朗,我家有个夜哭郎,过路君子念三遍,一觉睡到天大亮”,把这样的话写下来,然后贴到电线杆上。意思是借过路人的能量,保佑他的孩子不要夜哭,一觉睡到天亮。
  这其实就类似我们的口头禅: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话语有时候也是能量,冥冥之中也能成为一种诅咒,或者是祝福。比方说,吸烟,很平常的一个词汇吧,有个诗人叫徐志摩,他浪漫,说这是吻,英文就是kiss。他把吸烟称为“吻火”,听起来很浪漫吧。结果,他乘飞机失事,真的去“吻火”了,把肉身烧坏了。一语成谶啊。
  当时有个作家叫梁玉春,他写了一篇悼念诗人徐志摩的文章,题目就叫《吻火》。结果,写完文章之后不久,这个梁玉春也英年早逝了,像一支香烟,突然被掐灭了一样,或者,像一支香烟燃尽了一样……在香烟被妖魔化的时代,你会觉得,冥冥之中有一种说不上来的东西。
  大家都看过小说《乱世佳人》吧。《乱世佳人》还被翻译成另外一个名字《飘》。它叫《飘》,其实并不飘,作者写得很实,涉及到美国南北战争。主人公是一个女人,名叫郝思嘉。作者就写她怎么遭遇爱情,怎么离婚,怎么分手,怎么生存。那个主人公成为这个乱世当中的一个佳人,她非常清楚,什么南北战争,什么爱情,都挡不住她活下去的勇气。这其中的秘诀就是:郝思嘉有一个固执的保卫家园理念,和自己的土地在一起。
  郝思嘉最后的感慨就是:明天又是新的一天。就是说,有土地有那个家在,她就能够超越对具体的某一个人的爱。郝思嘉本来是一个娇气十足的贵族小姐,结果,在她经历战争之后,由淑女变成一头凶悍的狮子,甚至跟母狼一样。她也干过很多坏事,也杀过人,最后,她干成了一件最重要的事儿,那就是:她保住了她的家园。你说她飘吗?一点也不飘。你再看昆德拉,他是捷克作家,他写《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的时候,他本人因为政治原因流亡到其他的国家,失去了母语滋润的环境,在异国他乡自个跟自个进行搏斗。所以,昆德拉写的作品就有点“飘”了,我不是说作者“飘”,是他笔下的人物“飘”。昆德拉作品的整个风格就是“飘”。昆德拉说:生活在别处。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就是说人类飘起来,一旦飘起来,还是很痛苦。他实际上是一種逃亡者,远离了母语的文化,所以他自己说,生活在别处,生活在彼岸。昆德拉曾经说,彼岸即将成为昨夜彼岸,幻灭来临。
  我们可以对比余华的小说《许三观卖血记》。你能说许三观的“三观”不正吗?在那个荒唐的年代,他老婆白玉兰被批斗,他也跟着大家批,骂她的话很难听,比如“你这个臭婊子”,诸如此类。许三观去给老婆送饭,为了掩人耳目,他就送一碗白米饭,什么菜都没有,就是白米饭。许三观还故意对外人说,恨她,所以只给他吃白米饭。但是,她老婆趁着没人,在吃白米饭的时候,发现白米饭下面,藏着肉。这个时候,他们之间的爱情用“感动”无法形容吧?那是真正的爱情,无言的爱情,胜过千言万语。
  中国人的传统文化中,历来重视婚姻,至今还把婚姻看成“终身大事”,尤其是女性,往往视婚姻为唯一的归宿。婚姻成功,一生的圆满幸福;婚姻不顺利,终身如奴。《礼记》中,把结婚看作“万伦之始”,是“将合两姓之好,上以事宗庙,而下以继后世也”。婚姻已超出个人私事的范畴,那种“自己选择,自己承担后果”在古代是不可想象的。
  这也是咱们中国夫妻的特别爱情,也是咱们中国文化的魅力。我在自己的长篇小说《海南爱情故事》中,曾经这样说,比方说我们的座位号,为什么要选择96号,而不是69号?先阳再阴,这在《易经》里说得明白着呢。9当然好了,但是没有6,就好像只有五脏没有六腑,就麻烦了。《素问》中说,“善养者必奉于藏”、“奉阴者寿”。所以,这个6(六)太重要了。隋唐开始,朝廷的中央行政机构分为六部(吏、户、礼、兵、刑、工);我们的身体有六腑(胆、胃、三焦、膀胱、大肠、小肠);数千年来,咱们中国人家里养的无非六畜(猪、牛、羊、马、鸡、狗);我们走路时要眼观六路(上、下、前、后、左、右);我们生活的宇宙称之为六合(上、下和东、西、南、北四方);女人怀孕了叫身怀六甲;佛家把眼、耳、鼻、舌、身、意看成罪孽的根源,追求六根清静;当一个人不能静下来时,古人说这是六神无主;儒家那里,把《诗》《书》《礼》《乐》《易》《春秋》称为六艺;就连弦乐器,也称六弦琴……由此可见,这个“六”,有多么重要。一个人命里有了“九”,才有个“六”,他一辈子的命运大概差不到哪里去,但两个数字万不可颠倒。
  近年来,人们越来越重视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小学语文课本增加了传统诗词和文言文的比例,文言文的考试难度也在适度提高。《幽梦影》《小窗幽记》《千家诗》《唐诗三百首》《三字经》和《弟子规》等,还有,早年朱东润先生的《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王力先生的《古代汉语》都成了热销书。
  读国学,虽然未必能成为宿儒饱学之士,但提升文化素质,从古老的经典当中吸收文化营养,还是非常有必要的。
  20世纪初,梁启超给大学生开了一个厚厚的国学书籍阅读书单,显得相当高深,内容涵盖经、史、子、集。除了长篇的《论语》《孟子》,还有大部头的《资治通鉴》《史记》《通鉴纪事本末》《宋史纪事本末》等。在诗人专集方面,李白、杜甫、王维、白居易、苏轼等人的诗歌全集,那是必读的。四书五经、诸子百家和二十四史,现在的孩子看起来,有点望而生畏啊。
  你连自己的文化都不了解,却跑到国外去读外国的语言文字,这专业是不是也欠考虑?
  还有个留学生到国外去学什么陶瓷工艺。我听了,笑不出来。老子云“大象无形,大巧不工”。制壶的境界,就是以气度和神韵论高下。古韵隐然,乃壶中佳品。好的紫砂壶,其形有老子所言“大象无形,大巧不工”之大美。中国的紫砂壶技艺和中国文化是分不开的。古时,紫砂壶是士大夫阶层的雅玩。喜欢紫砂的朋友一定知道现代紫砂大师裴石民。一个做生意的朋友L,为了感谢恩人,送了一把裴石民的紫砂壶。朋友L说,他从他人手中花2万元买下,摆在店里。有个收藏紫砂壶的顾客出3万元,他不卖。后来,他无偿送给了恩人。有懂行的朋友听到后,说你知道那把裴石民紫砂壶值多少钱么?至少200万。   裴石民紫砂壶为什么那么值钱?裴石民是谁?
  要谈裴石民,得先说潘稚亮。潘稚亮是个啥样的人呢?潘稚亮,名诒曾,字稚亮,著名的金石书法家,郭沫若称其为“切玉圣手”。1881年9月11日生。因童年羸弱多病,耳又失聰,其父命其师从乡前辈齐璞斋先生,学习书法篆刻。其座右铭为自书对联“切实求学,勤俭立身”。居处必整必洁,自刻“简朴澹雅”述其志趣。潘稚亮临池二十载,取法三山三李。三山者:绎山、华山、麓山也;三李者:李斯、李邕、李阳冰也。稚亮先生曾为徐悲鸿刻印40余方,自镌常用印200余方,钤为《潘稚亮家印谱》。1943年11月3日,稚亮先生因悲伤劳累过度病故,时年62岁。徐悲鸿先生在重庆追悼会上亲致挽联:“三山旧学怀先觉,一代宗师悲故人。”
  潘稚亮这样一位令徐悲鸿等人佩服的大师,也特别热爱紫砂艺术,尤其喜爱裴石民的紫砂作品。两人的艺术观点比较接近,都追求“宁拙勿巧”。1920年,潘稚亮曾在裴石民为储南强先生珍藏的供春树瘿壶所配盖的制口上刻下了如下文字:“黄玉麟误为瓜,五百年后黄宾虹识为瘿,英人以两万金易之而来,能重为制盖者石民,题记者稚君。”
  裴石民生于1892年,江苏宜兴人。因家境贫寒,为了谋生,14岁便拜其姐夫——紫砂艺人江祖臣为师。学师十年后,裴石民离开师父,到上海为一家紫砂商店当紫砂师傅。在上海,裴石民大开眼界,见到了康熙时期一代大师陈鸣远的珍品,形成了以自然形紫砂壶见长的风格,有了“鸣远第二”的名号。现在,故宫博物馆珍藏着的一把由紫砂鼻祖龚春制作的供春壶,壶盖便是裴石民重新配的。上世纪70年代,裴石民去世,但他的紫砂作品却越来越传奇。
  记得佛教中有一个“梓中宝藏”的故事,讲的是一位老人,在自家房下的地窖里藏了很多无价之宝,心想万一某天家道中落,子孙后代凭着这些财宝还能复兴祖业。许多年后的一天,这座年久失修的宅子突然失火,屋毁梁倾,子孙们弃屋而逃,流落他乡。因为他们不知道,废墟之下,藏着祖宗留下来的传世宝物。
  讲完了上述关于中国文化的故事,咱们接着说“江歌案”。
  有人不停指责刘鑫懦弱和愚蠢,要我说,她是敬畏之心和中国传统文化的双重迷失。迷失是什么意思?就是找不着自我了,不知道方向了。整个就是失魂落魄。现代人也不知怎么了,总是想折腾,表面上是寻找赚钱的机会,实际上是迷失,是缺乏起码的担当。很多人看上去,给人感觉就是失魂落魄的样子,也许真的丢失了什么吧。有很多人,甚至不愿意亲近土地了。只追求外面世界的花“香”,却忘记了来自泥土的香,来自粮食的香。
  我小时候,花草的名字很土,比如狗尾巴草、野菊花等等。
  现在,连草木也成了一种产业。店老板另外给草木起了一些时髦的名字:什么金娃娃、招财草、元宝树、摇钱树、金钱树、富贵竹、发财树等等。
  其实,金娃娃原名叫萱草,招财草就是草胡椒,元宝树本名叫栗豆树,摇钱树本名是栾树,金钱树本名叫美铁芋,富贵竹原名辛氏龙树,发财树本名叫瓜栗。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草木的名字都被人改了,诸如“招财草”“元宝树”“摇钱树”“富贵竹”“金钱树”“发财草”等,非要和钱财扯上关系。
  唐代诗人张九龄有句名诗:“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这才是我们的文化自信。
  现在的问题是,很多人,无知还罢了,还无觉。你看他这经络都不通了,一会儿这儿痛,一会儿那儿痛,不是颈椎痛,就是腰椎痛。你给他摸摸颈椎呢,那几根筋,你发现他有一根筋,简直已经像石头一般地硬,你就觉得他这个筋已经死掉了,就是一个石头了,没有觉了。更可怕的是,一些人的神经也是有知无觉,或者说无知无觉。比方说有一个同事,他前两天感冒了,让我给她开个药方。他就说,我流鼻涕、咳嗽,还发烧。你上回给我的那个方子我不小心删除了,能否再给我发一次。
  他想再用那个方子,他把方子当成治感冒的万能方了。这完全是西医的思路。一劳永逸?哪有这么好的事?
  这几乎让我觉得无语了。他可能真的关心流量胜过关心健康。他也许根本没有认真听说话,因为他的心思全在流量上。
  那是我夏天给他开的方子。现在,这是冬天哪,你怎么能用呢?季节不同,感冒的症状也不同。这次是发烧,那一次是流清鼻涕。流清鼻涕是感冒热伤风,是太阳证的外感。这次他发烧兼咳嗽,是少阴证。他现在去找那个方子,这对症吗?他不懂,他也不管。后来我看他是同事又是朋友,把了他的脉,看了他的舌苔之后,给他开了一服药,大概四块五毛钱,就一服药,很快就好了。好了之后,他又出去喝大酒,又淋雨了。又感冒,又咳嗽。这次他又给我电话,说上回你给我开的方子又没了,能不能再给我发一次。我无语,感觉交流有点困难。症状不同啊,你这次是淋雨的,重复的感冒,跟上次能一样吗?你上次病在少阴,这次还在少阴吗?哪里知道是不是已经转到太阴或者厥阴呢?
  你看那个“农夫与蛇”的故事,你说你怨谁呀,它在那里冬眠得好好的,你把它捂热了,打扰它的睡眠。它咬了你一口。我倒不是说咱们救了不该救的人,有些人就是蛇。不是这个意思。我只是说,有些人是他自己满身都是病了,自己还无知无觉。其实,在病发作之前,他在那里瞎折腾,吃各种油炸食品,你已经知道他要得病,但是你告诉他能听吗?没有用的。
  我的老师李一翔说过这么一个事情,他们医院要成立一个“治未病中心”。治未病,是《黄帝内经》当中的一个理念,“上工治未病”,就是说好的医生才去治未病呢。可是,这个中心自成立之后,居然成了接纳医院“老弱病残”的一个集中营。看病没人找的、没啥本事的医生,全被安排到那里去了。“治未病中心”成了变相的养老中心。本来,治未病是一个高手才能做的事,真执行起来,却成了半退休半养老的一个机构了。
  话说回来,刚才那个朋友那个同事,他在感冒发烧之后又再一次咳嗽,然后给他治好后,我给他说,这是最后一次了啊,以后有感冒有什么不舒服,还是找正规的三甲医院。我这么说,又怕人家误解,我说,我真的不想从事医生这个行业,我还要写作,把脉开药,只是我的业余爱好。开个方子,你以为简单,其实得费很多时间。如果我跟你开了,那么别人呢?其他朋友呢?是不是都要开?除了自己的亲人,我不再介入这种事情。这只是我研究中国哲学的一个应用而已。   说到这里,看上去扯得有点远了,其实不远,我说的是一种病:神志病。
  你看刘鑫,她的神志多少有点问题。她在接受《局面》专访时表示,这之前,自己睡觉听到门铃响了。她通过猫眼看了下,走廊没人。随后,门铃再次响起。但猫眼被挡了,什么都看不见……她当时有可能也被吓傻,所以导致报警时间有所延迟。
  不少人看了新京报《局面》拍的视频节目,将多段视频连起来,认为刘鑫在很多地方可能说了谎,前后矛盾。从心理学上讲,一个人之所以撒谎,最基本的心理动因就是出于自我保护,潜台词是:“我是为了保护我自己”。
  分析刘鑫的心理,她在案发时闭门不出,是为了保护自己;不向警方提供真实情况,不联系江歌的母亲,尽可能地逃避,是担心自己陷入不必要的麻烦;最后她不得不面对江歌的母亲,是因为自己陷入了麻烦,被发达的互联网放大了,被网民围观了,见面,是为了让自己摆脱舆论困境。
  自我保护本能人人都有,但是过度自我保护就是自私、胆怯、不敢承担了。这孩子看上去很聪明,其实很笨,神志不清,或者说,只是自作聪明。本来最怕麻烦的她,最终,让自己陷入更大的麻烦。
  2. 作为流量大V,咪蒙的文章恰恰是“宁躁毋默,宁巧无拙”。
  刘鑫及其家人说:“再出这种新闻,我就停止协助警察”、“是你闺女命短,跟我们有什么关系”。竟然说出这样的“气话”,不遭舆论的口诛笔伐才怪。
  我的一个学生汪思辰给我发微信,问:“陈老师,我看了最近的江歌案,不知为啥,对网上部分网民无限膨胀的所谓道德感到十分恐惧。而且部分媒体在缺乏证据的情况下,就去评说江歌,更令我感到悲哀。我觉得这才是最可怕的,岂能用谎言去对抗谎言?不知为啥,我对刘鑫还抱有一丝同情心,当然我也理解江歌她们一家的悲痛。我觉得刘鑫虽有道义上的过错,却也不应被人们无限放大去指责。而且,其道义上的过错是不是不可饶恕的那种?不好说。我个人认为,刘鑫最开始不接触江歌她们家人,也可能因为日本警方要求她不能与任何人接触,而其他人则攻击刘鑫,最终激怒了刘鑫……我也相信刘鑫绝对不是没有一点良心的。鄙人愚见,若有不当之处,恳请陈老师指正”。
  我回了一句:罗曼·罗兰说:“有一种英雄主义就是:在认清生活真相之后,依然热爱生活”。
  汪思辰微信上回复说:我十分赞同这种说法,因为我觉得生活肯定是美好的,虽然有很多不好的事情存在,但是我们应该坚信生活的美好,应该去寻找生活的美好。我们可以选择性地去接触生活,虽然有点不妥。但是,如果你看见的是黑暗的,那么你就会受黑暗影响;如果你看到的是美好的,你就会受美好影响,并将美好传递下去。我爷爷也给我说,生活肯定有黑暗,也肯定有光明,我们要坚信光明,但是对黑暗也要有所了解,分清哪个是主要矛盾。正如《大学》里所说:“物有本末,事有始终,知所先后,则近道矣”。我始终坚信真善美的存在。生活的光明是绝大多数的,黑暗是少数的。
  我问:刘鑫为什么叫江歌“三叔”?
  汪思辰说,不一定和性取向有关,可能是闺密间流行的爱称。现在学生之间这么称呼也有。
  我问:江歌出生于山东青岛的一个村落,家境并不富裕。为什么非要去留学呢?
  汪思辰说:或许是为了她的追求、她的理想。不能因为现实复杂而放弃梦想,不能因为理想遥远而放弃追求。
  我问:你认为陈世锋为什么杀人?
  汪思辰说:教育引导问题。压力之下,有个别人可能会做出过激举动。也有一种可能,陈世锋也被激怒了,被江歌激怒了,认为江歌多管闲事。而且他正处于失恋的时期,这种情况下被激怒很危险。
  我觉得现在的学生成熟了。相反,一些流量大V反而思维很简单,甚至粗暴。
  拥粉千万的自媒体公众号“咪蒙”,推送了一篇《刘鑫江歌案:法律可以制裁凶手,但谁来制裁人性?》文章。在文章开头,她就给出了一个引自知乎的选择题:
  闺蜜为了保护你而惨遭杀害,她的妈妈悲痛欲绝,你会怎么做?
  1.迅速安慰她妈妈,表示自己就是她妈妈的第二个孩子,同时严惩凶手,报答好朋友的救命之恩。
  2.迅速把她妈妈拉黑,欢天喜地地烫头发,买新的包,和朋友出去吃饭,自拍发朋友圈。如果她妈妈找上门来,就骂她女儿短命,撇清所有关系。
  这样的微信体评论文章,实在简单甚至粗暴。崔永元曾说“收视率是万恶之源”,要我说,“拼了老命吸粉,更是万恶之源”!《菜根谭》中有言:“十语九中未必称奇,一语不中则愆尤骈集,十谋九成未必归功,一谋不成则訾议丛兴,君子所以宁默毋躁,宁拙无巧。”作为流量大V,咪蒙的文章恰恰是“宁躁毋默,宁巧无拙”。
  有个诗人叫王尔德,他说过这样一句话,“女人的脸是小说,男人的脸是自传”。小说嘛,得有悬念有亮点,亮点越多越吸引人。自传呢,风格各有差异,可以千变万化,可能是沧桑的,可能是硬汉的,也可能是柔美的。王尔德的话,可以用来解读消费主义时代代言人现象。
  这是一个消费主義时代,也是一个代言时代。商家推销一款手表、一款家私,都要有个代言人,以表明自己的路线。多年来商家形成了一个套路,比方说你买王朝家私,那么就是关之琳代言的,“王朝家私我的家”,口号吸引了顾客。比方说买某种化妆品,“一叶子”面膜之类,这个消费群体主要是十八九岁到二十岁左右的小女孩,商家就选择了鹿晗当代言人,因为鹿晗就是她们这个群体的一员,鹿晗走的又恰恰是中性路线,他吸引的就是十九岁左右的小女孩。你让鹿晗去代言手表,那感觉就不对了。手表呢,走的是一个肌肉男的形象。肌肉男这样的形象,才能配这个手表。营销商要的就是这种感觉。这个时代,每个人都在代言,有时候,我们不得不扪心自问一下。那么你在为什么代言呢?我们不说你是一个明星,只是说,你是为你自己代言呢?还是为某个群体代言呢?我们在很多场合听到一些专家或者学者发言,一听他讲话,哎哟,马上就明白过来,他滔滔不绝的背后,他的话是为什么群体代言,替什么人背书。   流量大V咪蒙为什么代言呢?我觉得她就为流量代言。
  这也不能全怪咪蒙,微信体文章不都喜欢流量么?那些自媒体人,哪个不想要流量?神马都是浮云,赚流量才是硬道理。我在电视台录完“江歌案”的节目后,曾经和两个报社的资深编辑记者X和W聊天,问他们对“江歌案”的看法。两个人均表示,完全不了解“江歌案”,没有关注,只看了一眼标题。X说,除了赚钱的新闻,其他的基本都不关注。我又问:“携程亲子园虐童”究竟是怎么回事?X说是用针刺了小孩子吧?我问:是吗?不是粗暴推倒、喂芥末、喷消毒水吗?他只好把头从手机屏幕上移开,坦率地承认:其实我也只是看了一下标题,没有看内容。W说,我也只是看了一下标题,没有打开。这说明这个标题不吸引人嘛。再和另外的一些媒体人聊天,他们中的大部分都在忘情地谈论10+、UGC、算法、大数据、盈利模式、A轮B轮或C轮融资,这个时候,你给他们谈论一个生命的失去,或者健康问题,他们根本就没心思听。
  君不见,最近大家最关心什么?或者说,最热门的新闻是什么?是上海迪士尼游乐园规定不能自带食物、饮料入园。网友,依然是“网友”出面调侃:买得起门票,吃不起园里的饭。还有就是共享单车,比如小蓝、酷骑等退押金难的问题。再有,就是麦当劳(中国)有限公司正式改名为金拱门(中国)有限公司。据说,网上炸开了锅,网友们纷纷表示“金拱门”这个名字土得掉渣,段子手更是造出了“开封菜(KFC)”“小红帽餐厅(必胜客)”等恶搞名称来呼应“金拱门”。你看,大家关心的,不是流量,就是吃。《纽约时报》专栏作家托马斯·弗里德曼曾提出“预防冲突的金色拱门理论”,认为“人们对汉堡包和薯条的欲望会取代战争”。吃里面有大学问,胃口其实比思想顽固。但是,现在微信朋友圈关注的“吃”和饮食哲学无关,大家只是晒,我吃了什么什么,我很幸福,我比你过得好,我赢了,我过得不错,比很多人强,无非是阿Q精神胜利法,就这么简单。吃胖了,然后去减肥,还戏称,吃饱了才有力气减肥。
  “吃货”本来是个贬义词,现在成了褒义词了。
  我在读中学的时候,记得语文课本上有一篇古文叫《曹刿论战》。其中有这么一句话:“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为什么说肉食者鄙呢?当然,曹刿说这句话的时候,是古人那个语境,不过我们读古书知道,有句古语叫:佳品难为素食,事急不暇草书。
  什么意思呢?就是说做素食很麻烦。做肉简单,烤、烧、煮,放盐,就可以吃了。做素食,那是真正的“食不厌精、脍不厌细”,跟在肯德基吃快餐的感觉刚好相反。做素食,很伤神,也很费事。素材的花样多,特别是把豆腐做成肉的样子,挺麻烦的。
  古人说,嚼得菜根则百事可为。
  为什么说“嚼得菜根则百事可为”呢?第一,菜根可以品。第二,菜根苦却也有清淡的滋味。不是有本书叫《菜根谭》吗?谈的不是菜根的吃法,而是吃菜根的哲学。
  現在城市生活大家都忙活。忙活,就没有闲心去做那个精致的食品,也没有闲暇去玩味草书。所以,大家吃的饭也都是一个味儿,用句流行语,这叫标准化。
  无论是在苏州吃,还是在广州吃,在深圳吃,都是一个味儿。都是一份炸鸡,一杯碳酸饮料。不都是一个味道吗?标准化作业啊。咖啡也都是一个味。哎呀,老话说什么众口难调,在“标准化”的经营思路面前,众口不难调啊。
  按西方国家的标准,肯德基也好,麦当劳也好,都被看作穷人食品。肯德基、麦当劳刚进国门的时候,好多孩子很羡慕,这背后不能不承认,有一个文化的心理。另外一个是,这个食品里面包含丰富的卡路里和胆固醇,让人从过去的营养不良一下子变成大胖子。所以,肥胖症也多了起来。
  现在人上了“方便”的当啦,越来越贪图方便,越来越懒得动。这也跟人性有关。除了人性方面的原因,商人呀,也总是琢磨怎么样从他人身上赚到钱。既然懒是人性,那就发明了汽车、电视、手机,还有这种美式快餐肯德基、麦当劳。哎呀,人不胖都难,快餐方便了吃饭,但这个卡路里和胆固醇也导致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
  懒久了,身体功能退化,有人年纪轻轻就患上了气喘、心悸、背痛、腰酸之类的毛病。有个卖椰子的阿姨为了赚钱,患上严重的颈椎病,吃不香,睡不好,活受罪啊。她就跟我感叹,要是有一种药,能治好颈椎病,10万元,我都买。你看,她一个卖椰子的,辛辛苦苦干了几年,赚的钱加起来,也不过10万元,她愿意毫不迟疑拿出10万元治好颈椎病。等于说,这几年的工白干了,还落了一个严重的颈椎病。
  背痛腰酸也好,糖尿病、动脉硬化、脑溢血也好,这些病某种程度上也是生活方式病。我们过去那个嚼菜根的年代,也不是完全没这种病,但相对今天来说,很少很少了。有植物学家曾经做过一个调查,说中国人吃的蔬菜啊,有六百多种。比西方人多六倍。可是,现在人不爱吃菜了,爱吃肉,各种肉。民俗至今还有一句俗话,形容一个人有本事,就说,你以为人家是吃素的吗?古人可不这么看,古人说,“肉食者鄙”。现代人啊,别以为科学技术发达了,就比古人厉害,不见得,在慧的层面,现代人退化了。
  所以说,嚼得菜根,百事可为。其实这里面有一种领悟,这是我们中国哲学的大境界。
  你看那个萝卜,竹笋,它们的菜根,营养丰富啊,而且有丰富的植物性纤维,还能提供人体足够的维生素矿物质,所以佛门弟子一向主张吃素。医家有时候也劝人少吃肉,多吃青菜水果,这样的话,男人可以神清气爽、耳聪目明、身轻体健。这个纤维性的食物呢,能给大脑细胞提供养分。
  过去,在农耕时代盛夏季节,劳作的人们就坐在一棵大树下,头戴一顶破草帽,手拿一把老蒲扇,然后,切开一个大西瓜,一家人围着吃。很简单,很幸福。关键是,吃了之后爽啊。
  真正讲究起来,吃西瓜,不叫吃,应该叫啖,就是烈日炎炎吃上一大口西瓜。那个爽啊,沙瓤的西瓜,用刀一切开,鲜红色的瓤,黑色的瓜子儿,那真正叫美味呀。现代人吃西瓜还有这种感觉吗?没有了。
  你看中国的饮食哲学,相当博大精深,“吃货”关心的真不是这个。   我这才意识到,很多人根本无法交流。人是分层次的,不同层次的人之间,真的不要交流,否则等于自讨无趣。不同层次的人之间,关心的事就不一样。过去有句老话:官问刑,富问灾,平头百姓问发财。什么意思呢?就是说,过去的算命先生发现一个规律:当官的来算命,一般都是问“我什么时候碰到一个坎啊”,希望算一算如何顺利地过这坎。富人来算命,一般都是问灾,什么时候会碰到灾,然后算一下怎么避免此灾。平头老百姓来算命,一般都是问“我啥时候能发财致富啊”。
  除了消费和娱乐,其他严肃的话题,完全无法交流。他们既不关心道家,也不关心儒家,既不关心他人疾苦,甚至也不关心自己的疾苦。他们是一群大数据时代的迷失人。比方说,前几天我生活的城市,一场大雨,整个城市基本陷入瘫痪,马路上到处是“抛锚”的小轿车,除了骑单车就是走路了,因为马路上车都堵死了。照理,正常人应该有个起码的担当吧,要么关心一下马路上行人的安全,要么关心一个为什么很多城市下大雨就得“看海”。可是,一个刷爆朋友圈的话题,居然是一个在深水中骑电动车的女子,水已经深到她的脖子,仅露出一个被雨衣遮盖着的头……大家首先关心的是,电动车是什么牌子的?然后围观、起哄、娱乐,直到下一个热点来临。至于城市为什么积这么深的水、地下管网为什么排水不畅、这个被深水浸泡的女子会不会生病,这些问题,反而没有人关心。这个时候,我身边的一个资深媒体人朋友在做什么呢?他在炫耀自己拍的一个雨中堵车的视频,阅读量达到了30万+,平台那边给他发了1500元。说来说去,还是钱。据说有一个穷小子和有钱人的心理调查:如果一个穷小子冒充有钱人和你恋爱,然后被你发现。你会如何反应?90%的人选:坚决断绝关系,诚实是最重要的品质之一。过了一个月,这个网站又出了一道题:如果一个有钱人冒充穷人和你恋爱,然后被你发现。你会如何反应?90%的人选:继续交往,我爱的是他的人,又不是他的钱。
  那些“10万+”们,他们最担心的,不是健康,而是“掉粉”和“取关”(取消关注)。“掉粉”和“取关”就意味着损失银子。所以,现在有经验的家长在批评孩子的时候,你得与时俱进,得这么说:你怎么能做出这种“掉粉”的事情呢?这不是逼我“取关”吗?一个网红和粉丝结婚了,其他粉丝都不干了,说你这不是“X丝”么?
  他们的所有心思只在“粉”上、“关”上。他们的元神已经和肉身游离了,说不在吧,又好像在。说在吧,又好像不在。中医不像西医,靠一味地对抗治疗。中医重在调节,它追求的是机体的平衡,治疗目标是通过调整人体的不通、失衡状态,达到“阴平阳秘,情神乃治”。不适,是失衡的开始。中医不是对抗,而是调节关系、理顺关系,通过调动人体的自身调节机制,发挥治疗作用的药物,比如针刺、拔罐,只是起到一个开关作用,把身体内某个功能激发出来。中医讲究复方治疗,君医佐使,发挥各自作用,起效慢,但治本。按照柯云路的观点,人之所以得癌症,在潜意识里是这个人不想活了,对人生不再看好。人之所以感冒,是因为身体强迫他休息。他需要休息,所以找个“感冒”的借口。人为什么得肩周炎?肩上的担子太重了,为什么有五十肩?压力太大。
  这就是说,咱们的中医文化,是非常尊重自然与生命的,是把人当成一个宇宙,是宇宙整体的一部分。牵一发而动全身,这就是全息宇宙理论。
  这些中国文化的精华,你和那些眼中只重“流量”的人说,有用吗?没有用,他们听不懂,也没有耐心听。他们已经不会思考“流量”之外的问题,他们追求的只是:短评快。你直接告诉我,生病了,吃什么药吧。看古书,太难了,你给我翻译成白话文吧。弄得你完全无语,完全没脾气。
  很多人真的无法聊天。他们甚至不会聊天了。除了谁谁赚了多少钱,谁谁开上了“路虎”,谁谁提拔到哪个岗位了,或者哪里的饭菜好吃。除此之外,再也无法交流任何严肃的问题。海涅说:肉体有时候似乎比精神看问题更深刻,人们用脊梁和肚皮思考往往比用脑袋思考更加正确。可是,那些眼中只重“流量”的人,他们连肉體都没有时间照顾了。
  明末清初有一位书画大家,名叫傅山,亦即傅青主(1607年—1684年),他的书法被后人尊称为“清初第一写家”。可见其影响之巨。当时在太原,谁能得到傅青主的字,那相当有面子了。而且,傅青主这个人,还是个武术家,他修心养性的功夫也不一般,活到七十七岁。傅青主的书法审美,归纳起来,就四点:宁愿拙一点也不要巧,宁愿丑一点也不要媚,宁愿支离也不要油滑,宁愿率真也不刻意安排。总之,一点也不要轻狂。他更重自己的性情。所以傅青主的书法啊,表面上看很飘逸,但是内涵丰富。他的小楷呢,很拙很古。像傅青主这样的大家,那些“流量明星”关心吗?不关心。
  事实上,流量时代,大V咪蒙和那些演艺圈的“流量明星”一样,你看那些“流量明星”60天拍片,可以要价1亿元片酬,演技那么生涩,抠图演出、过度用替身、使用倒模,凭什么呀?凭的就是流量,人家自带流量、具有庞大的人气,他们有成千上万的粉丝,那些粉丝以“我家idol(偶像)最敬业最努力”拥趸着,席卷微博、豆瓣、贴吧。流量就是银子,你愿意跟银子过不去吗?肯定不愿意。不少粉丝根本不太在意偶像演技怎么样、出演的作品怎么样,在乎的是什么呀?是偶像的“人设”(即他们所认定的“人物设置”),人设先于演技、人品、作品等其他要素存在。既然如此,“流量明星”只需努力经营好“人设”就可以占据市场一线资源,就可以拿最高片酬。那些疯狂的粉丝会不停地给你“安利”“我家idol(偶像)”。这就是为什么那些“小鲜肉”要演技没演技,要文化没文化,可就是红,就是有人气。这其实是社会浮躁风气的一种表现形态。
  “游江海者,托于船;致远道者,托于乘;欲霸王者,托于贤。”这是汉朝刘向仰慕渴望人才的名句。现代有不少年轻人,惟成功论,谁的“粉”多,谁成功。他们的心神已经被一部手机给绑架了。你说他,他反过来说你:时代不同了。然后,郑重其事地告诉你,谁谁谁就用一部手机,每天就能赚几千块!那口气,特别像过去那些搞传销的人说的话。他被粉丝经济给致幻了,就像瘾君子一般,无法自拔。从文化到心神,已经彻底迷失。什么时候能找回来?不知道。也许,他们认为自己才正常,那些没粉的人才是迷失呢。   去哪儿?手机上网查询,然后网上支付。从哪里来?查百度。智能手机满足了懒人的一切需求,让他们不会思考了。现在一个会思考的人,估计他的朋友圈一定很纯净,充其量20个人左右。有越来越多人虽然也在一个朋友圈,但是,人家的朋友圈明确告诉你,我和你也就是三天的交情——“朋友仅展示最近三天的朋友圈”。你以为你是谁?在这个信息以秒计的时代,谁有耐心去查看你三天以外的朋友圈信息?你想多了吧。你有没有想过,你朋友圈可能有上千朋友,但真正完整听你讲完一段话、不低头查看手机的有几个?5个有吗?难说。
  我的朋友圈有多个画家、书法家,但真正想让我主动去联系的,一个都没有。不是我清高,而是找不出任何联系的理由。要说欣赏的画家,还是有的,比如云泓崴,朋友叫他阿崴。偶尔提到这个名字,朋友的评价多限于他的为人,比如颓废啦、散漫啦等等。我和他接触不多,但偶尔在朋友圈看他的画,感觉他是一个“有所思”的画家,我画我的,你们爱看不看。我欣赏他这种态度。他的画,一反喧嚣,趋于冷静。整个色调基本都是冷色的,我感觉他骨子里面其实是优雅,不随大流,这点很难得,也是我欣赏他的画的原因。我的朋友圈还有一个商人,叫刘清波,经营一家民宿,乐在其中。大约正处在激情期吧,我从他身上看到一种投入的快乐。最难得的是,他是个有思想的商人。除了赚钱,还兼顾自己的兴趣和爱好,这是我欣赏的。
  想起一个民国大学者——傅斯年。他曾经留学欧洲,回国后办研究所,当大学校长,被时人称为“黄河沿岸第一才子”。可是,很少有人知道,在风雨如晦之时,他一直病痛缠身,身体已不堪病魔摧折。后来,到了台湾,成为台湾大学校长。1950年年末,因一件事,情绪激动,脑溢血突发,瞬时昏倒,送到医院,不久,与世长辞。
  台湾大学钟,每堂上下课都会响二十一声,这缘于傅斯年曾说过:“一天只有二十一小时,剩下三小时是用来沉思的。”
  很多人天天看新闻,只有闻的智慧,却没有思的智慧。
  比起他们,咪蒙至少还有激情。
  咪蒙在文章中多次使用“混蛋”、“人渣”等词语,称江歌被害之后,刘鑫和她全家内心“没有一丝愧疚”、“没有一次反思”……
  从常理上看,刘鑫与江秋莲目标一致,应该联合起来追索真相,一起维权,但现实是两人生了龃龉,舆论也被带入了“沟”里,出现了失焦。
  《人民日报》于2017年11月15日发表评论《江歌案:法律事件与道德事件》。其中一个观点是:“案发至今,其实产生了两件相互关联但又彼此独立的事件:一件是江歌被害案,这是法律事件,由日本管辖,当然今天(11月14日)最高检也刊文指出,可根据中国法予以追诉;另一件是刘鑫及其父母在案发后的表现,这是一个道德事件。目前网上讨论集中在后者,这是触动大家敏感神经的关键,刘鑫一家的事后行为击穿了大部分人的道德底线”、“公众情绪几乎一面倒,是事实。大家为什么会愤怒?很大程度并不仅仅因为刘鑫见死不救,而是好友被男友刺死后,媒体所报道的她和她的家庭的种种表现。这或许恰恰是江歌母亲至今还在四处奔走、求助的主要原因。大家希望这个案件得到公平、正义的审判,更希望当事人在感情上给予受害者家属回应。这不只是作为受害者好友应尽的道德义务,也是基于人的本能、本性的分内事”。另一个观点是“围观群众有一种朴素的直观的正义感,也能对人心世道作出自己的判断,这是道德观的基础,也说明是非曲直有一种直观的、基本的判断标准。不过具体到个案上,不单指江歌刘鑫这个个案,而是所有的个案,我们评价时,或许都还需要更多审视复杂微妙的情境,防止简单粗暴的情绪,哪怕这种情绪是以正义之名的”。
  著名的专栏作家连岳对江歌案发表看法,大意是说:殺人偿命天经地义。陈世锋“无期”地活着服刑,消耗纳税人的钱财,实在毫无意义。有人说,让那些犯了重罪的人在无期徒刑中度过余生,就是让他们生不如死,也是比死亡还厉害的惩罚。连岳不同意这种观点,他说,对于那些从死刑下捡回一条命的人来说,“好死不如赖活着”就是其救命稻草,活一天赚一天,这种窃喜是有的。我们不该让他们窃喜,只有这样,才是对死者的公正公平和正义。
  在这个世界上,总需要一种力量,让无力者有力,让悲观者前行……
  3. 生命,是教育的原点。泰戈尔说:“教育应该向人传递生命的气息。”
  刘鑫对《局面》说:陈世峰这个人性格阴郁,非常消极。“经常说打工的前辈怎么欺负他,又怎么瞧不起他,每天都抱怨很多。我说打工地方非常多,随便换一个就好,他又觉得还要面试很麻烦。宁愿天天抱怨,也不愿换个工作。”陈世锋还很爱纠根问底,“非得辩出个对错”。刘鑫举例说,看电影时,他提个电影名字,说特效是一个人做的。她随口说没看出来,他就非要讲是怎么回事,一定要让她接受。她说了句不想听这么多东西,陈世锋就会说她无知,然后两人就吵起来。
  陈世峰何以丧心病狂地杀害前女友的闺蜜?华侨大学回应显示,陈世峰2009年入读华侨大学华文学院,“2013年毕业,随后前往泰国担任汉语志愿者”、“在校期间,陈世峰曾与同学发生过纠纷,经老师批评教育,双方达成和解,陈世峰当面向对方道歉”。
  这说明陈世峰不能简单地用“变态”来形容。他能够去留学、做志愿者,这说明,至少表面上还是个正常人。
  是什么让他丧心病狂了呢?除了个人偏执的性格之外,和留学的压力有没有关系?这种压力包括经济的、学业的和环境的。据《广州日报》报道,27岁的吴凯曾在美国留学8年,曾铁了心毕业后要留在美国的他,因签证问题,不得不选择了回国就业。“我在美国8年花了400万元,我什么时候能挣到400万元?”如今的他月薪1万元,令他挫败不已。   据相关统计显示,中国学生自费留学的花费少则60万至70万元,多则120万至200万元。像吴凯这样的“海归”还不止一个,原本花巨资出国留学是为了留在海外或者回国找到高薪工作,结果回到家发现根本不是想象的那样。
  在异国他乡生活,压力并不比国内小。如果仅仅把丧心病狂归结为压力,这似乎又太简单粗暴了,毕竟,人性是复杂的,有无限的可能性。日前,有一则新闻,一尖子生26刀刺死班主任。据《中国教育报》等媒体报道,11月12日,湖南省益阳市沅江三中的高三班主任鲍老师,在办公室被16岁的学生罗某杰手执弹簧刀刺杀身亡。鲍老师年仅47岁,而他的女儿和凶手同为鲍老师的学生,也目睹了父亲的惨状。在鲍老师被紧急送医的过程中,有一个声音,一直在叫:爸爸!爸爸!爸爸!
  事发前一段时间,罗某杰在学习上有些懈怠,曾被对他寄予厚望的鲍方批评了好几次。
  法医鉴定结果显示,鲍老师身中26刀,其中一刀直接将他的颈部刺穿。
  年仅16岁的杀人凶手罗同学,则是个不折不扣的尖子生。他学习十分刻苦,曾考到全班第1,年级前10名。因为学习成绩突出,老师们都很喜欢他。就在悲剧发生的前几天,罗同学刚刚拿到了鲍老师为他苦苦争取的“胡杨助学金”。
  更多的细节令人不忍卒读。鲍老师的妻子被查出患有癌症,而他的女儿与凶手是同班同学,明年即将参加高考。
  16岁尖子生26刀刺死班主任!背后真正的元凶是什么呢?到底是什么样的不共戴天之仇,让学生痛下杀手?
  “深仇大恨”是这样的——11月12日下午四点学校放假,班主任鲍方要留全班学生在教室里写作业,罗某杰不想写,就去办公室找老师说:我不写!鮑方很生气:你不写就转班!一言不合,罗某杰就用他随身携带的匕首刺向鲍老师。
  学生公然顶撞,老师语气稍重,任你如何掂量,这都是一件天经地义的事儿,却招致杀身之祸。
  可谁又能看懂一个未成年人的夺命逻辑呢?他要你死,你不得不死!孩子啊,你杀了老师,就不用考试、不用写作业了吗?
  从什么时候开始,孩子们变得如此冷血?从什么时候开始,孩子们变得如此轻视生命?
  分数、升学率这些指标,成了教育的硬道理。教育为考试服务,教育被分数绑架。这太不正常了。一两个学校这样也许不奇怪,奇怪的是,整个社会都习惯了用如此功利的标准去评价教育的好坏。在家长的眼中,好孩子几乎和成绩优良划等号,而在老师的眼中,学习不好的孩子被称为“差生”。有的“高考工厂”甚至打出“既然学不死,就往死里学”的标语。学生的生命,难道还比不上一场考试重要?这是“本末倒置”啊。
  教育的目的是呵护和培育生命啊。必须教育孩子,对生命怀有敬畏之心。泰戈尔说:“教育应该向人传递生命的气息。”生命,是教育的原点。我们从小就应该教导孩子珍惜自己的生命,尊重他人的生命。可是,在很多学校,有生命教育课程吗?高考不考的科目,老师会讲吗?
  沅江三中这位刺死班主任的罗同学,如果他在举刀之前,心中闪过一丝对生命的怜悯,或许惨剧就不会发生。
  是什么原因让这个16岁的少年将手中弹簧刀刺向自己的老师?谁能说得清呢?媒体总喜欢追问犯罪动机。犯罪动机包括基因变异吗?是生命教育缺失吗?是“激情杀人”情绪失控吗?是没心没肺没担当吗?
  那个叫江歌的“90后”女孩,却没有能够把歌唱到最后。那个叫刘鑫的“90后”女孩,就一直能够“多金”吗?很难说。而那个叫陈世峰的男生,在这个世界上没有建立自己的人生高峰,反而成了残忍的凶手。有时候,完全不相信命运也不行,把一切都交给命运,也不行。
  暴力,害人害己。每年“双11”,我都呼吁,别再用“剁手”“跳楼”这样的暴力词汇了。小孩子听了,不好。别在孩子心中埋下任何暴力因子。你说“携程亲子园虐童事件”完全是偶然吗?
  携程公司委托第三方办学机构的“上海携程公司亲子中心”,发生了老师和保洁阿姨虐童事件。监控视频显示,阿姨摔打小朋友、强喂小朋友吃芥末等等,虐童手段令人发指!
  携程亲子园虐童事件一出,家长们都傻了:粗暴推倒、喂芥末、喷消毒水,这是对十几个月大的孩子干的事儿?怎么不上老虎凳啊!一位妈妈说:“明知道这是极端案例,碰到这样的事一定是小概率,但是万一我的孩子赶上,咋办啊?”
  “施暴者的动机是什么?”一位长期关注幼儿体罚的研究者说,“一句话:不该端这个饭碗的,却混进来了。”
  有人说了,教室里有摄像头,施暴者怎么还肆无忌惮?一位幼儿园园长说,“摄像头有什么用?”“如果从没人看,那不就是个玻璃球吗?”
  2017年11月10日,《人民日报》就“携程亲子园虐童事件”发表评论文章《极端事件也应认真反思》(作者:知庸)。文中说得好:“安摄像头不叫管理,有定期查看的流程才叫管理;墙上有条文不是管理,有人盯着办才叫管理;每天9点过来训个话不叫管理,不定期、突然推门进来看一看,才叫管理;光听老师汇报不叫管理,细心观察孩子的状态、不时跟孩子聊聊,才叫管理;出现虐待征兆,麻木不仁、轻描淡写不叫管理,该罚的罚、该开的开,才叫管理。再补充一句:依法严惩施暴者,让后面还想胡作非为的知道疼、知道怕,这是大管理。
  儿童是祖国的花朵,岂能容忍一些人拿开水浇灌?”
  4. 与其羡慕他人,不如珍惜自己眼下的生活。
  提起出国留学、移民,可能有些人比较羡慕。事实上,人人有本难念的经。我可以跟大家分享身边一个朋友的例子。各位听完故事大概就明白,与其羡慕他人,不如珍惜自己眼下的生活。
  有个朋友M,20年前移民去了A国。前段时间,她回国,约我在一个湖边餐厅吃饭。我安慰她说,M,这次回来,感觉你的气色好多了,也胖了一点。头发真好看,乌黑发亮。看来你是彻底放下了,不再为你老公找小三的事情烦恼了?   M说,头发?染的。我50岁了,再加上这几年闹了这么多事,眼看着一个家就这么没了。头发不白才怪。我要是不染的话,整个一白发魔女,白毛女。至于我和我老公的关系,现在,咳,也就这样了。离婚?他不敢,按照A国的法律,离婚的话,他的赔偿金可多了去了,他可能得破产,从头再来。一夜之间,终点又回到原点,打回原形,变成穷光蛋,你说他那么精明的一个商人,他会离婚吗?他敢吗?他舍得吗?
  我开玩笑说,从生物学的角度来说,这说明你老公是个正常男人,至少他的性取向没有问题。你注意到没有:现在有一些年轻人,到了年龄,就不谈恋爱,就不结婚。也不约会。就在家宅着。你都不知道他的性取向了——不知道性取向还是好的呢,有的连性都没有,整个一性无能,没有性,还谈什么取向。M,你都这岁数了,算了,将就着过日子嘛。为了孩子。俗话说得好,少年夫妻老来伴。没爱情也有亲情,俩孩子呢,何况又是一男一女,多好啊,那是上天的恩典。不如按照咱们中国人婚姻观,啥爱不爱的,凑合着过呗。再过几年,他也老了,折腾不动了,自然就不和情人来往了。啥自我价值,啥发现自我,那是西方价值观,我们是中国,是东方。我们有自己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富强了,还要友善。
  M打断了我的话,说,对我老公的小三也要“友善”么?你说得轻巧。我老公是个商人,那账一笔一笔,算得精明着哩。离婚他不敢,可是小三他也断不了。甭管我在不在A国,他天天都是到后半夜才回家。我现在说起小三的名字,都没感觉了。我和老公,我们俩由当初的合作伙伴关系,到后来的夫妻关系,几十年过去,转了一圈,现在又回到了起点:再次成了合作伙伴!轮回。看在财产和孩子的份上,我忍,再忍,不离婚,合作,共同抚养孩子成人。
  M正說着家务事,电话响了。她看着我,小声说,我老公打来的国际长途。她站起来,到小亭外面,站在湖边接电话。
  饭桌上静下来。
  M的一个好姐妹对我说,她和老公现在已经到了水火不相容的境况了。我前段时间过去劝架了。她老公在A国有几家公司,还有一家超市。你知道,M现在多潇洒吧?一不爽就外出度假。前几天带孩子去北欧玩——去看北极光了,这不,手机里给我发的图片,你看这些北极光多漂亮啊,像彩带,绿色的,多好看。她说去度假,她老公不同意、不给钱怎么办?人家M有的是办法。开车,拿个袋子就奔老公开的超市。进门,直奔收银台。对服务员说,小妹,你知道我是谁了。我现在和你们老板不是还没离婚么?这超市也有我的一半不是?这样吧,我也不难为你,你呢,也不要打电话给老板,我会打的。你把钱乖乖地拿出来,没你啥事。老板如果问,你就说我拿的。然后,M又到了下一个收银台,讲了同样的话。拿钱,走人。小妹把所有钱都上交给老板娘。M也挺大度,这样吧,这些零钱我就不要了,留着找给顾客吧。老板——也就是她老公,后来给员工开会讲话,第一条,把钱藏好,防火防盗防老板娘。
  M接完电话。坐下来,继续对我诉说,我老公现在给我打电话,都是问孩子的事,至于我好不好,人家从来不问。你知道么? 刚发现他有小三的时候,我甚至开车去撞过——真想撞死他们俩,也曾经将他们捉奸在床,药也喝了,自杀未遂,被医生抢救过来了。康复的过程中,医生给我吃一种抗抑郁的药,那药吃下了就笑,忍不住笑……当初我在A国和姐妹一起抓过小三,开大奔撞过小三,不信你问问我姐妹。现在想想真傻:只是为了让人看到真相,为了有证据证明我老公是个伪君子。我给你说,我老公这个人有严重的自卑心。我说的一点都不夸张,他根本就不看书。上厕所你猜他拿本啥书消遣?《故事会》。我说,就你这水平,也只能看《故事会》了。《读者》你都看不懂,更不说什么《收获》了。为了小三的事情,我骂过,抱怨过,几十年青春都给了他,如今年过半百,老了……我不甘心。不甘心,更不情愿,你明白么?
  我老公跟小三在一起,这都五六年了,要断早断了。根本就断不了。我这边,他不离婚;小三那边,他也不敢公开同居。我老公原来在A国做生意,他知道按照A国的法律,同居3个月就可以分财产了。你跟人家小三总一起同居,也得给人家补偿的。不能说分就分,哪有那么便宜的事?
  M接着说,我老公的小三也是个离婚女人,带着两个儿子。大儿子的身高都赶上我高了。现在上高中了。他现在放着自己孩子不管,却去给别的女人生的孩子当爸爸,让我怎么能不生气?他这是占着我和另一个女人,两头都不撒手,都这么拖着。我说,我从20多岁跟着你,放弃某大公司副总这么好的位置,陪你移民,为你生儿育女,到现在,我50岁了。你想想看,对一个女人来说,这个岁数最在乎的是什么呀?是家庭!我跟他说,我现在和你,离又离不了,过又没法过,成了典型的“中国式离婚”。你再这样拖5年我恐怕真的疯了……想一想,这些年来我的投资,那可都是软投资呀,诸如洗衣做饭、生儿育女等等。还要起早贪黑,送孩子上学。青春没了,身材没了,才华没了,姿色没了,成了一个彻头彻尾的黄脸婆。
  可他呢?他的投资可全是硬投资,那么大的一个公司,资产年年在增值。生了俩孩子,他除了给钱,啥也不用管,在外面还有小三。和小三的感情,“投资”、耕耘了这么多年,比我深得多吧。我呢?我还有什么?我这些年除了生孩子养孩子,什么事也没做呀。所以,一想到这些,我就睡不着。昨天晚上,我一夜都没睡着。可怜我的孩子。儿子小,还不懂,可我女儿大了呀,她知道妈妈活得很苦。昨天晚上,都到凌晨5点了,她见我没睡,她也没睡,就从床上爬起来,陪我说话。她说,妈妈,我不想去A国了。我在那边没朋友。我喜欢中国,喜欢海口。在这边,我有很多朋友,大家也都喜欢我。在那边呢,人家都不跟我玩,我也听不懂他们说的话。根本没法交流。你想呀,她从小到大都是说中文的,再说了,无论是在咱们海口的哪个学校上学,人家从校长到老师都挺照顾她的,同学也都羡慕她。在中国,在海口,她有优越感、有自信。现在,我女儿快上初中了,让她一下完全转到A国上学,她真的受不了。每年回到A国,她都在那里上一段时间的学,可每次都不快乐。她适应不了那里的生活,没人跟她玩。她想回国读书。   M喝了一口水,接着说,我对女儿讲,孩子,妈妈比你还不喜欢A国。我更喜欢咱们中国。在那边,荒无人烟的,连个说话的人都没有,在那里就是等死。万一人在家里死了,一个星期,甚至一个月都没有人知道。荒凉啊。没有人,再好的风景也是孤独。我更喜欢呆在中国,这里人情味浓啊,不开心了,约好朋友吃饭,一个电话,人就来了。可是,我们总要和你爸爸在一起呀。这不是没办法吗?我哭了,女儿也哭了。那一刻,我的心又软了。我真想,把两个孩子送到A国,交给他们的爸爸、安排他们的上学之后,然后,我一个人再回到海口生活。我是真的爱中国。早知如此,当初我就不会出国。
  我安慰她说,M,说实话,我也不理解,你干嘛非要带孩子去A国,你们就在海口生活不好吗?我觉得你明知不快乐还非要去国外生活,这也是一种病,叫“生活在别处病”。既然是病,就要正视,是吧。《易经》里面有个无妄卦(震下乾上)。上面是天,下面是雷,象征不妄为。无妄卦的卦辞为:元亨,利贞。其匪正有眚,不利有攸往。“匪正有眚”,意思是不走正道有祸。这个无妄卦,其九五爻辞为:无妄之疾,勿药有喜。这大概类似于孔子所说的“由德求福”吧。我觉得,你没干过什么坏事,没坑过人没骗过人,上天会保佑你的。很多人都有“生活在别处病”,这病属于无妄之疾,用《易经》的话来说,“勿药有喜”。就是说,你不需要服药,病会自愈的。但是,前提是,你得放下,别老想着你老公的那个小三,想多了就成了心结了,明白吗?
  M听了很舒心,说谢谢你,喝了一口水,又有些无奈地说,我给你说,我老公现在心全放在另外一个女人身上了,魂都被小三勾走了,我如果不回去,人家还不把财产全部转移了?到时候,我们娘仨靠什么生活?我回到A国,再怎么说,我至少现在还是他老婆,哪怕是名义上的,我还是那个家族公司的老板娘。我和他各分管一子公司。我得抠点钱出来,为我们娘几个以后的生活着想啊。
  我心想,明白了,说来说去,还是心结解不开,还是要争财产。所有的一切都是因为财产而起,说白了就是钱。理解。换了他人,可能也一样,放下婚姻容易,放下感情也容易,可放下金钱就没那么容易了。可我不能把话说得太直白,毕竟好朋友心灵受伤,除了倾听,也需要安慰。我只能绕着弯子,讲故事给她听。
  有一年,一个朋友去A国留学的时候,曾经碰上一位来自北京的女士,她攒了多年的钱,费了好大的劲,打拼了好多年,终于如愿以偿,成功移民A国。可是,到了A国,她才发现,那里不适合她。她在那里生活会“自闭”的。在那里什么也做不了,除了看电视,就剩下等死了。于是,思前想后,她又放弃了A国,回国了。去他的A国公民身份!去他的绿卡!她统统放弃了。然后,果断地回到中国。你的情况和她有点像,刚去A国的时候,你从众星捧月般的大公司领导,一下成了一个没有人可以聊天的家庭主妇,落差太大了。你当初也是如此抱怨,受不了。然后,你就采取——半年在那边,半年在国内,用这种方式过渡。等你在那里生活久了,逐渐可以适应了,却发现老公有别人了。你现在又……
  M打断我说,我的情况和那个放弃A国的女人不一样,我有两个孩子,我不能让孩子过着没有爸爸的生活。我现在是为了孩子不得不去面对这一切。
  我理解,我再给你举一个例子:我的一个学界的朋友S。这个老教授退休后先去意大利住了一段时间,可是他不肯学意大利语,和周围的人都无法交流。只好回国。后来,70多岁的S教授离婚,娶了一个30多岁的小保姆。教授爱上了小保姆,这个老套的故事又重现。小保姆来自农村,任劳任怨,勤劳本分,又比较顺从男人,会过日子,不像某些女知识分子那么娇情,没那么多稀奇古怪的思想,也不会外出和其他男人约会,对那方面的要求又不高。S教授这种一心做学问的人,特别喜欢这样的女人。结婚不久,就生了一个女儿。前年S教授带着老婆孩子移民他国。你猜怎么着,前几天他回到上海,一个朋友去看他,回来后说,最大的感触就是S教授老了之后非常可怕。这个可怕分两种:第一种是傻,呆,反应迟钝,啥也不知道。第二种是固执,就是认为我对,其他人都错。一根筋。思维固化。认准了的理,谁说也不听。就给你犟。顽固不化。像S教授,他就认为,分析哲学最高。理性最高。坚决不改。他的思维已经固化了。我在想啊,周围这些事他都适应不了,怎么适应其他地方的生活?S教授这次回来是处理某市的一套房子,那房子现在能卖三四百万,开始他老婆也想全占了,但他这次一回来,在某市一家报纸上发一通告,他老婆占不了了。他目前拿的是某国绿卡,老婆孩子也是。这几年在某国,主要是跟老婆吵架了。以至于,住几年了,都没碰上一个当地人过来跟他说一句话。偶尔,散步,碰上当地人,也就是友善地点点头,没任何话说。也没有什么好聊。
  S教授现在耳朵聋得厉害,他自以为自己啥都能做。回到某市上网。上了半天,上不去,大骂!出门办事,很多东西都看不惯。他老婆也没啥文化,就是爱物质。S教授说他老婆的卡上至少有200万人民币,但全由她自己留着。到某国之后,一查,他老婆有严重的精神抑郁症。现在是,离婚也不离不了——因为孩子小,才上二年级;过又过不到一块去,也没啥共同语言。他老婆基本上不管孩子,也没办法辅导孩子。只能靠他来照顾孩子。两个人只能租套房子,楼上楼下,各过各的。孩子是他们联系的唯一纽带。有时候,S教授病了,还要拖着疼痛的身体,自己爬起来做饭。老婆一点也不管他。可悲的是,按照那个国家的法律,他死后财产还要归老婆。你看看,S在国内这么有名的一教授,移民之后这几年,全部精力都用来和老婆吵架了,哪有多少时间看书啊。现在是——离婚离不了,回国回不成,在某国过又过不好。最惨的是,他的年轻老婆最近在某国把他告了,打电话报警,说S拿刀威胁她和小儿子,小儿子也這么说。那个国家的警察以涉嫌危害家人的人身安全为由,把S带走了,让他交多少万元的保释金,否则就得在监狱里蹲上三年。他现在急啊,哪里有钱交啊?可又不想进监狱,这么大年龄进了监狱,那还能活着出来吗?……后来,一个朋友帮忙替他交了保释金,可是在家还要监视居住啊。再过段时间,法院就要判决了。他说,如果法官判他入狱,他就自我了断,不活了。现在护照什么的都被没收了,想回中国也回不了啊。   我记得有一句诗:“我得到了天空,却失去了大地”。这诗写那些新移民,真是绝了。除了所谓的“自由”,什么都没有了,对S来说,马上面临的是,连自由也没有了。多残忍啊。你说S当初干嘛非要草率移民啊?在中国生活不是好好的吗?过小日子、追求平庸的幸福不也挺好吗?英国人不是一直都追求平庸的幸福吗?人呢,总觉得生活在别处,总是不满足现状。这山望着那山高。我觉得珍惜当下所拥有的,就很好啊。
  M说,嗯,S教授实在固执。你说,我们怎么样才能避免到老的时候变成他那样?
  我说,一是凡事别太较真,一是要有慈悲心、宽容心等等。你可以上网看看,网上有一视频,说陕西有一老人活了160岁!他长寿的秘诀之一就是啥也不争,啥都不在乎。比方说,他住的村子里只有一口井,到了打水时间,很多人挤在井边。他一看人多,就闪了,说,我等人少的时候再过来,先转转去。就是这样,不跟别人争,也不跟自己争。M,真的,你可以考虑放弃A国,回中国生活,为了女儿的上学着想。你女儿现在很高了吧?
  说起她女儿文文,M显得有些激动,她说,文文现在已经高过我了,1米65,体重更吓人,差不多两百斤。昨天夜里11点半离家出走,今天凌晨4点半回家。
  啊?为什么要离家出走啊?我问。
  M说,我把他电脑网线给掐断了。不能上网、不能打游戏,抓狂啊。
  文文去哪里了?我问。
  到我们家附近的饭店吃宵夜了呗,M说,吃了一碗蟹粥,回到家,还在找网线呢。她爸爸从A国打电话来,要求我断了她的网线,关掉她的电脑。不让她再上网,强迫她读书。但是,她这种网瘾很难戒的,比戒毒还难。我给她说了,我说你至少得上完高中才可以退学。
  你知道文文一天在网上多长时间?最少20个小时。除了吃饭、睡觉、上厕所,其他时间全部泡在网上。你想想看,才13岁,都200斤重了!长期趴在电脑前不动,上身肥大,下身细小,那么小的孩子,已经有了颈锥病、肩周炎、痔疮,而且,屁股上长了褥疮,那肉都溃烂了。
  天哪! 我简直不敢相信,感觉告诉他,这孩子可能患上了孤独症。
  你知道她最爱吃什么吗?麦当劳、肯德基、必胜客,就爱吃这些洋快餐,还都是打电话订外卖,让人家送上门。即使到了吃饭的时候,文文的眼睛也离不开电脑显示器。妈妈骂她,不让她吃太多洋快餐,要求她吃饭必须离开电脑,坐到饭桌上吃饭。你猜怎么着?她就拿iPad,眼睛不肯离开显示屏。家里的保姆王姐把各种菜都给她放到米饭碗里,她给你来个风卷残云,狼吞虎咽。吃顿饭的时间,从来就没有超过5分钟!然后,又坐到电脑前。这孩子,不上学可以,没电脑绝对活不了。
  时间是一把戳穿虚伪的刀,它验证了谎言,揭露了现实,淡化了承诺。敌人变成战友,多半是为了生存;战友变成敌人,多半是为了金钱。
  我沉默了好久,对M说,作为老朋友,送你一句话吧:如果迷失在旅途,就请回到最初。
  故事讲完了,大家听了有什么感觉?还轻易羡慕他人吗?
  咱们说回“江歌案”。
  刘鑫、江歌和陈世峰,在去日本留学之后,如果不是因为江歌被杀,相信很多人还是羡慕她们的。毕竟,她们有能力走出国门,到国外读了研究生。畢竟,她们是留过洋、喝过洋墨水的。
  羡慕,没错,羡慕,我一再给学生讲:如果从哲学上来看,别轻易羡慕他人。
  庄子活得潇洒,大家都知道庄周梦蝶的故事:“昔者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潇洒也是有前提的,就是别轻易羡慕他人,说不定他人还在羡慕你呢。“生命是什么呢?生命是时时刻刻不知如何是好……”(《哥伦比亚的倒影·明天不散步了》)木心说得更深刻:“悲观是一种远见。”明天不散步了,说得多好。
  《庄子·秋水》中有一则寓言,原文如下:夔(kuí)怜蚿,蚿(xián)怜蛇,蛇怜风,风怜目,目怜心。夔谓蚿曰:“吾以一足趻踔而行,予无如矣。今子之使万足,独奈何?”蚿曰:“不然。子不见夫唾者乎?喷则大者如珠,小者如雾,杂而下者不可胜数也。今予动吾天机,而不知其所以然。”蚿谓蛇曰:“吾以众足行,而不及子之无足,何也?”蛇曰:“夫天机之所动,何可易邪?吾安用足哉!”蛇谓风曰:“予动吾脊胁而行,则有似也。今子蓬蓬然起于北海,蓬蓬然入于南海,而似无有,何也?”风曰:“然,予蓬蓬然起于北海而入于南海也,然而指我则胜我,我亦胜我。虽然,夫折大木,蜚大屋者,唯我能也。故以众小不胜为大胜也。为大胜者,唯圣人能之。”
  夔(kuí),是什么呢?夔是古代汉族神话传说中的一条腿的怪物。《说文解字》中说:“夔,神魅也,如龙一足”。《山海经·大荒经》记载:“东海中有流波山,入海七千里。其上有兽,状如牛,苍身而无角,一足,出入水则必风雨,其光如日月,其声如雷,其名曰夔。黄帝得之,以其皮为鼓,橛以雷兽之骨,声闻五百里,以威天下”。夔与天地同生,世上只有三只,以上是第一只,第二只乃秦始皇所杀。可就是这么个怪物,却羡慕蚿。蚿(xián)是什么?是一种千足虫。有很多脚,可以走路。千足虫不咬人,但触摸摆弄它时可分泌出能引起局部刺激的毒素,严重的可致明显的红斑、疱疹和坏死。
  夔怜蚿,蚿怜蛇,蛇怜风,风怜目,目怜心。用今天的话来讲,大意是说,夔羡慕蚿,问:我用一足走路,已经感觉不稳。你用万足走路,厉害了我的哥。蚿说:你只看到我的万足,却没看到我吐唾沫的样子,唾沫星子大者如珠小者如雾,杂乱下坠不可胜数。我天生就是万足,这全是天机自然。蚿羡慕蛇,问:我用万足走路,为何比不上你无足而行?蛇说,这是天机的自然驱动,我也不知道,也改变不了。蛇羡慕风,问:我用脊骨两肋爬行,依然有形而行,怎么才能像你那样无形而行?风说:任何人用手指即可胜我,用脚踏也可胜我,我却能折断大树,掀飞屋顶。这就是在细小的方面不求胜利而求获得大的胜利。获取大的胜利,只有圣人才能做到。风羡慕目:我虽然无形,但不辨有形之物,你身寄有形之处,为何目光却能流于他处?目说:你虽无形,仍是寄寓之物。我寄寓有形而超越有形,所以能够观照外物。目羡慕心:我虽能观照外物,却无感觉。你深藏胸中如同盲人,为何能感知万物?心说:我只知道我一无所知。
  清代著名思想家、哲学家郭庆藩,是当时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他在《庄子集释》一书中这样解读这个寓言:风虽自北徂南,击扬溟海,然人以手指挥于风,风即不能折指,以脚踏于风,风亦不能折脚,此小不胜也。然而飘风卒起,羊角乍腾,则大厦为之飞扬,栎社以之摧折,此大胜也。譬达观之士,秽迹扬波,混愚智于群小之间,泯是非于嚣尘之内,此众小不胜也。而亭毒苍生,造化区宇,同二仪之覆载,等三光之照烛,此大胜也。非下凡之所解,唯圣人独能之。
  庄子这则寓言,其实类似于《韩非子》讲的“买椟还珠”故事:楚国有个珠宝商,到郑国去卖珠宝。他把珠宝装在一个精致的盒子里面,“为木兰之柜,熏以桂椒,缀以珠玉,饰以玫瑰,辑以羽翠”。有一个郑国人,看中了那盒子,却把宝贵的珠宝还给了那个珠宝商。
  人生就像一个盒子,一开始你怕风吹雨打,拼命赚钱就为了能够住进这个盒子里。等你终于有了盒子,然后又小心翼翼地呵护盒子,惟恐盒子破了个洞,惟恐漏雨,惟恐被赶出盒子,惟恐他人占有你的盒子,等你终于走出盒子,看着满天繁星,望着原野,呼吸着新鲜空气,这才发现,原来,根本就没有盒子。
  在@薄荷_酒窝的微博上看到这么一段话:苏格拉底50多岁的时候,一位18岁的姑娘疯狂爱上这位“苏爷爷”,并喜结连理。后来为苏格拉底生了好多儿女。有人追着他打听秘诀,苏回答:我实在没工夫研究这个问题,我只是专心做自己的事。那个人还是追问。苏回答说:你看天上的月亮,你使劲追,也追不上;但你专心赶自己的路,它就会紧紧跟随。
  所以,尽力找回你自己,别总是羡慕别人。
  写到这里,不得不回到文章的开头。末了,引用2017年11月15日新华社“新华视点”微博报道中的话作为本文的结束语:一起江歌案,反复掀起舆论波澜。斯人已逝,时日蹉跎,而真相依然未明。悲母泣泪,拷问人性善恶。还逝者以公义,我们相信,正义不会缺席。
其他文献
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RSM)was employed in the present work and a second order quadratic equation for high hydrostatic pressure(HHP)inactivation was built
A resource population constructed by F2 design with Landrace and Chinese indigenous Lantang pigs was used in this study. Seven microsatellite DNA markers on chr
司马迁说:五帝、三代之记,尚矣。他说:五帝和三代的时代,实在是太久远了。司马迁都这么说,对于距他两千多年后的我们来说,五帝和三代的时期,更是“尚之尚矣”。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由于国务院贫困地区经济开发领导小组部分成员单位组成人员工作变动,需作相应调整。经国务院领导同志批准,现将调
1.五月天:给快乐以标签。多日以后,我一边散步一边想一些乱七八糟的问题,想起跟友人去他家酒店的那个炎热的下午。朋友家的酒店里要开发一道新菜:"脆皖鱼"。中餐厅的师傅们没
深圳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坚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各项路线方针政策,不断推进改革和发展,从一个边陲小镇发展成为中国一座初具规模的现代化城市,两个文明建设取得了令人
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突尼斯共和国, 为促进两国间的友好合作关系,发展两国的领事关系,以利于保护两国国家和两国国民的权利和利益, 确认一九六三年四月二十四日《维也纳领事关系
The extent and patterns of cytosine methylation in blood DNA were assessed, using the technique of methylation-sensitive amplified polymorphism(MSAP),in Meishan
The coincidence rates were more than 96% among the instar-weighted average of bioassays in the lab, the percentage of resistance to Km in the field and the per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