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当代社会快速发展的过程中,随着计算机行业的快速进步,智能网络的使用,特别是网络媒体的使用与进步,对广播电视行业的发展带来了各种各样新的难题。在新媒体环境下,就要对视新闻编辑进行创新,拓宽电视新闻的发展空间,为其注入新的活力。
[关键词]新媒体;广播电视;新闻;编辑
中图分类号:G22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26-0294-01
前言
近年来,新媒体在计算机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基础上取得了迅猛发展并得到广泛运用,成为当今社会人们获得新闻信息的主要方式和渠道,它的便捷性、多样性、广泛性得到了社会的普遍认可。因此,在新媒体的强烈冲击和挑战下,作为电视新闻核心部分的电视新闻编辑在此环境下更要不断的进行创新,顺应新媒体环境的要求,促进电视媒体编辑向多样化发展,满足不同观众个性化需求,向观众提供优良的新闻内容的同时 ,更能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丰收。
1 新媒体对广播电视新闻的编辑的影响
1.1 技术水平有待提升
新媒体是以计算机和互聯网技术为背景,在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之后发展起来的新的媒体形态,包括网络媒体、手机媒体、数字电视等。新媒体对新闻内容的编辑方式、传播方式与传统电视新闻相比更为灵活多变,而电视新闻播出时间相对固定,播报也具有一定的规范模式。二者的差别是由本身的性质所决定的,具有先天性。但是我们应该意识到,在编辑制作方面新媒体和电视新闻都具有与较大发挥空间,是电视新闻赶上发展大潮、提升自身的突破口,为此电视新闻编辑多样化必须是电视新闻人努力的开拓与发现,也是电视新闻发展的必由之路。
1.2 满足个性化需求
电视新闻是集合了声音、图像、视频等多种要素的视听艺术,给观众带来的是新闻节目特有的艺术呈现。电视新闻编辑模式单一必然造成新闻节目的死板僵化,缺乏新鲜色彩,其艺术效果就会大打折扣,给观众呈现的是千人一面的刻板印象,造成受众的审美疲劳。新媒体环境下,个性化需求是新闻节目的一大特点。新媒体具备更为先进的技术和编辑能力,有能力向观众提供与众不同的新闻内容。电视新闻可以借助新媒体的优势为新闻编辑提供帮助 ,使新闻编辑向着多样化的方向发展,让电视新闻所具有的真实性、感人性、权威性得到最大程度的展现,从而提高电视新闻的艺术魅力。
1.3 多样化发展
电视新闻编辑的多样化是电视新闻形式上的创新,其目的也是最大程度的吸引观众,提高收視率。从服务观众的角度来说,电视编辑多样化是观众的需求,也是电视新闻发展的最大动力。随着新媒体的迅猛发展,影响了观众的需求,反过来观众的需求为新媒体发展提供了土壤。电视新闻没有满足观众变化的需求,而是一味地固步自封,向观众提供单一形式的新闻节目,没有捕捉到观众希望看到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式的新闻报道。例如,对火星的探测新闻,观众不仅期望了解最新的航天探测技术,更希望看到生动逼真的探测画面以及生动形象的解说。所以说电视新闻编辑多样化不仅是满足观众审美的需要 ,而是促进电视新闻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2 新媒体环境下广播电视新闻的编辑技巧
2.1 开拓编辑形式
不同内容的新闻具有不同的特点,需要采取不同的编辑手段和编辑形式才能适应不同特点新闻内容的风格。比如,时政类新闻强调事实的真实性、时发性,新闻编辑应当简洁清晰,风格适合严谨高效,不适宜过于繁琐、花样众多的编辑手段,也就是运动术语中的“短”“平”“快”。比如《新闻联播》中常有的外国国家元首来华访问,仅需要交代好时间、人物、事件即可,无需过多的评论或花边剪辑。与之相对,评论性新闻强调新闻与评论相结合,新闻要细节深入,评论要针对有效,即新闻编辑与评论互为表里。因此,新闻的编辑应当事实清晰,合理阐述,评论应当有理有据,深入浅出。比如央视每周末晚间的新闻评论节目《新闻周刊》,是在对一周之内发生的国内外重点新闻进行深入解读和独到评论,新闻编辑往往结合新闻内容的特色,辅之以图表数据说明,或者突出事件的原因,或者强调事件的结果,评论更是从新闻编辑的侧重点进行切入,展开有效评论,使观众看得懂新闻,理得清评论。
2.2 模糊编辑技巧
广播电视新闻应秉持真实、准确、客观、时效、清晰等原则,真实反映我国人民群众的真实生活,客观反映社会的全面发展。但是,在实际的编辑新闻时,经常会遇到一些特殊的新闻,而它们可能会给社会带来负面影响,如果直接报道不但起不到传播社会正能量的作用,还会影响广播电视新闻宣传充分发挥其教育、学习、监督的作用。如果新闻编辑遇到以上特殊情况,便可应用模糊编辑技巧进行处理。模糊技巧不是马赛克类的画面模糊,而是在重大灾情、突发事件中,模糊次要内容和可能对社会产生副作用的内容,清晰、真实地报道对国家、对人民有价值的内容,真实、客观地报道具有正能量和人文关怀的内容。例如,面对国家机密等新闻,要模糊报道国家明令禁止透露的消息,清晰、真实、客观地报道国家许可的内容,或者对国家、对民众有益的新闻。在广播电视新闻编辑中应用模糊编辑技巧的作用有二:其一,模糊技巧可以用简单明了的语言传达重要新闻信息,如编辑2008年汶川地震的新闻,要简单明了地重点报道灾情、救援等情况,模糊次要信息,贴近民众迫切想要了解灾情的心理;其二,模糊编辑技巧具有保密作用,可避免国家机密泄露,比如一些军事、政治新闻会涉及一些国家机密,新闻编辑者在报道时必须运用模糊技巧同时兼顾播报与机密,平衡二者之间的关系,对特殊新闻进行模糊处理,突出具体事件的进展情况,忽略事件涉及的单位、人员。
2.3 深度挖掘技巧
随着信息、数字技术的不断发展,新媒体脱颖而出。新闻宣传的平台越来越丰富多样,网络传媒作为一种新型新闻传播媒体发展速度越来越快,虽然“出道不久”,可是在民众中已经处于不可撼动的地位。针对这些竞争对手,广播电视新闻编辑人员在编辑新闻时就需要运用深度挖掘技巧,通过制作精品新闻、经典新闻提高广播电视的竞争力。第一,编辑新闻资料。在报道新闻之前,广播电视的新闻编辑人员首先要总结概括新闻资料,对新闻有一个初步了解,高度重视图片新闻的效果。第二,深度挖掘热点新闻、价值新闻。这里的“深度”是指充分了解新闻背景、新闻影响力以及新闻报道角度等,其中新闻播报角度尤为重要。同样的新闻,如果别的媒体已经抢占先机,广播电视新闻编辑者就要选择不一样的角度来播报,通过另辟蹊径给观众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
2.4 增加趣味性技巧
观众作为新闻宣传的主体,吸引观众的关注对广播电视传媒非常重要。增加趣味,使新闻播报更加有趣是吸引观众目光、提高广播电视传媒竞争力的关键。但是这种技巧的应用难度比较大,如果用不好反而弄巧成拙。特别是对于重大灾情、国家机密和突发事件等新闻报道,更要慎用幽默趣味技巧,或者遇到这类新闻尽量不用。幽默趣味技巧比较适合普通新闻,在运用时可通过丰富播放形式,改变播报语言等手段增加新闻的趣味。比如,在报道春季人们的穿着时,新闻编辑者可用“平常只听过四季如春,这里却是春如四季”的幽默语言增加新闻趣味,将平凡朴实的新闻以一种幽默的口吻描述出来,提高广播电视新闻节目的收视率。
结语
在新媒体高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我国的广播电视行业既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又迎来了极大的发展机遇。传统广播电视应主动吸收新媒体的养分。在新媒体环境下,要想革新电视新闻编辑工作,就要将新媒体发展带来的挑战变为机遇和契机,不断创新,开拓进取,为电视新闻的带来新的增长点 ,推进电视新闻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朱思佳.探讨新媒体环境下电视新闻采编策划特点及创新措施[J].新闻研究导刊.2016(16).
[2] 孟钰.对新媒体环境下电视新闻编辑多样化特点的分析与探讨[J].科技展望.2016(20).
[4] 张双红.新媒体环境下电视新闻编辑的发展多样化路径探讨[J].新闻研究导刊.2015(24).
[关键词]新媒体;广播电视;新闻;编辑
中图分类号:G22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26-0294-01
前言
近年来,新媒体在计算机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基础上取得了迅猛发展并得到广泛运用,成为当今社会人们获得新闻信息的主要方式和渠道,它的便捷性、多样性、广泛性得到了社会的普遍认可。因此,在新媒体的强烈冲击和挑战下,作为电视新闻核心部分的电视新闻编辑在此环境下更要不断的进行创新,顺应新媒体环境的要求,促进电视媒体编辑向多样化发展,满足不同观众个性化需求,向观众提供优良的新闻内容的同时 ,更能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丰收。
1 新媒体对广播电视新闻的编辑的影响
1.1 技术水平有待提升
新媒体是以计算机和互聯网技术为背景,在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之后发展起来的新的媒体形态,包括网络媒体、手机媒体、数字电视等。新媒体对新闻内容的编辑方式、传播方式与传统电视新闻相比更为灵活多变,而电视新闻播出时间相对固定,播报也具有一定的规范模式。二者的差别是由本身的性质所决定的,具有先天性。但是我们应该意识到,在编辑制作方面新媒体和电视新闻都具有与较大发挥空间,是电视新闻赶上发展大潮、提升自身的突破口,为此电视新闻编辑多样化必须是电视新闻人努力的开拓与发现,也是电视新闻发展的必由之路。
1.2 满足个性化需求
电视新闻是集合了声音、图像、视频等多种要素的视听艺术,给观众带来的是新闻节目特有的艺术呈现。电视新闻编辑模式单一必然造成新闻节目的死板僵化,缺乏新鲜色彩,其艺术效果就会大打折扣,给观众呈现的是千人一面的刻板印象,造成受众的审美疲劳。新媒体环境下,个性化需求是新闻节目的一大特点。新媒体具备更为先进的技术和编辑能力,有能力向观众提供与众不同的新闻内容。电视新闻可以借助新媒体的优势为新闻编辑提供帮助 ,使新闻编辑向着多样化的方向发展,让电视新闻所具有的真实性、感人性、权威性得到最大程度的展现,从而提高电视新闻的艺术魅力。
1.3 多样化发展
电视新闻编辑的多样化是电视新闻形式上的创新,其目的也是最大程度的吸引观众,提高收視率。从服务观众的角度来说,电视编辑多样化是观众的需求,也是电视新闻发展的最大动力。随着新媒体的迅猛发展,影响了观众的需求,反过来观众的需求为新媒体发展提供了土壤。电视新闻没有满足观众变化的需求,而是一味地固步自封,向观众提供单一形式的新闻节目,没有捕捉到观众希望看到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式的新闻报道。例如,对火星的探测新闻,观众不仅期望了解最新的航天探测技术,更希望看到生动逼真的探测画面以及生动形象的解说。所以说电视新闻编辑多样化不仅是满足观众审美的需要 ,而是促进电视新闻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2 新媒体环境下广播电视新闻的编辑技巧
2.1 开拓编辑形式
不同内容的新闻具有不同的特点,需要采取不同的编辑手段和编辑形式才能适应不同特点新闻内容的风格。比如,时政类新闻强调事实的真实性、时发性,新闻编辑应当简洁清晰,风格适合严谨高效,不适宜过于繁琐、花样众多的编辑手段,也就是运动术语中的“短”“平”“快”。比如《新闻联播》中常有的外国国家元首来华访问,仅需要交代好时间、人物、事件即可,无需过多的评论或花边剪辑。与之相对,评论性新闻强调新闻与评论相结合,新闻要细节深入,评论要针对有效,即新闻编辑与评论互为表里。因此,新闻的编辑应当事实清晰,合理阐述,评论应当有理有据,深入浅出。比如央视每周末晚间的新闻评论节目《新闻周刊》,是在对一周之内发生的国内外重点新闻进行深入解读和独到评论,新闻编辑往往结合新闻内容的特色,辅之以图表数据说明,或者突出事件的原因,或者强调事件的结果,评论更是从新闻编辑的侧重点进行切入,展开有效评论,使观众看得懂新闻,理得清评论。
2.2 模糊编辑技巧
广播电视新闻应秉持真实、准确、客观、时效、清晰等原则,真实反映我国人民群众的真实生活,客观反映社会的全面发展。但是,在实际的编辑新闻时,经常会遇到一些特殊的新闻,而它们可能会给社会带来负面影响,如果直接报道不但起不到传播社会正能量的作用,还会影响广播电视新闻宣传充分发挥其教育、学习、监督的作用。如果新闻编辑遇到以上特殊情况,便可应用模糊编辑技巧进行处理。模糊技巧不是马赛克类的画面模糊,而是在重大灾情、突发事件中,模糊次要内容和可能对社会产生副作用的内容,清晰、真实地报道对国家、对人民有价值的内容,真实、客观地报道具有正能量和人文关怀的内容。例如,面对国家机密等新闻,要模糊报道国家明令禁止透露的消息,清晰、真实、客观地报道国家许可的内容,或者对国家、对民众有益的新闻。在广播电视新闻编辑中应用模糊编辑技巧的作用有二:其一,模糊技巧可以用简单明了的语言传达重要新闻信息,如编辑2008年汶川地震的新闻,要简单明了地重点报道灾情、救援等情况,模糊次要信息,贴近民众迫切想要了解灾情的心理;其二,模糊编辑技巧具有保密作用,可避免国家机密泄露,比如一些军事、政治新闻会涉及一些国家机密,新闻编辑者在报道时必须运用模糊技巧同时兼顾播报与机密,平衡二者之间的关系,对特殊新闻进行模糊处理,突出具体事件的进展情况,忽略事件涉及的单位、人员。
2.3 深度挖掘技巧
随着信息、数字技术的不断发展,新媒体脱颖而出。新闻宣传的平台越来越丰富多样,网络传媒作为一种新型新闻传播媒体发展速度越来越快,虽然“出道不久”,可是在民众中已经处于不可撼动的地位。针对这些竞争对手,广播电视新闻编辑人员在编辑新闻时就需要运用深度挖掘技巧,通过制作精品新闻、经典新闻提高广播电视的竞争力。第一,编辑新闻资料。在报道新闻之前,广播电视的新闻编辑人员首先要总结概括新闻资料,对新闻有一个初步了解,高度重视图片新闻的效果。第二,深度挖掘热点新闻、价值新闻。这里的“深度”是指充分了解新闻背景、新闻影响力以及新闻报道角度等,其中新闻播报角度尤为重要。同样的新闻,如果别的媒体已经抢占先机,广播电视新闻编辑者就要选择不一样的角度来播报,通过另辟蹊径给观众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
2.4 增加趣味性技巧
观众作为新闻宣传的主体,吸引观众的关注对广播电视传媒非常重要。增加趣味,使新闻播报更加有趣是吸引观众目光、提高广播电视传媒竞争力的关键。但是这种技巧的应用难度比较大,如果用不好反而弄巧成拙。特别是对于重大灾情、国家机密和突发事件等新闻报道,更要慎用幽默趣味技巧,或者遇到这类新闻尽量不用。幽默趣味技巧比较适合普通新闻,在运用时可通过丰富播放形式,改变播报语言等手段增加新闻的趣味。比如,在报道春季人们的穿着时,新闻编辑者可用“平常只听过四季如春,这里却是春如四季”的幽默语言增加新闻趣味,将平凡朴实的新闻以一种幽默的口吻描述出来,提高广播电视新闻节目的收视率。
结语
在新媒体高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我国的广播电视行业既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又迎来了极大的发展机遇。传统广播电视应主动吸收新媒体的养分。在新媒体环境下,要想革新电视新闻编辑工作,就要将新媒体发展带来的挑战变为机遇和契机,不断创新,开拓进取,为电视新闻的带来新的增长点 ,推进电视新闻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朱思佳.探讨新媒体环境下电视新闻采编策划特点及创新措施[J].新闻研究导刊.2016(16).
[2] 孟钰.对新媒体环境下电视新闻编辑多样化特点的分析与探讨[J].科技展望.2016(20).
[4] 张双红.新媒体环境下电视新闻编辑的发展多样化路径探讨[J].新闻研究导刊.201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