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迹瓷韵?茶境山水

来源 :上海工艺美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y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Pottery Legacy and Porcelain Charm · Tea Habitat Landscape
  As the carrier of Tea Culture, tea set develops by leaps and bounds in the in the contemporary era. With the prosperity of tea-drinking custom, the demand for tea set soars several times that in the pas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contemporary pottery art, practical tea set becomes the ceramicists’ artistic practice project, blends with individual creative qualities in the presentation process, and integrates collection function, appreciation function and usage function in one.
  茶器作为茶文化的载体,于当代已有飞跃式的发展。品茗风气的大盛,对于茶具的需求更是数倍于过往的成长。随着当代陶艺的发展,实用茶具作为陶艺家艺术实践的项目,在表现上, 注入了个人的创作特质,使其收藏、观赏、使用的功能兼而有之。
  8 0年代开始,伴随着台湾经济与社会的发展,休闲风渐起,茶艺馆栉比鳞次在城市的街头巷尾出现,成了当时社会风行一时的休闲活动。当时的时尚也惯以茶待客,许多家庭皆备有茶组,宜兴壶与莺歌生产的量产茶具满足了大众需求。随着社会的富庶造就了一批收藏家,加以艺术教育逐渐重视陶艺养成,以及80年代,现代陶艺蓬勃发展,期间大批留学欧美及日本的归国学人投入,为茶具制作带来崭新的风貌。
  茶具吸引众多陶艺家投入,除了制壶过程严谨,对陶艺家具有艺术创作与技术的挑战外,庞大饮茶人口的消费力是一大主因。凡此种种时代的背景,大幅度地带动当代茶具的发展。客观来说,爱茶人的茶器品项中,传统的宜兴壶至今仍广为茶人喜爱,然而随着茶文化的发展,人们对茶器的使用也逐渐求新求变,更上升至审美层次的表达。茶席可以说是此种发展的一种美学形式呈现,茶人结合人、茶、器、空间营造出一个品茗环境, 也使茶具制作,不仅是个人陶艺创作的表现,也成为跨领域的艺术美学。
  陶艺茶具的兴起,有着上述的养成背景,创作形制、风格也与时俱变。从初始的摸索时期,显得质朴又纯粹,而后随着社会环境变迁,不论在形制及艺术表现上开始产生变化。显见陶艺家在从事制作茶具的过程中,往往也跟着当时流行的风格而有多元的创作表现。
  美与用的结合
  茶器作为陶瓷艺术的一个创作的重要品项,对于壶艺是否需要与茶相合,或仅仅作为雕塑的观赏壶,这样的创作路线思考,显然不存在于林振龙的创作范围。作为在台湾南投鹿谷出生长大的孩子,做茶壶理应是要适于品茗之用的。台湾乌龙茶闻名遐迩,特别是冻顶乌龙,可以说是最具台湾特色的乌龙茶,鹿谷正是冻顶乌龙的主要产区。从投入茶具制作开始,审美与实用兼具,是他对于茶具制作的基本想法。
  从这个角度出发来理解林振龙的茶具,就不能忽略他的艺术创作。在他数十年的陶艺创作旅程中,1979年成立瓷扬窑是一个契机。在此之前,他在陶瓷产业界历练,进入汉唐陶艺厂学会了如何烧窑,如何管理,但是他知道陶艺创作还有许多可能, 彼时正是现代艺术大量引进台湾的时候,如何为陶瓷艺术注入现代精神,遂成为他当时成立瓷扬窑的主力发展方向,也吸引当时许多国内外知名的艺术家前去画画,为陶瓷彩绘艺术发展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与这些艺术家经年累月的相处,他从中吸取了丰富的艺术养分,不仅如此,1989年他加入前卫的艺术团体二号公寓,这个团体聚集许多归国艺术家,带来新观念的装置艺术, 林振龙是侧身其间的少数陶艺创作者。
  从这些追寻艺术的历程也不难想见,他对陶艺创作注入现代精神的渴望与执着。但他毕竟是根植于泥土的创作者,立基探索泥土特质,进而到经营画面与立体构成,这些可以说是构成林振龙历年来创作的主要课题,更见于他近来陶艺与茶具的创作。
  从1989年「烧陶烧心」展,以碗盘瓶罐的容器形式,于其上刻画他感怀时事的图像,到跳脱容器形式的《捏陶人》与《醉酒》,捏陶人底题「生无半技只捏土,我土有裂我愧羞」,到拥抱我土、愈合系列,他艺以载道的创作思维展现无遗。其后的聚裂重生、翻耕净土、陶土陶书及大地陶情系列,可以看得到对于土性的理解与掌握是他创作的主轴,并且延伸到其茶具创作。
  山水人文映照成趣
  早期的「壶外之音」系列秉持他对社会政治的关怀,以壶隐喻当时喧嚣的台湾社会环境,他的作品表现逐渐地从关怀社会关怀转化为内在心象的呈现。刘镇洲从陶板的切割与撕裂表达对环境现象的观察来分析他从1998至2009年的陶艺创作,为他数十年的创作基调,从2009年后创作的「空间·釉彩」系列,则可见西方现代艺术的影响。在作品表面处理泥土的肌理容貌,呈现自然景观,也是他茶壶制作的一大特色,名为陶迹瓷韵的茶壶系列,自然山水与青花瓷彩绘映照成趣,陶壶表面形成粗犷与细腻两种层次的表达,既表达对自然的关怀,也体现一种文人雅趣,青花瓷彩绘由夫人黄燕雪绘制,是以其茶壶创作展现了一种刚柔并济的特质。
  茶壶创作不同于艺术创作之处还在于尺度的要求,肖壶之形不难,难在于得壶形茶趣,兼具观赏与实用之途。在泥土的调配上,他以瓷土为主调和陶土,在有限空间处理壶体画面,改良壶嘴,使其断水功能佳美及有机几何的把手设计,皆可见其多年来陶板成形的功力,及对细节的掌握度。
  从他的茶盘制作中也可看出对大面积的颜色及空间的掌握更形精确。他以纯熟的陶板成形技法,利用色块与线条构成抽象表现空间。茶壶的精巧与茶盘的大气,两相映照,形成一个品茗空间。
  从早期的壶外之音、制作哑壶艺以载道,到以陶艺创作的元素注入茶具的创作,同时兼具实用与设计的需求,当代茶具制作可以既丰富又多元。作为一位创作者,林振龙优游于艺术创作的世界中,制作茶具则要体贴到使用者的需求,在两者之间达成平衡。当代茶具制作有意思的地方在于其作品能呼应时代的特质,是用与美结合的展现。观察林振龙的茶具创作所展现的现代性与抒情性,与此时蔚然成风的茶文化是相呼应的。茶具制作, 体现于自身表达的审美情趣,亦是一种跨领域的美学,林振龙的茶具制作正走在这条实践的道路上。
其他文献
目的:子痫前期是人类妊娠期特有的疾病,其发病率约占全部妊娠的2-8%。子痫前期的主要特征为水肿,高血压,和蛋白尿。严重时产生抽搐,昏迷等,是导致早产、胎儿宫内发育迟缓、新
  自2016 年5 月《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发布以来, 国家全面系统的部署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本文系统梳理目前土壤污染防治相关法律法规管理办法、政策、标准等, 旨在为土壤
《波斯坦:乌鲁木齐旧街区的回忆》是一个进行中的个人项目,拍摄地点集中于乌鲁木齐的维吾尔老街区。波斯坦是乌鲁木齐的一条老巷,是我曾经每天上班经过的地方,也是维吾尔族老
  本文采用我国18 种典型土壤为研究土壤, 以白菜为研究对象, 测定了不同土壤中一定镉的浓度梯度下白菜的发芽和根伸长情况。结果表明镉的剂量-效应曲线受土壤性质显著影响,
  利用标准样品和实际样品, 对三种不同土壤样品消解方法进行比较(电热板消解法/王水体系、微波消解法/硝酸+氢氟酸+双氧水和石墨消解/盐酸+硝酸+氢氟酸+高氯酸), 分析三种
会议
  随着城市化不断推进, 土壤重金属污染已经成为了亟需治理的环境问题。作者综合比较了多种土壤重金属修复的方法, 发现土壤淋洗技术是一种高效率, 低成本的修复方式。因而, 本
  本研究针对某锑矿泄漏区农田土壤中锑的污染状况、生物有效性及其健康风险开展了研究.研究发现, 13 个土壤样品中锑浓度均超过《农用地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三次征求意见稿)
会议
  本文从运城市危险废物的现状, 产生量逐年上升, 管理体系不健全, 处理处置水平较低, 管理技术支持体系不足等问题出发, 提出了完善危险废物管理体系, 提高危险废物利用处置能力
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慢性免疫炎症性疾病,从早期的内皮损伤激活到末期的血栓综合症形成均有炎性反应的参与。传统的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吸烟、高血糖、高血压或血脂异常)以及
排污许可制度作为一项国际通行的环境管理制度和依法规范企业排污行为的基础性环境管理制度,在我国已有20多年的实践经验,成为监管固定污染源排放的有效手段.我国危险废物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