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尔第:音乐世界的莎士比亚

来源 :北京广播电视报人物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ampan_n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今年是歌剧大师威尔第诞辰200周年。人们经常会拿他跟与他同龄的瓦格纳相提并论。但相比于瓦格纳极富戏剧性的人生,他一生绝大部分时间都是在他的家乡布塞托乡间度过的,并自称是“圣阿加塔农民”。在音乐创作中,他也是拿出了农夫的劲头,一直耕耘到了80岁高龄……
  今年是歌剧大师威尔第诞辰200周年。虽还未到他的诞日——10月10日,一系列纪念活动已在国内拉开大幕:7月12日,威尔第音乐节在天津开幕,他的经典作品《弄臣》、《游吟诗人》、《阿依达》在天津大剧院重磅上演;国家大剧院也在8月22日、23日推出了纪念他诞辰200周年的歌剧音乐会。
  19世纪40年代,法国歌剧红极一时,瓦格纳即将风靡欧洲,威尔第则上承美声时代三大师——罗西尼、贝利尼和多尼采蒂,下启普契尼,将意大利歌剧推至了一个新的高度。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在威尔第崭露头角时,罗西尼已经封笔,贝利尼英年早逝,多尼采蒂虽然多产,但缺少精品,意大利歌剧正处于一个青黄不接的时期,是他的横空出世,改变了这一局面。
  音乐之旅艰难启程
  朱塞佩·威尔第,1813年10月10日出生在意大利布塞托的一个小村庄,他的父母都是农民。小威尔第少言寡语,一有空就喜欢跑到离家不远的教堂,听管风琴奏出的悠扬乐声。父亲看出这孩子喜欢音乐,在他8岁那年,省吃俭用买了一台旧的斯比奈风琴,但没过几个月,琴就让他弹得彻底散架了。
  12岁时,威尔第幸运地得到了布塞托城一位爱好音乐的酿酒商巴列齐的青睐,此人后来还成了他的岳父。巴列齐赞助了他三百里拉,又帮他向慈善机构申请到了一笔奖学金。
  1832年,威尔第来到了他景仰已久的米兰音乐学院。但这所牛气冲天的学校却在面试后,拒绝了他,理由是他已经超龄了,其实最主要的是他们认为他不够出色。威尔第对此一直耿耿于怀。若干年后,当米兰音乐学院想借他的名声改名为米兰威尔第音乐学院时,他一口回绝了。
  威尔第只得转拜斯卡拉歌剧院的指挥为师,但学艺三年,大部分时间他都是在自学。当同龄人瓦格纳还在德累斯顿上大学,听美学和哲学讲座、编杂志、旅行时,威尔第只有靠自己的勤奋,几乎背下了多尼采蒂的全部总谱……
  米兰爱乐协会一次排练海顿的《创世纪》,指挥突然缺席,伴奏的威尔第临时救急身兼指挥,他用右手指挥、左手弹琴,出色地完成了工作,令众人刮目相看。但他的生活始终困苦,曾经的恩师普罗维西和亲妹妹去世,他甚至都因没钱无法回家参加葬礼。
  1836年,23岁的威尔第与巴列齐的女儿玛格丽塔结婚,两人彼此爱慕已久。威尔第顶替普罗维西,当上了布塞托城教堂的管风琴师。但薪水微薄,生活千篇一律,离他内心深处宏大的音乐梦想差距太远。他终于1839年毅然辞职,凭着一腔激情再次来到米兰,全家寄人篱下,他则天天奔波于各大剧院,寄望于老板能看上他写的歌剧。
  当时的著名女歌唱家朱塞平娜·斯特雷波尼,在听过威尔第弹奏他的处女作《奥贝托》后,将其引荐给了斯卡拉剧院经理梅雷利。1839年,《奥贝托》在斯卡拉剧院上演,作曲家脸色煞白地等到了观众们的肯定。首战告捷,精明的梅雷利马上和威尔第签订了合同,预订他之后的三部歌剧。事业刚有起色,威尔第便遭受了突如其来的变故,先是一年前小女儿天折,接着是儿子在这年冬天患急病死去,妻子玛格丽塔承受不住接连的打击,18411年,第三口棺材从他家中抬了出去。
  威尔第一下子变成了孑然一身。悲痛无比的他提出和剧院解约,但没有得到同意,被迫坐回桌前,“在可怕的精神痛苦下”开始创作一部喜剧!冰火两重天下诞生的《一日王位》质量可想而知,它毫无悬念地遭遇了惨败。现场观众一片嘘声、口哨声、笑骂声,敏感的威尔第觉得自己被钉上了滚烫的耻辱柱。
  土地和音乐一样重要
  威尔第沉浸在阴郁的情绪之中,心灰意冷,甚至打算就此放弃音乐。如果没有梅雷利锲而不舍地追着他写,很难说他还能成为后来的威尔第。
  梅雷利塞给威尔第一个被其他作曲家拒绝的本子——《纳布柯》,威尔第在刚读了两三页之后,就认定它是一个伟大的作品。那时,威尔第还是一个新人,但他却执拗地要求作者再三修改剧本。改动后的《纳布柯》风格雄健,气势磅礴,威尔第只用了不到一周的时间,就写出了《纳布柯》的总谱。1841年岁末,《纳布柯》公演,果然不负所望,受到观众和评论界的一致好评,威尔第一举成名。更重要的是,创作激活了威尔第的生命,他的信心得以恢复。
  《纳布柯》最著名的唱段,当数合唱“飞翔吧,乘上金色的翅膀”,当被奴役的犹太人齐声唱出这一自由的呼声时,让当时的意大利人都能感到强烈的共鸣。彼时意大利已经历了几个世纪分裂的痛苦,在刚告别拿破仑的铁骑后,又迎来了奥地利占领军。威尔第接下来创作的《伦巴尔第人》在排练时,米兰大主教和奥地利警察当局曾企图阻止它上演,为此还引发了政治示威运动。罗西尼评价威尔第:“他是个戴着钢盔的作曲家。”在此后很长一段时间里,他的剧作都同意大利民族复兴运动紧密联系在一起。
  在与剧场老板谈判时,威尔第开始变得牛气冲天,要价高,而且得是付现金,并必须当场付清,同意就成交,嫌贵就一拍两散,仿佛是对曾经贫穷的一种报复。
  而在得到丰厚的报酬后,威尔第就像一个土财主一样,回到他的出生地盖了一栋圣阿加塔别墅,其余的钱都用来购买田地,他甚至招募了几百个雇农,“土地是不会叫人失望的”。威尔第非常认真地从事农业生产和庄园经营,每天早上五点钟起床,喝一大杯不加牛奶的咖啡,便踱到马厩去检查一切是否正常。他有时会和雇农一起劳作,这成为他作曲间隙最好的休整方式。他在乡间遍植蔷薇,养殖野鸡和孔雀,甚至还打算培育一种叫做“威尔第”的新品种良马。在他的农庄里,他是一个苛刻严厉的老板,经常大声地训斥雇农。
  1848年,当局邀请威尔第来担任多尼采蒂留下的显赫职务——维也纳皇家剧院音乐总监,被他断然拒绝1888年,那波里音乐学院聘请他出任院长,他也只是摇头,他说只想住在庄稼地里,写他的歌剧。威尔第一次回应评论家的批评说:“我在音乐上非常无知。我家里几乎没有任何乐谱,我也从未上过音乐图书馆”,事实上威尔第堪称自学成才的学者,博览群书。但他从不掩盖自己对学院派的憎厌,甚至说:“如果真的具备成功的天赋,一个演员应当离开音乐学院的教授和艺术至上主义者,停止课业,至少十年内不听音乐!”   音乐界的莎士比亚
  音乐史上通常将威尔第1849年前的创作划为早期阶段,他自称那些年对他来说是一个“服苦役的年代”:他在1844年至1850年间,没有喘息和停顿地完成了12部歌剧!从50年代开始,到创作了《阿依达》的1867年,是他的全盛时期,在这十六七年里,他放慢了创作速度,但几乎部部是精品,其中最流行的便是浪漫三部曲:《弄臣》、《游吟诗人》和《茶花女》,奠定了他在意大利歌剧史上的至高无上的地位。
  威尔第本人不善辞令,他不懂英语,也不懂法语,写信甚至还会有语法错误。但在他一生创作的26部歌剧中,不少剧本直接来自对这些文学家作品的改编:莎士比亚、席勒、雨果、小仲马、拜伦、伏尔泰……”在这一串耀眼的名字中,莎士比亚是最受威尔第推崇的,“与其他所有戏剧家相比,包括古希腊戏剧家,我更喜爱莎士比亚”。莎士比亚对人物内心世界的洞察力,对人性多面而深入的探究,一次次让他折服。这也决定了他的音乐从来不像瓦格纳那样用来探索思想和哲学,他最感兴趣的始终是人本身。在忠于意大利民族歌剧传统的基础上,威尔第在很多方面都做出了改革。
  在1847年的《麦克白》中,威尔第便脱离了意大利传统歌剧的手法,不再铺陈华丽优美的曲调,而是以深入挖掘人物内心变化为己任。他认为歌手要能唱也能演,坚持让他们彩排时都必须着戏装。在排练那段著名的二重唱“我致命的女人”时,当他要求男女主唱再唱一遍时,累得声嘶力竭的男中音瓦雷西抗议道:“我们已经唱了一百五十次了!”威尔第怒视他一眼,回应道:“那么,请再唱第一百五十一次!”最后《麦克白》首演时,现场观众为之疯狂,威尔第谢幕达25次之多。
  威尔第将《弄臣》列为自己一生最得意的作品,这部歌剧改编自雨果的剧本《国王寻乐》。此前大多数歌剧的男主角不是英雄好汉就是英俊小生,《弄臣》却另辟蹊径选择了一个形容猥琐的驼背侏儒。这个形象善恶兼备,分裂而复杂,甫一诞生便成为音乐史上最富表现力的男中音。雨果不喜欢作曲家用他的作品谱曲,甚至禁止《弄臣》在法国上演,多年后他才“屈尊”到剧院观看,看完后感叹道:“音乐的表现力确实有时胜过诗和散文,歌剧确有话剧无法企及之处。”
  1853年,刚写完《游吟诗人》大获成功的威尔第,又独具慧眼挑中了小仲马的《茶花女》。当时的《茶花女》还未成为后来公认的名著,威尔第也知道一个描写妓女生活的故事对于歌剧来说实在是一个“大胆到极端的题材”,但他正想以此来证明歌剧的魅力并不会受到题材的局限,而在写法。在威尔第的《茶花女》中,他的注意力完全集中在使这个“半上流社会”的女人变成一个真正的人——从交易情感变成能爱、能痛苦的人。小仲马对其的评价是:“五十年以后,也许谁都不会记得我的小说《茶花女》了,可是威尔第却使它成为不朽。”
  为《茶花女》铤而走险,也有作曲家的个人情愫。他和斯特雷波尼当时正在同居。斯特雷波尼的个人感情生活曾经非常前卫,她此前有过多位情人,还有一个私生子。威尔第和她在一起,饱受闲言碎语与舆论压力,他的创作也有一份感同身受的理解。拖到1859年,威尔第才与斯特雷波尼正式结婚,此时威尔第46岁,斯特雷波尼44岁。等待的原因不过是后者的私生子在这年满21岁,从法律上自动解除了对继父财产的继承权。
  这大概是威尔第生活中比较残酷的一面。1851年,他将照管地产的父亲解雇,并通知公证人,“在财产上和伦理上都和父亲分开”,相当于把父母赶出了圣阿加塔。在他创作《游吟诗人》之时,母亲悄然逝世。有人说,“威尔第把自己全部爱的巨大能力,对人的心灵的无比深刻的理解——在日常生活中他是不能或不愿这样做的——都献给了歌剧。”
  八十岁高龄再创精品
  威尔第在1867年创作了里程碑式的歌剧《阿依达》后,沉寂了16年,悠闲的田园生活似乎让他不再记起音乐。好友剧作家博伊托甚至在每年送给他的圣诞蛋糕上,插上一个用巧克力做成的摩尔将军(《奥赛罗》的男主角),含蓄地提醒他还有未竟的事业有待开拓。威尔第最爱莎士比亚,最终打动了他,让他在74岁高龄重披战袍,写出了惊世杰作《奥赛罗》。他亲自参加每一次排练,帮助男主角塔马尼奥理解奥赛罗应当怎样死去,帮他分析独唱的要求,逐音讲解,苛刻细致直到满意。
  《奥赛罗》首演毫不意外地赢得了满堂喝彩,散场后欢腾的人群甚至抬着大师回到住所。他的作品悄无声息地影响着下一代的天才们:普契尼与朋友徒步30公里前往比萨,在观看了歌剧《阿依达》后,决定当一位歌剧作曲家;而这次《奥赛罗》首演的现场,一位年轻的大提琴手听得如痴如醉,从此投身做一名指挥家——他就是日后享誉世界的指挥大师托斯卡尼尼。
  受到鼓舞的威尔第在80高龄又提起了笔,旺盛的创作力让人惊叹,他写出了最后一部杰作《法尔斯塔夫》,同样改编自莎士比亚。自第一次刻骨铭心的失败后,此后六十多年间威尔第很少涉足喜剧。《法尔斯塔夫》与他以往的任何作品都不同,他完全放开了自我,夹带着八十老翁的童心大发,在不同情绪氛围间转换如行云流水,“凝结了威尔第积60年之久的最精致、最富有想象力的表现手段”。
  威尔第将他的最后岁月献给了慈善事业。曾经对家人毫不留情的他,晚年却在米兰市中心建了一座“卡萨音乐之家”,它是全世界上唯一一座专为歌剧主角、指挥家、作曲家和音乐演奏家所建的老年休养院,专门接纳年老而生活无着落的音乐工作者们。威尔第在遗嘱中规定将遗产及版税收入的一半,用于建设和维持医院、休养院。根据他的遗愿,他和妻子也葬在这里。“卡萨”在威尔第逝世后才开放,因为他一贯不想引起别人的注意。
  1901年1月27日凌晨,威尔第因脑溢血在米兰猝然辞世。二十万人自觉聚集在米兰街头为他哀悼送行。所有车辆路过他逝世的地点米兰旅馆附近的街道,都放慢速度,以便不发出声响。路面上是米兰市政府下令铺满的麦秸,“为的是不使城市的噪音惊扰这位伟大的老人”。
  张宁据《国家人文历史》黄薇/文 整理
其他文献
近日英国出版的一本名为《开膛手杰克:女人之手》的新书引起了轩然大波,原因是此书宣称史上残忍的连环杀手“开膛手杰克”竟是一位女性,并且该女子多次实施谋杀是因为她无法生育。  据英国《每日邮报》网站5月8日报道,这本新书的作者是现年62岁的约翰·莫里斯。曾经担任律师的莫里斯在书中指出,出生在威尔士的莉齐·威廉姆斯是这起连环杀人案的元凶,此人是皇家医师约翰-威廉姆斯爵士的妻子,而约翰本人则被许多犯罪专家
期刊
“50后”朱时茂最近以电视导演的身份再次出现在公众视野,令人意外的是,其处女作《远得要命的爱情》竟然是一部青春偶像剧。朱时茂强调自己“年轻时尚”,拍偶像剧毫无压力。他还爆出了一则重磅消息——春晚总导演冯小刚已给他打来电话。朱时茂虽然不肯讲出细节,但言语之间暗示他和陈佩斯有望在事隔十多年后联手重返春晚舞台。  我很青春,所以就拍偶像剧  记者:你执导的首部电视剧《远得要命的爱情》是一部青春偶像剧,为
期刊
日前,“普梅组合”26日打破沉寂,对外界再展“老友”姿态。俄罗斯总统新闻秘书佩斯科夫当天透露,总统普京和总理梅德韦杰夫近期在图瓦及克拉斯诺亚尔斯克地区一起度假。两人垂钓、游泳,普京钓上了一条21公斤重的大鱼。  佩斯科夫说,普京在位于图瓦共和国的托克帕克-霍尔湖上度假垂钓,并前往相邻的克拉斯诺亚尔斯克边疆区,在叶尼塞河支流乌尔布恩河上与俄总理梅德韦杰夫、俄国防部长绍伊古会合,共度假期。  俄罗斯各
期刊
89岁高龄的美国前总统老布什最近的一款新发型引起了瞩目。在公布的照片中,他剃了一个大光头。据悉,此举是为了鼓励老布什的一名保镖的患有白血病的2岁儿子,并为其捐款。老布什的举动获得了广泛的称赞。  自愿加入了光头行列  89岁高龄的老布什近日以一款全新发型吸引了公众和媒体的眼球。为替特勤人员罹患白血病的2岁儿子打气,老布什本周仿效他的安保人员,特别剃了个大光头,以示支持。  老布什办公室24日发表一
期刊
在西班牙当地时间7月28日晚进行的世锦赛首个游泳比赛日第一项决赛——男子400米自由泳的比赛中,孙杨以3分41秒59的成绩夺得了金牌,中国另一选手郝运以3分48秒88获得第8名。赛后情绪激动的孙杨,一把抱住央视记者王平痛哭了足足半分钟。  我还是做好自己  当天上午的预赛,孙杨以3分44秒67的成绩排名第一。伦敦奥运会上,孙杨的预赛成绩是3分45秒07。这一成绩无疑是对孙杨最近一个阶段训练情况的一
期刊
齐计三同志千古  为国牺牲 堪称民族烈士  献身革命 不愧共产党人  中共北岳区党委敬挽  计三叔叔是于1942年2月22日(农历正月初八日)牺牲在现属河北省井陉县的段庄村,是年31岁。当时,他是建屏县委书记。抗日战争中,晋察冀第四军分区司令员周建屏同志在平山县病逝,为了纪念这位老红军,建立了建屏县。建屏县辖正太铁路线以北的获鹿、井陉部分地区;冶河以东平山县的一部分地区,至滹沱河以南正定县的一部分
期刊
贺子珍进了苏联精神病院后,特别是在初期,经受了什么样的苦难与折磨,至今鲜为人知。她什么时候提起这段往事,都是热泪盈眶,痛苦万分。她表示:我不愿意回忆这段往事。  曾与精神病院工作人员搏斗  一天,贺子珍正在拼命赶织毛衣,突然响起了敲门声。她来到门口一听,来人边敲门边小声叫她的名字:“子珍,子珍,是我!”贺子珍听出来人是一位与她要好的中国女人。这个女人之所以要留下来,也是因为她遇到了个人的感情问题,
期刊
“之前就有同行说现在很多人的毛病都是吃出来的,对这个观点我完全赞同。”毕业于北京中医药大学,现就职于中国中医科学院的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消除农残食品安全专项行动”专家组专家邵德宾教授告诉记者,在他平时的诊治过程中,就曾发现农药残留扮演着威胁人类健康的重要角色。“我的诊治重点主要在肾病方面,这几年肾病高发,不得不承认农残在这其中起着关键作用。”  农药残留成为疾病重要来源  邵教授指出,肾脏是身
期刊
笑起来像阳光一样灿烂、一头于练的短发、不施粉黛的脸上彰显着一种气质:这是位什么事都难不倒的主儿。这是我对石景山区苹果园街道军区大院第一社区党委书记兼居委会主任万春燕的第一印象。在社区工作10年以来,在她的身后留下了一串闪光的足迹:军区大院第一社区先后荣获北京市“基层双拥示范单位”、北京市“敬老爱老为老服务示范单位”、石景山区“星级党建示范社区”、石景山区“先进社区居委会”。  为群众办事要“四越”
期刊
1938年初,为了帮助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加拿大共产党员诺尔曼·白求恩大夫等外国专家陆续从延安来到晋察冀根据地。当时八路军的生活条件非常艰苦,一般干部战士伙食标准只有每月1元钱菜金,毛泽东、朱德这些中央领导每月才5元钱。当白求恩得知毛泽东指示每月付给他100元生活补助时,立即提笔给毛泽东写了信:“尊敬的毛泽东主席,我谢绝每月100元生活补贴。军区已提供我衣食需要,我不需要钱。请将这笔钱用于前线更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