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我国2型糖尿病(T2DM)患病率不断攀升,持续寻找并更新管理糖尿病的策略始终为糖尿病治疗的长期战略目标。美国糖尿病学会和欧洲糖尿病研究协会鼓励T2DM患者进行恰当的生活管理,改变生活方式,其中包括进行合理医学营养治疗的饮食管理。间歇性禁食是在特定时间段内限定热量摄入的一种饮食管理手段。自2018年起,围绕间歇性禁食的研究遍地开花,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对于这一新的理念,如何结合它的实际作用将其运用到T2DM患者的生活方式管理中,可谓是机遇与挑战并存,需要我们更加全面地看待问题。
【机 构】
:
中国医学科学院 北京协和医学院 北京协和医院内分泌科 卫健委内分泌重点实验室 协和转化医学中心,北京 100730中国医学科学院 北京协和医学院 北京协和医院内分泌科 卫健委内分泌重点实验室 协和转化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2型糖尿病(T2DM)患病率不断攀升,持续寻找并更新管理糖尿病的策略始终为糖尿病治疗的长期战略目标。美国糖尿病学会和欧洲糖尿病研究协会鼓励T2DM患者进行恰当的生活管理,改变生活方式,其中包括进行合理医学营养治疗的饮食管理。间歇性禁食是在特定时间段内限定热量摄入的一种饮食管理手段。自2018年起,围绕间歇性禁食的研究遍地开花,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对于这一新的理念,如何结合它的实际作用将其运用到T2DM患者的生活方式管理中,可谓是机遇与挑战并存,需要我们更加全面地看待问题。
其他文献
目的建立基于圆盘式(CD)微流控芯片的CALR基因突变的快速检测方法,初步评价其用于脑梗死患者CALR-1和CALR-2基因突变检测的应用价值。方法基于微流控技术和环介导等温扩增(LAMP)技术建立一个用于CALR-1和CALR-2基因突变同步检测的CD微流控芯片检测平台,并验证该平台检测的灵敏度、特异性、重复性和准确性。前瞻性选取2019年11月至2021年3月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收治的124例脑梗死患者为脑梗死组,80名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用CD微流控芯片法检测抗凝外周全血样本中的CALR-1和CAL
目的采用串联质谱标签(TMT)联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筛选免疫介导性脱髓鞘疾病诊断与鉴别诊断的潜在生物标志物。方法选择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收治的20例脱髓鞘疾病患者(脱髓鞘组),包括10例吉兰-巴雷综合征(GBS)患者(GBS亚组)与10例多发性硬化(MS)患者(MS亚组)。以及10例神经系统非炎性疾病(NND)患者(NND组),通过TMT蛋白质组学技术筛选出脱髓鞘组与NND组、GBS亚组与MS亚组间具有表达差异的蛋白质(差异倍数>2或
目的探讨新型布尼亚病毒感染后患者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症状(SFTS)发病期和恢复期的凝血和血栓相关指标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20年4月12日至8月12日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新型布尼亚病毒感染后SFTS患者,其中SFTS发病期36例,SFTS恢复期18例,并招募36名健康人作为健康对照组,采集血浆标本。回顾性分析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含量(FIB)、血浆凝血酶时间(TT)、抗凝血酶-Ⅲ(AT-Ⅲ)、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D-二聚体(D-D)、
目的了解临沂地区碳青霉烯酶的基因型及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CRE)对头孢他啶-阿维巴坦(CAZ/AVI)的药物敏感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选取临沂市人民医院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临床标本分离获得的179株CRE,用改良碳青霉烯酶灭活试验(mCIM试验)和乙二胺四乙酸(EDTA)协同碳青霉烯酶灭活试验(eCIM试验)与荧光定量PCR快速检测系统GeneXpert2种方法检测碳青霉烯酶,用K-B法检测CAZ/AVI的药物敏感性。结果179株CRE中,mCIM阳性174株(97.2%),e
目的探讨抗郎飞结区和结旁区相关抗体在慢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病(CIDP)的检测及其临床特征。方法收集2018年1月至2021年7月在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住院和门诊就诊及外院送检的212例临床诊断CIDP患者血清样本,采用细胞底物法检测抗郎飞氏结区和结旁区相关自身抗体(抗NF155、抗NF186、抗CNTN1抗体)和IgG亚型。根据检测结果分为抗NF155抗体阳性、抗NF186抗体阳性和抗CNTN1抗体阳性组,回顾性分析各组患者肢体无力、深浅感觉异常、震颤、脑脊液蛋白水平、臂丛核磁共振(MRI)
目的分析自身免疫性脑炎(AE)患者短期预后的危险因素,并评估其预测价值。方法收集2016年3月至2021年1月于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及福建省神经医学中心诊治的81例AE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患者出院时的临床表现,采用改良Rankin评分量表(mRS)将AE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mRS≤2分,48例)和预后不良组(mRS>2分,33例),比较2组患者的基本人口学资料、主要临床表现、头颅磁共振和脑电图,以及血液和脑脊液(CSF)检测指标。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AE患者短期预后的危险因素,并通
目的探讨甘油三酯/胱抑素C(TG/Cys-C)比值联合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病程、收缩压3项指标对糖尿病肾病(DKD)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21年2月徐州市4家三甲医院肾脏病科已行肾活检的2型糖尿病合并肾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肾脏病理分型分为DKD组(51例)和非糖尿病肾病(NDKD)组(49例)。选取同期于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内分泌科住院治疗的2型糖尿病不伴肾损伤的5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收集所有患者当次入院信息及血生化指标,计算TG/Cys-C比值。采用Logist
传统免疫学检测需依靠大型且昂贵的仪器和熟练的操作人员,测量时间较长,敏感性却较低,同时即时检测需求也在不断上涨,故而临床需要一种高敏感、高准确、快速、便携的即时诊断方式。微流控芯片具有高敏感、高通量、自动化等优点,与临床即时诊断需求相契合。基于微流控技术和免疫检测开发的微流控免疫芯片成为近年来研究热点,在肿瘤标志物检测,感染性疾病抗原和抗体检测、自身抗体检测、激素检测等领域成果突出。然而在芯片的研发过程中仍需克服许多难题,例如微流体的操纵、反应信号的收集和分析等。
基于患者数据的实时质量控制(PBRTQC)是一种使用患者临床标本检测结果以实时、连续监测检测过程分析性能的质量控制方法。2020年国际临床化学和检验医学联合会PBRTQC工作组建议将该方法广泛应用于临床,但国内临床实验室对PBRTQC的认知、研究与应用尚有一定的差距。本文从PBRTQC的研究进展、运算类型、临床应用价值、国内外行标指南建议、PBRTQC程序建立、性能验证、实施原则、应用现状及展望等方面进行阐述,以促进PBRTQC在国内临床实验室的认知、接受、借鉴和广泛应用。
差值校验是一种基于患者数据的质量控制方案,用于识别分析各阶段误差或患者病情显著变化。与传统室内质控方案相比,差值校验拥有实时监控、无额外检测成本等特点,已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在检验报告自动审核系统中,差值校验作为一类重要的审核规则用于拦截变化异常的检验报告并提交人工审核。该文阐述差值校验的发展历史、参数选择、在质量控制和检验报告自动审核中的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