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流控技术在脓毒症诊治中的应用进展

来源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yongqiang6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脓毒症是机体对感染的反应失调而导致危及生命的器官功能障碍,其病程进展快、病死率高、后遗症多发,早期诊断并及时治疗可提高患者生存率以及改善预后。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等生物标志物在脓毒症早期诊断中的应用研究较为广泛,但其特异性和敏感性都有局限性。微流控技术对一些生物标志物及病原微生物的检测不仅对脓毒症的早期诊断有较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对脓毒症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也有一定的评估价值,且检测方法快捷、准确,具有临床应用的可行性。本文通过对微流控技术在脓毒症诊治中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以期论证微流控技术对早期诊断脓毒症的价值,并指导未来研究的改进方向。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脑梗死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变化及其与脑梗死病情和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择97例脑梗死患者(观察组)和72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测定观察组不同时期hs-CRP水平,分析其与脑梗死病情轻重及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的相关性,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入院第24天hs-CRP水平[(3.9±1.8)mg/L]较第1、4、8天hs
脓毒症继发心功能障碍发病率、病死率均较高,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但该病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明确,许多研究表明脓毒症可通过多种直接或间接因素对心脏功能造成不良影响,如自主神经调节功能损伤、促炎介质和活化的免疫细胞引起的心肌病等,目前尚无统一的诊断标准和治疗方案。而稳定可靠的动物模型是明确脓毒症继发心功能障碍发病机制、病理生理过程和治疗方式的重要手段。目前有关脓毒症致心功能障碍动物模型较多,但仍无稳定
期刊
目的探讨重楼皂苷Ⅰ(PPI)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I/R)损伤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6月龄SD大鼠分为假手术(Sham)组、I/R模型组以及PPI低、中、高剂量组,每组10只。采用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30 min、再灌注120 min制备大鼠心肌I/R模型;Sham组仅开胸,不进行结扎。PPI低、中、高剂量组于制模前相应灌胃PPI 75、150、300 mg·kg-1·d-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