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备课是教学的前期准备工作,是教师从事教学的基本功。有效教学的前提是实施有效备课。为了让学生获得更有效的发展,师生共同开展更精彩的课堂,教师就要在上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即有效的备课。所谓有效备课是指在一定的教学投入(时间、精力、努力、物质)之下,形成有个性、有亮点、有创意、有拓展的教学设计。备课除了书写教案的常规要求外,还应从教师自身、教材、学生等角度入手,有效地开发和整合课程资源,优化备课方案。下面简单谈一谈有效备课的实施策略。
一、教师是备课的主体,备课先要备教师
1.教师应充分认识备课的真正价值
备课不是简单的书写教案。有些教师,对教过的内容已经很熟了,认为没有必要把时间和精力放在写备课笔记上,把备课看作是一种无效劳动。这种认识是错误的,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备课,我们使用的教材在不断优化,而且学生年年在变,也就是说去年的教学设计未必适合今年这个班的学生。所以备课不是机械地写教案,它是每堂课实施教学的策略,不同的教育对象所实施的教学策略就有所不同。因此,我们的备课不是一种耗时耗力的无效劳动,它是提高教学效果的一种必然手段。
2.教师要不断丰富自身的专业知识,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
新课标中明确: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因此,教师本身要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多学习先进的教育理论,转变教学观念。作为教师,我们要研究新课程标准,认真学习新课改下的教学要求和考试说明,要非常熟悉要教什么,怎么教;考试考什么,怎么考。只有掌握这些信息才能更好地实施有效教学。其次,教师要积极参加各种形式的继续教育和培训,加强交流,不断丰富自身的理论水平,提高教育教学能力。各学校要不惜一切代价提供教师培训和学习的机会,促进教师的全面发展。
二、备课要用好教材
有效备课是解读教材,超越教材的创新。我们在备课时要多角度钻研教材,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要备好课,进行有效的教学设计,首先必须与教材进行深入地对话,备好教材,把“教教材”转变成“用教材”。教师不仅要全面、准确地掌握学科知识,还要做到融会贯通,从整体上把握学科知识体系,创造性地组织教材,引导学生打通书本世界和生活世界之间的界限,将生活和书本知识融为一体。
三、备课要研究教学的对象
1.备课要充分研究学情
课堂教学面对的是全体学生。备课不要脱离学生的起点能力,很多的备课往往只备教材不备学生,不考虑学情,从而定位不准。教师要了解学生的活动能力、操作能力、实践能力、合作能力、探究能力、自主学习的能力等。在备课行动中基本掌握学生能够达到的能力基础,部分学生的能力倾向和能力水平。要根据学生的能力特征,在教学设计中,有针对性地合理安排培养学生能力发展的教学环节。备课备学生和备教材同样重要,因为只有适合学生实际的教学策略才能行之有效。所以备课时先要全面了解学生,要考虑到学生的可能情况,做到因材施教。
2.备课时应充分考虑“预设”与“生成”的关系
备课实际上是一种预设,而现实告诉我们,“生成”才是真,到了课堂上才知道真实情况,这就存在一种“预设”与“生成”之间的偏差,从而要求我们充分了解学情。因此,在备课时要充分考虑课堂上可能会发生的情况,并制定好相应的对策。这样上课时,遇到特殊情况才能有游刃有余。
四、加强集体备课,强化优势互补
教学新课程在教学观和教学方式上与传统的数学课程有很大的不同,对教师的要求也更高,教师在教学中常会遇到凭个人的智慧难以解决的问题的困难,必须依靠集体的力量,才能得以解决。集体备课是教师之间相互交流教改信息、探讨教学方法、切磋教学艺术的一项重要措施,能起到架构智慧碰撞的平台、营造协作互助的氛围、达成资源共享的目标、强化优势互补之功效。
五、课中备课和课后反思不可忽视
1.教师在课堂中仍需备课
备课不仅是上课前的事情,在课堂上,其实教师仍然需要备课,只不过这时的备课变成了一种适当的有机调整,变成了灵动的生成而已。课堂上,学生在生成,教师随着学生的生成也在生成,课堂中我们应根据学生的生成及时调整教学思路和方法,从而使学生们在教师充满智慧的引领下,在学习研讨的气氛中,碰撞灵感,生成自己新的智慧。
2.教师要注意及时进行课后反思与总结
自我反思和总结应成为教师自我发展的有效途径。备好课,上完课,这节课并没有结束,课后我们还需要静下心来反思,将自己课前的设计与课堂的实施作一番回顾和比较,总结哪些地方成功,哪些地方还有不足,同时还要注意收集学生的课后反馈意见和建议,将这些心得写下来,这是最真实的教学手记,可以促使教师成为“反思的实践者”。有位老师曾说过:“认真写三年教案的人,不一定成为优秀老师;但认真写三年教学反思的人,必定成为有思想的教师,说不定还能写出一个专家来。”只有这样实实在在的记下自己在课堂教学中的得与失、功与过,并结合教育教学理论加以剖析,教师的专业素质才能不断提升,随之课堂教学效率才能不断提高。
六、改革备课评价标准势在必行
传统的备课评价对每个教师、每门课程的备课要求几乎都是一律的。如“环节”都要有目标要求、重难点、教具准备、导入、经过、小结、作业等项,缺一项就视为不合格,这样做的弊端就在于忽视了学科特点,扼杀了教师的创造性。按照课改的要求,教师的备课评价应该体现学科特点、教师特色,要有利于教师水平的提高和学生的发展。所以,建立一套符合新课改要求的新的备课评价标准,是促进教师有效备课的关键。新的备课评价标准应把握以下原则:严禁照搬照抄,否定千篇一律,过程思路各有特色,促进发展目标明确,根据学情定教案。
七、结束语
有效备课是有效教学的前提保证,新课程理念下的备课不再是一个教师单打独斗的单边活动,它应该是多个教师合作的与学生互动的多边资源整合的过程。有效备课要求我们教师从自身素质、学生实际情况出发,有效地利用教材,采取合理的备课形式,同时相关部门也要改变备课评价标准。我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之下,有效备课一定能落到实处,我们的课堂效率一定能得到很大的提高。
一、教师是备课的主体,备课先要备教师
1.教师应充分认识备课的真正价值
备课不是简单的书写教案。有些教师,对教过的内容已经很熟了,认为没有必要把时间和精力放在写备课笔记上,把备课看作是一种无效劳动。这种认识是错误的,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备课,我们使用的教材在不断优化,而且学生年年在变,也就是说去年的教学设计未必适合今年这个班的学生。所以备课不是机械地写教案,它是每堂课实施教学的策略,不同的教育对象所实施的教学策略就有所不同。因此,我们的备课不是一种耗时耗力的无效劳动,它是提高教学效果的一种必然手段。
2.教师要不断丰富自身的专业知识,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
新课标中明确: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因此,教师本身要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多学习先进的教育理论,转变教学观念。作为教师,我们要研究新课程标准,认真学习新课改下的教学要求和考试说明,要非常熟悉要教什么,怎么教;考试考什么,怎么考。只有掌握这些信息才能更好地实施有效教学。其次,教师要积极参加各种形式的继续教育和培训,加强交流,不断丰富自身的理论水平,提高教育教学能力。各学校要不惜一切代价提供教师培训和学习的机会,促进教师的全面发展。
二、备课要用好教材
有效备课是解读教材,超越教材的创新。我们在备课时要多角度钻研教材,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要备好课,进行有效的教学设计,首先必须与教材进行深入地对话,备好教材,把“教教材”转变成“用教材”。教师不仅要全面、准确地掌握学科知识,还要做到融会贯通,从整体上把握学科知识体系,创造性地组织教材,引导学生打通书本世界和生活世界之间的界限,将生活和书本知识融为一体。
三、备课要研究教学的对象
1.备课要充分研究学情
课堂教学面对的是全体学生。备课不要脱离学生的起点能力,很多的备课往往只备教材不备学生,不考虑学情,从而定位不准。教师要了解学生的活动能力、操作能力、实践能力、合作能力、探究能力、自主学习的能力等。在备课行动中基本掌握学生能够达到的能力基础,部分学生的能力倾向和能力水平。要根据学生的能力特征,在教学设计中,有针对性地合理安排培养学生能力发展的教学环节。备课备学生和备教材同样重要,因为只有适合学生实际的教学策略才能行之有效。所以备课时先要全面了解学生,要考虑到学生的可能情况,做到因材施教。
2.备课时应充分考虑“预设”与“生成”的关系
备课实际上是一种预设,而现实告诉我们,“生成”才是真,到了课堂上才知道真实情况,这就存在一种“预设”与“生成”之间的偏差,从而要求我们充分了解学情。因此,在备课时要充分考虑课堂上可能会发生的情况,并制定好相应的对策。这样上课时,遇到特殊情况才能有游刃有余。
四、加强集体备课,强化优势互补
教学新课程在教学观和教学方式上与传统的数学课程有很大的不同,对教师的要求也更高,教师在教学中常会遇到凭个人的智慧难以解决的问题的困难,必须依靠集体的力量,才能得以解决。集体备课是教师之间相互交流教改信息、探讨教学方法、切磋教学艺术的一项重要措施,能起到架构智慧碰撞的平台、营造协作互助的氛围、达成资源共享的目标、强化优势互补之功效。
五、课中备课和课后反思不可忽视
1.教师在课堂中仍需备课
备课不仅是上课前的事情,在课堂上,其实教师仍然需要备课,只不过这时的备课变成了一种适当的有机调整,变成了灵动的生成而已。课堂上,学生在生成,教师随着学生的生成也在生成,课堂中我们应根据学生的生成及时调整教学思路和方法,从而使学生们在教师充满智慧的引领下,在学习研讨的气氛中,碰撞灵感,生成自己新的智慧。
2.教师要注意及时进行课后反思与总结
自我反思和总结应成为教师自我发展的有效途径。备好课,上完课,这节课并没有结束,课后我们还需要静下心来反思,将自己课前的设计与课堂的实施作一番回顾和比较,总结哪些地方成功,哪些地方还有不足,同时还要注意收集学生的课后反馈意见和建议,将这些心得写下来,这是最真实的教学手记,可以促使教师成为“反思的实践者”。有位老师曾说过:“认真写三年教案的人,不一定成为优秀老师;但认真写三年教学反思的人,必定成为有思想的教师,说不定还能写出一个专家来。”只有这样实实在在的记下自己在课堂教学中的得与失、功与过,并结合教育教学理论加以剖析,教师的专业素质才能不断提升,随之课堂教学效率才能不断提高。
六、改革备课评价标准势在必行
传统的备课评价对每个教师、每门课程的备课要求几乎都是一律的。如“环节”都要有目标要求、重难点、教具准备、导入、经过、小结、作业等项,缺一项就视为不合格,这样做的弊端就在于忽视了学科特点,扼杀了教师的创造性。按照课改的要求,教师的备课评价应该体现学科特点、教师特色,要有利于教师水平的提高和学生的发展。所以,建立一套符合新课改要求的新的备课评价标准,是促进教师有效备课的关键。新的备课评价标准应把握以下原则:严禁照搬照抄,否定千篇一律,过程思路各有特色,促进发展目标明确,根据学情定教案。
七、结束语
有效备课是有效教学的前提保证,新课程理念下的备课不再是一个教师单打独斗的单边活动,它应该是多个教师合作的与学生互动的多边资源整合的过程。有效备课要求我们教师从自身素质、学生实际情况出发,有效地利用教材,采取合理的备课形式,同时相关部门也要改变备课评价标准。我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之下,有效备课一定能落到实处,我们的课堂效率一定能得到很大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