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淮安市王营镇中心小学 江苏 淮安 223000)
[摘要]要用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引导学生养成良好习惯,学会审美,有助于学生探求人生,发展个性,增进知识,强健体魄,去私忘我,净化感情,最后求得身心和谐、健康、全面发展。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非一日之功,需日积月累、持之以恒,健全人格的发展过程,就是人与环境逐步取得协调平衡的过程。小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是语文教学的特殊使命,理解学生在人格健全方面的要求。
关键词:语文;健全;人格;策略
【中图分类号】G40—01
健全人格的培养是指一定的社会文化,经过自身的主观努力和社会、家庭、学校教育的影响,使人格逐步健全化的过程。健全人格不仅是个体的成长问题,更是整个社会的发展和文明进步的问题。学校担负着教书育人的神圣使命。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培养学生高尚的人格素质就是学校教育的终极目标。语文学科在学生健全人格方面的培养具有其它学科无可替代的作用。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学其理。”语文教学的独特魅力会感染学生,在培养他们健全人格的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新颁布实施的《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规定:“要在教学过程中……使学生逐步形成健全人格。”
小学语文学科培养小学生的健全人格有哪些策略呢?
一、充分利用文本资源,引导学生树立高尚的人生价值观
人生观是人格心理的核心,它影响着人的精神面貌,指导着人的言语行动,决定着人的道德、理想和情操。要用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引导学生,培养其爱祖国、爱人民、爱家乡的思想情操,使其养成诚实、奉献、俭朴、勇敢、负责、合作、进取等良好习惯,打下遵纪守法、文明礼貌的现代公民的基础,打下做一个有志的、豪迈中国人的基础。
语文课本有许多反映人生价值取向的文章,如正确对待生死的《司马迁发奋写<史记>》;心怀亡国之痛,至死不忘祖国的南宋爱国诗人陆游的《示儿》等,这些课本人物的情怀、操守都闪炼着人性的光辉,显示了人格的力量,教学时,教师应不失时机的对学生进行教育引导,以增强其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课本还有表现正确面对生活中的坎坷和不幸,珍惜生命,热爱生活,如《海伦凯勒》、《轮椅上的霍金》等,这类文章的教学要挖掘他们人性中的闪光点,让他们的精神去感染和激励孩子们,特别是那些处境特殊的孩子,因此,对他我特别关注,经常和他谈心,更是充分利用语文教材不断在精神上鼓励他,课本中我们邂逅海伦·凯勒、霍金等不向命运低头的典范时,我不忘对他说:“我们的命运没有像他们那样不幸,海伦·凯勒双目失明、双耳失聪,却对生活依然充满憧憬,霍金40年被病魔禁锢在轮椅上,依然说‘活着就有希望’!”老师的教诲,语文课本中典范人物精神的熏陶,使他明确了人生的目标,学习刻苦,捷报频传,令人欣慰;教材也有表现对爱的感受和理解的。
二、依据语文学科特点,循序渐进提升学生的审美素养
审美教育是健全人格形成的基础,与人格的完整性有着密切的关系。学会审美,有助于学生探求人生,发展个性,增进知识,强健体魄,去私忘我,净化感情,最后求得身心和谐、健康、全面发展。语文是一门人文性学科,在教育中渗透素质教育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教材所选都是文质兼美的华章,其间既有对自然风景之美的描写,又有对社会人生之美的颂歌,更有对艺术之美的创造。
三、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心理,构筑学生健全的人格心理
学习状态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学习效率的高低。教师要利用各种语文教学活动帮助学生树立学习语文的自信心,教育他们不以一时一事的成败得失而或喜或悲,还应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端端正正写字、仔仔细细读书、踏踏实实练习、认认真真作文,并告之学生以上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非一日之功,需日积月累、持之以恒。
四、挖掘语文学科资源,培养学生的适应心理
健全人格的发展过程,就是人与环境逐步取得协调平衡的过程。语文教师应充分利用语文学科的特点,不断从语文教材中挖掘能经受且正确应对各种挫折的人物形象,如《大江保卫战》中的人民子弟兵、《艾滋病小斗士》中的小恩科西等。还可以给学习创造一些“失败”的机会,以增强其抵御挫折的能力;也可以结合时势,引用“活水”(新时期劳模、英模人物等),在各种课内外活动中培养学生适应能力。
五、创设情境,培养学生富有创造性的能力
语文教师应以课文为例子,根据实际情况,分别设计和确定不同的思维训练切入点和听、说、读、写能力侧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只有力图创新,其人格才称得上完善。记得彭坤明教授在《步入知识经济时代的创新教育》讲座中,有这样一段话说得非常精彩,在这里不妨写出来与大家共同赏析。他是这样说的:“如果说素质教育是交响曲,是大合唱,那么,创新教育则是它的主旋律;如果说素质教育是主旋律,那么创新教育则是它的最强音。”因此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老师要“授之以渔”,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比直接教给学生知识要重要的多,只要我们心中有个明确的目标,那么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也就不再是“雾里看花”。
六、利用阅读教学,呼唤学生的情感智慧
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从过程的实施到目标的实现,都有丰富的情感因素渗透其间。要求我们必须具备良好的情感智慧,才能发掘并运用好语文教学中所固有的情感因素,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促进其全面发展。现代的语文教学已经以其独特的情感特色,向我们的教学主体发出了情感智慧的呼唤。《高尔基和他的儿子》、《月光启蒙》等反映的是父子、母子之情;《理想的风筝》、《最后的姿势》等则反映了师生之情。艺术就是情感,可以说语文教材中的作品为教学活动提供了丰富的情感素材,为语文情感教育提供了优化的时空。
对小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是语文教学的特殊使命,理解学生在人格健全方面的要求。让语文课堂充满人文关怀,让学生成为身心健康、个性得到充分发展的一代新人。总之,语文教学中有着丰富的人格教育内涵,教师应把语文知识内化为学生人格素质,使语文素质教育结出丰硕的成果。
参考文献
[1]罗伯特·亚伦译者许晋福不愤怒的世界东方出版社2009.06
[2]滕刚让小学生养成健康人格的100个故事九州出版社2008.09.01
[摘要]要用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引导学生养成良好习惯,学会审美,有助于学生探求人生,发展个性,增进知识,强健体魄,去私忘我,净化感情,最后求得身心和谐、健康、全面发展。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非一日之功,需日积月累、持之以恒,健全人格的发展过程,就是人与环境逐步取得协调平衡的过程。小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是语文教学的特殊使命,理解学生在人格健全方面的要求。
关键词:语文;健全;人格;策略
【中图分类号】G40—01
健全人格的培养是指一定的社会文化,经过自身的主观努力和社会、家庭、学校教育的影响,使人格逐步健全化的过程。健全人格不仅是个体的成长问题,更是整个社会的发展和文明进步的问题。学校担负着教书育人的神圣使命。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培养学生高尚的人格素质就是学校教育的终极目标。语文学科在学生健全人格方面的培养具有其它学科无可替代的作用。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学其理。”语文教学的独特魅力会感染学生,在培养他们健全人格的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新颁布实施的《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规定:“要在教学过程中……使学生逐步形成健全人格。”
小学语文学科培养小学生的健全人格有哪些策略呢?
一、充分利用文本资源,引导学生树立高尚的人生价值观
人生观是人格心理的核心,它影响着人的精神面貌,指导着人的言语行动,决定着人的道德、理想和情操。要用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引导学生,培养其爱祖国、爱人民、爱家乡的思想情操,使其养成诚实、奉献、俭朴、勇敢、负责、合作、进取等良好习惯,打下遵纪守法、文明礼貌的现代公民的基础,打下做一个有志的、豪迈中国人的基础。
语文课本有许多反映人生价值取向的文章,如正确对待生死的《司马迁发奋写<史记>》;心怀亡国之痛,至死不忘祖国的南宋爱国诗人陆游的《示儿》等,这些课本人物的情怀、操守都闪炼着人性的光辉,显示了人格的力量,教学时,教师应不失时机的对学生进行教育引导,以增强其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课本还有表现正确面对生活中的坎坷和不幸,珍惜生命,热爱生活,如《海伦凯勒》、《轮椅上的霍金》等,这类文章的教学要挖掘他们人性中的闪光点,让他们的精神去感染和激励孩子们,特别是那些处境特殊的孩子,因此,对他我特别关注,经常和他谈心,更是充分利用语文教材不断在精神上鼓励他,课本中我们邂逅海伦·凯勒、霍金等不向命运低头的典范时,我不忘对他说:“我们的命运没有像他们那样不幸,海伦·凯勒双目失明、双耳失聪,却对生活依然充满憧憬,霍金40年被病魔禁锢在轮椅上,依然说‘活着就有希望’!”老师的教诲,语文课本中典范人物精神的熏陶,使他明确了人生的目标,学习刻苦,捷报频传,令人欣慰;教材也有表现对爱的感受和理解的。
二、依据语文学科特点,循序渐进提升学生的审美素养
审美教育是健全人格形成的基础,与人格的完整性有着密切的关系。学会审美,有助于学生探求人生,发展个性,增进知识,强健体魄,去私忘我,净化感情,最后求得身心和谐、健康、全面发展。语文是一门人文性学科,在教育中渗透素质教育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教材所选都是文质兼美的华章,其间既有对自然风景之美的描写,又有对社会人生之美的颂歌,更有对艺术之美的创造。
三、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心理,构筑学生健全的人格心理
学习状态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学习效率的高低。教师要利用各种语文教学活动帮助学生树立学习语文的自信心,教育他们不以一时一事的成败得失而或喜或悲,还应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端端正正写字、仔仔细细读书、踏踏实实练习、认认真真作文,并告之学生以上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非一日之功,需日积月累、持之以恒。
四、挖掘语文学科资源,培养学生的适应心理
健全人格的发展过程,就是人与环境逐步取得协调平衡的过程。语文教师应充分利用语文学科的特点,不断从语文教材中挖掘能经受且正确应对各种挫折的人物形象,如《大江保卫战》中的人民子弟兵、《艾滋病小斗士》中的小恩科西等。还可以给学习创造一些“失败”的机会,以增强其抵御挫折的能力;也可以结合时势,引用“活水”(新时期劳模、英模人物等),在各种课内外活动中培养学生适应能力。
五、创设情境,培养学生富有创造性的能力
语文教师应以课文为例子,根据实际情况,分别设计和确定不同的思维训练切入点和听、说、读、写能力侧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只有力图创新,其人格才称得上完善。记得彭坤明教授在《步入知识经济时代的创新教育》讲座中,有这样一段话说得非常精彩,在这里不妨写出来与大家共同赏析。他是这样说的:“如果说素质教育是交响曲,是大合唱,那么,创新教育则是它的主旋律;如果说素质教育是主旋律,那么创新教育则是它的最强音。”因此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老师要“授之以渔”,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比直接教给学生知识要重要的多,只要我们心中有个明确的目标,那么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也就不再是“雾里看花”。
六、利用阅读教学,呼唤学生的情感智慧
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从过程的实施到目标的实现,都有丰富的情感因素渗透其间。要求我们必须具备良好的情感智慧,才能发掘并运用好语文教学中所固有的情感因素,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促进其全面发展。现代的语文教学已经以其独特的情感特色,向我们的教学主体发出了情感智慧的呼唤。《高尔基和他的儿子》、《月光启蒙》等反映的是父子、母子之情;《理想的风筝》、《最后的姿势》等则反映了师生之情。艺术就是情感,可以说语文教材中的作品为教学活动提供了丰富的情感素材,为语文情感教育提供了优化的时空。
对小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是语文教学的特殊使命,理解学生在人格健全方面的要求。让语文课堂充满人文关怀,让学生成为身心健康、个性得到充分发展的一代新人。总之,语文教学中有着丰富的人格教育内涵,教师应把语文知识内化为学生人格素质,使语文素质教育结出丰硕的成果。
参考文献
[1]罗伯特·亚伦译者许晋福不愤怒的世界东方出版社2009.06
[2]滕刚让小学生养成健康人格的100个故事九州出版社2008.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