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长望 我国长期天气预报研究的开拓者之一

来源 :科学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nderful_worl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涂长望(1906年—1962年),出生于中国湖北。著名气象学家,中国近代气象科学的奠基人之一,长期天气預报研究的开拓者之一。
  1906年,涂长望出生于湖北汉口,家境贫寒。涂家虽穷但志不穷,父母和大哥的教导牢牢记在涂长望的心头:“文化低的家庭,在社会上没有地位;文化低的国家,在世界上没有地位。”
  高中毕业后,涂长望进入上海沪江大学学习,师从著名地理学家葛德石教授,从而对地理学产生了浓厚兴趣。1930年,涂长望以优异成绩考取湖北省官费留学,赴英国就读伦敦大学经济地理专业。从此走上“科学救国”的寻梦之路。
  从公寓到学校要经过伦敦气象台,在气象台的玻璃橱窗里展示着大幅天气图,人们从图上可以了解当地和世界各地的天气,涂长望每当经过橱窗前都要驻足观看,从而产生了转系攻读气象学的念头。他先是旁听世界著名气象学家沃克爵士的课程,以勤奋和优异成绩打动沃克教授,接收他为唯一的中国研究生。两年后,涂长望获得帝国理工学院气象学硕士学位。1934年,涂长望回国任南京北极阁气象研究所研究员。
  出于对祖国抗御自然灾害的需要,涂长望决定以研究长期天气预报为主攻目标。这项研究在当时是很少有人涉足的尖端课题。
  上世纪30年代初,他指出,中国天气是东亚天气的一部分,而东亚天气又是世界天气的一部分。因此,要研究中国反常天气,就必须从大气环流的整体观念出发,研究大气活动中心、大气浪动及海洋环境与中国降水和湿度变化的关系,并发表了一系列论著。
  涂长望将中国各季节的气压、气温、雨量等要素值的变化与南方浪动、北大西洋浪动及北太平洋浪动联系起来,找出了很多有预报价值的各种正负相关的关系。同时他还对中国气团和锋面作了深刻的研究。这是20世纪30年代中国天气学中的重要研究课题。在研究中, 涂长望注意各种气团之间的锋面活动与湿天气气候变化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中国天气范式的研究,发表了许多一直为学术界推崇的论文。
  1962年6月9日,涂长望逝世,享年仅56岁。
  (资料来源:《民主与科学》涂多彬《人物述林》王秀芹 草右)
其他文献
作为美国南方文学的代表,威廉·福克纳以南北战争为背景创作了一系列精彩的小说。其中《献给艾米丽的玫瑰》最为读者称道。在这部短篇小说中,作者将象征手法运用得十分独
期刊
化学武器虽然早已被国际公约禁止,但有些国家并没有放弃研制和生产,国际恐怖组织也在利用化学武器制造恐怖袭击或进行恐怖威胁。因此,充分认识化学武器对人类的危害,做好防护和防
众所周知,我们国家重视现代工业的发展,注重工业水平的提高,所以在这种大环境下,PLC控制技术的使用范围变得越来越广泛,特别在电气控制系统中有着更为广泛的应用。笔者根据自
新闻媒介在突发事件中的表现不仅可以影响党和政府的决策,而且可以影响受众对事件的态度与处理事情的行为方式。本文重点介绍了议程设置在突发事件中的应用,探讨了在新媒体时代
保铮,电子学家,1927年12月1日出生于江苏南通,1953年毕业于解放军通信工程学院(现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师从毕德显,是中国第一届雷达毕业生。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1984~1992年任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校长,长期从事雷达与信号处理的教学与科研工作。  1971年发明了埋地电力电缆故障点测定的“冲击闪络法”,解决了电力部门的一大难题。1974年领导成立雷达信号处理研究小组,在国内率
竺可桢(1890 年—1974 年),浙江省绍兴县东关镇人。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近代气象学家、中国物候学的创始人、中国近代地理学和气象学的奠基者之一。他对中国气候的形成、特点、区划及变迁等,对地理学和自然科学史都有着深刻的研究。  1890年3月7日,竺可桢出生于浙江绍兴东关镇的一个商人家庭。童年时期,竺可桢聪明好学,敬佩宋代诗人陆游和明代学者王阳明等人的学识和思想,萌生了爱国思想。  1909
文章介绍了同步数字系列发展过程及其在微波通信中应用的特点.
阐述县级图书馆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非盈利性和营销性特点,总结其开发利用信息资源的几种形式,提出加强报刊资源、地方文献资源数据库建设、完善服务设施和建立教育辅导中心等策
笔者在前人研究及读者阅读的基础上,比较三个不同时期对柔石《二月》的评价差异并分析其原因。第一时期是《二月》问世后,鲁迅站在无产阶级立场对其做出评价。第二时期,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