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美国有很多的“菲佣”,菲律宾曾有一句口号:我们照料全世界(We nurse the world)。很多菲律宾妈妈出国当“菲佣”,希望自己通过努力工作多挣钱,让家人(特别是孩子们)过得更加“幸福”。但是几十年的结果是,他们在外努力挣钱,放弃孩子的教养,孩子没有因为一定的物质条件的改善而更加出色,反而使孩子的上升空间进一步压缩。
美国人专门对菲律宾的家庭做了研究,内容是关于菲律宾很多家庭的男人或女人出国打工后其家庭关系发生的变化。研究者将父母共同抚育孩子的家庭,和只有母亲或父亲单独抚育的家庭进行了对比。结果发现只有母亲在抚育、男人在外国打工的家庭,孩子成长中面临的问题更多,母子关系也很差。在双亲共同抚育的家庭,父母亲角色比较清晰,比如在很多菲律宾家庭中父亲更严格一些,母亲更温暖一些。当父亲常年在外国打工的情况下,母亲又当爹又当妈,父亲和母亲的界限模糊了,加上妈妈独自养育孩子时压力巨大,妈妈和孩子之间的那种温暖少了很多。这类变化给儿童的成长造成了阴影。
如果说菲律宾外劳家庭里单亲抚养问题是他国的事,中国超过六千万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实际上是一样的。对于整个中国来说,由祖辈拉扯大的“留守一代”,已经给社会造成不少的问题。而且肯定的是,这一代人的教育严重缺失,虽然技术的进步使运用电话、网络比过去便宜了很多,联系便捷很多,但有一些东西是技术无法取代的。孩子的成长需要“管控”和“支持”相配合,两者都要做到位,才能有健康的家庭关系和成长环境。
在美国亲子关系叫Parenting,是一门大学问,可以理解为做父母,相关图书汗牛充栋,不过较少有人讲Grandparenting(做祖父母)。把养儿育女的责任委托给祖辈,是对几代人都不负责。给孩子立规矩划界限,这是技术活也是体力活,你让他们去做实在力不从心,他们只能维持孩子的生存,不能提供教养,很多时候只能让其放任自流。中国的农村留守儿童吵闹,需要管教的时候,年迈的爷爷奶奶能哄住就谢天谢地了,谈不上什么立规矩成方圆。比如由着孩子玩网络游戏,根本管束不住。这分明是做父母管束的职责。
父母放弃当下的抚育职责,说给孩子们创造未来。其实孩子更需要的不是父母创造一个“钱途”许他一个明天,而是与之朝夕相处,关注他们,影响他们,教育他们。做父母的当然需要面向未来,但功夫应在当下。作为家长要以身作则去积极面对转变,不怕辛苦、不怕失败的去“打好父母这份工”。孩子好习惯的养成,坏习惯的更改,是做父母几遍、几十遍、几百遍督促着实现的。父母日常的接触和“同在”,对于儿童的成长至关重要。带孩子本身也是乐趣,比如很多父母睡觉前给孩子读书,这对孩子对父母都是有趣有益的事。
我们提倡让幼年的孩子和父母在一起,力争能做到“幼子在,不远离”。父母亲从外地寄钱回来,或许能弥补自己的内疚,但是不能弥补孩子教育的缺失。父母请留在孩子身边,与孩子同在。
(陈光 中国家庭教育学会宣委会副秘书长)
美国人专门对菲律宾的家庭做了研究,内容是关于菲律宾很多家庭的男人或女人出国打工后其家庭关系发生的变化。研究者将父母共同抚育孩子的家庭,和只有母亲或父亲单独抚育的家庭进行了对比。结果发现只有母亲在抚育、男人在外国打工的家庭,孩子成长中面临的问题更多,母子关系也很差。在双亲共同抚育的家庭,父母亲角色比较清晰,比如在很多菲律宾家庭中父亲更严格一些,母亲更温暖一些。当父亲常年在外国打工的情况下,母亲又当爹又当妈,父亲和母亲的界限模糊了,加上妈妈独自养育孩子时压力巨大,妈妈和孩子之间的那种温暖少了很多。这类变化给儿童的成长造成了阴影。
如果说菲律宾外劳家庭里单亲抚养问题是他国的事,中国超过六千万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实际上是一样的。对于整个中国来说,由祖辈拉扯大的“留守一代”,已经给社会造成不少的问题。而且肯定的是,这一代人的教育严重缺失,虽然技术的进步使运用电话、网络比过去便宜了很多,联系便捷很多,但有一些东西是技术无法取代的。孩子的成长需要“管控”和“支持”相配合,两者都要做到位,才能有健康的家庭关系和成长环境。
在美国亲子关系叫Parenting,是一门大学问,可以理解为做父母,相关图书汗牛充栋,不过较少有人讲Grandparenting(做祖父母)。把养儿育女的责任委托给祖辈,是对几代人都不负责。给孩子立规矩划界限,这是技术活也是体力活,你让他们去做实在力不从心,他们只能维持孩子的生存,不能提供教养,很多时候只能让其放任自流。中国的农村留守儿童吵闹,需要管教的时候,年迈的爷爷奶奶能哄住就谢天谢地了,谈不上什么立规矩成方圆。比如由着孩子玩网络游戏,根本管束不住。这分明是做父母管束的职责。
父母放弃当下的抚育职责,说给孩子们创造未来。其实孩子更需要的不是父母创造一个“钱途”许他一个明天,而是与之朝夕相处,关注他们,影响他们,教育他们。做父母的当然需要面向未来,但功夫应在当下。作为家长要以身作则去积极面对转变,不怕辛苦、不怕失败的去“打好父母这份工”。孩子好习惯的养成,坏习惯的更改,是做父母几遍、几十遍、几百遍督促着实现的。父母日常的接触和“同在”,对于儿童的成长至关重要。带孩子本身也是乐趣,比如很多父母睡觉前给孩子读书,这对孩子对父母都是有趣有益的事。
我们提倡让幼年的孩子和父母在一起,力争能做到“幼子在,不远离”。父母亲从外地寄钱回来,或许能弥补自己的内疚,但是不能弥补孩子教育的缺失。父母请留在孩子身边,与孩子同在。
(陈光 中国家庭教育学会宣委会副秘书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