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项羽真的盗了秦始皇陵,
盗墓嫌疑人之一:项羽
秦始皇陵既然埋藏着这么多宝贝,难道不怕贼偷吗?就算没偷,难道不怕贼惦记吗?
据历代文献的记载,秦始皇陵不但被人盗掘过,而且被人有意无意地毁坏过。
而盗掘过秦始皇陵的人有项羽,有“天下盗贼”“关东贼”,还有无名之贼;毁坏秦始皇陵的则是一个牧羊人。
这些记载可靠吗?
我们不妨考察一番。
(图)项羽,中国军事思想“兵形势”代表人物(兵家四势:兵形势、兵权谋、兵阴阳、兵技巧) 的军事家,也是以个人武力出众而闻名的武将。
我们的考察先从有名有姓的项羽开始,至于“天下盗贼”、“关东贼”、无名贼、牧羊人,我们很难确指这些人是谁,因此把他们暂且放到后面再谈。
《史记·高祖本纪》记载汉四年(前203),刘邦、项羽荥阳对峙之际,刘邦历数项羽十大罪状,其中第四条即是:“项羽烧秦宫室,掘始皇帝冢,私收其财物,罪四。”这是中国历史上传世文献中第一次披露项羽盗掘秦始皇陵。
《汉书·高帝纪上》也有记载:“怀王约入秦无暴掠,羽烧秦宫室,掘始皇帝冢,收私其财,罪四也。”
司马迁和班固都记载了刘邦在广武对峙之时痛斥项羽的十大罪状的第四条大罪即焚烧秦宫室,盗掘秦始皇陵。
但是司马迁的《史记·项羽本纪》没有关于项羽盗掘秦始皇陵的记载。
《项羽本纪》记载项羽入关之后对大秦帝国只做了三件事:
一是“杀秦降王子婴”;二是“烧秦宫室,火三月不灭”;三是“收其货宝妇女而东”。
没有涉及盗掘秦始皇陵。
《史记》的《高祖本纪》也没有记载项羽盗掘秦始皇陵一事,只有刘邦、项羽在荥阳广武山间对阵之时,刘邦历数项羽十大罪状,其中有“掘始皇帝冢”一大罪名。但是,这一说法是值得商榷的。
第一,刘邦有可能夸大其词。
谁说项羽盗掘秦始皇陵都可信,唯独刘邦之说最不靠谱,因为刘邦与项羽是你死我活的政敌。在楚汉战争中刘邦一直高举着正义的旗帜,声言项羽犯有十大罪状。刘邦列举项羽的十大罪状完全是为自己夺取天下的政治目的服务的,所以,他会不惜一切地从政治上诋毁项羽。因此,刘邦说项羽盗掘秦始皇陵不靠谱。尤其是刘邦这个人,一贯谎话连篇,说谎技能世界一流,虽然他未必在盗掘秦始皇陵一事上一定也说谎,但是至少对刘邦这么一个说谎不眨眼的家伙说的话,我们得慎重听之,不可尽信。而且,两汉史书中的此类佐证极少。所以刘邦指责项羽盗掘秦始皇陵一事未必是真。
第二,项羽没必要盗掘秦始皇陵。
项羽如果要盗掘秦始皇陵,只有两种原因可以解释:一是仇恨,二是寻宝。
项羽与秦始皇确实有仇。项羽的祖父项燕当年就是在秦王赵政灭楚的战争中因战败而被迫自杀的。项氏世代为楚将,楚国灭亡对于项氏家族来说也是灭顶之灾。项羽因此对大秦帝国、对秦始皇怀有刻骨铭心的仇恨。项羽如何发泄这种家恨国仇呢?这就是《史记?项羽本纪》记载的四件事:一是灭其国,二是杀其王,三是焚其宫,四是掠其宝。大秦帝国表面上看是亡于刘邦,但实际上是亡于项羽,因为项羽消灭了大秦帝国最后的军事力量,杀死了秦降王子婴,放火烧毁了大秦帝国的宫室,这把火竟然烧了三个多月才自然熄灭;他还将大秦帝国帝都咸阳及其附近的秦宫室中的财宝与美女悉数掠走,带到了西楚国的国都彭城(今江苏徐州)。
这就是项羽对大秦帝国刻骨仇恨的发泄。他做完这一切之后,仇恨可以说已经得到极大的宣泄。
《史记》中确有伍子胥鞭尸楚平王的记载,但那是因为伍子胥并未能灭楚国、杀楚王、焚楚都、掠楚宝,仅仅是破楚国、败楚军。所以,伍子胥的怨恨没有得到充分发泄,这才导致了掘坟鞭尸事件。对于这一事件,《史记》做了非常详细的记载。
如果项羽真的盗掘了秦始皇陵,如此重大的事件,《史记》能不记载吗?项羽的名气可比伍子胥大得多,秦始皇的名气更是楚平王无法相比的。
(图)伍子胥,春秋末期吴国大夫、军事家。
再说寻宝。
《项羽本纪》明确记载项羽在焚烧大秦帝国都城咸阳的宫殿之后,“收其货宝妇女而东”。这些“貨宝”是什么?是大秦帝国宫廷中的宝物。
秦始皇陵中确实埋藏了大量的宝物,但是大秦帝国宫殿中的宝物肯定大大多于秦始皇陵墓中的宝物。
这是由两个方面的原因决定的:
一是活人肯定不会将全部宝物埋在地下让死人享用;
二是秦二世肯定不会将大秦帝国宫殿的所有宝物全部埋在地下,都埋进去了,秦二世还享受什么?
秦始皇兼并六国之后,从六国宫廷中获得的宝物太多了,包括金银财宝与绝色佳丽。这些宝物在秦王子婴投降之时并没有遭到损毁,最终被项羽洗劫一空,运到西楚国国都彭城。当然,刘邦也得到了一部分宝物。项羽基本上拥有了大秦帝国宫廷的全部财富了,他还有必要去盗掘秦始皇陵吗?挖坟掘墓,一是费劲大,二是骂名大,三是收获未必多。所以,笔者认为项羽犯不着挨千古之骂再去盗掘秦始皇陵。
所以,我们不能仅仅依据刘邦臭骂项羽的一面之词,就为项羽定下盗掘秦始皇陵的罪行,我们尚需要其他文献佐证。
(图)汉太祖高皇帝刘邦,汉朝开国皇帝,汉民族和汉文化的伟大开拓者之一、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卓越的战略家和指挥家。对汉族的发展、以及中国的统一有突出贡献。
这方面的传世文献有没有呢?
有!
《汉书·刘向传》记载了刘向讲的一段话:
及秦惠文、武、昭、严襄五王,皆大作丘陇,多其瘗臧,咸尽发掘暴露,甚足悲也。秦始皇帝葬于骊山之阿,下锢三泉,上崇山坟,其高五十余丈,周回五里有余;石椁为游馆,人膏为灯烛,水银为江海,黄金为凫雁,珍宝之臧,机械之变,棺椁之丽,宫馆之盛,不可胜原。又多杀宫人,生薶工匠,计以万数。天下苦其役而反之,骊山之作未成,而周章百万之师至其下矣。项籍燔其宫室营宇,往者咸见发掘。
刘向说,秦惠文王、秦武王、秦昭襄王、秦孝文王、秦庄襄王五代国君都施行厚葬,封土极高,最终都被后人盗掘。
这是刘向为谏阻汉成帝大修寝陵所上奏书中的一段话。
刘向通过这段话告诫汉成帝大修陵寝、施行厚葬只能成为后世盗墓人盗掘的对象,远不如薄葬更安全。
因为薄葬无珍宝,陵寝自然不会成为时人与后人争相盗掘的对象。为了劝谏汉成帝,刘向还列举了秦始皇陵被发掘一事为例,并且明确指出是项羽盗掘了秦始皇陵。
刘向的根据是什么我们不知道,但是我们知道刘向说此番话的意图,是为了阻止当今皇上厚葬,因此,这话也有夸大的可能。只有夸大其辞,讲清楚厚葬的可怕后果,才能让汉成帝幡然悔悟,终止大修陵寝。
班固是一位伟大的史学家,《汉书》是史学正宗,其记载应该非常可靠。但是,《汉书》可信不等于《汉书》中的每一条文献都可信。
两汉之后,项羽盗掘秦始皇陵一事仍然被人不断复述。
北魏著名地理学家郦道元的《水经注?渭水》记载:
项羽入关,发之,以三十万人三十日运物不能穷。关东盗贼,销椁取铜。
《水经注》记载的可靠性非常之高,因此它才成为中国古代地理学名著。但是,这也不能保证《水经注》中的每一条文献都准确无误。
(图)秦始皇陵
就以此段记载为例,如果项羽真的挖掘了秦始皇陵,而且用三十万人搬运地宫中的宝物,三十天尚未搬完,那么秦始皇陵到底有多少宝物,竟然要三十万人搬运三十天还不能搬完呢?
以常理推测,这是不可能的。
北魏学者郦道元的《水经注》的这条记载实在太离谱,完全不足信。
以上我们讲了第一位被指责盗掘秦始皇陵的项羽,笔者不认为项羽是个盗墓贼。
盗墓嫌疑人之一:项羽
秦始皇陵既然埋藏着这么多宝贝,难道不怕贼偷吗?就算没偷,难道不怕贼惦记吗?
据历代文献的记载,秦始皇陵不但被人盗掘过,而且被人有意无意地毁坏过。
而盗掘过秦始皇陵的人有项羽,有“天下盗贼”“关东贼”,还有无名之贼;毁坏秦始皇陵的则是一个牧羊人。
这些记载可靠吗?
我们不妨考察一番。
(图)项羽,中国军事思想“兵形势”代表人物(兵家四势:兵形势、兵权谋、兵阴阳、兵技巧) 的军事家,也是以个人武力出众而闻名的武将。
我们的考察先从有名有姓的项羽开始,至于“天下盗贼”、“关东贼”、无名贼、牧羊人,我们很难确指这些人是谁,因此把他们暂且放到后面再谈。
《史记·高祖本纪》记载汉四年(前203),刘邦、项羽荥阳对峙之际,刘邦历数项羽十大罪状,其中第四条即是:“项羽烧秦宫室,掘始皇帝冢,私收其财物,罪四。”这是中国历史上传世文献中第一次披露项羽盗掘秦始皇陵。
《汉书·高帝纪上》也有记载:“怀王约入秦无暴掠,羽烧秦宫室,掘始皇帝冢,收私其财,罪四也。”
司马迁和班固都记载了刘邦在广武对峙之时痛斥项羽的十大罪状的第四条大罪即焚烧秦宫室,盗掘秦始皇陵。
但是司马迁的《史记·项羽本纪》没有关于项羽盗掘秦始皇陵的记载。
《项羽本纪》记载项羽入关之后对大秦帝国只做了三件事:
一是“杀秦降王子婴”;二是“烧秦宫室,火三月不灭”;三是“收其货宝妇女而东”。
没有涉及盗掘秦始皇陵。
《史记》的《高祖本纪》也没有记载项羽盗掘秦始皇陵一事,只有刘邦、项羽在荥阳广武山间对阵之时,刘邦历数项羽十大罪状,其中有“掘始皇帝冢”一大罪名。但是,这一说法是值得商榷的。
第一,刘邦有可能夸大其词。
谁说项羽盗掘秦始皇陵都可信,唯独刘邦之说最不靠谱,因为刘邦与项羽是你死我活的政敌。在楚汉战争中刘邦一直高举着正义的旗帜,声言项羽犯有十大罪状。刘邦列举项羽的十大罪状完全是为自己夺取天下的政治目的服务的,所以,他会不惜一切地从政治上诋毁项羽。因此,刘邦说项羽盗掘秦始皇陵不靠谱。尤其是刘邦这个人,一贯谎话连篇,说谎技能世界一流,虽然他未必在盗掘秦始皇陵一事上一定也说谎,但是至少对刘邦这么一个说谎不眨眼的家伙说的话,我们得慎重听之,不可尽信。而且,两汉史书中的此类佐证极少。所以刘邦指责项羽盗掘秦始皇陵一事未必是真。
第二,项羽没必要盗掘秦始皇陵。
项羽如果要盗掘秦始皇陵,只有两种原因可以解释:一是仇恨,二是寻宝。
项羽与秦始皇确实有仇。项羽的祖父项燕当年就是在秦王赵政灭楚的战争中因战败而被迫自杀的。项氏世代为楚将,楚国灭亡对于项氏家族来说也是灭顶之灾。项羽因此对大秦帝国、对秦始皇怀有刻骨铭心的仇恨。项羽如何发泄这种家恨国仇呢?这就是《史记?项羽本纪》记载的四件事:一是灭其国,二是杀其王,三是焚其宫,四是掠其宝。大秦帝国表面上看是亡于刘邦,但实际上是亡于项羽,因为项羽消灭了大秦帝国最后的军事力量,杀死了秦降王子婴,放火烧毁了大秦帝国的宫室,这把火竟然烧了三个多月才自然熄灭;他还将大秦帝国帝都咸阳及其附近的秦宫室中的财宝与美女悉数掠走,带到了西楚国的国都彭城(今江苏徐州)。
这就是项羽对大秦帝国刻骨仇恨的发泄。他做完这一切之后,仇恨可以说已经得到极大的宣泄。
《史记》中确有伍子胥鞭尸楚平王的记载,但那是因为伍子胥并未能灭楚国、杀楚王、焚楚都、掠楚宝,仅仅是破楚国、败楚军。所以,伍子胥的怨恨没有得到充分发泄,这才导致了掘坟鞭尸事件。对于这一事件,《史记》做了非常详细的记载。
如果项羽真的盗掘了秦始皇陵,如此重大的事件,《史记》能不记载吗?项羽的名气可比伍子胥大得多,秦始皇的名气更是楚平王无法相比的。
(图)伍子胥,春秋末期吴国大夫、军事家。
再说寻宝。
《项羽本纪》明确记载项羽在焚烧大秦帝国都城咸阳的宫殿之后,“收其货宝妇女而东”。这些“貨宝”是什么?是大秦帝国宫廷中的宝物。
秦始皇陵中确实埋藏了大量的宝物,但是大秦帝国宫殿中的宝物肯定大大多于秦始皇陵墓中的宝物。
这是由两个方面的原因决定的:
一是活人肯定不会将全部宝物埋在地下让死人享用;
二是秦二世肯定不会将大秦帝国宫殿的所有宝物全部埋在地下,都埋进去了,秦二世还享受什么?
秦始皇兼并六国之后,从六国宫廷中获得的宝物太多了,包括金银财宝与绝色佳丽。这些宝物在秦王子婴投降之时并没有遭到损毁,最终被项羽洗劫一空,运到西楚国国都彭城。当然,刘邦也得到了一部分宝物。项羽基本上拥有了大秦帝国宫廷的全部财富了,他还有必要去盗掘秦始皇陵吗?挖坟掘墓,一是费劲大,二是骂名大,三是收获未必多。所以,笔者认为项羽犯不着挨千古之骂再去盗掘秦始皇陵。
所以,我们不能仅仅依据刘邦臭骂项羽的一面之词,就为项羽定下盗掘秦始皇陵的罪行,我们尚需要其他文献佐证。
(图)汉太祖高皇帝刘邦,汉朝开国皇帝,汉民族和汉文化的伟大开拓者之一、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卓越的战略家和指挥家。对汉族的发展、以及中国的统一有突出贡献。
这方面的传世文献有没有呢?
有!
《汉书·刘向传》记载了刘向讲的一段话:
及秦惠文、武、昭、严襄五王,皆大作丘陇,多其瘗臧,咸尽发掘暴露,甚足悲也。秦始皇帝葬于骊山之阿,下锢三泉,上崇山坟,其高五十余丈,周回五里有余;石椁为游馆,人膏为灯烛,水银为江海,黄金为凫雁,珍宝之臧,机械之变,棺椁之丽,宫馆之盛,不可胜原。又多杀宫人,生薶工匠,计以万数。天下苦其役而反之,骊山之作未成,而周章百万之师至其下矣。项籍燔其宫室营宇,往者咸见发掘。
刘向说,秦惠文王、秦武王、秦昭襄王、秦孝文王、秦庄襄王五代国君都施行厚葬,封土极高,最终都被后人盗掘。
这是刘向为谏阻汉成帝大修寝陵所上奏书中的一段话。
刘向通过这段话告诫汉成帝大修陵寝、施行厚葬只能成为后世盗墓人盗掘的对象,远不如薄葬更安全。
因为薄葬无珍宝,陵寝自然不会成为时人与后人争相盗掘的对象。为了劝谏汉成帝,刘向还列举了秦始皇陵被发掘一事为例,并且明确指出是项羽盗掘了秦始皇陵。
刘向的根据是什么我们不知道,但是我们知道刘向说此番话的意图,是为了阻止当今皇上厚葬,因此,这话也有夸大的可能。只有夸大其辞,讲清楚厚葬的可怕后果,才能让汉成帝幡然悔悟,终止大修陵寝。
班固是一位伟大的史学家,《汉书》是史学正宗,其记载应该非常可靠。但是,《汉书》可信不等于《汉书》中的每一条文献都可信。
两汉之后,项羽盗掘秦始皇陵一事仍然被人不断复述。
北魏著名地理学家郦道元的《水经注?渭水》记载:
项羽入关,发之,以三十万人三十日运物不能穷。关东盗贼,销椁取铜。
《水经注》记载的可靠性非常之高,因此它才成为中国古代地理学名著。但是,这也不能保证《水经注》中的每一条文献都准确无误。
(图)秦始皇陵
就以此段记载为例,如果项羽真的挖掘了秦始皇陵,而且用三十万人搬运地宫中的宝物,三十天尚未搬完,那么秦始皇陵到底有多少宝物,竟然要三十万人搬运三十天还不能搬完呢?
以常理推测,这是不可能的。
北魏学者郦道元的《水经注》的这条记载实在太离谱,完全不足信。
以上我们讲了第一位被指责盗掘秦始皇陵的项羽,笔者不认为项羽是个盗墓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