挤压还是促进?——内需对制造业出口的影响研究

来源 :财经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xjxz3337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章结合新古典和新贸易理论研究范式,考察了国内需求对制成品出口的影响。研究发现,制造业中大部分产业的国内需求对出口有显著的正影响,但对于不同行业来说,出口的影响因素有很大差异,超过半数的产业内需对出口的影响已经超过劳动力禀赋的影响,并且贸易自由化会放大内需对出口的影响。我国未来出口将以产业内贸易为主,要更有针对性地采取政策措施以使扩大内需与稳定出口相辅相成,这样才能更大程度地获取贸易收益。
其他文献
期刊
文章以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为研究对象,构建多维指标体系,系统研究财政净转移支付及各类财政转移支付对贫困地区的减贫效应。研究发现:(1)财政转移对贫困人口和贫困发生率影响较为显著,并能有效提升贫困地区的人均GDP、人均财政收入和农村人均用电量等绝对指标;(2)财政转移支付未能显著提升贫困地区的人均GDP占比、人均财政收入占比和农村人均用电量占比等相对指标,且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贫困地区不升反降,说明相对贫困问题依然较为突出;(3)分类转移支付中,税收返还、一般性转移支付以及专项转移支付的减贫效果均较为明显,且
自工业革命以来,人力资本在经济发展和社会变革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由于难于区分教育的技能效应和信号效应,人力资本与工资溢价之间的关系仍然存在不确定性,而近代时期的新旧教育长期并存,为我们深入讨论劳动力市场的异质性问题提供了历史基础。文章基于20世纪30年代上海商业储蓄银行职员档案的微观数据,考察了新式教育对银行职员工资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表明:(1)相对于传统教育,新式教育有着明显的工资溢价,较高程度的学校教育具有较高的工资回报;(2)新式教育的工资溢价主要来自于劳动者工作技能的提高,而不是信号效应
期刊
文章在理论假说基础上,利用2013年CHARLS数据,采用Probit和工具变量模型,实证检验了多维社会资本在大病冲击下是否仍能起到显著减缓贫困的作用。结果表明:在没有大病冲击时,社会资本均可以起到显著的减贫作用。但大病冲击前后,社会资本对贫困发生率的影响结果存在差异。社会资本降低贫困发生率的结果为:个人社会活动每增加0.1分,其大病冲击前后的贫困率分别降低5.1%和7.5%;每增加1个社区活动场所,大病冲击前后的贫困率可分别降低0.71%和1.63%;亲友经济往来金额每增加50%,大病冲击前后的贫困率可
政治风险已经成为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OFDI)遭受损失最重要的原因之一,但是企业可以通过选择合理的投资策略来规避风险,降低损失。文章基于2004—2013年《中国境外投资企业(机构)名录》提供的OFDJ企业数据,利用二值选择模型、倾向得分匹配(PSM)法和条件Logit固定效应模型分别考察了我国企业面临东道国政治风险时的策略选择问题以及投资经验对政治风险的调节作用。结果发现:东道国政治风险越高,企业越倾向于采取序贯式投资,投资经验可帮助企业规避和降低部分政治风险,提高企业在高政治风险东道国0FDJ的概率
《财经研究》入选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2015年“百强社科期刊”,这是迄今为止本刊获得的最高荣誉(国家级奖)。此次入选全国“百强社科期刊”标志着《财经研究》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财经研究》将以此为契机,继续加强内容建设,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握学术前沿,引领学术话题,推动与新兴媒体的融合发展,发挥品牌引领示范作用。
掌握主权信用评级变动的市场影响及其传染机制,对于投资者、国家金融安全及政府采取应对措施来说都意义重大。文章采用事件研究法,以1990—2013年全球48个经济体发生的评级事件和每日股指收益率数据为样本,实证研究了事件国评级变动对非事件国股票市场的影响及其传染渠道,结果表明:(1)评级下调会对股票市场产生显著为负的超额收益,但评级上调产生的超额收益不显著;(2)股票市场可以提前预测评级下调事件,但不能预测评级上调事件;(3)季风效应对评级调整的市场传染有一定的解释力;(4)净传染效应基本不显著,这说明评级事
从20世纪90年代起,中国经济史学研究引入了新制度经济学理论,这是传统经济史学研究方法上的突破。但这些研究大多集中于正式制度对近代企业的影响和运用交易成本或产权理论分析近代企业制度变迁。文章在诺思产权一国家一意识形态的制度变迁理论框架的基础上,以企业代替国家为制度变迁的主体,重点从意识形态视角进行研究,并通过对荣家企业的案例分析,为近代企业史研究提供了一个内在逻辑一致的理论框架。
区域货币合作在维护区域金融稳定、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爆发后,人们对东亚能否继续进行货币合作产生了疑问,有必要结合欧债危机产生的新情况、新问题,从新的视角探讨东亚货币合作的可行性。文章从供给与需求两方面的经济结构冲击对称性视角,对东亚10个经济体之间的冲击相关系数、冲击规模与调整速度进行了实证分析,证实了东亚区域不同经济体之间存在着不同的对称性,具有双边和次区域货币合作的经济基础。同时文章提出东亚区域未来货币合作的形式、实现路径和风险防范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