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财务是价值创造和价值分配的有机结合。价值创造讲究效率,价值分配讲求公平。目前的财务管理教科书过于强调融资问题,需要加以改革。文章提出了“财务公平”概念,指出代理关系公平、大小股东关系公平及劳资关系公平也应纳入财务范畴。
【关键词】 资本; 价值创造; 价值分配; 拉克尔系数
一、学术界对企业财务本质的研究成果简要评价
应该说,相对于会计学,财务学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很稚嫩,需要解决的问题很多,财务本质是其中一个特别关键的问题。学术界为此做了大量的研究,形成货币收支活动论、货币关系论、分配关系论、资金运动论、本金投入产出论等各种观点。这些观点有的侧重描述财务的现象——收付资金,有的强调财务是资本的投入产出。笔者认为,表象上财务关注的是现金流动,但实质上是价值创造活动。筹资活动流入的现金是企业进行价值创造的基础,但筹资本身并不创造价值,所以其在财务管理中的内容应该弱化,否则会被人认为是“公司金融”。
近年来国内学者如龚凯颂博士认为,传统财务教材和学术研究“关心价值分配胜于价值创造”,是有失偏颇的。价值创造是“做饼”,价值分配是“分饼”;没有价值创造,价值分配只能是“空中楼阁”;价值分配不公平,也会挫伤利益相关者积极性,会引发罢工、人才流失、股东之间利益冲突、代理矛盾等,反过来影响价值创造的效率。企业财务活动必须要讲效率,要为股东创造价值,而财务关系也要妥善处理,不能惟股东至上,要合理解决利益相关者的财务利益诉求。企业财务的目标应该是价值创造的最大化和价值分配的公平化兼顾。财务效率与财务公平是财务的两个方面,是有机结合在一起的连体儿,绝不可只强调一方面忽视另一方面。
二、财务活动——价值创造要讲效率
财务的核心要素是资本,资本具有技术性和社会性二重性,财务也有二重性:财务活动体现技术性,财务关系体现社会性。在价值创造过程中,风险是客观存在的。企业要做的是在可以承担的风险限度内,尽可能多创造价值,提高资本的投入产出效率。企业财务活动的效率,或者说价值创造的效率性,从投资的角度看应该是达到股东要求报酬率的项目均上马了,不存在过度投资,也没有投资不足资金闲置问题。
Berkovitch和Kim(1990)认为,只要企业承担了一个具有负的净现值的项目就称为“过度投资”。John和Nachman(1985)认为,企业最优投资行为是完备信息下的帕累托最优,小于帕累托最优的投资额就是投资不足,大于帕累托最优的投资额就是过度投资。刘星、曾宏(2002)将中国上市公司的非效率投资行为划分成“不自量力”、“任人宰割”和“为所欲为”三种。笔者观察到,在中国国有控股上市公司中,大量企业实际上是内部人控制,由于激励不足,一些业绩好的上市公司既存在投资不足问题,也存在过度投资问题。企业上马净现值小于零的项目,可能是经营者过于自信,也可能其中夹杂个人利益(比如利用项目大宗采购机会寻租等),所有者如果失察,没有相应的财务监督,监事会、独立董事等如果不发挥应有的制约作用,过度投资必然发生。对于投资不足问题,往往发生在自由现金流量充裕的企业。我国的一些上市公司通过盈余管理、编制项目等方式顺利首发上市及股权再融资,所圈资金实际上用不出去又不分红给股东,成为“唐僧肉”,成为管理层在职消费、大股东掏空的对象。经营者不为股东的根本利益着想,长期将这些资金闲置在企业,流动性泛滥,导致资产周转速度下滑。
要解决企业非效率投资问题,所有者必须行动起来,强化对经营者的财务监控。一是要让经营者与股东休戚相关,可以考虑让经营者将家庭主要财富购买公司股票,并建立与每股收益相挂钩的激励机制;二是改善评价机制,以经济增加值来评价经营者,只有战胜预期、战胜市场、战胜历史才能获得相称的奖金;三是改进公司治理,发挥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独立董事等作用,对公司资金闲置、乱上项目、不分红、过高管理费用、过度使用权益资金等事宜进行质疑;四是进行全面预算管理,对经营者提出明确的资本支出预算与门槛报酬率要求,加强对项目的可行性论证环节。
企业投资的最终效率体现在净资产收益率、资产报酬率等财务指标上,这些财务指标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有一定的可操控性。必须配合一些现金流量指标来强化管控,比如:每股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销售收现比率等。
三、财务关系——价值分配要讲公平
资本所创造的价值要公平合理分配,否则会损害各方利益,从而反过来影响价值创造过程。价值分配时,财务契约是分配之依据。比如,企业要按照与债权人签订的财务契约按期还本付息,恪守贷款用途;按照税法的规定和税务机关的要求,缴纳税款。当然,税率过高或过低也会影响投资者所得。比如,当前资本市场,中小投资者购买股票,当上市公司现金分红时要缴纳10%税金,直接导致其收益减少,上市公司根本不愿意采取现金分红,这就不利于投资者树立长期投资和价值投资理念。所以,税率也好、利率也罢,要有合理性,否则不利于企业创造的价值合理分配,从而挫伤利益相关者的资本投入积极性。价值分配过程即财务关系处理过程,要讲求公平,称为“财务公平”。财务公平主要有代理关系公平、大小股东关系公平和劳资关系公平三方面。当然,其他财务关系也要妥善处理,比如顾客、社区、自然环境等。企业不能为赚取利润而损害自然环境、坑害顾客、破坏社区安宁。
价值分配是否公平,笔者认为可以通过编制“增值表”来进行分析研判。增值表在西欧20世纪70年代就已出现,并被称为“第四张报表”。1975年,英格兰和威尔士注册会计师协会的“会计准则指导委员会”(Accounting Standards Steering Committee)就建议在上市公司年度报告中编制增值表。其后,荷兰、德国、法国、意大利及北欧国家纷纷响应,一些英联邦国家也先后效仿。为什么增值表会在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传统财务报表强调“股东至上主义”,利益相关者利益受到不同程度漠视。增值表完整反映企业的价值创造和价值分配过程,有利于反映资本投入各方的利益,便于工会等组织维护劳动者的利益,从而维护企业的和谐。目前我国的财务报表包括资产负债表、损益表和现金流量表,前二者可以认为是标准的会计报表,遵循权责发生制;现金流量表可以将其看做是标准的财务活动报表,遵循收付实现制。但这一报表体系未能充分考虑资本参与各方在企业的财务利益,所以编制反映企业财务关系公平性的报表——增值表应该列入议事日程。其格式大体如表1所示。
据此,可以分析企业创造的价值是否得以公平分配。就职工薪酬而言,西方国家认为拉克尔系数是衡量劳资关系财务公平性的重要指标。拉克尔系数,即职工薪酬除以增值额,如果长期低于拉克尔标准值0.39395,可能会诱发罢工、人才流失、消极怠工等劳资矛盾;相反,如果一直远高于拉克尔标准值,也要提高劳动生产率,否则会引起社会公众股东的强烈质疑。我国幅员辽阔,地区差异大,企业所有权与人力资本素质等情况复杂,拉克尔系数有可能存在较大的差距,但通过该表的编制和分析,有利于劳资财务关系处理。相应地,高管薪酬与员工薪酬、高管薪酬与增值额的结合分析,可以判断公司的代理成本是否合理、高管与职工薪酬差距是否适当,从而加强财务公平性的维护。
笔者认为,财务是价值创造和价值分配的有机结合。价值创造是财务的主角,因此把握好资本投放、提高决策水平、控制风险十分重要,而融资是价值创造的基础性工作,是配角;价值分配是价值创造后的重要工作,需要妥善处理。据此,需要对现有的财务管理教材进行改革。融资在现行财务管理教材中占据大量篇幅,但它既不属于价值创造,也不属于价值分配,内容应该缩减。在价值创造中,需要增加价值创造的外部环境、价值创造与杠杆利用、人力资本与价值创造、无形资产与价值创造等内容,而价值分配内容应该加以丰富,比如增加价值分配依据(财务契约与不完备契约)、价值分配公平性测度、价值分配报表等。
【主要参考文献】
[1] 龚凯颂.基于价值创造的企业财务管理研究[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9.
[2] 熊楚熊.增值会计学[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6.
[3] 刘星,曾宏.我国上市公司非理性投资行为:表现、成因及治理[J].中国软科学,2002(1).
[4] 干胜道.公司财务中的公平问题[J].财会学习,2012(5).
【关键词】 资本; 价值创造; 价值分配; 拉克尔系数
一、学术界对企业财务本质的研究成果简要评价
应该说,相对于会计学,财务学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很稚嫩,需要解决的问题很多,财务本质是其中一个特别关键的问题。学术界为此做了大量的研究,形成货币收支活动论、货币关系论、分配关系论、资金运动论、本金投入产出论等各种观点。这些观点有的侧重描述财务的现象——收付资金,有的强调财务是资本的投入产出。笔者认为,表象上财务关注的是现金流动,但实质上是价值创造活动。筹资活动流入的现金是企业进行价值创造的基础,但筹资本身并不创造价值,所以其在财务管理中的内容应该弱化,否则会被人认为是“公司金融”。
近年来国内学者如龚凯颂博士认为,传统财务教材和学术研究“关心价值分配胜于价值创造”,是有失偏颇的。价值创造是“做饼”,价值分配是“分饼”;没有价值创造,价值分配只能是“空中楼阁”;价值分配不公平,也会挫伤利益相关者积极性,会引发罢工、人才流失、股东之间利益冲突、代理矛盾等,反过来影响价值创造的效率。企业财务活动必须要讲效率,要为股东创造价值,而财务关系也要妥善处理,不能惟股东至上,要合理解决利益相关者的财务利益诉求。企业财务的目标应该是价值创造的最大化和价值分配的公平化兼顾。财务效率与财务公平是财务的两个方面,是有机结合在一起的连体儿,绝不可只强调一方面忽视另一方面。
二、财务活动——价值创造要讲效率
财务的核心要素是资本,资本具有技术性和社会性二重性,财务也有二重性:财务活动体现技术性,财务关系体现社会性。在价值创造过程中,风险是客观存在的。企业要做的是在可以承担的风险限度内,尽可能多创造价值,提高资本的投入产出效率。企业财务活动的效率,或者说价值创造的效率性,从投资的角度看应该是达到股东要求报酬率的项目均上马了,不存在过度投资,也没有投资不足资金闲置问题。
Berkovitch和Kim(1990)认为,只要企业承担了一个具有负的净现值的项目就称为“过度投资”。John和Nachman(1985)认为,企业最优投资行为是完备信息下的帕累托最优,小于帕累托最优的投资额就是投资不足,大于帕累托最优的投资额就是过度投资。刘星、曾宏(2002)将中国上市公司的非效率投资行为划分成“不自量力”、“任人宰割”和“为所欲为”三种。笔者观察到,在中国国有控股上市公司中,大量企业实际上是内部人控制,由于激励不足,一些业绩好的上市公司既存在投资不足问题,也存在过度投资问题。企业上马净现值小于零的项目,可能是经营者过于自信,也可能其中夹杂个人利益(比如利用项目大宗采购机会寻租等),所有者如果失察,没有相应的财务监督,监事会、独立董事等如果不发挥应有的制约作用,过度投资必然发生。对于投资不足问题,往往发生在自由现金流量充裕的企业。我国的一些上市公司通过盈余管理、编制项目等方式顺利首发上市及股权再融资,所圈资金实际上用不出去又不分红给股东,成为“唐僧肉”,成为管理层在职消费、大股东掏空的对象。经营者不为股东的根本利益着想,长期将这些资金闲置在企业,流动性泛滥,导致资产周转速度下滑。
要解决企业非效率投资问题,所有者必须行动起来,强化对经营者的财务监控。一是要让经营者与股东休戚相关,可以考虑让经营者将家庭主要财富购买公司股票,并建立与每股收益相挂钩的激励机制;二是改善评价机制,以经济增加值来评价经营者,只有战胜预期、战胜市场、战胜历史才能获得相称的奖金;三是改进公司治理,发挥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独立董事等作用,对公司资金闲置、乱上项目、不分红、过高管理费用、过度使用权益资金等事宜进行质疑;四是进行全面预算管理,对经营者提出明确的资本支出预算与门槛报酬率要求,加强对项目的可行性论证环节。
企业投资的最终效率体现在净资产收益率、资产报酬率等财务指标上,这些财务指标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有一定的可操控性。必须配合一些现金流量指标来强化管控,比如:每股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销售收现比率等。
三、财务关系——价值分配要讲公平
资本所创造的价值要公平合理分配,否则会损害各方利益,从而反过来影响价值创造过程。价值分配时,财务契约是分配之依据。比如,企业要按照与债权人签订的财务契约按期还本付息,恪守贷款用途;按照税法的规定和税务机关的要求,缴纳税款。当然,税率过高或过低也会影响投资者所得。比如,当前资本市场,中小投资者购买股票,当上市公司现金分红时要缴纳10%税金,直接导致其收益减少,上市公司根本不愿意采取现金分红,这就不利于投资者树立长期投资和价值投资理念。所以,税率也好、利率也罢,要有合理性,否则不利于企业创造的价值合理分配,从而挫伤利益相关者的资本投入积极性。价值分配过程即财务关系处理过程,要讲求公平,称为“财务公平”。财务公平主要有代理关系公平、大小股东关系公平和劳资关系公平三方面。当然,其他财务关系也要妥善处理,比如顾客、社区、自然环境等。企业不能为赚取利润而损害自然环境、坑害顾客、破坏社区安宁。
价值分配是否公平,笔者认为可以通过编制“增值表”来进行分析研判。增值表在西欧20世纪70年代就已出现,并被称为“第四张报表”。1975年,英格兰和威尔士注册会计师协会的“会计准则指导委员会”(Accounting Standards Steering Committee)就建议在上市公司年度报告中编制增值表。其后,荷兰、德国、法国、意大利及北欧国家纷纷响应,一些英联邦国家也先后效仿。为什么增值表会在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传统财务报表强调“股东至上主义”,利益相关者利益受到不同程度漠视。增值表完整反映企业的价值创造和价值分配过程,有利于反映资本投入各方的利益,便于工会等组织维护劳动者的利益,从而维护企业的和谐。目前我国的财务报表包括资产负债表、损益表和现金流量表,前二者可以认为是标准的会计报表,遵循权责发生制;现金流量表可以将其看做是标准的财务活动报表,遵循收付实现制。但这一报表体系未能充分考虑资本参与各方在企业的财务利益,所以编制反映企业财务关系公平性的报表——增值表应该列入议事日程。其格式大体如表1所示。
据此,可以分析企业创造的价值是否得以公平分配。就职工薪酬而言,西方国家认为拉克尔系数是衡量劳资关系财务公平性的重要指标。拉克尔系数,即职工薪酬除以增值额,如果长期低于拉克尔标准值0.39395,可能会诱发罢工、人才流失、消极怠工等劳资矛盾;相反,如果一直远高于拉克尔标准值,也要提高劳动生产率,否则会引起社会公众股东的强烈质疑。我国幅员辽阔,地区差异大,企业所有权与人力资本素质等情况复杂,拉克尔系数有可能存在较大的差距,但通过该表的编制和分析,有利于劳资财务关系处理。相应地,高管薪酬与员工薪酬、高管薪酬与增值额的结合分析,可以判断公司的代理成本是否合理、高管与职工薪酬差距是否适当,从而加强财务公平性的维护。
笔者认为,财务是价值创造和价值分配的有机结合。价值创造是财务的主角,因此把握好资本投放、提高决策水平、控制风险十分重要,而融资是价值创造的基础性工作,是配角;价值分配是价值创造后的重要工作,需要妥善处理。据此,需要对现有的财务管理教材进行改革。融资在现行财务管理教材中占据大量篇幅,但它既不属于价值创造,也不属于价值分配,内容应该缩减。在价值创造中,需要增加价值创造的外部环境、价值创造与杠杆利用、人力资本与价值创造、无形资产与价值创造等内容,而价值分配内容应该加以丰富,比如增加价值分配依据(财务契约与不完备契约)、价值分配公平性测度、价值分配报表等。
【主要参考文献】
[1] 龚凯颂.基于价值创造的企业财务管理研究[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9.
[2] 熊楚熊.增值会计学[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6.
[3] 刘星,曾宏.我国上市公司非理性投资行为:表现、成因及治理[J].中国软科学,2002(1).
[4] 干胜道.公司财务中的公平问题[J].财会学习,2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