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高校辅导员队伍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组织保证。人本管理理念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内容,在辅导员队伍建设过程中也应遵循这一原则。针对当前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中存在的许多问题,本文提出应运用人本管理原则建立选留制度、建立健全工作目标考核体系、加大转岗分流力度、优化工作生活环境等措施,加强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
关键字: 高校辅导员 人本管理 队伍建设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内容之一。坚持以人为本,就是在根本利益一致的基础上关心每个人的利益要求,尊重人,关注人的价值,发展人的潜能,提高人的素质,最终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以人为本”源于西方哲学中的“人本主义”思潮和中国哲学“人本论”或“民主论”。“人本主义”一词来自拉丁文Humannitas,它最早出现在古罗马西塞罗和格利乌斯的著作中,意思是指“人性”、“人情”、“万物之灵”,也指一种能促使个人的才能得到最大限度发展的教育制度。
周济在《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核心问题》一文中曾指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一个重要的切入点就是需要牢牢抓住以人为本,坚持教育以育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办学以人才为本,以教师为主体,自觉实践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高校辅导员是对学生进行日常教育管理的最基层也是最直接的实施者,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主力军,在高校里有其特殊的地位和作用。[1]然而从现状来看,这支队伍还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需坚持“以人为本”,通过各种途径提高辅导员队伍整体素质,并为其全面发展创造条件,营造氛围,充分尊重辅导员的主体性,调动辅导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强化其在学生工作过程中的导向作用,从而进一步加强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建设和保持一支素质过硬、结构合理且相对稳定、高效精干的辅导员队伍,从而适应新时代的需求,这已成为一个急切的任务。
一、当前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辅导员地位被边缘化。
不少人存在这样一种观念,即辅导员只是高校教辅人员,其地位不能等同于专业任课教师。一项对湖南高校辅导员的调查显示:有48%的被访者认为辅导员在学校教师队伍中的地位明显低于教师,甚至还有人认为,辅导员工作可有可无,学生工作谁都能干,甚至连许多辅导员自身也感到:虽然整天忙忙碌碌,却找不到工作的成就感,辅导员地位边缘化严重。
2.辅导员工作职责不明,事务性工作繁重。
根据辅导员工作职责和工作任务,辅导员工作有两个方面: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学生日常管理工作。初置辅导员一职时,思想教育工作是重点,但在实际工作中辅导员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并没有得到凸显。实际工作中辅导员的工作比较“杂”、“乱”、“繁”,学校各个部门在涉及学生的各种问题时,第一意识就是找辅导员,因此辅导员的实际工作相对范围广泛且繁琐,而真正花在学生思想教育工作上的时间相对减少。
3.辅导员工资待遇低,积极性难提高。
一般来说,高校职称晋升主要还是与教学、科研挂钩,而辅导员由于平时忙于应付繁杂的学生事务,没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即使辅导员工作做得再好,职称晋升也难。此外,尽管辅导员工作非常繁琐、细致,但辅导员的经济待遇还是远远低于同期毕业的教师。在对湖南高校辅导员的调查问卷显示,有41%的被调查者认为学校在辅导员的工资待遇方面做得最差。工作量大与待遇的反差严重影响着辅导员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力的发挥。
二、人本管理的内涵
人本管理强调在管理中人的作用,其实质是以对人的关怀来提高管理的效率。从这一角度看高校辅导员的建设,出于对学生的人本管理的思考。人本管理的内涵有如下几点[2-3]。
1.依靠人是管理的理念。
教育是为未来培养人才的事业,教育的对象是人,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也是人。以人为本,就是“把教育与人的幸福、人的自由、人的尊严、人的终极价值联系起来,使教育真正成为人的教育,而不是机器的教育;使教育不只是人获得生存技能的一种手段,而且还是其提升人的需要层次、丰富人精神世界的一种途径”,因而必须树立起依靠人的管理理念,通过共同努力,创造教育事业的辉煌。
2.开发人的潜能是管理的任务。
对辅导员进行管理的关键在于如何最大限度地调动其积极性,释放其潜能,让他们以最大的热情和创造力投身于事业之中。
3.尊重每一个人是管理的宗旨。
每个人都是具有独立人格的人,都有做人的尊严和做人应有的权利。学校管理中要尊重每一名教职员工,尊重每一名学生及学生家长。学校对辅导员的管理就是要尊重每一位辅导员,只有当他的工作被充分肯定和尊重时,他才会尽最大努力担负自己应尽的责任。
4.凝聚人的合力是重要的保证。
辅导员作为青年教师中的一个群体组织,本身就是一个生命体,每个辅导员都是其中的一份子,所以,如何增强整个群体的合力,也是人本管理所要研究的重要内容。
三、用人本管理的理念加强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
1.建立严格科学的选留制度。
选留辅导员,既要做到数量充足,又要“优中选优”,要坚持“以人为本”,在自愿服从、合理安排的前提下,建立严格、科学的选留制度,必须经过公开招聘、面试、审核、公示等环节,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严把入门关,保证新进辅导员具有较高的思想政治素质、组织管理能力和学历层次。应在品学兼优的大学毕业生和优秀中青年教师中选拔辅导员充实到辅导员队伍中来,他们在完成任期后转向专业教学科研岗位。目前有不少高校在每年免试研究生中留出名额,让新任辅导员保留研究生入学资格,先担任两年学生政治辅导员,然后边学习边从事辅导员工作。对现任辅导员,应积极鼓励并为其创造条件攻读硕士学位或进修相关课程。在选留辅导员中,还要注意“多元化”,做到中年辅导员和青年辅导员相结合,以老带新,不断壮大辅导员队伍。
2.建立健全辅导员工作目标考核体系。
加强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还应根据辅导员的工作内容,研究建立一套关于辅导员工作目标的科学考核办法,即对照岗位职责,对辅导员具体工作进行全面、真实的考核,并根据考核结果进行奖优罚劣,同时做好一年一度的工作总结,对在考核中出现的种种问题进行研究、探讨,促使辅导员素质获得进一步提高。这样,辅导员工作起来便有所遵循、方向明确、主次分明,避免偏离工作重心或陷入事务主义的泥潭,对高校的德育工作乃至整体性的学生工作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对于在考核中成绩优秀的辅导员在转岗分流中应给予优先照顾;对某些不合格和不适合此岗位工作的同志,应及时调离辅导员岗位,从而优化队伍结构,这也不失为是一种体现坚持“以人为本”原则的举措。
3.加大转岗分流力度。
部分辅导员思想不稳定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没有解决好出路。因此,坚持“以人为本”,根据他们的工作实绩、个人特点,用其所长,各尽其能,切实为辅导员的发展创造条件。根据教育部党组(2000)21号文件《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建设的若干意见》规定,并结合自身的具体情况,高校可以采取以下途径:(1)可以向学校党务、政工、管理队伍分流;(2)积极向市级、省级机关推荐、输送;(3)根据本人意愿,再结合本人的专业素质和教学科研能力补充到教师队伍;(4)对于工作成绩突出的辅导员,可以由学校推荐参加校外挂职锻炼,以开阔眼界,增加阅历,提高实际工作能力;(5)进一步深造,工作满三年后鼓励报考研究生,或攻研究生班等,提高业务素质和学历层次。有条件的学校可以把优秀辅导员选送到国外进修学习,培养更高层次的管理人才。总之,对于一些在这一岗位上工作年限较长的辅导员不要“拉住不放”,而是要合理使用,妥善安排,坚持“稳定一批,流动一批”,使这支队伍处于动态平衡之中,从而建设成一支忠于职守,辛勤工作,与时俱进,开拓进取,适应新时期学生工作新要求的高素质的辅导员队伍。
4.优化必要的工作、生活环境。
高校辅导员队伍的建设和稳定从根本上来说,就是要提倡为最广大学生利益服务的思想,要讲奉献精神,没有这种精神不可能做好德育工作。但是,只讲奉献,不增进理解,得不到关怀和爱护,也会挫伤他们的积极性,影响工作进展。所以高校应以“以人为本”为出发点,对辅导员的一些具体问题,比如在辅导员晋职晋升、政治待遇、岗位补贴住房条件、培训进修等方面,均应认真考虑,并结合实际,给予适当的政策倾斜,以解除其后顾之忧,提高其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4]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事关国家的发展大计和民族的前途命运。培养大学生过硬的思想政治素质,高校责无旁贷,而高校辅导员责任重大。高校应将辅导员队伍建设工作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通过优化辅导员队伍,使高校辅导员发挥应有的作用,为大学生健康成长,建设和谐校园,进而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黄映芳.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加强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继续教育研究,2004.4:91-93.
[2]白永生.论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必须正确把握以人为本的内涵和要求.新西部,2007.9:187-188.
[3]卢望平.以人为本加强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党史文苑,2007,18:75-77.
[4]林丽娅,蒋慎之.运用人本管理原理.加强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当代教育论坛,2008,10:100-102.
关键字: 高校辅导员 人本管理 队伍建设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内容之一。坚持以人为本,就是在根本利益一致的基础上关心每个人的利益要求,尊重人,关注人的价值,发展人的潜能,提高人的素质,最终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以人为本”源于西方哲学中的“人本主义”思潮和中国哲学“人本论”或“民主论”。“人本主义”一词来自拉丁文Humannitas,它最早出现在古罗马西塞罗和格利乌斯的著作中,意思是指“人性”、“人情”、“万物之灵”,也指一种能促使个人的才能得到最大限度发展的教育制度。
周济在《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核心问题》一文中曾指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一个重要的切入点就是需要牢牢抓住以人为本,坚持教育以育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办学以人才为本,以教师为主体,自觉实践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高校辅导员是对学生进行日常教育管理的最基层也是最直接的实施者,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主力军,在高校里有其特殊的地位和作用。[1]然而从现状来看,这支队伍还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需坚持“以人为本”,通过各种途径提高辅导员队伍整体素质,并为其全面发展创造条件,营造氛围,充分尊重辅导员的主体性,调动辅导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强化其在学生工作过程中的导向作用,从而进一步加强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建设和保持一支素质过硬、结构合理且相对稳定、高效精干的辅导员队伍,从而适应新时代的需求,这已成为一个急切的任务。
一、当前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辅导员地位被边缘化。
不少人存在这样一种观念,即辅导员只是高校教辅人员,其地位不能等同于专业任课教师。一项对湖南高校辅导员的调查显示:有48%的被访者认为辅导员在学校教师队伍中的地位明显低于教师,甚至还有人认为,辅导员工作可有可无,学生工作谁都能干,甚至连许多辅导员自身也感到:虽然整天忙忙碌碌,却找不到工作的成就感,辅导员地位边缘化严重。
2.辅导员工作职责不明,事务性工作繁重。
根据辅导员工作职责和工作任务,辅导员工作有两个方面: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学生日常管理工作。初置辅导员一职时,思想教育工作是重点,但在实际工作中辅导员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并没有得到凸显。实际工作中辅导员的工作比较“杂”、“乱”、“繁”,学校各个部门在涉及学生的各种问题时,第一意识就是找辅导员,因此辅导员的实际工作相对范围广泛且繁琐,而真正花在学生思想教育工作上的时间相对减少。
3.辅导员工资待遇低,积极性难提高。
一般来说,高校职称晋升主要还是与教学、科研挂钩,而辅导员由于平时忙于应付繁杂的学生事务,没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即使辅导员工作做得再好,职称晋升也难。此外,尽管辅导员工作非常繁琐、细致,但辅导员的经济待遇还是远远低于同期毕业的教师。在对湖南高校辅导员的调查问卷显示,有41%的被调查者认为学校在辅导员的工资待遇方面做得最差。工作量大与待遇的反差严重影响着辅导员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力的发挥。
二、人本管理的内涵
人本管理强调在管理中人的作用,其实质是以对人的关怀来提高管理的效率。从这一角度看高校辅导员的建设,出于对学生的人本管理的思考。人本管理的内涵有如下几点[2-3]。
1.依靠人是管理的理念。
教育是为未来培养人才的事业,教育的对象是人,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也是人。以人为本,就是“把教育与人的幸福、人的自由、人的尊严、人的终极价值联系起来,使教育真正成为人的教育,而不是机器的教育;使教育不只是人获得生存技能的一种手段,而且还是其提升人的需要层次、丰富人精神世界的一种途径”,因而必须树立起依靠人的管理理念,通过共同努力,创造教育事业的辉煌。
2.开发人的潜能是管理的任务。
对辅导员进行管理的关键在于如何最大限度地调动其积极性,释放其潜能,让他们以最大的热情和创造力投身于事业之中。
3.尊重每一个人是管理的宗旨。
每个人都是具有独立人格的人,都有做人的尊严和做人应有的权利。学校管理中要尊重每一名教职员工,尊重每一名学生及学生家长。学校对辅导员的管理就是要尊重每一位辅导员,只有当他的工作被充分肯定和尊重时,他才会尽最大努力担负自己应尽的责任。
4.凝聚人的合力是重要的保证。
辅导员作为青年教师中的一个群体组织,本身就是一个生命体,每个辅导员都是其中的一份子,所以,如何增强整个群体的合力,也是人本管理所要研究的重要内容。
三、用人本管理的理念加强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
1.建立严格科学的选留制度。
选留辅导员,既要做到数量充足,又要“优中选优”,要坚持“以人为本”,在自愿服从、合理安排的前提下,建立严格、科学的选留制度,必须经过公开招聘、面试、审核、公示等环节,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严把入门关,保证新进辅导员具有较高的思想政治素质、组织管理能力和学历层次。应在品学兼优的大学毕业生和优秀中青年教师中选拔辅导员充实到辅导员队伍中来,他们在完成任期后转向专业教学科研岗位。目前有不少高校在每年免试研究生中留出名额,让新任辅导员保留研究生入学资格,先担任两年学生政治辅导员,然后边学习边从事辅导员工作。对现任辅导员,应积极鼓励并为其创造条件攻读硕士学位或进修相关课程。在选留辅导员中,还要注意“多元化”,做到中年辅导员和青年辅导员相结合,以老带新,不断壮大辅导员队伍。
2.建立健全辅导员工作目标考核体系。
加强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还应根据辅导员的工作内容,研究建立一套关于辅导员工作目标的科学考核办法,即对照岗位职责,对辅导员具体工作进行全面、真实的考核,并根据考核结果进行奖优罚劣,同时做好一年一度的工作总结,对在考核中出现的种种问题进行研究、探讨,促使辅导员素质获得进一步提高。这样,辅导员工作起来便有所遵循、方向明确、主次分明,避免偏离工作重心或陷入事务主义的泥潭,对高校的德育工作乃至整体性的学生工作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对于在考核中成绩优秀的辅导员在转岗分流中应给予优先照顾;对某些不合格和不适合此岗位工作的同志,应及时调离辅导员岗位,从而优化队伍结构,这也不失为是一种体现坚持“以人为本”原则的举措。
3.加大转岗分流力度。
部分辅导员思想不稳定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没有解决好出路。因此,坚持“以人为本”,根据他们的工作实绩、个人特点,用其所长,各尽其能,切实为辅导员的发展创造条件。根据教育部党组(2000)21号文件《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建设的若干意见》规定,并结合自身的具体情况,高校可以采取以下途径:(1)可以向学校党务、政工、管理队伍分流;(2)积极向市级、省级机关推荐、输送;(3)根据本人意愿,再结合本人的专业素质和教学科研能力补充到教师队伍;(4)对于工作成绩突出的辅导员,可以由学校推荐参加校外挂职锻炼,以开阔眼界,增加阅历,提高实际工作能力;(5)进一步深造,工作满三年后鼓励报考研究生,或攻研究生班等,提高业务素质和学历层次。有条件的学校可以把优秀辅导员选送到国外进修学习,培养更高层次的管理人才。总之,对于一些在这一岗位上工作年限较长的辅导员不要“拉住不放”,而是要合理使用,妥善安排,坚持“稳定一批,流动一批”,使这支队伍处于动态平衡之中,从而建设成一支忠于职守,辛勤工作,与时俱进,开拓进取,适应新时期学生工作新要求的高素质的辅导员队伍。
4.优化必要的工作、生活环境。
高校辅导员队伍的建设和稳定从根本上来说,就是要提倡为最广大学生利益服务的思想,要讲奉献精神,没有这种精神不可能做好德育工作。但是,只讲奉献,不增进理解,得不到关怀和爱护,也会挫伤他们的积极性,影响工作进展。所以高校应以“以人为本”为出发点,对辅导员的一些具体问题,比如在辅导员晋职晋升、政治待遇、岗位补贴住房条件、培训进修等方面,均应认真考虑,并结合实际,给予适当的政策倾斜,以解除其后顾之忧,提高其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4]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事关国家的发展大计和民族的前途命运。培养大学生过硬的思想政治素质,高校责无旁贷,而高校辅导员责任重大。高校应将辅导员队伍建设工作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通过优化辅导员队伍,使高校辅导员发挥应有的作用,为大学生健康成长,建设和谐校园,进而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黄映芳.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加强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继续教育研究,2004.4:91-93.
[2]白永生.论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必须正确把握以人为本的内涵和要求.新西部,2007.9:187-188.
[3]卢望平.以人为本加强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党史文苑,2007,18:75-77.
[4]林丽娅,蒋慎之.运用人本管理原理.加强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当代教育论坛,2008,10:10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