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一新学期伊始,为了军训管理的方便,照例是排位置。男女分开,从矮到高,三下五除二,很快搞定。按新位置坐定,正准备训话,发现第三组第三桌上空缺一人。问同座,他说,刚见面还不认识,只知道他什么也没说出去了。认识他的同学说他叫W。让人去找,最终无果。
你说这是什么事,还没上课呢,就把人给弄丢了,真急人!几经周折,方才找到该同学家里电话,打过去,通了,也接了,可怎么说怎么问,对方都不开口。我估摸着一定是W同学接的电话。性急之下,我顾不得那么多了,对着电话我严肃而大声地命令到:“我不管你是谁,我王老师,是W同学的班主任。W如果回来了,请你转告他,不管到什么时候,请他今天一定要到学校来找我,我会一直等到他的出现!”接着,我连珠炮似的说了办公室地点和联系电话。愤愤地挂了电话,自己总觉得此事实在蹊跷:该生怎么在排了位置后偷偷溜走呢?按理,第三张桌子该是黄金位置,不应该是对位置不满意啊?至于其他……我还没做什么。望着天空飘走的白云,我怎么也找不到答案。二十多年班主任生涯里,我第一次困惑了。解铃还需系铃人,看来我只有耐心等待W同学的到来,等待他给我一个合理的解释。
坐在办公室,足足等了两个小时,还不见他来,我再也没有耐心等下去了。我又一次拨通了他家里的电话。这一次接电话的是W同学的奶奶,她告诉我,孩子早就来学校了,应该到了。真是奇了怪了,会不会……我真有点儿为自己刚才的冲动后悔了。
放了电话,我下意识地走出办公室。猛然间,发现一个矮矮的黑黑的学生模样的孩子低着头站在门外。直觉告诉我,这学生就是W同学。“你是W同学吗?”不语。“那你找谁?”不语。“如果你是W同学,那就请进来吧。”他满脸涨得通红,仍然低着头,跟我走进了办公室。我压住怒气,搬来把椅子,让他坐下。问:“你来多长时间啦?”不语。“怎么不进来啊?”不语。“你为什么跑回家啊?”还是不语。他总是弯着腰,头埋到两膝间,脸上豆大的汗珠直望下滚。“你哪里不舒服吗?”不语。“要不要去医院?”不语。“如果身体不好,那今天我们就谈到这里,你可以走了。”不语,也不动。整一个哑巴!面对这样的学生,纵然有浑身的解数恐怕也无济于事了。我喝口水,抽支烟,调整调整情绪,过了会儿,继续试探着和他谈话。“你不喜欢那个位置吗?”点头。“能说说理由吗?”不语。“你想坐什么位置呢?”又是不语。我真有些黔驴技穷了。
窗外,夜幕凝重地笼罩着大自然的一切,使人感到格外的压抑。面对着仍然低垂着头的W同学,我真的想不到再说什么了。最后我强装平静地对他说:“不管你是怎么考虑的,我想,你肯定有你的理由,而且是很慎重的。不过,我以为,你应该也有这个必要把你的想法和老师沟通一下,以求得老师和同学的理解和支持。我相信,这个道理你懂。时候不早了,你先回吧,明天我们再谈。”他如释重负逃也似地离开了办公室,我也好像卸下了一副千斤的重担似的地舒了口气,虽然什么结果也没有。
正想离开办公室准备回家,W同学的妈妈过来了,我急忙邀请她坐下,向她打听有关W同学的情况。通过她的介绍,我知道了原来W同学长这么大,从来没有单独上过街,没有单独走过亲戚,没有单独到外边玩过,没有跟除了家人以外的其他人单独谈过话。他很少和外界接触,很少和别人交流,很少独立料理自己的事情。爸爸在外地工作,他一切的一切都是由他的爷爷、奶奶和妈妈包办代替。长久的溺爱,导致他缺少跟外人接触的胆量,缺乏和别人沟通交流的勇气。他害怕别人观察,害怕别人注意,害怕别人发现他的生活细节。她妈妈代她儿子还向我提出了以下要求:位置要坐最后一排,各科任课老师上课不要喊他问题,不参加像军训这类要在外面住宿、吃饭等的集体活动。哎——整个儿一个自闭症患者。情况了解后,我先做动了她家长的工作,让他们知道自闭对孩子健康成长的危害,希望他们和我一道帮助孩子从自闭的魔影中走出来,并约好了定期沟通,相互通报孩子一段时间内的情况,商讨今后教育的对策。
接下来几天,我反复找W同学谈心,让他认识到自闭的害处,任由自己自闭,实际上是对自己不负责任,而且是极端自私的做法,以使他在内心深处产生一种战胜自闭的欲望,从而树立起战胜自我的决心。经过谈话,我们最后达成了如下的协议:1、尽力参加一些集体活动,军训至少参加一半,三到四天;2、本学期,他先坐在最后,一学期后坐到他应该坐的位置上来;3、期中以前,只回答一些选择性的问题;期中以后,回答一些简单问题,一学期后,像其他学生那样正常回答老师的提问。
军训集中出发的那一天,上车时间已经到了,可是还不见W同学的影子。我拨通了W同学妈妈的电话,询问W的情况。原来W昨晚一夜未眠,他害怕军训和同学一起睡觉,一起吃饭,一起洗澡,一起上厕所,早晨起来他又犹豫了,反悔了。现在她妈妈正连拖带拽地押着他打车过来呢。我连忙赶到学校门口,等待他的出现。接到W同学以后,我显得非常高兴的样子,对他说:“真为你高兴,你终于战胜自己,走出第一步了!”说着,我帮他拎起行李,带着他上了班级的包车。当他一走进车子,同学们在我事先的安排下如期地鼓起掌来。
到了军训场所,我精心地安排了他的室友,暗地里叫同学们主动帮助他;和教导员也做了沟通,希望他多关注他鼓励他。一天下来,听教导员说W同学训练倒很刻苦,动作也到位,教导员已经好多次表扬过他了。我正为自己的初战告捷而沾沾自喜时,W同学的室友跑来告诉我,洗澡时,W同学怎么也不肯去。我找来W,对他说道:“教导员对你第一天的表现很赏识,说你肯吃苦,接受也快,多次受到表扬。老师祝贺你!从勇敢地参加军训,到坚持了一天的艰苦训练,应该说,你在告别旧我上已经向前迈出了可喜的两步。”这时,我明显地发现他脸上掠过一丝喜悦。我故意嗅了嗅鼻子,说:“哦,你身上这汗臭好难闻啊!还没来得及洗澡吧?走,老师今天奖赏你,让你这个小小士兵享受一下连级(军训时,班主任是连指导员)待遇,陪我洗澡去。” W同学面现难色,可我还是一味地热情地邀请他。结果他虽然有些为难,但还是勉为其难地和我一起走进了浴室,不过,需要说明的是,那次W同学洗澡的时候确乎没有脱掉内裤。我当时还和他开玩笑地说::“你这小子,今天让你白白地占便宜了。明天你还得陪我洗澡,我要好好看看裸体的你……”第二天洗澡的时候,我特意提前来到了他们宿舍前提醒大家整队洗澡去,我惊喜地发现W同学拿着洗澡用具和衣物站在了队伍中间,我朝他会心地笑了笑。
军训的第四天,我找来了W同学,说:“这四天来,你完全变了个人,不但和大家一起训练,而且训练得非常刻苦,非常出色,而且还坚持和大家一起睡觉,一起吃饭,一起洗澡,一起上厕所,老师真的很高兴很满足了。今天是我们约定的军训期限,你可以选择回家了。不过,如果你想继续坚持的话,老师将更高兴。现在你做出抉择吧!”思考了一会儿,他坚定地说:“老师,我想再坚持一天,明天回去,休息一天后我想参加军训汇报表演,可以吗?”很明显他是在自我加压。我欣喜地说:“当然可以!老师看到你在挑战自我,我相信你一定能战胜自我的。”就这样,第五天的时候他回去了,第七天他如期参加了汇报表演。在军训总结大会上,他光荣被评为“优秀学员”。
事后,W同学在军训日记里这样写道:“以前,我是那么怕和外人接触,军训的这几天,我深深地感觉到,原来和别人一起吃饭,一起睡觉,一起上厕所,一起洗澡也并不困难。只要自己把禁锢自己的那副枷锁砸碎,其实一切也就没什么了。我为什么就不能和外人接触?不能像其他同学那样和他人和谐相处,大声交流?我该努力克服过去我身上的坏毛病了,尽快赶上和超过别的同学。”可见,经过几天军训,他身上已经有了力求战胜自我的欲望了。
正式开学后,我和任课老师进行了沟通,向他们介绍了W同学的情况,并一起研究探讨了对W同学的教育方法。最后,我还教育班级其他学生主动关心W同学,精心设计W同学的学习活动的环境,组织学生循序渐进地对W给予适当的帮助。现在W同学已经能够像正常学生那样学习生活,而且还成为班级的英语课代表呢。
在对这个学生教育的过程中,我主要有以下三点体会。
(一)最佳教育效果永远来自于受教育者的自我教育。
教育的内容并不是一经教育者提出就能轻而易举地转化到受教育者的认知结构之中,它要经过受教育者的矛盾斗争、思想加工,才能内化为他们的思想观念,外化为行为规范。也就是说,外在的教育因素,只有经过了自我教育的途径才能奏效。思想教育的客体一旦确立起主体意识,他就会把自己作为自审自控的对象,自觉地反省自己的举止,自觉地区别是非善恶,抵制各种错误的思想和行为,自觉地进行自身的道德修养和思想意识修养。我在对W同学施加教育影响的时候,首先做的就是促使受教育者自认。我给他看了有关社交恐惧症的相关资料,让他懂得一个正常的青年人应该有的和别人交往的心理和姿态,让他对自己过去那些不健康的心理和行为有个正确的评估,让他感觉到战胜旧我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从而激发起他自我教育的欲望和动力。并且,只要发现W同学在战胜自我方面有一点点进步,我总是给予或表扬或鼓励或通报家长,以此来让他不断坚定战胜旧我的信心。现在,W同学不但对我施加的教育影响没有抵制情绪,而且还能积极配合老师的教育作些自我努力,教育效果很好。我们当初定下的一些特别的协定,他都兑现了。目前的他能够主动和同学讨论问题,能够主动找老师提出自己的要求,能够在全班同学面前做简短的发言,学习成绩也进步了20多名。
(二)计划性、渐进性始终是教育活动的基本特征。
英国著名教育学家卢梭说过:“大自然希望儿童在成人以前,就要像儿童的样子。如果我们打乱这个次序,就会造成一些果实早熟,它们长得既不丰满也不甜美,而且很快就会腐烂。就是说,我们将造成一些年纪轻轻的博士和老态龙钟的儿童。”有个非常经典的不等式很是能说明问题,那就是3支冰棍+5支冰棍≠3只苹果+5只苹果。意思是说对受教育者进行教育时要按照知识内在的逻辑顺序和学生认识能力发展的顺序来进行。教育工作者对学生的文化知识学习,行为习惯和思想品德的培养训练,以及身体素质的锻炼等,都必须按照孩子身心发展水平,由浅入深、由易到难提高教育要求,采取教育措施,以达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目的。若操之过急,违背了学生身心发展的顺序去揠苗助长,超越其认识能力、发展规律,提出过高的要求,反而欲速则不达。但是尊重学生身心发展有序,不等于因“序”而守旧,任其自由发展。而应积极地、主动地干预学生的发展,循“序”提出适度的教育要求,采取适度的教育措施,给于适量的教育训练和培养,以求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也就是说,让他们跳起来摘苹果。认识到对学生的教育是一个日积月累、循序渐进的过程,我们的教育就既不能急于求成,越“序”而进,也不能教教停停,一曝十寒。
一般的受教育者尚且需要循序渐进地施加教育影响才能达到较好的教育效果,何况这位心理有些疾病的W同学呢?因此,我对W同学的教育总是不着急。我根据实际情况,周密地制定教育计划,渐进地对之施加教育影响,耐心地等待他的变化。我坚信,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只要我们积极地科学地且是有序地对之施加了教育影响,面包会有的。
(三)调动多种有效的教育力量,多渠道一齐施加教育影响。
从总体上看,学生的教育应该由学校、家庭、社会和个体四方面共同进行,教育的效果往往是这四个方面合力共同作用的结果。反之,若四方面不一致,有一方面或两方面产生了滞后或分岐,教育的影响就会削弱,当前有所谓的1+1+1+1=0的现象,即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和个体的自我教育四者的合力为0,也就是说的这种情况。1+1+1+1=0了,说明学校、家庭、社会和个体任意两者,或三者的结合上出了问题。因此,想方设法形成教育合力,对于形成良好的教育效果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我在决定对W同学施加教育影响之前,就利用家访和他家人达成了共识,并和他们一起初步商定了教育计划,以后又不断进行沟通,统一思想认识,统一教育步调。军训时,我主动和教导员取得联系,让他关注W同学的训练情况,及时给与表扬鼓励。开学后,我又和各位任课老师取得联系,向他们介绍W同学的相关情况,征求他们的教育建议,共同商讨教育方案。同时,我还叮嘱全班同学,主动和W同学交往,并找来他座位周围的同学,具体部署同学之间的帮扶对策。加上W同学自己的那股自发力,这样,1+1+1+1>4了。
当然W同学的教育还任重道远,还需要多方面的共同努力,但是,我相信,只要我们小心而谨慎地对之施加积极的教育影响,他一定会打破自闭的坚冰,成为一个心理健康的好学生。
你说这是什么事,还没上课呢,就把人给弄丢了,真急人!几经周折,方才找到该同学家里电话,打过去,通了,也接了,可怎么说怎么问,对方都不开口。我估摸着一定是W同学接的电话。性急之下,我顾不得那么多了,对着电话我严肃而大声地命令到:“我不管你是谁,我王老师,是W同学的班主任。W如果回来了,请你转告他,不管到什么时候,请他今天一定要到学校来找我,我会一直等到他的出现!”接着,我连珠炮似的说了办公室地点和联系电话。愤愤地挂了电话,自己总觉得此事实在蹊跷:该生怎么在排了位置后偷偷溜走呢?按理,第三张桌子该是黄金位置,不应该是对位置不满意啊?至于其他……我还没做什么。望着天空飘走的白云,我怎么也找不到答案。二十多年班主任生涯里,我第一次困惑了。解铃还需系铃人,看来我只有耐心等待W同学的到来,等待他给我一个合理的解释。
坐在办公室,足足等了两个小时,还不见他来,我再也没有耐心等下去了。我又一次拨通了他家里的电话。这一次接电话的是W同学的奶奶,她告诉我,孩子早就来学校了,应该到了。真是奇了怪了,会不会……我真有点儿为自己刚才的冲动后悔了。
放了电话,我下意识地走出办公室。猛然间,发现一个矮矮的黑黑的学生模样的孩子低着头站在门外。直觉告诉我,这学生就是W同学。“你是W同学吗?”不语。“那你找谁?”不语。“如果你是W同学,那就请进来吧。”他满脸涨得通红,仍然低着头,跟我走进了办公室。我压住怒气,搬来把椅子,让他坐下。问:“你来多长时间啦?”不语。“怎么不进来啊?”不语。“你为什么跑回家啊?”还是不语。他总是弯着腰,头埋到两膝间,脸上豆大的汗珠直望下滚。“你哪里不舒服吗?”不语。“要不要去医院?”不语。“如果身体不好,那今天我们就谈到这里,你可以走了。”不语,也不动。整一个哑巴!面对这样的学生,纵然有浑身的解数恐怕也无济于事了。我喝口水,抽支烟,调整调整情绪,过了会儿,继续试探着和他谈话。“你不喜欢那个位置吗?”点头。“能说说理由吗?”不语。“你想坐什么位置呢?”又是不语。我真有些黔驴技穷了。
窗外,夜幕凝重地笼罩着大自然的一切,使人感到格外的压抑。面对着仍然低垂着头的W同学,我真的想不到再说什么了。最后我强装平静地对他说:“不管你是怎么考虑的,我想,你肯定有你的理由,而且是很慎重的。不过,我以为,你应该也有这个必要把你的想法和老师沟通一下,以求得老师和同学的理解和支持。我相信,这个道理你懂。时候不早了,你先回吧,明天我们再谈。”他如释重负逃也似地离开了办公室,我也好像卸下了一副千斤的重担似的地舒了口气,虽然什么结果也没有。
正想离开办公室准备回家,W同学的妈妈过来了,我急忙邀请她坐下,向她打听有关W同学的情况。通过她的介绍,我知道了原来W同学长这么大,从来没有单独上过街,没有单独走过亲戚,没有单独到外边玩过,没有跟除了家人以外的其他人单独谈过话。他很少和外界接触,很少和别人交流,很少独立料理自己的事情。爸爸在外地工作,他一切的一切都是由他的爷爷、奶奶和妈妈包办代替。长久的溺爱,导致他缺少跟外人接触的胆量,缺乏和别人沟通交流的勇气。他害怕别人观察,害怕别人注意,害怕别人发现他的生活细节。她妈妈代她儿子还向我提出了以下要求:位置要坐最后一排,各科任课老师上课不要喊他问题,不参加像军训这类要在外面住宿、吃饭等的集体活动。哎——整个儿一个自闭症患者。情况了解后,我先做动了她家长的工作,让他们知道自闭对孩子健康成长的危害,希望他们和我一道帮助孩子从自闭的魔影中走出来,并约好了定期沟通,相互通报孩子一段时间内的情况,商讨今后教育的对策。
接下来几天,我反复找W同学谈心,让他认识到自闭的害处,任由自己自闭,实际上是对自己不负责任,而且是极端自私的做法,以使他在内心深处产生一种战胜自闭的欲望,从而树立起战胜自我的决心。经过谈话,我们最后达成了如下的协议:1、尽力参加一些集体活动,军训至少参加一半,三到四天;2、本学期,他先坐在最后,一学期后坐到他应该坐的位置上来;3、期中以前,只回答一些选择性的问题;期中以后,回答一些简单问题,一学期后,像其他学生那样正常回答老师的提问。
军训集中出发的那一天,上车时间已经到了,可是还不见W同学的影子。我拨通了W同学妈妈的电话,询问W的情况。原来W昨晚一夜未眠,他害怕军训和同学一起睡觉,一起吃饭,一起洗澡,一起上厕所,早晨起来他又犹豫了,反悔了。现在她妈妈正连拖带拽地押着他打车过来呢。我连忙赶到学校门口,等待他的出现。接到W同学以后,我显得非常高兴的样子,对他说:“真为你高兴,你终于战胜自己,走出第一步了!”说着,我帮他拎起行李,带着他上了班级的包车。当他一走进车子,同学们在我事先的安排下如期地鼓起掌来。
到了军训场所,我精心地安排了他的室友,暗地里叫同学们主动帮助他;和教导员也做了沟通,希望他多关注他鼓励他。一天下来,听教导员说W同学训练倒很刻苦,动作也到位,教导员已经好多次表扬过他了。我正为自己的初战告捷而沾沾自喜时,W同学的室友跑来告诉我,洗澡时,W同学怎么也不肯去。我找来W,对他说道:“教导员对你第一天的表现很赏识,说你肯吃苦,接受也快,多次受到表扬。老师祝贺你!从勇敢地参加军训,到坚持了一天的艰苦训练,应该说,你在告别旧我上已经向前迈出了可喜的两步。”这时,我明显地发现他脸上掠过一丝喜悦。我故意嗅了嗅鼻子,说:“哦,你身上这汗臭好难闻啊!还没来得及洗澡吧?走,老师今天奖赏你,让你这个小小士兵享受一下连级(军训时,班主任是连指导员)待遇,陪我洗澡去。” W同学面现难色,可我还是一味地热情地邀请他。结果他虽然有些为难,但还是勉为其难地和我一起走进了浴室,不过,需要说明的是,那次W同学洗澡的时候确乎没有脱掉内裤。我当时还和他开玩笑地说::“你这小子,今天让你白白地占便宜了。明天你还得陪我洗澡,我要好好看看裸体的你……”第二天洗澡的时候,我特意提前来到了他们宿舍前提醒大家整队洗澡去,我惊喜地发现W同学拿着洗澡用具和衣物站在了队伍中间,我朝他会心地笑了笑。
军训的第四天,我找来了W同学,说:“这四天来,你完全变了个人,不但和大家一起训练,而且训练得非常刻苦,非常出色,而且还坚持和大家一起睡觉,一起吃饭,一起洗澡,一起上厕所,老师真的很高兴很满足了。今天是我们约定的军训期限,你可以选择回家了。不过,如果你想继续坚持的话,老师将更高兴。现在你做出抉择吧!”思考了一会儿,他坚定地说:“老师,我想再坚持一天,明天回去,休息一天后我想参加军训汇报表演,可以吗?”很明显他是在自我加压。我欣喜地说:“当然可以!老师看到你在挑战自我,我相信你一定能战胜自我的。”就这样,第五天的时候他回去了,第七天他如期参加了汇报表演。在军训总结大会上,他光荣被评为“优秀学员”。
事后,W同学在军训日记里这样写道:“以前,我是那么怕和外人接触,军训的这几天,我深深地感觉到,原来和别人一起吃饭,一起睡觉,一起上厕所,一起洗澡也并不困难。只要自己把禁锢自己的那副枷锁砸碎,其实一切也就没什么了。我为什么就不能和外人接触?不能像其他同学那样和他人和谐相处,大声交流?我该努力克服过去我身上的坏毛病了,尽快赶上和超过别的同学。”可见,经过几天军训,他身上已经有了力求战胜自我的欲望了。
正式开学后,我和任课老师进行了沟通,向他们介绍了W同学的情况,并一起研究探讨了对W同学的教育方法。最后,我还教育班级其他学生主动关心W同学,精心设计W同学的学习活动的环境,组织学生循序渐进地对W给予适当的帮助。现在W同学已经能够像正常学生那样学习生活,而且还成为班级的英语课代表呢。
在对这个学生教育的过程中,我主要有以下三点体会。
(一)最佳教育效果永远来自于受教育者的自我教育。
教育的内容并不是一经教育者提出就能轻而易举地转化到受教育者的认知结构之中,它要经过受教育者的矛盾斗争、思想加工,才能内化为他们的思想观念,外化为行为规范。也就是说,外在的教育因素,只有经过了自我教育的途径才能奏效。思想教育的客体一旦确立起主体意识,他就会把自己作为自审自控的对象,自觉地反省自己的举止,自觉地区别是非善恶,抵制各种错误的思想和行为,自觉地进行自身的道德修养和思想意识修养。我在对W同学施加教育影响的时候,首先做的就是促使受教育者自认。我给他看了有关社交恐惧症的相关资料,让他懂得一个正常的青年人应该有的和别人交往的心理和姿态,让他对自己过去那些不健康的心理和行为有个正确的评估,让他感觉到战胜旧我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从而激发起他自我教育的欲望和动力。并且,只要发现W同学在战胜自我方面有一点点进步,我总是给予或表扬或鼓励或通报家长,以此来让他不断坚定战胜旧我的信心。现在,W同学不但对我施加的教育影响没有抵制情绪,而且还能积极配合老师的教育作些自我努力,教育效果很好。我们当初定下的一些特别的协定,他都兑现了。目前的他能够主动和同学讨论问题,能够主动找老师提出自己的要求,能够在全班同学面前做简短的发言,学习成绩也进步了20多名。
(二)计划性、渐进性始终是教育活动的基本特征。
英国著名教育学家卢梭说过:“大自然希望儿童在成人以前,就要像儿童的样子。如果我们打乱这个次序,就会造成一些果实早熟,它们长得既不丰满也不甜美,而且很快就会腐烂。就是说,我们将造成一些年纪轻轻的博士和老态龙钟的儿童。”有个非常经典的不等式很是能说明问题,那就是3支冰棍+5支冰棍≠3只苹果+5只苹果。意思是说对受教育者进行教育时要按照知识内在的逻辑顺序和学生认识能力发展的顺序来进行。教育工作者对学生的文化知识学习,行为习惯和思想品德的培养训练,以及身体素质的锻炼等,都必须按照孩子身心发展水平,由浅入深、由易到难提高教育要求,采取教育措施,以达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目的。若操之过急,违背了学生身心发展的顺序去揠苗助长,超越其认识能力、发展规律,提出过高的要求,反而欲速则不达。但是尊重学生身心发展有序,不等于因“序”而守旧,任其自由发展。而应积极地、主动地干预学生的发展,循“序”提出适度的教育要求,采取适度的教育措施,给于适量的教育训练和培养,以求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也就是说,让他们跳起来摘苹果。认识到对学生的教育是一个日积月累、循序渐进的过程,我们的教育就既不能急于求成,越“序”而进,也不能教教停停,一曝十寒。
一般的受教育者尚且需要循序渐进地施加教育影响才能达到较好的教育效果,何况这位心理有些疾病的W同学呢?因此,我对W同学的教育总是不着急。我根据实际情况,周密地制定教育计划,渐进地对之施加教育影响,耐心地等待他的变化。我坚信,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只要我们积极地科学地且是有序地对之施加了教育影响,面包会有的。
(三)调动多种有效的教育力量,多渠道一齐施加教育影响。
从总体上看,学生的教育应该由学校、家庭、社会和个体四方面共同进行,教育的效果往往是这四个方面合力共同作用的结果。反之,若四方面不一致,有一方面或两方面产生了滞后或分岐,教育的影响就会削弱,当前有所谓的1+1+1+1=0的现象,即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和个体的自我教育四者的合力为0,也就是说的这种情况。1+1+1+1=0了,说明学校、家庭、社会和个体任意两者,或三者的结合上出了问题。因此,想方设法形成教育合力,对于形成良好的教育效果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我在决定对W同学施加教育影响之前,就利用家访和他家人达成了共识,并和他们一起初步商定了教育计划,以后又不断进行沟通,统一思想认识,统一教育步调。军训时,我主动和教导员取得联系,让他关注W同学的训练情况,及时给与表扬鼓励。开学后,我又和各位任课老师取得联系,向他们介绍W同学的相关情况,征求他们的教育建议,共同商讨教育方案。同时,我还叮嘱全班同学,主动和W同学交往,并找来他座位周围的同学,具体部署同学之间的帮扶对策。加上W同学自己的那股自发力,这样,1+1+1+1>4了。
当然W同学的教育还任重道远,还需要多方面的共同努力,但是,我相信,只要我们小心而谨慎地对之施加积极的教育影响,他一定会打破自闭的坚冰,成为一个心理健康的好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