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动脉功能及结构改变是导致临床心血管事件的主要原因,动脉功能改变的早期发现已作为心血管病早期检测的首要指标。
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检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颈总动脉的病变及其血流动力学参数变化,探讨这些改变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当颈总动脉出现内中膜厚度增加、粥样斑块、钙化,甚至附壁血栓时,常提示伴有冠状动脉不同程度的病变。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我们应用超声检测技术,检测例数213例,平均年龄53岁,平均体重80.5公斤,患高血压101例,患冠心病51例,糖尿病21例,正常40例,其中斑块检出25例,高血压组83例,冠心病组24例,糖尿病组17例.
1.2 仪器与方法:采用GE LOGIQ7型全数字化彩色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10MHZ,受试者取仰卧位,颈后垫枕,充分暴露前颈部,并偏向检查的对侧,首先进行纵行扫查,从颈根部开始检查颈总动脉,沿动脉走行逐次向头侧扫查,至下额角,显示颈总动脉主干,颈总动脉分叉部及颈内、 颈外动脉近段,然后采用相同方法沿横断面向上扫查.
2 血管内径测定方法
取颈总动脉分叉近段1.5厘米处测量颈总动脉内径,测量颈总动脉前壁中膜-外膜交界区与后壁血管腔内膜之间的距离,测量3次取平均值为测量结果.正常值:20-39岁〈7.0毫米,40-49岁〈7.5毫米,60岁以上〈8.0毫米.
血管壁内膜—中层厚度
取颈总动脉分叉近段1.5厘米处测量颈总动脉内膜—中层厚度,若该处存在粥样硬化斑块病则取病变近段1.5厘米处测量.
正常值:20-39岁〈0.65毫米,40-45岁〈0.75毫米, 60岁以上〈0.85毫米,高于该年龄段正常值被判定为内膜—中层增厚.
动脉硬化斑块分类
扁平斑:局部隆起或弥漫行增厚大于1.3毫米,超声显示动脉管壁偏心性增厚,内膜不光滑,呈较为均匀的低回声.
软斑:斑块突出于管腔内,局部显示不同强度的混合性回声,或均匀的低回声.
硬斑:斑块内钙化或纤维化,局部回声增强后方伴声影.
溃疡斑:斑块表面不规则,回声较低.
3 彩色多普勒显像测定方法
首先对血管内血流进行检测,判定血流性质,正常情况下将取样置于颈总动脉分叉處近端2毫米处血管中央,在测量血流参数时取样线与血管间的夹角应小于60度.这样才能较准确的反应真实的血流情况。
4 超声检测结果
正常组 高血压组 冠心病组 糖尿病组
颈总动脉内径毫米6.3 6.46.86.5
颈总动脉内中膜厚0.60.70.70.7
斑块检出例25832417
5 讨论
超声检测颈动脉是近年来无创性诊断和评估血管病变的有效方法,是了解粥样硬化的窗口,颈总动脉内中膜厚度和斑块是动脉粥样硬化管壁结构变化的结果,病理学已证明动脉粥样硬化病灶在血管分叉处的外侧壁及弯曲处的内侧壁和颈动脉窦部,这些部位的改变受血管角度的影响形成湍流等非层流状态,从而易使内膜受损,有利于脂质沉积和血小板聚集,形成粥样病变,但是如何将内膜—中层厚度与斑块区别存在争议,以内膜—中层厚度大于等于1.3毫米作为斑块的标准,评价有无斑块之间的差别及临床意义,却忽略了斑块的定性,事实上增厚的内膜中存在不同的斑块影像,可以测量到其二维图像,突出于管腔回声不均质,或在管壁形成充盈缺损。文献报道,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存在脱落的可能,尽管高分辨率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能够显示斑块形态,而斑块异质性与斑块内出血及脂质核坏死组织间差别尚不清楚,但是在反映颈动脉硬化程度,颈动脉超声检测内中膜厚度的方法可靠性已被证实,对动脉粥样硬化预防治疗评价中起着重要作用.,它能迅速了解血管的走形、内膜情况及血流动力学情况,为临床诊提供了非常有价值的方法.
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检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颈总动脉的病变及其血流动力学参数变化,探讨这些改变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当颈总动脉出现内中膜厚度增加、粥样斑块、钙化,甚至附壁血栓时,常提示伴有冠状动脉不同程度的病变。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我们应用超声检测技术,检测例数213例,平均年龄53岁,平均体重80.5公斤,患高血压101例,患冠心病51例,糖尿病21例,正常40例,其中斑块检出25例,高血压组83例,冠心病组24例,糖尿病组17例.
1.2 仪器与方法:采用GE LOGIQ7型全数字化彩色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10MHZ,受试者取仰卧位,颈后垫枕,充分暴露前颈部,并偏向检查的对侧,首先进行纵行扫查,从颈根部开始检查颈总动脉,沿动脉走行逐次向头侧扫查,至下额角,显示颈总动脉主干,颈总动脉分叉部及颈内、 颈外动脉近段,然后采用相同方法沿横断面向上扫查.
2 血管内径测定方法
取颈总动脉分叉近段1.5厘米处测量颈总动脉内径,测量颈总动脉前壁中膜-外膜交界区与后壁血管腔内膜之间的距离,测量3次取平均值为测量结果.正常值:20-39岁〈7.0毫米,40-49岁〈7.5毫米,60岁以上〈8.0毫米.
血管壁内膜—中层厚度
取颈总动脉分叉近段1.5厘米处测量颈总动脉内膜—中层厚度,若该处存在粥样硬化斑块病则取病变近段1.5厘米处测量.
正常值:20-39岁〈0.65毫米,40-45岁〈0.75毫米, 60岁以上〈0.85毫米,高于该年龄段正常值被判定为内膜—中层增厚.
动脉硬化斑块分类
扁平斑:局部隆起或弥漫行增厚大于1.3毫米,超声显示动脉管壁偏心性增厚,内膜不光滑,呈较为均匀的低回声.
软斑:斑块突出于管腔内,局部显示不同强度的混合性回声,或均匀的低回声.
硬斑:斑块内钙化或纤维化,局部回声增强后方伴声影.
溃疡斑:斑块表面不规则,回声较低.
3 彩色多普勒显像测定方法
首先对血管内血流进行检测,判定血流性质,正常情况下将取样置于颈总动脉分叉處近端2毫米处血管中央,在测量血流参数时取样线与血管间的夹角应小于60度.这样才能较准确的反应真实的血流情况。
4 超声检测结果
正常组 高血压组 冠心病组 糖尿病组
颈总动脉内径毫米6.3 6.46.86.5
颈总动脉内中膜厚0.60.70.70.7
斑块检出例25832417
5 讨论
超声检测颈动脉是近年来无创性诊断和评估血管病变的有效方法,是了解粥样硬化的窗口,颈总动脉内中膜厚度和斑块是动脉粥样硬化管壁结构变化的结果,病理学已证明动脉粥样硬化病灶在血管分叉处的外侧壁及弯曲处的内侧壁和颈动脉窦部,这些部位的改变受血管角度的影响形成湍流等非层流状态,从而易使内膜受损,有利于脂质沉积和血小板聚集,形成粥样病变,但是如何将内膜—中层厚度与斑块区别存在争议,以内膜—中层厚度大于等于1.3毫米作为斑块的标准,评价有无斑块之间的差别及临床意义,却忽略了斑块的定性,事实上增厚的内膜中存在不同的斑块影像,可以测量到其二维图像,突出于管腔回声不均质,或在管壁形成充盈缺损。文献报道,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存在脱落的可能,尽管高分辨率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能够显示斑块形态,而斑块异质性与斑块内出血及脂质核坏死组织间差别尚不清楚,但是在反映颈动脉硬化程度,颈动脉超声检测内中膜厚度的方法可靠性已被证实,对动脉粥样硬化预防治疗评价中起着重要作用.,它能迅速了解血管的走形、内膜情况及血流动力学情况,为临床诊提供了非常有价值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