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在不断变化、扩展和丰富,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使教材内容也进行了变革。高等院校这类社会子系统中的思想政治教育要与时俱进,要与科学素养的培养有机结合。
关键词:预科 理科 核心价值体系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决定》指出,建设和谐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内在精神之魂,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大厦的基石,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这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地位和作用的明确阐述。
高等学校是社会的一个子系统,课堂教学中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既是塑造全面发展的人才的需要,更是构建和谐校园的需要。
一、五年一贯制预科段理科教学中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重要性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包括以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为基本内容的思行指导与评判抉择体系。高等院校作为社会子系统,核心价值体系对校园系统产生巨大的导航作用,是奠定高校意识形态取向的基础,能对校园精神进行统一的提升、凝练,对校园文化提供了全面的塑造引领,从而构成校园人群认知与实践的精神动力。
五年一贯制学生入学年龄小,正是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逐渐形成的阶段,可塑性极强。对他们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显得格外重要,是实施课程教育“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目标要求。
五年一贯制预科段课程的设置主要是对学生实施相当于高中阶段的文化基础课程的教育。自然科学素养作为学生素质构成中的必须组成部分,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是理科教师进行学科教学义不容辞的责任。
二、五年一贯制预科段理科教学中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可行性
各自然科学的科学发展史揭示了人们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思想历程,展示了各个学科形成的历史以及各个学科之间的联系,揭示了自然科学的本质,揭示了每一个知识点的产生过程就是一个探究的过程,展示了在探究知识的过程中科学家之间的合作以及科学家所持观点之间的碰撞和论争,展示了成功的实验与选择合适的实验对象之间密切相关,呈现了科学家的科学态度、科学精神和科学世界观。
在理科各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中,都以各种形式,如阅读、资料卡片等,将科学思想、科学方法、科学精神等予以介绍,甚至将发现历程与知识点融合在一起呈现在教材正文中。目的就在于科学教育中融合人文素养的培植。也就是说,理科教材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资源是丰富的,关键在于教师如何挖掘和运用。
三、五年一贯制预科段理科教材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资源的挖掘
1.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马克思主义是关于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普遍规律的科学,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马克思主义提供的是科学的世界观,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立场、观点、方法,是建设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和行动指南。
自然科学课程的教学要注意讲述本专业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的成就和当前要解决的重大课题。要把进行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教育同阐明本专业的理论、方法科学地结合起来,把严谨的治学态度和创新精神统一起来。(中共中央关于改进和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决定,1987.5)
自然辩证法的思想、观点和方法,统领着理科各学科的发展,坚持和贯彻辩证唯物主义是理科教材编写的重要原则。通过展示学科发展的历史、重要学科思想的产生背景和条件等,使学生了解该学科与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了解学科科学的思想体系和学科的文化价值,培养他们的理性精神,逐步形成正确的科学观。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社会主义制度保证了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一致,从而为全社会树立共同理想创造了历史条件。
理科各学科的建立与发展、交融,离不开广大人民群众的智慧结晶和众多科学家的艰辛努力,教材中都对此作了介绍,教师若善于抓住这些教学资源,对比建国前后、国内外在自然科学方面的发展状况,就不难发现,我们党在领导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过程中,经过艰辛探索,找到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赋予民族复兴新的强大生机,中华民族的复兴展现出灿烂前景。
3.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社会实践中形成的民族意识、民族心理、民族品格、民族气质的总和,是民族文化最本质、最集中的体现。爱国主义是民族精神的核心。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
4.社会主义荣辱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把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党领导人民在长期奋斗中形成的革命道德同社会主义新时代的道德要求紧密结合起来,为在当今社会生活中确定价值取向、做出道德判断提供了基本准则。
树立核心价值体系观的过程,是教育和实践相结合的过程,是知与行统一的过程。因此,需要把抽象单纯的道德准则与具体鲜活的校园内外的教育实践活动紧密结合起来,增强正确核心价值体系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推进和谐校园的建设。
因此,除了各学科教材中涉及的素材外,教师还要不断将新素材融入人文精神的教育,体现道德教育理念的与时俱进。
四、挖掘五年一贯制预科段理科教材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资源需要遵循的原则
1.强调紧密性。所选择的素材必须与所授内容有紧密联系。只有这样,在教学时才能贴切自然,学生也容易接受。
2.注重渗透性。在实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时,应点到即止,切忌过多的阐述。
3.摆正主客体关系。学科知识的传授是主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是与之紧密相连的客体,不能喧宾夺主。
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在不断变化、扩展和丰富,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使教材内容也进行了变革。这需要教师重新审视、挖掘教材中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寻求与科目教学的有机切合点,从而使思想政治教育落到实处,做到思想政治教育与时俱进,思想政治教育与科学素养培养的有机结合。
参考文献:
[1]黄进.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深入校园.群众,2007,(12).
[2]杨瑞林,王永胜.生命科学史的教育价值.课程
关键词:预科 理科 核心价值体系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决定》指出,建设和谐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内在精神之魂,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大厦的基石,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这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地位和作用的明确阐述。
高等学校是社会的一个子系统,课堂教学中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既是塑造全面发展的人才的需要,更是构建和谐校园的需要。
一、五年一贯制预科段理科教学中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重要性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包括以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为基本内容的思行指导与评判抉择体系。高等院校作为社会子系统,核心价值体系对校园系统产生巨大的导航作用,是奠定高校意识形态取向的基础,能对校园精神进行统一的提升、凝练,对校园文化提供了全面的塑造引领,从而构成校园人群认知与实践的精神动力。
五年一贯制学生入学年龄小,正是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逐渐形成的阶段,可塑性极强。对他们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显得格外重要,是实施课程教育“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目标要求。
五年一贯制预科段课程的设置主要是对学生实施相当于高中阶段的文化基础课程的教育。自然科学素养作为学生素质构成中的必须组成部分,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是理科教师进行学科教学义不容辞的责任。
二、五年一贯制预科段理科教学中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可行性
各自然科学的科学发展史揭示了人们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思想历程,展示了各个学科形成的历史以及各个学科之间的联系,揭示了自然科学的本质,揭示了每一个知识点的产生过程就是一个探究的过程,展示了在探究知识的过程中科学家之间的合作以及科学家所持观点之间的碰撞和论争,展示了成功的实验与选择合适的实验对象之间密切相关,呈现了科学家的科学态度、科学精神和科学世界观。
在理科各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中,都以各种形式,如阅读、资料卡片等,将科学思想、科学方法、科学精神等予以介绍,甚至将发现历程与知识点融合在一起呈现在教材正文中。目的就在于科学教育中融合人文素养的培植。也就是说,理科教材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资源是丰富的,关键在于教师如何挖掘和运用。
三、五年一贯制预科段理科教材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资源的挖掘
1.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马克思主义是关于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普遍规律的科学,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马克思主义提供的是科学的世界观,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立场、观点、方法,是建设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和行动指南。
自然科学课程的教学要注意讲述本专业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的成就和当前要解决的重大课题。要把进行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教育同阐明本专业的理论、方法科学地结合起来,把严谨的治学态度和创新精神统一起来。(中共中央关于改进和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决定,1987.5)
自然辩证法的思想、观点和方法,统领着理科各学科的发展,坚持和贯彻辩证唯物主义是理科教材编写的重要原则。通过展示学科发展的历史、重要学科思想的产生背景和条件等,使学生了解该学科与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了解学科科学的思想体系和学科的文化价值,培养他们的理性精神,逐步形成正确的科学观。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社会主义制度保证了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一致,从而为全社会树立共同理想创造了历史条件。
理科各学科的建立与发展、交融,离不开广大人民群众的智慧结晶和众多科学家的艰辛努力,教材中都对此作了介绍,教师若善于抓住这些教学资源,对比建国前后、国内外在自然科学方面的发展状况,就不难发现,我们党在领导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过程中,经过艰辛探索,找到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赋予民族复兴新的强大生机,中华民族的复兴展现出灿烂前景。
3.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社会实践中形成的民族意识、民族心理、民族品格、民族气质的总和,是民族文化最本质、最集中的体现。爱国主义是民族精神的核心。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
4.社会主义荣辱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把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党领导人民在长期奋斗中形成的革命道德同社会主义新时代的道德要求紧密结合起来,为在当今社会生活中确定价值取向、做出道德判断提供了基本准则。
树立核心价值体系观的过程,是教育和实践相结合的过程,是知与行统一的过程。因此,需要把抽象单纯的道德准则与具体鲜活的校园内外的教育实践活动紧密结合起来,增强正确核心价值体系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推进和谐校园的建设。
因此,除了各学科教材中涉及的素材外,教师还要不断将新素材融入人文精神的教育,体现道德教育理念的与时俱进。
四、挖掘五年一贯制预科段理科教材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资源需要遵循的原则
1.强调紧密性。所选择的素材必须与所授内容有紧密联系。只有这样,在教学时才能贴切自然,学生也容易接受。
2.注重渗透性。在实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时,应点到即止,切忌过多的阐述。
3.摆正主客体关系。学科知识的传授是主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是与之紧密相连的客体,不能喧宾夺主。
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在不断变化、扩展和丰富,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使教材内容也进行了变革。这需要教师重新审视、挖掘教材中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寻求与科目教学的有机切合点,从而使思想政治教育落到实处,做到思想政治教育与时俱进,思想政治教育与科学素养培养的有机结合。
参考文献:
[1]黄进.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深入校园.群众,2007,(12).
[2]杨瑞林,王永胜.生命科学史的教育价值.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