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资产托管业务在我国取得了长远的发展,对资本市场具有重要的影响。而会计师资产托管业务中的主体内容。本文从会计目标、会计假设、会计确认和计量几个方面探讨资产托管会计对传统财务会计理论的继承与发展。
【关键词】资产托管 财务会计理论会计假设会计目标
全球资产托管的历史已有140多年,随着资本市场的壮大与发展,托管资产的规模也不断扩大。我国的资产托管发展经历了10多个年头,随着我国当前的经济增长和资本市场的繁荣,我国的资产托管业发展步伐非常迅速,无论是在托管领域、托管规模还是托管技术都已经达到世界水平。我国第一家托管行中国工商银行的托管资产规模已经超过3万亿,托管业务种类也日趋多样化。
资产托管的重要内容就是履行受托责任,会计也履行着重要的“受托责任”。虽然二者面对的受托责任存在内容的差异,但是实质精神是一致的,他们都负有忠诚、诚信、专业及勤勉的责任和义务。同时,会计是资产托管的主体服务。根据行业统计,所有托管行都为客户提供会计服务,而且会计部门是托管部门必备的部门,更为重要的是会计系统是托管业务操作系统中的主要部分。而基于资产托管业务的性质,其与传统会计操作和内容有着重要差别。资产托管会计对传统财务会计框架既有继承也有发展。资产托管对传统财务会计的继承与发展体现在以下会计目标、会计假设及会计确认和计量上面。
一、资产托管会计目标
会计目标在会计理论体系中担负着逻辑起点的重要地位,其决定了理论体系整体的有效运作。学术界中,对会计目标的界定存在着两种观点:受托责任观与决策有用观。概而言之,“决策有用观”认为,会计的作用在于向当前或者潜在的利益相关者,包括投资者、债权人和其他信息使用者提供有价值的信息,以便于其做出理性投资、信贷等决策。“受托责任观”的观点是伴随着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现代股份公司这一经济组织形式的演进而得以深化和发展的。“受托责任观”的观点是,管理层是受托人,股东和债权人授权管理层管理其财务资源。会计的目标就在于通过财务报表向授权人提供评价管理当局的依据,以保证财产的安全和有效运用。这两种观点同时阐述着会计的基本目标。
伴随着学者对以上两种观点的探讨,学者们综合“决策有用观”及“受托责任观”提出了“契约签订观”,并认为“契约签订观”尤其适用于资产托管会计,因此,也成为了资产托管会计的目标。
“契约签订观”是在对企业责任、决策进行了更为深入和本质的挖掘后发展而来的。其主要观点为:会计目标在于向相关契约方提供是否签订契约的信息。这种观点对传统会计目标既有继承也有发展。继承在于该观点仍然承认会计本质是一种信息传递方式,而对传统会计目标的发展在于该观点中所谓的信息,强调的是更本质意义上的信息——是否签订契约的信息。
“契约签订观”在资产托管领域具有高度的适用性,这是由资产托管业务的性质决定的。资产托管的业务对象,比如证券投资基金、保险资金等,其本质都是“一系列契约的集合”。
二、资产托管会计假设
会计假设又称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是指在会计研究和会计实践中长期奉行、无需证明便为人们所接受的前提假设条件。会计假设传统会计假设有四个,分别是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和货币计量。
而由于资产托管业务的性质,资产托管会计假设对传统会计假设也是既有基础也有发展。
1.会计主体。资产托管会计的会计主体是“一系列契约的集合”,包括证券投资基金、保险资金、社保基金等。这些主体与传统会计主体最大的区别在于其不是实体主体,同时资产托管会计的确认、计量、报告主体都是托管资产,与契约各方的资产也不是同一主体。
2.持续经营。传统会计假设中的持续经营是指,在可预见的未来,会计主体将按照既定的经营方针、目标和形式,无限期的经营下去,而不会停止经营或破产清算。资产托管会计中,由于其会计主体已契约形式存在,而契约的特征决定其存续期是一个相对不确定的概念。比如,对于开放式证券投资基金,投资者可以在每个交易日申购和赎回基金份额,因此导致基金规模每日都将发生变化。此外,对于具有固定存续期的托管资产来说,固定期限到达之后可以关闭或者转换其他形式。这两种情况均对持续经营提出了新的发展。
3.会计分期。对于资产托管会计而言,会计分期不再是一种假设,而是实务运行中的前提条件。这是受资本市场上交易日等情形影响的,每个交易日进都行份额折算、收益分配。
三、资产托管会计的确认与披露
2006颁布的新会计准则中,最大的亮点在于对“公允价值”的全面引入。在传统会计框架中,对于公允价值的探讨多集中在理论层面。而资产托管会计则对“公允价值”拥有全面的引入和普及。
2007年7月开始,基金业开始了全面的探索新会计准则阶段,即使用公允价值阶段。资产托管会计的核算中,每日净值计算、份额折算、未实现收益等核心项目都是严格遵守公允价值准则计算的。可以说基金业对公允价值的应用和普及进行了广泛的探索和发展。
2008年,基金业广泛开始了XBRL的信息披露模式。XBRL译为可扩展商业报告语言,是基于互联网来生成和传输商业报告的语言标准。使得計算机能够读懂并分析报表。其有助于商业信息的编制、分析和交流,为财务数据的使用者提供高效服务,可靠准确的商业信息。可以说XBRL为资产托管业的信息披露提供了新的平台,资产托管会计也利用此种新的模式为传统会计披露模式带来了发展。
国内资产托管业务已经取得了长远的发展,对资本市场的影响也日益增强。但是由于我国资产托管业务开展时间较短,在资产托管业务开展的广度和深度方面都急需深层次的发展。将财务会计框架与资产托管会计有效地融合,必将对资产托管业务带来深远的促进和发展。
参考文献
[1] 财政部会计司,《会计信息化委员会XBRL中国地区组织成立大会专辑》,2009.
[2] 沈莹. 托管的理论与实务[M].北京: 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0.
[3]葛家澍.会计基本理论与会计准则问题研究[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0.
[4]葛家澍,刘峰.会计理论:关于财务会计概念结构的研究[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2 年.
[5]葛家澍.财务会计理论研究[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06:116-190.
[6]李荣林.金融工具会计研究[M].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2004 年.
[7]李建国.基金治理结构:一个分析框架及其对中国问题的解释[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3 年.
作者简介:杨子萱(1986-),女,汉族,中央财经大学会计学院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管理会计、审计。薄磊(1988-),男,汉族,中央财经大学会计学院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财务管理,管理会计。
(责任编辑:陈岑)
【关键词】资产托管 财务会计理论会计假设会计目标
全球资产托管的历史已有140多年,随着资本市场的壮大与发展,托管资产的规模也不断扩大。我国的资产托管发展经历了10多个年头,随着我国当前的经济增长和资本市场的繁荣,我国的资产托管业发展步伐非常迅速,无论是在托管领域、托管规模还是托管技术都已经达到世界水平。我国第一家托管行中国工商银行的托管资产规模已经超过3万亿,托管业务种类也日趋多样化。
资产托管的重要内容就是履行受托责任,会计也履行着重要的“受托责任”。虽然二者面对的受托责任存在内容的差异,但是实质精神是一致的,他们都负有忠诚、诚信、专业及勤勉的责任和义务。同时,会计是资产托管的主体服务。根据行业统计,所有托管行都为客户提供会计服务,而且会计部门是托管部门必备的部门,更为重要的是会计系统是托管业务操作系统中的主要部分。而基于资产托管业务的性质,其与传统会计操作和内容有着重要差别。资产托管会计对传统财务会计框架既有继承也有发展。资产托管对传统财务会计的继承与发展体现在以下会计目标、会计假设及会计确认和计量上面。
一、资产托管会计目标
会计目标在会计理论体系中担负着逻辑起点的重要地位,其决定了理论体系整体的有效运作。学术界中,对会计目标的界定存在着两种观点:受托责任观与决策有用观。概而言之,“决策有用观”认为,会计的作用在于向当前或者潜在的利益相关者,包括投资者、债权人和其他信息使用者提供有价值的信息,以便于其做出理性投资、信贷等决策。“受托责任观”的观点是伴随着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现代股份公司这一经济组织形式的演进而得以深化和发展的。“受托责任观”的观点是,管理层是受托人,股东和债权人授权管理层管理其财务资源。会计的目标就在于通过财务报表向授权人提供评价管理当局的依据,以保证财产的安全和有效运用。这两种观点同时阐述着会计的基本目标。
伴随着学者对以上两种观点的探讨,学者们综合“决策有用观”及“受托责任观”提出了“契约签订观”,并认为“契约签订观”尤其适用于资产托管会计,因此,也成为了资产托管会计的目标。
“契约签订观”是在对企业责任、决策进行了更为深入和本质的挖掘后发展而来的。其主要观点为:会计目标在于向相关契约方提供是否签订契约的信息。这种观点对传统会计目标既有继承也有发展。继承在于该观点仍然承认会计本质是一种信息传递方式,而对传统会计目标的发展在于该观点中所谓的信息,强调的是更本质意义上的信息——是否签订契约的信息。
“契约签订观”在资产托管领域具有高度的适用性,这是由资产托管业务的性质决定的。资产托管的业务对象,比如证券投资基金、保险资金等,其本质都是“一系列契约的集合”。
二、资产托管会计假设
会计假设又称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是指在会计研究和会计实践中长期奉行、无需证明便为人们所接受的前提假设条件。会计假设传统会计假设有四个,分别是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和货币计量。
而由于资产托管业务的性质,资产托管会计假设对传统会计假设也是既有基础也有发展。
1.会计主体。资产托管会计的会计主体是“一系列契约的集合”,包括证券投资基金、保险资金、社保基金等。这些主体与传统会计主体最大的区别在于其不是实体主体,同时资产托管会计的确认、计量、报告主体都是托管资产,与契约各方的资产也不是同一主体。
2.持续经营。传统会计假设中的持续经营是指,在可预见的未来,会计主体将按照既定的经营方针、目标和形式,无限期的经营下去,而不会停止经营或破产清算。资产托管会计中,由于其会计主体已契约形式存在,而契约的特征决定其存续期是一个相对不确定的概念。比如,对于开放式证券投资基金,投资者可以在每个交易日申购和赎回基金份额,因此导致基金规模每日都将发生变化。此外,对于具有固定存续期的托管资产来说,固定期限到达之后可以关闭或者转换其他形式。这两种情况均对持续经营提出了新的发展。
3.会计分期。对于资产托管会计而言,会计分期不再是一种假设,而是实务运行中的前提条件。这是受资本市场上交易日等情形影响的,每个交易日进都行份额折算、收益分配。
三、资产托管会计的确认与披露
2006颁布的新会计准则中,最大的亮点在于对“公允价值”的全面引入。在传统会计框架中,对于公允价值的探讨多集中在理论层面。而资产托管会计则对“公允价值”拥有全面的引入和普及。
2007年7月开始,基金业开始了全面的探索新会计准则阶段,即使用公允价值阶段。资产托管会计的核算中,每日净值计算、份额折算、未实现收益等核心项目都是严格遵守公允价值准则计算的。可以说基金业对公允价值的应用和普及进行了广泛的探索和发展。
2008年,基金业广泛开始了XBRL的信息披露模式。XBRL译为可扩展商业报告语言,是基于互联网来生成和传输商业报告的语言标准。使得計算机能够读懂并分析报表。其有助于商业信息的编制、分析和交流,为财务数据的使用者提供高效服务,可靠准确的商业信息。可以说XBRL为资产托管业的信息披露提供了新的平台,资产托管会计也利用此种新的模式为传统会计披露模式带来了发展。
国内资产托管业务已经取得了长远的发展,对资本市场的影响也日益增强。但是由于我国资产托管业务开展时间较短,在资产托管业务开展的广度和深度方面都急需深层次的发展。将财务会计框架与资产托管会计有效地融合,必将对资产托管业务带来深远的促进和发展。
参考文献
[1] 财政部会计司,《会计信息化委员会XBRL中国地区组织成立大会专辑》,2009.
[2] 沈莹. 托管的理论与实务[M].北京: 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0.
[3]葛家澍.会计基本理论与会计准则问题研究[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0.
[4]葛家澍,刘峰.会计理论:关于财务会计概念结构的研究[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2 年.
[5]葛家澍.财务会计理论研究[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06:116-190.
[6]李荣林.金融工具会计研究[M].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2004 年.
[7]李建国.基金治理结构:一个分析框架及其对中国问题的解释[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3 年.
作者简介:杨子萱(1986-),女,汉族,中央财经大学会计学院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管理会计、审计。薄磊(1988-),男,汉族,中央财经大学会计学院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财务管理,管理会计。
(责任编辑:陈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