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对黄曲霉菌抗性的遗传控制

来源 :作物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entong03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用7个玉米自交系进行完全双列杂交,对杂种F1进行自交,获得P1、P2、F1、F'1、F2、F'26个家系,对6个家系的种子用黄曲霉菌(Aspergillus flavus Link)接种。根据种子的感病程度,对抗性进行遗传分析。结果表明:玉米对黄曲霉菌的抗性遗传主要受2n核遗传体系控制,细胞质对抗性的遗传也有影响,但3n胚乳对抗性遗传影响甚微。
其他文献
选出适合于水稻花粉萌发的液体培养基:20%蔗糖+10%PEG4000+40mg.L^-1H3BO3+3mmol/L Ca(NO3)2+10mg.L^-1VB1,得到80%的萌发频率,离体萌发时,茶粉管生长很快,在30min内可达700μm。最适萌的温度范围较宽,27-33℃都可以得到较高的萌发频率。
采用禾谷类作物种子胚乳数量性状的遗传模型,分析籼型黑米品种双列杂交F1和F2种子的糊化温度和胶稠度的遗传效应。结果表明,黑米碱消值-糊化温度和胶稠度同时受制于种子直接遗传
依据8年田间和盆栽试验,分析了冬小麦基因型、密度和供水对水分利用效率(WUE)的影响。结果表明:当供水量变化范围较大时,总耗水(ET)和WUE呈显著线性负相关,ET对WUE的负效应明显大于产量(GY)对WUE的正效应。
通过水培试验测定水稻F3群体(Palawan×IR42)137株系的幼苗根体积,根表面积,相对根粗,最大根长和根数等系形态特征,借助由该组合的F2群体所构建的RF标记连锁图,通过方差分析检测与根系形态特征表现值
对1994年发现的我国首例燕麦雄性不育材料进行了特征特性的观察和细胞学鉴定、以及不育性遗传的研究,结果表明:(1)该材料不育度为100%,属“无花粉型”的雄性不育,不育株小孢子败育以生的四分
测定了两系法亚种间超高产杂交组合“65396”(培矮64S/E32)和“65002”(培矮64S/9311),三系法亚种间超高产杂交组合“协优9308”和对照组合“汕优63”的若干株型因子,并进行了组合间的比较。结果表明,“65396”和“协优9308”
通过长期定位试验,研究了砂区小麦套作花生、小麦和花生接续种植两种植方式的产量及施肥效应。结果表明小麦套作花生相对于二作物接续种植有明显的产量优势。
根据至1996年底国家种资源数据库保存的资料讨论中国主要粮食作物野生种质资源的地理分布特点以及野生稻,半野生大麦和野生大豆种质资源地理分布及其区域分布。阐述了地理分布原因
马协可育花药单核期和二核经隔维管束薄壁细胞核、筛分子质膜、胞间连丝及其运、物、药隔薄壁细胞液泡膜、胞间隙及淀粉粒表面具有ATPase活性,马协不育药花单核期维管束薄壁细胞核变
对陕西关中地区60多年来小麦品种产量及产量结构的遗传改良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现代栽培技术条件下,目前的推广品种比地方品种增产近1倍(95%),生物学产量和收获指数分别增加23.1%和58.4%,90年代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