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沉寂许久的“七朝古都”开封近日站在了舆论的风尖浪口:媒体报道称开封市将投资1000亿将开封老城区改造成近20平方公里的实景人文旅游胜地,重现北宋“汴京”时期盛景,十几万市民将在未来4年内从老城区搬离。虽然地方政府官员表示“并不是推倒旧城建一座新城”,但如此大手笔的“壮举”还是引来诸多口诛笔伐。
最引起质疑的首先是开封的财力。如今的开封并不是一个经济发达城市,经济总量甚至一度在河南省垫底,到2011年,开封全市GDP也只是刚突破千亿元大关,在河南18个地级市中排名第13位,财政收入49亿元。以这样的经济体量,在几年内要完成如此大的造城计划,几乎是不可能的任务。因此该市官员也明确表示“前有古人”——市旧城拆迁改造指挥部办公室副主任孔祥成称“这个资金,全国所有的城市普遍采用的是国家政府补贴、企业投资、银行贷款相结合的形式”。但显而易见,为解决资金来源,发行地方债或者向银行贷款都将是重要途径,巨额的资金成本无疑将成为开封财政的一大负担,这项沉重的负担无疑会转嫁到每一个开封人的头上。而如此惊人的资金量,能不能够持续下去也是问题。民众是否可以从重造汴京的巨大工程中得到好处,决定了这项大手笔工程是否会得到民意的支持。
至于重建“汴京”古城是否可以实现开封的振兴,《环球时报》主编胡锡进直言不讳——中国各地假古城重复建没一个成功的,想用此招振兴开封是妄想。现在一些地方找不到城市定位与发展方向就玩起复古穿越,记得几年前江西九江也在长江边复制造出了一座宋城,后来拆了重建风景带。就是开封自己,多年前也建成了“清明上河园”、“宋都御街”、“天波杨府”等,一时红火之后也都在各地相继的新开古城热之下沉寂,新的造城计划不要说再现当年汴京城的神韵,恐怕就连“清明上河园”当初的风光也难及。不过此类项目,暗地里往往藏匿了诸多利益关系。开封的“宏图”中有没有猫腻不能妄自揣度,但网上情绪因此而生的怕也是不在少数。
作为当时世界上最繁华最有个性的城市之一,古代汴京的繁华盛象和壮丽人文并非靠复制前朝某代的某个都郡,也绝非源自府尹或者其同僚们的拍脑袋“大手笔”。这里的“软实力”,源自当时社会发展、文化积淀的底蕴。一张“清明上河图”呈现了当年北宋各色人等职业身份不一,却各司其事,和谐共处,安然自在的生活情景与社会风貌。人与人的关联,人与城的一体,正是清明上河图勾勒出的汴京之魅力。清正廉明的包公、图强变法的王安石、八千里路云和月的岳飞等先贤的光辉也集聚成了汴京的风华。
现在的一些城市管理者和决策者一味比拼世界第几的高楼,世界第几的盛会,世界第几的城市,世界第几的富豪,却从不比哪里的桥建得更牢靠,哪里的排水工程更实在,哪里的孩子能受到更好的教育,哪里的人民生活得更安心美好。所谓的大手笔大魄力,不过是急功近利、欺上瞒下的形象工程、面子工程。而所谓某某模式的借鉴与复兴,不过是只学其表,不学其里,只得皮毛,不得神韵,创意乏力则全靠财力堆砌,这样花拳绣腿的城市建设,花费纳税人巨大钱财不说,其结果也只能是永远缺乏底气地“羡慕嫉妒恨”,最终建了拆,拆了再仿再建,于城市无益,于民生无益,于政府权威性无益。
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作为城市的管理者和决策者,什么是对城市和公众真正有益的事?这是一个简单的问题。是选择造福民众,还是选择造福自己?这才是更难的问题。有时候答案并不需要等太久,一场大雨后的“看海”就能让真相呈现。千年前的宋人在数学、天文学、航海学、印刷术、文学艺术等等方面都创造了一个个巅峰之作,就说城市建设,宋人建成了当时世界最大的都市东京汴梁,以及临安、泉州等诸多名城,还有不入大手笔官员法眼却在这段大雨日子里备受称道的赣州“福寿沟排水系统”……和谐共生,是这些城市建设别无二致最让人称道的地方。往事越千年,掌握现代科技,也掌控着更多银两的当代城市管理者,千万别以一个劳民伤财的半拉子“四不像”复制品让后人贻笑万年。
最引起质疑的首先是开封的财力。如今的开封并不是一个经济发达城市,经济总量甚至一度在河南省垫底,到2011年,开封全市GDP也只是刚突破千亿元大关,在河南18个地级市中排名第13位,财政收入49亿元。以这样的经济体量,在几年内要完成如此大的造城计划,几乎是不可能的任务。因此该市官员也明确表示“前有古人”——市旧城拆迁改造指挥部办公室副主任孔祥成称“这个资金,全国所有的城市普遍采用的是国家政府补贴、企业投资、银行贷款相结合的形式”。但显而易见,为解决资金来源,发行地方债或者向银行贷款都将是重要途径,巨额的资金成本无疑将成为开封财政的一大负担,这项沉重的负担无疑会转嫁到每一个开封人的头上。而如此惊人的资金量,能不能够持续下去也是问题。民众是否可以从重造汴京的巨大工程中得到好处,决定了这项大手笔工程是否会得到民意的支持。
至于重建“汴京”古城是否可以实现开封的振兴,《环球时报》主编胡锡进直言不讳——中国各地假古城重复建没一个成功的,想用此招振兴开封是妄想。现在一些地方找不到城市定位与发展方向就玩起复古穿越,记得几年前江西九江也在长江边复制造出了一座宋城,后来拆了重建风景带。就是开封自己,多年前也建成了“清明上河园”、“宋都御街”、“天波杨府”等,一时红火之后也都在各地相继的新开古城热之下沉寂,新的造城计划不要说再现当年汴京城的神韵,恐怕就连“清明上河园”当初的风光也难及。不过此类项目,暗地里往往藏匿了诸多利益关系。开封的“宏图”中有没有猫腻不能妄自揣度,但网上情绪因此而生的怕也是不在少数。
作为当时世界上最繁华最有个性的城市之一,古代汴京的繁华盛象和壮丽人文并非靠复制前朝某代的某个都郡,也绝非源自府尹或者其同僚们的拍脑袋“大手笔”。这里的“软实力”,源自当时社会发展、文化积淀的底蕴。一张“清明上河图”呈现了当年北宋各色人等职业身份不一,却各司其事,和谐共处,安然自在的生活情景与社会风貌。人与人的关联,人与城的一体,正是清明上河图勾勒出的汴京之魅力。清正廉明的包公、图强变法的王安石、八千里路云和月的岳飞等先贤的光辉也集聚成了汴京的风华。
现在的一些城市管理者和决策者一味比拼世界第几的高楼,世界第几的盛会,世界第几的城市,世界第几的富豪,却从不比哪里的桥建得更牢靠,哪里的排水工程更实在,哪里的孩子能受到更好的教育,哪里的人民生活得更安心美好。所谓的大手笔大魄力,不过是急功近利、欺上瞒下的形象工程、面子工程。而所谓某某模式的借鉴与复兴,不过是只学其表,不学其里,只得皮毛,不得神韵,创意乏力则全靠财力堆砌,这样花拳绣腿的城市建设,花费纳税人巨大钱财不说,其结果也只能是永远缺乏底气地“羡慕嫉妒恨”,最终建了拆,拆了再仿再建,于城市无益,于民生无益,于政府权威性无益。
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作为城市的管理者和决策者,什么是对城市和公众真正有益的事?这是一个简单的问题。是选择造福民众,还是选择造福自己?这才是更难的问题。有时候答案并不需要等太久,一场大雨后的“看海”就能让真相呈现。千年前的宋人在数学、天文学、航海学、印刷术、文学艺术等等方面都创造了一个个巅峰之作,就说城市建设,宋人建成了当时世界最大的都市东京汴梁,以及临安、泉州等诸多名城,还有不入大手笔官员法眼却在这段大雨日子里备受称道的赣州“福寿沟排水系统”……和谐共生,是这些城市建设别无二致最让人称道的地方。往事越千年,掌握现代科技,也掌控着更多银两的当代城市管理者,千万别以一个劳民伤财的半拉子“四不像”复制品让后人贻笑万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