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工匠精神培育路径的探索与实践

来源 :河北职业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an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培育具有工匠精神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是高职院校的使命和任务。在具体明确了工匠精神定义的基础上,学校要做好育人顶层设计,不断深化校企产教融合,重视师资队伍建设,以工匠精神贯穿育人全过程,让学生初步具备工匠精神,走出成为大国工匠的第一步。
  关键词:高职院校;工匠精神;培育;产教融合
  中国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迈进的过程中,建设一支具有工匠精神的高素质劳动者队伍必不可少。只有弘扬工匠精神,才能有大国工匠和大国重器;只有弘扬工匠精神,国家才能实现“制造强国”的重大战略目标;只有弘扬工匠精神,才能让劳动者懂得钻研技艺磨炼技能的意义。2019年《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中指出,“要把发展高等教育作为培养大国工匠、能工巧匠的重要方式”。培育具有工匠精神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已经成为高职院校的使命和责任,具有现实性和紧迫性。
  前期课题组以工匠精神培育方面的其他高职院校已发表文章为基础,分析研究目前的培育现状。根据分析可以看出,首先各高职院校对工匠精神的定义和内涵在认识上存在差异,比较一致的是“精益求精”“敬业”“专注”,除此之外各有重点。根据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徐宏伟的研究,工匠精神的感性表达应该包括精益求精的态度、一丝不苟的精神和持之以恒的意志,理性维度包括技术理性、审美理性、伦理理性和创新理性。考虑到高职院校服务区域经济建设、服务地方企业发展的办学要求,课题组又对60家校企合作企业进行了工匠精神相关的调查问卷,掌握了企业对工匠精神方面的理解。现阶段对我校机电类专业学生进行工匠精神培育时,以“专家定义+企业需求”的方式对工匠精神的定义和内涵进行明确。
  通过分析研究还可以发现,各高职院校对工匠精神的培育方式也大相径庭,有侧重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从思政德育、党建团建层面入手;有侧重双创技能大赛,在备赛参赛中磨炼专业精神;也有主要从产教融合角度,聘请技能大师进行相关培育。无锡科技职业学院借鉴其他学校培育方式,结合学校实际,从顶层设计开始,不断深化产教融合,加深校企合作力度,完善现代学徒制,从人才培养方案出发,重视人文素养教育,以机电类专业设置的现代学徒制班为试点,共同培育具有工匠精神的技术技能人才。
  一、做好育人顶层设计
  无锡科技职业学院始终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致力于学生个性化发展指导和未来大国工匠培养,以“厚植文化底蕴、精湛一技之长、锻造工匠精神”为育人路径,致力培养心中有爱、眼中有人、肚中有货、手中有艺的“四有”新人。学校成立校企党建联盟,以党建引领校企合作和学生培养工作,充分发挥联盟平台的合力,不断引进优质大国工匠资源,共建工匠工坊工作室,用党建创新理论培养产业工人后备军,联合进行工匠培育。学校重视产教融合工作,挖掘规模实力企业签订合作协议书,建立长效的管理机制保证校企合作的有序进行,聘请企业能工巧匠为产业教授,共同调整专业教学计划和实习实训计划。学校成立人文素质教育中心,把人文素质教育课程设为学生的必修课,致力于“以美育人、以文化人”,重视家国情怀、文化传承等方面教育;以“三教”改革为抓手,做好全校素质教育的顶层设计,不断深化课程体系改革,在师资团队建设、教学模式革新方面大胆尝试,不断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审美意识。
  二、校企共建现代学徒制中心
  学校和M公司签订现代学徒制合作协议,校企面向机电和模具大类的学生,共同推进职业教育改革创新,成立“现代学徒制M班”,不断推进现代学徒制工作,逐步建立校企分工合作、协同育人、共同发展的长效机制。校企双方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实践教学改革,进行课程建设,组织实习实训,进行产学研深度合作,建立现代学徒制班,不断提高学生的职业知识、职业技能和职业态度。企业在学校设立奖学金、组建实验室、参与教材开发、积极引导“产业文化进教育、企业文化进校园、职业文化进课堂”,共同弘扬工匠精神。校企双方通过全方位深层次的友好合作,已经建立了感情稳固、互动常态、领域全面的合作关系,形成了“人才培养有质量、校企合作全方位、组合双方同发展”的校企合作特色。
  三、以工匠精神贯穿育人全过程
  工匠精神的培育需要通过各种形式和方法贯穿于育人全过程。课堂教学是主体,同时也要通过专家讲座、课余活动、企业实习等全方位培育,让学生将工匠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以对“现代学徒制M班”的学生培养为例,首先为了确保学生技术技能方面能满足企业的需求,M公司技术专家和学校教师团队一起,共同梳理人才培养方案和课堂教学内容。以岗位所需知识点为横坐标,以学校课程为纵坐标,逐一对照并厘清所有内容,如表1所示。
  一般而言岗位需要的知识点都包括于学校课程之中,但碰到企业有新技术新需求,或者有某些内容需要学生着重掌握的,就对课程内容进行调整,或进行新的授课安排,如表2所示。
  通过校企共同研究人才培养方案,能够保证学校的教学内容符合企业需求,能够跟上行业发展,能够满足社会对技能型人才的要求。同时,来自企业的师傅和技术人员们与学校的教师一起可以就教学过程中可能涉及的技术操作问题、技术创新问题和技术美学问题等,开展合作讨论,共同提高学生在技术理性、创新理性等方面的培育成效。
  除了专业技能,M公司向学校提出了在职业素养方面的培育要求。M公司认为具有工匠精神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在工作中应该秉承“生产第三、质量第二、安全第一”的理念。首先应该重视安全,安全是一切工作的前提;其次是对质量的精益求精,就是要不断的进行现场改善,让精益求精一丝不苟的理念在员工意识里牢牢生根;第三才是生产,其中包括对数量、成本、交货期等要素的严格把控。为了讓学生切实理解并掌握相关理念,企业建议在现代学徒制M班,以安全生产管理委员会的名义成立学习项目组。学习项目组覆盖整个班级,学生在自主平等的基础上,选出委员会主任。委员会下面成立安全小组、质量小组和生产小组,相关内容由企业讲师基于生产实际编写成案例,通过案例教学的形式进行,学生可以进行充分的小组探讨、交流、分享和合作。此外公司要求的职业素养还包括:要有学习能力,要有团队合作精神、要提高相互间沟通交流能力、要贯彻5S方针等。所有这些都是工匠精神具体化内容,学校以讲座、团队活动等形式编入了现代学徒制M班的教育内容中。   工匠精神培育安排与学生课程安排紧密联系。一年级的培育内容中以讲座、现场参观为主,二年级以案例教学和项目化教学为主,三年级的学生进入了顶岗实习阶段,学生在之前扎实的基础上进入企业车间,继续在顶岗过程中学习各种软、硬技能。
  四、建设有工匠精神的师资队伍
  先有具备工匠精神的教师(师傅),后有具备工匠精神的学生,工匠精神的培育需要高水平双师教师队伍。学校重视内部师资队伍建设,出台实施了《无锡科技职业学院师德师风建设管理办法》《无锡科技职业学院教师继续教育管理办法(试行)》等一系列文件,开办职业教育博士核心课程培训班,督促教师不断提高自己的职业道德、教师素养和专业水平,高标准严要求对待自己的一言一行,不断提高师资整体素质。在外部师资方面,学校请来行业企业先进标兵、劳动模范、技术能手等来担任产业教授、职场导师等,为学生开设讲座,讲述劳动故事,分享成长经历,弘扬工匠精神。学校邀请了博世汽车柴油机公司、无锡微研股份有限公司、国网无锡供电公司等著名企业的劳动模范、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最美共产党员等荣誉获得者,对学生进行“理论+文艺、大咖+劳模、线上+线下”的授课工作。M公司的副总经理是江苏省劳动模范,每年例行对现代学徒制班级一年级学生进行“我的职业生涯”讲座,大受学生欢迎。学生们能亲眼看到大国工匠的工作状态,观察大国工匠的言行举止,感受他们在社会上是如何受人尊敬并获得较高社会地位和经济地位的,就更容易把工匠精神的理论理解转化成具体的感性认识,激发起内在的追随心理。行业大师和身边优秀教师对学生的直接影响有时候会超过书本、宣传和各类活动对他们的影响。
  五、结语
  围绕工匠精神进行培养的学生深受企业的好评,M公司赞扬他们“综合素质高,工作上手快,能更快融入企业文化,更快得到企业认可”,截止2020年底得到职位升迁的毕业生超过总数的40%。优秀学生的育成也提高了企业进行校企合作的积极性,企业进一步加大了对学校在资金、人员方面的投入。
  工匠精神是工作的基础,每一个大国工匠的背后都是闪闪发光的工匠精神在支撑。同时我们必须认识到学校工匠精神的培育只是学生能够成为大国工匠的第一步,学校的培育只能说是在学生心里埋下了工匠精神的种子。走向社会后能否最终让工匠精神的种子结出茂盛果实,依赖于政府、社会和企业的共同努力。其中,政府层面要引导制造业回归主业,克服急功近利的短期行为,夯实工匠精神的产业基础;社会层面要加强宣传、营造“尊匠重匠”的氛圍,培育高品质消费市场;企业要不断完善技术技能人员薪酬体系,在制度层面上建设工匠精神激励机制,给予个人相应的荣誉和待遇。
  参考文献:
  [1]   徐宏伟.工匠精神的“理性之维”及其在职业教育中的培育策略[J]. 职教论坛,2018(02):91-95.
  [2]   梅洪.论高职学生工匠精神的培育[J]. 职教论坛,2016(25):79-81.
  [3]   黄成华.新时代工匠精神的科学解读及大国工匠的培养路径[J]. 社科纵横,2019(01):34-39.
  [4]   杨红荃,苏维.基于现代学徒制的当代“工匠精神”培育研究[J].职教论坛,2016(16):27-32.
其他文献
摘要:通过对物流金融管理专业人才的职业和岗位定位需求的分析,对高职院校物流金融管理专业建设规划进行探讨,针对高职院校设立物流金融管理专业,未来人才培养、专业建设方案提出合理化建议,旨在促进物流金融管理这一新兴专业的发展,为现代分工更加细化的物流金融企业培养专业的技术技能型人才。  关键词:物流金融管理;岗位群分析;职业能力;核心课程设置体系  一、物流金融管理专业职业定位  物流金融管理专业是近些
期刊
摘要:作为“十大育人体系”的重要组成内容,科研育人对完善育人机制、培养学生崇尚科学的理想信念、提高学生的探索创新水平彰显深刻作用,是高校在新形势下教育改革创新的突破点。与本科高校相比,高职院校在培养学生科研意识、科研能力、科研作风等方面面临更大挑战。文章从高职院校科研育人的视角出发,以专业课程《建筑材料》为载体,探索科研育人的具体实践方法,提出将科研育人融入课堂教学、融入实验教学、融入学生的第二课
期刊
摘要:近年来,郑州市的民办高职院校逐年增加,竞争也越来越激烈,随之引发出高职院校在发展建设中的问题,其中最为突出的就是师资队伍建设问题。民办高职院校中青年教师居多,且已成为学校教育教学的“中坚”力量。然而,青年教师流动率较大,跳槽离职现象频繁、严重,致使日常教学受到极大影响,人才培养质量下降。青年教师的离职嫣然已经成为制约民办高职院校发展的瓶颈问题,亟待解决。通过个案法,从多角度探究民办高职院校青
期刊
摘要:调研发现国内高职商务英语专业从整体上看特色不明显。对于该专业跨境电商方向而言,特色打造应以国家教学标准为基本,结合院校发展定位和区域优势确定少而精的若干前沿岗位,发挥英语优势,利用新技术赋能,进行精细化、差异化培养。文章以英文短视频制作为例,阐述了确定精细化的目标岗位、设置针对性强的支撑课程、推进产教融合的三教改革、形成作品化的评价新模式四个方面的具体做法,为商务英语专业特色发展提供一条可行
期刊
摘要:高校扩招让高等教育从精英化转向了大众化,这对全民教育层次的提升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随着经济增速的放缓,社会的就业岗位也在不断缩减,如何更好地推动、改善大学毕业生尤其是高职女大学生的就业,是高等教育发展必须面对的问题。要解决这一问题,需要政府、社会、企业和高校共同努力,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深化教育改革,转变用人观念,提高女大学生自身综合素质。  关键词:就业歧视;高职女大学生;就业保障机制  
期刊
摘要:“停课不停学”是在新冠状肺炎疫情防控期间采用的新型教学模式。针对高度抽象、逻辑性强的高等数学课程,网络直播教学有其必要性,迎来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诸多挑战。为了让高等数学网络直播教学顺利实施,构建了“教师、网络在线平台、学生”相结合的三维一体教学直播路径,并从课前、课中、课后等三个阶段论述了网络直播教学的实现过程,以期为今后信息化教学提供参考。  关键词:“停课不停学”;网络直播教学;高等数学
期刊
摘要:课程思政是在专业课和公共课等课程教学中融入思政教育内容,以实现课程的思政教育功能,核心是将思政内核有机植入课程中产生“化学”反应,从而使课程的思政教育作用自然生发、水到渠成。目前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实践中存在思政内容和课程内容两张皮的软肋,课程思政的思政教育效果大打折扣。在场方式在实现思政教育内容和课程内容有机融合的同时,推动课程思政理论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既增加了课程思政的鲜活性又增加了课程思
期刊
摘要:“7S”管理是现代企业重要的管理制度之一,将其引入职业院校教育管理中,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职业核心素养,实现与企业就业无缝对接。通过介绍汕头技师学院如何结合学院实际情况,学生培养目标及身心发展实施“7S”管理,并以此作为培养学院在校生职业核心素养的一个举措。通过对在校学生及教师的问卷调查和访谈,了解“7S”管理给学生职业核心素养提升所带来的成效和“7S”管理中存在的不足,以供同行借鉴。  关键词
期刊
摘要:新型冠状病毒的出现,引起世界教育界对新型教育模式的探讨,“数据化”教学成为关注的重点,学习数据的应用可以明显改善教学环境,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其中基础工作是:通过制度设计,依法广泛收集、整理教学相关的数据,培养一批推广应用数据教学的人才,同时要创造一个良好的数据化学习环境。研究表明,“无距离的数据虚拟”化教学是今后“三教改革”的方向和重点。  关键词:学习数据的使用;数据化教学;制度设计  一
期刊
摘要:文章基于市场需求导向,以柳州城市职业学院为切入点,利用调查研究的方式,探讨了现阶段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研究发现在新商科背景下企业对学生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职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要结合行业和企业发展需要适时对人才培养规格进行动态调整。  关键词:新商科;高职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  一、引言  19世纪80年代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的成立开启了高校商科教育
期刊